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有哪些情節,是你刷第二三遍才會看明白的?

八卦氣象臺


《甄嬛傳》果然是一部藏龍臥虎的大劇,刷了第三遍第四遍才看明白,原來《甄嬛傳》中的淳兒是個心機深沉的人,如果不是她意外的發現了華妃與前朝的勾當,不被殘害而死之後,那麼她將是甄嬛最大的敵人。



都知道後宮當中爭鬥不少,每個人都有好幾副面孔,但是淳兒小小的年紀,就如此深諳事故,她可能是真心的喜歡甄嬛,覺得甄嬛像她的姐姐一樣待她好,但是在後宮當中,誰都想為母家爭得面子,爭得榮耀,和甄嬛好自然就有更多的機會能夠看到皇上。



當時折了梅花後,在院子裡邊兒就被槿汐攔住了,這時,已然明白,槿汐為什麼攔她,還故作可愛的說莞姐姐呢?當確信得知皇上在裡頭的時候,不顧阻攔直接闖了進去,三言兩語就將皇上的注意力,放在了她的身上,她也得償所願,皇上當晚就臨幸了她。

甄嬛這一路走來歷經了眾多的磨難,最後都巧妙化解了,但是她都知道敵人是誰,即使在明在暗她都可以應對有餘。



但是當面對淳兒的時候她的這個角色,她的演技是越來越不對勁,甄嬛在不受寵的時候,淳兒根本就沒有在甄嬛身邊露過臉,直到她受寵之後才經常來和甄嬛說話,還要與甄嬛在碎玉軒同住,淳兒明明知道她在臨幸的時候那晚,皇上穿的睡衣是安陵容縫製的,可是她卻故意挑唆,之後還當著甄嬛和安陵容的面兒,諷刺那件睡衣上面的龍小氣,要剪下來送於她這樣的話語。她在向安陵榮炫耀,她和甄嬛的關係好。



安陵容的黑化也有淳兒催使的一部分原因,淳兒想成為甄嬛身邊最好並且唯一的好姐妹。淳兒表面的形象令人討喜,但是在後宮之中女人從來都不會輕易的展示自己的心智,淳兒也一定不會,只不過是她心機再多,人算不如天算,最後被害死,也算是在暗中幫甄嬛除去了一個敵人。

大家在觀看甄嬛傳的時候,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呢?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哦。


愛赫本的紀梵希


“哀家和先帝商議,依舊尊您為皇后,當然,得在您活著的時候。”……“您就好好頤養天年吧。皇!後!”

《甄嬛傳》大結局的時候,四阿哥弘曆登基稱帝,熹貴妃鈕鈷祿甄嬛成為了皇太后。甄嬛前往景仁宮看望被幽禁日久的烏拉那拉氏宜修,甄嬛對宜修所說的那一段,當時真的沒有看懂。


“先帝未曾廢后,本宮依舊是正宮,還是該她甄嬛,來拜見哀家!”的確,因為孝恭太后烏雅氏的遺詔,雍正帝最終也沒能廢掉宜修的皇后之位,胤禛駕崩以後無論是誰登基,宜修都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后。

然而甄嬛前去景仁宮,告訴宜修自己仍舊會尊奉宜修為皇后,而不是太后。“你好歹毒的心腸,哀家是新帝的嫡母,嫡母啊!你怎麼可以不顧新帝的身份?你對得起先帝麼,對得起先帝麼?”

宜修聽到甄嬛的話以後渾身顫抖,當時真的沒有明白甄嬛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甄嬛秉承雍正帝的旨意,死生不復相見,若是宜修成了太后他日會與先帝同葬陵寢。甄嬛仍舊尊奉宜修為皇后,但是名義上,乾隆帝尊奉純元皇后為嫡母,宜修後來也就是以“純元”的身份活著,一旦宜修死去,那麼也就是說純元死去,皇后不在。

“他日史書工筆,前朝、後宮,都不會有你隻字片語,您就好好頤養天年吧,皇-後!”


澹奕


《甄嬛傳》可以說是這些年來最棒的國產宮廷劇,其燒腦程度是其他電視劇所不能比的。我本身也對這類劇比較感興趣,看的很多遍。

前段時間還看了原著小說,看完是真的佩服鄭小龍導演和主創人員,竟然能把這樣一部三流小說改編成經典之作,實在令人佩服。

改編非常優秀,該刪減的人物和故事一一精簡,該留下的精彩橋段一處也沒少,很多細節和小伏筆和心思暗線都埋藏的非常好,這些都是需要幾遍重看才可以明白的。

首先是端妃這一條線。端妃真不愧為宮中老人,雙商感覺完全能夠碾壓劇中的其他人,她的每一次出場,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前半段鬥倒華妃之後,她更是最大的利益收穫者。

端妃第一次出場,立刻在群人之中發現了甄嬛,這個像極了純元皇后的人,是唯一能夠與華妃爭寵,並有機會扳倒她的人。除此之外,她當著眾人的面,表現出對溫宜公主的格外喜愛,溫宜是曹貴人的孩子,曹貴人又是華妃的人。

雖說孩子什麼也不懂,但端妃也確實像是在給華妃示弱,這些年來向來如此。

端妃身子雖弱,但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倒是多次讓眾人相信她所說的話,木薯粉事件救了甄嬛,也買了個人情。

最重要的是,提醒甄嬛扳倒華妃的根本應該是什麼。年氏不倒,華妃不倒。這就從兒女私情,直接上升到政治層面上來。

端妃是全劇最先看到這一層,也最先傳遞給正確的人那裡去的,真正為甄嬛扳倒華妃指明瞭正確的大方向。

這一層眉莊完全不懂,甄嬛和太后三言兩語就溝通明白了,可見論政治視角,太后第一別無他論,接著就是端妃、甄嬛。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華妃倒臺,端妃的身體得到治療,又得到溫宜公主相伴。

端妃的這段宮鬥戲,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穩,不得不說,若是她在甄嬛的對立陣營,最後的結果可能還另有分說。

在這樣的宮鬥之中,明哲保身是為明策。

但平時默默無聞,關鍵時刻給出對手致命一擊才是最讓人敬佩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