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虎糾人都知道在東街有個“旗汛口”,你是否有一閃而過的疑惑,東街口和旗汛口如此短的距離,為什麼同一條街會出現兩個名兒呢?

在清朝時候,福州東街這一街區,還有一條特殊的街區,名為“旗下街”,據說,曾和清代八旗駐防有關。那後來為何改名為旗汛口呢?

今天的小魚君就帶你走進“旗下街”,講述清代福州八旗駐軍的那些事兒。

“旗汛口”的名字和旗下街有關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1644年滿族入主中原後,為了鞏固統治,開始在各直省及戰略要地派遣八旗官兵駐防。特別是在“三藩之亂”後,滿族實行“大分散,小聚居”方針。分派八旗勁旅駐防各省,以控制局勢,防範漢人,形成一種特別的制度,是曰“駐防”。在當時的全國創設了幾十處駐防點。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一書中曾說:在當時,福州城的東部和南部一片區域提供給駐防的滿族八旗人居住,但沒有設圍牆把旗人和漢人隔開。這塊區域內有些房子後來又賣給了漢人,因此也有漢人間雜居住在那裡。當時居住在福州的滿族人口約在一萬人至一萬五千人之間。

清朝時期八旗駐防福州以東門大街至旗汛口為一軸線,北起湯門,

南至水部門,均為滿營駐地。匡屋千餘間,田園數百畝。因旗人又稱旗下人,所以福州百姓把這片街道稱為旗下街。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圖/方會傑

其實,“旗下街”實際上是一座”城中城“。這一點,在清代朱景星《閩縣鄉土志》中也可以找到文字記載,“旗汛口與旗汛裡,為旗民分界處。”

據瞭解,“汛”是清代兵制中的基層單位。旗人佔據的“旗下街”,也就成了“禁區”,旗丁不能私自越出旗汛。但由於“旗下街”佔據的是福州城中繁華街區和交通要道,所以“旗下街”雖然不允許非旗人民眾居住,但允許過往。因此,離東街口不遠往東的口則稱為“旗汛口”。

“戊戌六君子”林旭住處接近旗下街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林旭全身照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出身貧寒,家住東門河塍巷,接近“旗下街”。幼時目睹旗人中的市井無賴肆行無忌、胡作非為。變法時,林旭曾上書光緒,痛陳福州滿族中有關弊害,光緒為此下詔減餉。因此,林旭就義後停柩在地藏寺,遭到一些滿人刺棺報復。

清歌豔曲,旗下街幾處夜花香

從清代乾隆年間開始,福州的旗汛口與蒙古營就居住著3000多戶滿族居民,他們又稱“旗人”。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旗人擅長射箭

鼓東路五顯巷往東有一條小巷叫“射圃裡”(又稱破私裡)。射圃裡,毗鄰旗汛口,也就臨近了清時福州的“旗下街”。清軍佔領福州後,圈定附近地帶為旗人居住。

射圃裡,顧名思義原是練習騎射的場所。清兵是靠馬上得天下的,“彎弓射大雕”是立身之本。承平日久,漸漸廢弛,其地廢為民居。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八旗子弟

旗人受國家豢養,袖手坐食,不事生業,他們充膏梁而衣錦繡,富貴場中,別尋蹊徑,鬥雞走狗,聽戲看花。菸酒嫖賭毒“五毒俱全”的八旗子弟,刺激了周邊娼妓業的畸形發展。經院巷、射圃裡妓女聚居,“開元寺前”戲子聚居,龍山巷打花鼓人聚居……。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妓女和老鴇

民國初,這裡與開元寺旁的經院巷、八角樓附近的化民營,出現了幾家“半開門”(舊時三等妓院)。過去老年人常告誡青年人,不要到那個地方去,以免貽誤前程。從清末一直延續下來射圃裡簡直就是花柳巷的代名詞了。

倚門賣笑、開門納客,煙花巷陌裡留下了青樓女子的蹤跡。同時夕陽和燭光還把她們的鬢影衣香留在這些休閒娛樂場所,留在典籍、留在人們記憶中……直到衛前街擴建,小巷才和那一段不光彩歷史一起劃上了句號。

福州男開始剃髮留辮

這些旗人是清初受皇帝派遣從北京來到福州的八旗軍隊的後裔,他們自認為是皇族的遠親,蒙受著朝廷的恩寵。

作為征服者,旗人以主子、老爺的身份凌駕於漢人之上,對待漢人傲慢無禮。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圖/新浪看點

在當時,旗人強迫漢人接受他們的民族傳統改變髮式,福州男人不論滿漢都剃了額髮,腦後梳同樣的髮辮。每個男子必須都要留著長長的辮子,不然會有殺頭之罪。

旗人婦女也不像當地的漢族婦女那樣纏小腳,她們身材較高大,顯得更高貴,行動更為自如。滿族的男性也比當地漢族較為高大強壯。在當時,滿漢兩族不允許通婚。

福州城光復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百年福州城牆

在此數百年後,在高度發達的漢文化的浸潤下,民族融合加深。滿人濡染漢習,漸忘舊俗。騎射荒廢,滿語漸棄,姓氏漢化。到了晚清,旗人漢姓更成為風尚。旗民逐漸交往、雜居,“旗下街”的住民成分也在發生變化。

到了五口通商以後,福州商業街市擴大,不少漢人遷居“旗下街”經商開店,使得旗地轉為民地更趨加速。從住居區域上看,“旗下街”逐漸縮小。

迫於貧窮,漢人開起了小店,賣一些最普通的日用雜貨,他們相互交談基本上是說漢語官話,雖然其中一部分也懂滿語。絕大多數旗人 也會說當地的福州話。

到本世紀初,旗人居住區僅侷限於大斗彩巷、大牆根、秀治裡、水部門各街以東至城牆,外加城守前、東街旗汛口至大斗彩巷的一段。

不過,到了辛亥革命之後,旗下街的歷史就徹底終結。1911年,福建同盟會發動新軍在福州起義,史稱“于山戰役”。經過激戰,炮中將軍署,血濺旗下街。福州城光復。

“旗下街”也因此曲終人散。光復後“旗下街”成為漢滿聚居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旗汛口至澳橋段改稱光復路,1970年改稱現名東大路。旗營改為私產民宅。旗兵、旗人多遷移杭州、上海、臺灣等地,也有返回東北。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福州人你真懂旗汛口嗎?清歌豔曲,城內幾處夜花香……還有……

•End•

素材來源 |人民網、《中國人的社會生活》

騰訊新聞、網絡

該文謹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若本條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後臺聯繫我們刪除

前程往事成雲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