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的祕密(一)

提起做胃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打死也不做,據說有這樣一個段子“恨他就帶他做胃鏡”。有一份近萬人參與的聯合調查表明,最痛苦的五項檢查中,胃鏡、腸鏡名列前二 。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人對於胃、腸鏡還是很不瞭解的,畢竟恐懼產生於無知。

胃鏡的秘密(一)

最早的胃鏡是德國人庫斯莫爾在1868年借鑑江湖吞劍術發明的庫斯莫爾管,它其實就是一根長金屬管,末端裝有鏡子。但因為這種胃鏡容易戳破病人食道,因此不久就廢棄了。1950年,日本醫生宇治達郎成功發明軟式胃鏡的雛形——胃內照相機。纖維內窺鏡從50年代就應用於診斷疾病。到目前為止,檢查消化道的纖維內窺鏡較多,如纖維食管鏡、纖維胃鏡、纖維十二指腸鏡、纖維小腸鏡、纖維結腸鏡和纖維膽道鏡等。近幾年,有電子胃鏡出現,它可以把檢查情況反映到熒光屏上,術者及更多的人可以通過熒光屏發現病變,而且又可錄像,作為資料備查。我們經常所見到的就是電子胃鏡。

胃鏡的秘密(一)

做胃鏡為什麼會難受,那是因為內視鏡要深入到受檢者的胃部乃至十二指腸,因此需要從口腔處進入,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要經過舌後根。而舌後根存在著非常多的敏感器官,人體接觸異物後有嘔吐等反應就是因為舌後根在作祟。同時,口腔與食道的連接存在一個轉角,彎折處使得操作的困難加大,不太容易非常順利地進入,且刺激性也較大,這在解剖學上叫梨狀隱窩,為異物易嵌頓滯留的部位。

胃鏡的秘密(一)

一般胃鏡長度約在1.3m,不同廠家略有區別

為了讓胃鏡這項檢查不再這麼難受,人們想了很多的辦法,比如口服利多卡因凝膠或者噴灑局麻藥來減輕嘔吐的反應,或者開展無痛胃鏡,即靜脈應用丙泊酚等麻醉藥物,或者象笑氣胃鏡,只要在檢查時吸入一種氣體,就能在無痛且神志清楚的情況下完成胃腸鏡檢查。笑氣是一種吸入性鎮痛麻醉劑,對呼吸系統無刺激,對心、肺、腦及肝、腎也無不良影響,吸入後30~50秒就會產生鎮痛作用,北京佑安醫院引進了“麵條胃鏡”。一根只有0.5釐米的軟管從鼻孔經鼻腔進入胃和十二指腸,不用接觸舌根和咽喉,患者可完全避免噁心和嘔吐感。這種鼻腔進入式的胃鏡內窺鏡管比起口腔進入式要細很多,差不多比小拇指還略細一點,管子也更加柔軟,由於人體的生理構造就是鼻腔與食管連接比口腔更平滑,因此進入也會更加容易。當然現在的膠囊胃鏡的出現不僅開創了胃鏡檢查的新模式,也為小腸疾病的診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研發的磁控膠囊內鏡,使得胃鏡檢查,更為舒適、全面、精確。

胃鏡的秘密(一)

上海長海醫院廖專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對接受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的3182名無症狀體檢人群的研究中發現,胃癌檢出率達2.2‰,其中50歲以上人群胃癌檢出率高達7.4‰!該研究結果被美國權威消化雜誌GIE收錄,引起廣泛關注。實現人類不插管做胃鏡的健康夢想:只要喝一口水,吞服一粒膠囊機器人,就可以輕輕鬆鬆做胃鏡檢查,全程無痛、無創、無麻醉,不用再忍受插管胃鏡的痛苦和恐懼,機器人一次性使用,人體排洩後不再回收,安全衛生。在準確性方面,磁控膠囊胃鏡和電子胃鏡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說這個檢查有什麼缺點,那就是貴,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磁控膠囊胃鏡必然將走向普通百姓人家。在目前的胃鏡檢查中,無痛胃鏡在舒適性上仍處於主導地位,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無痛胃鏡的一些注意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