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當年為什麼要銷燬蘇聯留下來的核武器?

自食其果


這就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烏克蘭之所以會銷燬核武器完全就是當時的烏克蘭政府太熊。當時的烏克蘭領導人腦袋被驢踢了,才會在美國跟俄羅斯這兩大流氓的共同欺詐下揮刀自宮主動銷燬核武器。

當時的烏克蘭不僅有核武器,還有洲際導彈生產車間,蘇27戰機生產車間,圖160戰略轟炸機及其生產車間,以及所有蘇聯海軍艦艇的生產數據,蘇聯百分之八十的軍艦就是從烏克蘭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說,烏克蘭的核武器庫是完整的,從核武到武器載體都有。這與白俄羅斯跟哈薩克斯坦完全不一樣,後兩國不僅沒有載體,也沒有相應的維護人員與技術。

烏克蘭政府缺乏大腦!烏克蘭與其他國家不一樣,這個地區從來沒有作為一個國家獨立存在過,烏克蘭早先是被蒙古人統治,後來是被波蘭人殖民,再後來變成沙皇俄國的領土並繼續過度為蘇聯國土。也就是說,這是一隻關在籠子里長大的老虎,他從來不知道野性是什麼,所以面對美俄兩隻野生老虎的共同威脅下自我感覺像貓。

當時美國許諾烏克蘭一旦銷燬核武器,那麼美國將會為烏克蘭提供2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否則將聯合歐洲所有國家制裁烏克蘭,遣返在東歐工作的一千多萬烏克蘭人,這是威逼利誘,而更令人諷刺的事是,美國竟然連承諾援助給烏克蘭的20億美元貸款都不給,並因此坐實了世界頭號流氓加詐騙頭子。

俄羅斯則許諾為烏克蘭提供核保護傘,並免除烏克蘭欠俄羅斯的1.1萬億美元的債務,這是給糖吃給大棒幫場子。俄羅斯確實免除了烏克蘭欠的大量債務,但是接手了烏克蘭的所有圖160戰略轟炸機,以及黑海艦隊80%的艦艇。但是令人諷刺的是,20多年後俄烏自己交惡兵戎相見。


優己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部分“蘇聯遺產”,其軍事部分30%的遺產被繼承,位居核能力世界第三。之所以要銷燬,一是經濟問題;二是美國要求,美國首要就是降低“後蘇聯”地區力量的核能力,以確保美國的“絕對力量”;三是俄羅斯出於同意“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的條件,在俄羅斯家門口不可能存在如此強大的核武器國家。

烏克蘭第四任總統亞努科維奇(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被“親西方勢力”政變推翻。前三位總統已經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刻赤海峽衝突,你認為會導致美國介入嗎”這一問答中進行了介紹.)

(1)烏克蘭當時的抉擇並不算不好

1991年,烏克蘭於8月24日宣佈獨立時,即宣佈廢除所有核武器。從1992年美俄烏等達成“銷燬核武器”的條約後到1999年,短短7年的時間,烏克蘭就把自己的命交給了美國和俄羅斯。

1992年5月,烏克蘭便將數百枚戰略核武器運往俄羅斯預備同俄羅斯的核武器一道,在美國的監督下給予銷燬。如此,美國於1993年5月提供3000萬美元的援助。後期美方是否把最終的援助1.75億美元進行提高,因為信息不透明無法知曉。

同時,烏克蘭從廢除核武器得到了如下好處:

烏克蘭現任(第五任)總統波羅申科(2014年6月至今)

其一:廢核後的核原料,美國將幫助其變成商用原料,去到國際市場上賣,賣掉的錢分烏克蘭10億美元;俄羅斯方面沒錢,可以提供低價石油和天然氣。

其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15億美元貸款;世界銀行提供7億美元貸款。

(2)烏克蘭的錯誤政策導致“好棋”下壞了

綜上所述,貸款雖然是要還的,但總比將國家控制力出讓要上算。因此,從烏克蘭銷燬核武器這一問題上,烏克蘭得到了現金11.75億美元以及數量不明的俄羅斯低價資源,以及22億要還的貸款。

如果烏克蘭走“平衡道路”,其實也不失為一個好買賣,畢竟那些核武器如果不銷燬,以烏克蘭當時的能力,鬧不好會鬧出“核洩漏”災難。但問題是,在其他國家的鼓譟下,烏克蘭走向了“極端”,從丟失克里米亞到可能失去整個東烏克蘭,烏克蘭越來越走向“死衚衕”。


坐古談今


應該說這事完全是美國的鍋。

蘇聯解體後留下了四個持核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美國幾乎在立刻就確定了它的政策目標,為它自身安全考慮,它希望只跟一個持核的戰略對手進行談判,逐步裁軍,而不是四個。所以這件事在美國的全面主導下,第一步就變成了首先要求俄羅斯之外的三個國家自願放棄核武,要麼就地銷燬,要麼集中送到俄羅斯去儲存。

從談判的角度這是個很巧妙的招數,因為它完全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之後問題就變成了美俄攜手施壓另外三國。這裡面烏克蘭的情況是最特殊的,因為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太小,白俄基本上唯莫斯科馬首是瞻,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也只猶豫了很短一段時間,很快也決定放棄。當時美俄拿出來勸說的理由和哈薩克斯坦放棄核武的理由是一樣的,就是實在沒有精力去維護它,而且其實它們掌握的核武非常少,實戰是遠遠不夠的,反而很容易懷璧其罪。最後哈薩克斯坦在1995年春天就完成了全部棄核工作。

烏克蘭不同,解體後烏克蘭事實上一夜之間成了全世界第三大核武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而且除了烏軍工本身就非常強勢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直接的原因,從解體那一刻起烏克蘭就擔心俄羅斯有朝一日會試圖吞併自己。當時負責談判的烏克蘭國防部長很明白地講過,烏克蘭威脅不著任何人,但烏克蘭需要持有少量戰術核武器用於在未來俄羅斯的敵對軍事和政治行動中為自己爭取時間。

現在看這是一句預見性高得驚人的判語,但很可惜,當時美國政府不願意照顧烏克蘭的這種憂慮。克林頓內閣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向烏克蘭施壓,據親歷者回憶錄,當時美國的論點主要是這麼五條:①烏克蘭實際上沒有對本國核武的完全控制權,當時連核密碼都在莫斯科手裡,拿著核武反而會刺激俄羅斯的攻擊意圖;②烏克蘭謀求真正安全的唯一道路是與美國建立真正的夥伴關係;③持核代價是要承擔隨時可能核洩漏的風險;④要求烏克蘭棄核已經是美俄共同核心利益,如果拒絕,意味著烏克蘭選擇了同時對抗美俄;⑤美國將為棄核工作以及後續烏克蘭國防工業建設提供大量貸款。

在那個時候美國考慮的不止有未來地區核戰的可能性,同時也是覺得烏克蘭不靠譜,擔心一旦遭到電子攻擊烏克蘭可能會誤射核彈到美國(蘇聯部署的洲際核彈都是瞄著美國本土的),畢竟切爾諾貝利也在烏克蘭,當時事故過去還不到十年。

對於烏克蘭來說,在這樣的威逼利誘面前基輔是壓根沒有選擇餘地的,別說當時剛剛從蘇聯獨立出來一窮二白的烏克蘭,就算是二十年後乃至現在的烏克蘭,面對這種形勢也不可能有辦法。而另一方面,這樣的條件等於美國給烏克蘭的國家安全做了擔保人,在當時看來幾乎是承諾未來給予日韓同等待遇,對於烏克蘭這樣的國家來說也很難有底氣去拒絕。

現在很難設想如果烏克蘭二十年前咬緊牙關拒絕棄核,今天的地區局勢將會如何,2014年在衝突發生的時候美國對烏克蘭支持力度遠遠不夠是肯定的,其實已經相當於背約,但這件事最大的無奈在於,今天作為無核國的烏克蘭不僅拿隔壁俄羅斯沒有什麼震懾辦法,拿大洋對岸的美國更加沒有……


路塵


1991年12月1日,列昂尼德·馬卡羅維奇·克拉夫丘克(1991年~1994年)當選為烏克蘭首任總統,他主張推行市場經濟,發行本國貨幣,擴大對外貿易,但是由於國內生產不斷下滑,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民眾生活困難,1993年下半年烏克蘭政治和經濟危機惡化,為避免發生動盪,議會根據總統建議,決定縮短議會和總統任期。

克拉夫丘克在軍事上觀點是華約解散後,1995年,包括烏克蘭在內的獨聯體國家元首會議共同批准了《集體安全條約成員宣言》,明確規定了俄對獨聯體國家承擔核保護的義務。

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說服下,1994年1月,烏、俄、美3國簽署協議,規定烏克蘭將其境內的全部核武器運至俄羅斯境內銷燬,烏克蘭銷燬其境內全部核武器設施,不擁有核武器,並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烏克蘭對待核問題的態度是極其慎重的。

因為核汙染絡烏克蘭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陰影,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給烏克蘭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1993年10月27日,美烏在基輔簽訂協議,美國答應向烏提供1.75億美元的援助,幫助銷燬其境內的核導彈發射裝置。俄羅斯則主要幫助烏克蘭銷燬核導彈,並向其提供燃料。

當時,烏克蘭擁有130枚SS-19導彈、46枚SS-24導彈,而且還具有製造SS-18、SS-19、SS-24三種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其中,SS-18當時是世界上“個頭”最大的兩級液體導彈。其中,SS-19是前蘇聯命中精度最高的液體洲際導彈,SS-24則是前蘇聯最早採用固體推進劑的3級導彈,也是世界上惟一具有鐵路機動作戰能力的戰略導彈。烏克蘭還繼承了19架圖-160轟炸機,每架可攜帶12枚戰略核導彈。此外,在烏克蘭儲存的其他戰略導彈核彈頭和戰術導彈核彈頭還有1272枚之多。

1994年7月,列昂尼德·庫奇馬當選為烏克蘭第二任總統,翌年12月庫奇馬在俄黑軍黑海艦隊租賃塞瓦斯托波爾議題上,態度強硬,他認為烏克蘭棄核將會導致災難性後果。(見烏克蘭國家圖書館烏總統年鑑2003年版)

圖為作者在切爾諾貝利採訪。



鳳凰衛視盧宇光


剛獨立時烏克蘭可是世界上第三大有核國家。為了換取經濟援助,為了給俄羅斯和美國以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證明自己是人畜無害的。所以才銷燬所有核武和遠程戰略轟炸機圖160以及蘇聯時期建造的核動力航母。圖160是蘇聯結束前不久才部署在烏克蘭的總共20架。美國,俄羅斯一隻擔心這玩意兒。最後俄羅斯以天然氣為代價換回了8架。美國以經濟援助為誘餌讓烏克蘭銷燬了11架,最後1架拆除動力送博物館了。其實中國一直想找烏克蘭買,但是美俄給施壓沒有成功。而蘇聯的航母發展可謂一波三折,當時的蘇共中央認為航母是資本主義霸權的工具,所以一直不敢造,直到古巴導彈危機後蘇聯才認清航母的重要性,才開始發展。起初還不敢叫航母,只是定義為重型載機巡洋艦。所有的航母只能在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建造。共建造了4個級別的:莫斯科級(試驗型有點像登陸艦)、基輔級(深圳、天津還有免費送給印度的都是這一級別的)、第比利斯級(也就是遼寧艦和庫茲涅佐夫)和烏里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在獨立的時候庫茲涅佐夫是在葉利欽的秘密指揮下強行跑出了黑海才回到俄羅斯的,瓦良格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烏里揚諾夫斯克最悲慘,被美國以回收舊鋼材和建造大型運輸船兩個謊子給肢解了。所以作為一個小國,尤其是生活在兩個敵對陣營之間的小國就算你再怎麼人畜無害,別人是不會相信的,除非你拔掉爪牙,上人家天天欺負,那麼他才會相信你是安全的。


西狼海子


烏克蘭當年為何會在俄羅斯的監督幫助下,拆解核武器和戰略轟炸機,包括在建的一些大型艦艇。我認為有這三點,這三點導致了烏克蘭不得不自廢武功。

繼承的軍工體系不完整,缺乏相應的維護設備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蘇聯軍工企業一共3594家,包括火箭、大型運輸機、軍艦建造、裝甲車坦克等。看起來這非常的不錯,但是這些軍工資產僅僅是蘇聯的30%,也就是說烏克蘭大量的軍工生產,武器的維護都需要依賴於其他加盟國。

而繼承最為完整的是俄羅斯,烏克蘭只有坦克裝甲車領域和軍艦建造領域是比較完整的,所以其他方面都是可以設計,但是沒有生產的地方,可以生產卻又沒有可以維護的地方。所以對於烏克蘭來說,保留核彈頭,就不得不求助於俄羅斯或者其他國家,但是其他國家在這方面是不會幫忙的。而且烏克蘭自己不可以生產核武器,一旦這些核武器到了保質期,那麼還是不得不銷燬!

經濟困局,為了美國的援助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推行了激進的貨幣改革政策,機械的去模仿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到了1994年,烏克蘭經濟縮水了三分之二。而這時的烏克蘭軍工企業為了生存,開始拋售一些武器裝備。不少軍工企業面臨破產,不少軍工人員被美國和俄羅斯挖走,導致了烏克蘭軍工企業倒退。

而為了獲取經濟援助,烏克蘭出賣了軍事技術,並且答應銷燬境內的核武器。由於經濟的不景氣,烏克蘭的軍工產業一直在倒退,近十幾年來,烏克蘭大量的軍工企業進行軍轉民,謀求生路。現在的烏克蘭,其武器生產和研發水平已經遠遠落後於俄羅斯。


國防政策的改變,冷戰結束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國防政策發生了重大改變。而繼承蘇聯的是俄羅斯,所以烏克蘭沒有必要在咬著牙拿著核武器,因為烏克蘭的國力已經支撐不了蘇聯時期的規模,所以烏克蘭才會裁軍。

顯然當時的烏克蘭是忽視了俄羅斯的威脅的,假如知道後來的俄羅斯會如此,烏克蘭說什麼也不會自廢武功。


小司馬遷論史


烏克蘭當年之所以放棄核武器,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美俄的施壓是主要原因。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分家分了不少家當,包括78萬名現役軍人、6500輛坦克、7150輛裝甲車、1500架飛機、7000多門大炮、350艘軍艦,1272枚洲際導彈核彈頭,2500枚戰術核武器。

烏克蘭一夜之前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的第三大核大國,而美國和俄羅斯不想讓烏克蘭成為核國家。於是兩國給烏克蘭施壓,要求其放棄核武器,並承諾給予經濟援助。而就烏克蘭自身來說,自己是小國,而且位於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為了保證自己不被大國欺負,保留部分核武器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面對美俄強勢的勸導,要麼放棄核武器成為無核國家,要麼將核武器放到俄羅斯境內保管,烏克蘭作為小國,沒有退路,最後無奈地選擇了放棄核武器。

廢棄的坦克

二是,維護保養費用高。

當然,烏克蘭繼承了蘇聯那麼多武器裝備,就光平時的保養和維護費用都不得了,烏克蘭肯定吃不消。所以在棄核的同時,保留了部分常規使用武器外,其餘能賣的就賣,不能賣的就銷燬或廢棄。其中中國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就是烏克蘭的處理的半成品,中國還想買更多的武器,比如圖-160轟炸機,但是烏克蘭迫於壓力,這筆生意沒達成。


銘蘇先生


在美蘇爭霸時期,烏克蘭處於蘇聯國防的最前沿,蘇聯的國防工業和核心軍事設施,很多都部署在烏克蘭境內,最關鍵的是核武器設施。

蘇聯在混亂之中解體,龐大的蘇軍就地解散,相關的軍事設施則有各加盟共和國原地接受,而小小的烏克蘭一下子就成為一個擁有70多萬軍隊能,上萬輛坦克裝甲車,上千架戰機。近萬枚核武器的世界第三大核武器擁有國,在重型轟炸機以及軍事科研技術方面甚至比俄羅斯還強。

核武器,是多少第三世界國家夢寐以求的東西,烏克蘭一下子掌握了這麼殷實的家底,換做其他任何國家的政府軍隊還不得高興的發瘋,但是這些卻給烏克蘭帶來無限的痛苦。

為什麼?因為他被大國盯上了。

烏克蘭,在沙俄時代乃至到後來的蘇聯時代,一直與俄羅斯離心離德。這麼多核武器在烏克蘭手裡,俄羅斯絕不放心,不斷給烏克蘭施加巨大壓力;而美國,因為自己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了,肯定不願意世界上多一個有巨大核威懾的國家,也不斷給烏克蘭施加巨大壓力。

烏克蘭畢竟弱小,除了那點繼承的武器裝備,它還真拿不出什麼家底能和2個強權對抗,對於剛剛獨立急需穩定和發展的烏克蘭來說,與兩個大國作對,無異於自絕於世界。

而對於烏克蘭民眾來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還如昨天發生般,民間對核武器也不感冒。

為了儘快促使烏克蘭銷燬核武器,由美國作保,承諾給予烏克蘭鉅額經濟援助,俄羅斯則宣佈只要烏克蘭棄核,烏克蘭急需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供應優惠。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金融機構也給予烏克蘭急需的資金貸款。

權衡利弊之下,烏克蘭決定徹底棄核。具體操作為:美國提供資金,核武運往俄羅斯銷燬,核設施則由烏克蘭自性銷燬,銷燬結束後,烏克蘭加入《和不擴散條約》。

至於烏克蘭這個棄核的利弊,冷戰結束後近30年的風雲變幻,相信烏克蘭人民心中有一把權衡的尺度。


雲中史記


多種內政外交因素,促使烏克蘭放棄核武器,也不是完全自願,但別無選擇。

蘇聯解體以後,核武器分散在俄羅斯、哈薩克克斯坦、白俄羅斯、烏克蘭,其中烏克蘭境內的核武器佔原蘇聯核武器的約20%,有1700枚核彈頭。這樣的話,烏克蘭就成為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的第三核大國。但這只是聽起來好聽,實際上烏克蘭要保留這些核武器並不是易事。

世界著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漏露事件,就發生在烏克蘭。1986年4月26日,核電站的原子反應堆破裂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國際核事件分級表把把它評為最高級的特大事故。這個事件對烏克蘭人的情緒衝擊很大,導致烏克蘭獨立後,有部分政治精英和民眾有強烈的反核情緒。

但是,也有很多人是反對烏克蘭消除核武器的。比如,烏克蘭的民族主義組織“魯赫”就強烈反對放棄核國家身份,多數議員和很多黨派的政治人物也不贊同放棄核武器。他們的理由是,鑑於烏克蘭有俄羅斯這個“惡鄰”侵略的悲慘歷史,核武器哪怕保留一點,對敵人也是一種震懾,這是烏克蘭維護主權,解決國際糾紛的一張王牌。

可烏克蘭保留核武器,需要付出比較大的代價。首先是雖然核武庫的控制權掌握在獨立的烏克蘭國家政府手中,但是這些核武器的控制器在俄羅斯手中,所以保留核武器並沒有實質性的軍事意義。

其次,維護這些核武器,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財力,當時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認為,烏克蘭的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穩定財政,為了維護這些核武器,擾亂了社會經濟發展。擁有這些核武器不會帶來經濟效益。當然也有反對意見認為,如果保留少量核武器,烏克蘭相應地就可以不用維持一支龐大的常備軍,節省更很多開支。

第三,美國和俄羅斯一致要求烏克蘭放棄核武器,並且以提供經濟援助作為條件。在哈薩克、白俄羅斯都先後與美俄達成協議宣佈棄核後,所有壓力就落在烏克蘭身上了。當時的烏克蘭急於與美國搞好關係,如果堅持擁核,有可能惡化雙邊關係,自己也無力應對俄羅斯的壓力。


段宇宏


蘇聯解體後,讓世界上增加了一個軍事力量僅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第三大國~~烏克蘭,當時蘇聯留給它的可是大約有1300枚核彈頭,現如今的英法等發達國家也沒有如此大的數量❕



雖然說擁有這麼多的核武器,但是烏克蘭卻沒有充足的理由和強大的能力,把這些武器留下來,這1300枚,有各式各樣的導彈、轟炸機巡航導彈、投送戰術的武器……


這可以說明烏克蘭在當時擁有強大的空基和陸基力量,這些綜合國力也超過了當時的美國❕

自從蘇聯解體後,世界兩極分化的格局也跟著瓦解了,世界格局動盪不安,美國對於統治世界一直虎視眈眈❕

也恰恰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烏克蘭為了抱美國佬的大腿而“自廢武功”,不得不選擇銷燬這些核武器❕

一方面,烏克蘭的民眾對核武器非常反感,因為曾經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給烏克蘭帶來巨大的傷害;而另一方面,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擁有如此多的核武器裝備,對其他國家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於是美國等便開始了威逼利誘,烏克蘭的核武器最終也只能是全數銷燬這樣無奈的結局❕

對於烏克蘭來說,手裡這麼多的王牌,到最後確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也只能說明無能便要受欺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