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哪些東西農民不喜歡,而城裡人卻當成寶?

刺楸


第一,我認為農產品當中營養價值高,容易種植,而又不怎麼需要化肥農藥的東西,比如南瓜,紅薯,田邊地壟隨手種植的豆角,豌豆等等,這些東西老家基本上每家都有,隨手可得,不稀罕,實在吃不了就喂牲口,但在城裡卻被當成搶手貨,大家大都非常喜歡。



第二,我認為農村的野生的中藥材,野生的蔬菜城裡人也很喜歡。比方說,清明之前的白蒿,端午的艾草,丹參,枸杞等等在我們老家隨處可見。再就是山上的竹筍,馬齒筧等野生的菜類,在農村大家感覺不出珍貴,在城市的餐桌卻是稀罕物兒。


第三,農村以前的生產工具,比方說,石磨,石碾,石槽子等,紡車、布機、木犁,耙,耬等等,在農村現在已經派不上用場,到城裡可登大雅之堂。

由於社會發展不均衡,農村和城市的需求不對稱,文化差異大。導致很多農村不被重視的物產到城市卻被當成寶貝,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民工貳哥


第一城裡人夢想住進新農村的別墅。農村人整天在家住著寬敞明亮的大房子已經習以為常,不足為奇。而城裡人對車水馬龍的城市生活已經厭倦,總是想到農村住進新農村的別墅享受農村生活,體驗田園風光!

第二城裡人最喜歡農村的純綠色無公害蔬菜。對於自家田地裡種植的蔬菜,農民不稀罕,自家田地裡吃不完的新鮮蔬菜經常送給在城裡的親朋好友。而城裡人到超市買蔬菜,總是感覺不新鮮,還顧慮這蔬菜是不是無公害蔬菜。

第三農村的老物件。在農村,七八十年代的農具已經被村民們遺忘。而城裡人見到這樣稀罕的農村工具特別好奇,有些城裡人還把這些老物件專門收藏起來當作寶貝。

各位朋友,圖說亳州介紹以上幾點城裡人很稀罕的東西,你認為還有幾個,歡迎關注交流,更多三農故事與你共享!







圖說亳州


我覺得就是我們每天都吃的饅頭。特別是手工饃,我們村就有個老奶奶,她兒子在大城市的某個大醫院裡面好像是個中層領導那麼個級別。她兒子比較有眼光,也許在醫院裡面有關係吧,每次回家都會買上很多的麵粉,毫不誇張的說,我見過用汽車往回拉了一車麵粉,拉回來就讓他的母親一天在家裡就蒸手工饃,蒸好了就會拿去醫院出售給住院的病人或者批發給醫院的食堂,一個手工饅頭可以賣到兩元錢一個,我們知道手工饃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和漂白粉,蒸出來的饅頭就是有點黃,而且比較硬,可是在我們農村人眼裡就覺得城裡面的白饅頭好吃,可是城裡面的人就非常的稀罕手工饅頭,就喜歡純天然無公害的東西,因為他們都注重自身的健康,手工饃吃了的確對人身體沒有害處的。所以說有些東西我們農村人看似很普通,而城裡人就會覺得非常喜歡!


關中小宇


農村有很多東西不是農民不喜歡,只是經常吃,天天吃,吃到傷了一樣。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農民見得多了,而城市裡基於城鄉的差別,很多沒有辦法見到,所以才覺得農民覺得不稀罕的,而城裡卻當成寶。

玉米粥



在我的記憶裡,我可是從小在玉米粥和餅的粗茶淡飯裡成長起來的,以前農村都比較窮,小麥還要交公糧,所以咱們農村賴以生存的或者說每頓能夠填飽肚子的就要靠玉米和紅薯啦。

紅薯葉


紅薯葉小時候農家人都不吃的,紅薯葉一捆捆地用來餵豬,紅薯葉繁殖極快。這種植物營養價值極高,被稱為“蔬菜之王”。這幾年遭到瘋搶,一上市就沒了,還賣得貴,一般摘取嫩葉尖芽,清炒,涼拌,下火鍋都很好吃,滑滑的。

槐花

我們農村食用槐花主要是加麵粉蒸一下吃,再拌點醬油醋吃起來非常好吃,小孩老人都特別喜歡吃。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熱利水,殺蟲消腫。除以上幾點槐花的功效與作用外,槐花還具有解毒、醫瘡、止痛的功效。還有做餅,又可涼拌、炒食。洋槐花乾製後可長年食用。

蒲公英

蒲公英在農村可謂是處處可見,一到時候很多老人會去田野裡四處挖掘,蒲公英具有味苦,性寒入肝,清熱解毒利尿等功效。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將蒲公英採摘回來清洗乾淨然後涼拌或炒著吃都可以,而更多的是洗完晾乾後備用,平常拿一點出來泡熱水喝,起到清熱下火作用,婦女們長喝消除或預防乳腺炎作用。

榆錢


榆錢也是和槐花一樣配點麵粉一起蒸著吃。

馬齒莧

又名馬齒菜、馬齒草。小時常常媽媽用馬齒菜拌麵粉烙餅吃,小時也不知道是啥,只知道可以吃。長大都去外面打工才知道在城市裡特別金貴。由於其中含酸類物質比較多,所以吃的時候會覺得稍有些酸味,食用時用水焯過之後涼拌酸味會小好多。也可以炒雞蛋,做餡都可以。馬齒莧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腫的功效,一般人都可食用。但正因為如此,馬齒菜性寒,脾胃虛寒、孕婦禁服。

香椿

小時每到鉤香椿葉時都特別興奮,因為當香椿加上調料拌好吃起來時,那個香啊,別提多香啦,很多人家裡面多有香椿樹。因為小時確實能夠吃到的好東西確實少,生活水平低所以兒時的記憶是決定刻在骨子裡的。

以上這些一想起來彷彿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回憶起了很多美好。但是現在我們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大多生活用品和城市裡差不多少了 ,有更多的選擇的時候會傾向於簡單的選擇,榆錢很少見人吃了,槐花也是朵朵枯萎凋零,農民們不再像以前生活拮据的時代那麼喜歡了。這些季節性的東西在城市裡更顯得那麼奢侈,因為這些很多能食用採摘的時間很短,所以城裡人都會把它當成寶。


農家小四


農村有哪些東西農民不喜歡,而城裡人卻當成寶?

野菜是農村人用來餵豬的,青黃不接的時候,無論怎樣沒有菜吃,農村人也不會去找野菜吃。但是城裡人卻把野菜當成寶貝,特別是春天,禮拜天的時候一邊踏春一邊找野菜,我記得有一種水芹菜被城裡人大把大把的搞回來吃,還不忘送一些給親戚。農村人卻不瞧一眼。



紅薯也是農村人吃膩了的東西,在城裡人看來紅薯簡直是美味,並找出它的價值,羅列出一大堆有利於身體健康的理由,有的地方在菜市場十元一斤都有人買,比豬肉都貴,而農村人卻用來餵豬,喂十斤紅薯給豬吃未必能生長出一斤豬肉來。紅薯葉在近年來被城裡人作為主打菜,並上了酒店歺桌,一盤二十元,而且供不應求。但在農村只用來餵豬。



除了吃的食物外,農村山上野生的蘭草花是最受城市人歡迎的植物,蘭花外形美觀,又容易盆栽,特別是花的香氣沁人心脾,幾乎每一個城市女人都愛不釋手,很多人在春天自駕下鄉挖蘭花的現象屢見不鮮;而農村人從來不挖回家盆養。



另外,還有農村傳統生活用具因機械化的原因,起不到作用了,被農村人拋棄,比如說石豬槽,石磨等,在農村人看來這不過就是一個石頭,凹凸不平的,哪兒也用不上去就拋棄在一邊,但城裡人卻視如珍寶,發現其中的價值,花點小錢買來珍藏,等它升值。



總之,農村人不喜歡而城裡人當成寶,是兩者對事物的認知觀念上的不同。信息發達的城市人思想開放,接受能力比農村人強得多,特別是在健康方面特別講究,所以大魚大肉慣了的城市人,特別需要野菜來平衡一下不堪重負的腸胃;而農村人一慣循規蹈矩,生怕吃野菜中毒,或者是吃豬吃的野菜會被人瞧不起。


田曉農村論談


這個真的是多了去了,我家就在農村,說說我印象最深刻的吧,我有個親戚是山東菏澤市的,算是城裡人吧,有次他到我家裡來,因為剛好是冬天嘛,我媽媽做了那個豬肉燉粉條下面鋪了一層那個紅薯丸子,他來了就特別愛吃,住的那幾天我媽媽天天給他做,大冬天吃了也特別暖和,還有我們這兒的醃菜,都是自己家冬天醃的,有大辣椒,蓮菜啥的,全部醃在一塊,想吃了就用筷子撈出來,他們來了都特別喜歡吃!


鄉村一朵行走的小花


我是泌陽縣馬谷田鎮山區的,我們農村野菜遍地都是,比如薺薺菜,馬齒覽,紅薯藤,芝麻葉等等都是不錯的無公害山野菜了。


還是回家的感覺好


物以稀為貴,不僅僅是農村和城市的比較,地域的差異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身邊常見的東西就會習以為常,反之就會倍加珍惜,比如我們東北農村每年冬天家家戶戶都會蒸粘豆包,因為每家都有,所以都不會當成珍貴的東西,然而送到城市親戚朋友那裡就會很受歡迎,因為這個粘豆包是純手工製作,原材料天然,並且還凝聚了一份愛心和情誼,所以得到歡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再比如,農村隨處可見的山野菜,野生蘑菇,散養雞,都是被城市生活的人所喜愛,因為在城市的生活環境中,很難得到這樣的產品,所以物以稀為貴,得到歡迎是必然的。


慶安聚合農資


農村遍地野菜沒人要,城裡人卻把它們當成寶,春天的薺薺菜,野蔥,還有野兔野雞,城裡人都喜歡吃這些,其中野菜最受歡迎


鄉間拍客


農村生長的野生植物,只要能吃,城裡都喜歡,而農村的人只要能賣到錢都差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