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死了要馬上送殯儀館冷凍?

趣聞直播


早些年都是放在自己家院子裡停屍三天,即使祭奠仙人,也是看看有沒有假死的可能。



曾經聽人講過一個故事,說老頭死了一天又醒了,別人問他夢見了啥,他說啥也沒夢見,就是聽到你們哭喊磕頭,然後一個大車拉著很多小鬼,他要上車人家給踢了出來說你時間還沒到,後來又過了三個月才死。
現在的人都住高樓大廈,哪裡有地方停放屍體啊,放在小區廣場不得吵翻天啊。沒辦法才給放到殯儀館的,不過冷凍不一定,我們這裡都是冷藏,就是防止屍體腐爛的那個氣溫,不會結冰也不會上霜。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好像越來越看淡這種生離死別了。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看見誰家有老人過世了,肯定都是一堆人在哭喊,現在基本都是有說有笑的的,還有打撲克玩麻將的。我估計這要是老人回過神來,還不得罵這人不肖子孫啊。
喜歡請給我點個贊加個關注!


小知識大百科


上學實習期間,我在殯儀館的實習工作就是把逝者接到殯儀館冷凍——俗稱“遺體接運工

在一些城市裡,家裡如果有老人離開,他們第一件事就是打殯儀服務熱線,讓殯儀館工作人員把逝者拉走,冷凍。

那麼為什麼要馬上送到殯儀館冷凍呢?

1,首先,家裡放不下而且大部分的城市裡也不允許搭設靈堂。

2,人去世以後遺體會有味道的,特別是夏天那味道更加難聞。

3,殯儀館裡有一套完整的人離世以後的流程,即方便又可以減輕家屬的負擔。

總之,這只是一項社會活動的趨勢和人生病要去醫院一樣。


似蜉蝣


停屍世界都有這個習俗,這其實是給死人一個機會,給親人一個希望。有的地方停屍三天,有的停屍七天,也就是頭七。

老祖宗留下的說法,人死後第七天會回到家裡跟親人告別,也就是頭七。據說,人死後前六天是迷糊的,到了第七天才明白自己已經死了,所以回來見親人最後一面。

在我們那裡子女會輪流守靈,隔段時間還要用筷子敲敲碗,嘴裡喊著讓老人往明處走。

其實之所以會這個習俗,是因為古代醫學不發達,會有假死的現象發生,為了防止被活埋,所以才有了停屍的習俗。

在國外也有這個習俗,拒史書記載,中世紀的歐洲,有個國王就是出現假死,結果被活埋了。歐洲沒有神農嘗百草,沒有中醫,在古代幾乎是沒有醫術,生病只能靠神保佑。

記得小松說,有一期講拿破崙,就說到過歐洲的醫學。拿破崙發明香水,是為了掩蓋身上的異味,因為他從不洗澡,原因是怕生病。


螞蟻說教


人去世後一般都會接運到殯儀館,前後冷藏3天,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

1、家裡不方便停放逝者

現在的住房多為樓房,面積比較小,一般只有幾十平米,大一點的也就一百多平米,把逝者停放在家裡,然後再把靈堂一擺,家裡根本轉不開,如果通風不好,衛生防疫沒做好,容易滋生細菌。但在農村,多是私房,面積較大,又在一樓,出入方便,風俗是一般將逝者停放在家裡,天氣炎熱的時候,租個冰棺,在家裡辦喪事更熱鬧。

2、受治喪民俗的影響

中國的殯葬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為逝者守靈的習俗,守靈日子為單數,流傳至今多為3天。由於家裡不方便停放逝者,一般把逝者接運到殯儀館冷藏,在家中設靈堂,為逝者燒香、燃燭、焚紙,以盡孝道。

3、留出時間辦理火化手續

逝者在停放殯儀館的這3天時間裡,家屬要去辦理死亡證等火化手續,聯繫火化流程,選購墓地等等。3天時間比較緊,只要合理安排時間,一般是可以辦完的。


天馬行空86891


這個我作為一個法醫每次解剖都在殯儀館,人為什麼馬上送殯儀館,我可以講幾點,原先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一些地方的風俗是人死後得在家中停屍幾天,第一方便家屬拜祭,第二防止因為假死而被錯誤埋葬,但是原先的條件不好,特別是夏天,人死後就會進入腐敗過程,而且夏天一些食屍性昆蟲比如蒼蠅會在屍體上下蟲卵,冬天或者不冷的春秋還好,所以停在冰棺中,第一腐敗可以減慢,第二可以防止食屍性昆蟲下蟲卵,其實現在很多冰棺也可以不在殯儀館,現在很多出租的冰棺,原理等同於帶個玻璃罩的冰櫃,這也就是屍體停在冰棺的原理。


非著名法醫


不可以這樣!佛教講:人臨終3到4天神識才會出來,神識出來是中陰身階段。臨終人雖然不會動,但如果在3天內,碰它,它會非常痛苦的,猶如把活人放冰箱裡。千萬不能觸碰剛剛臨終的人。它本身就如同生龜脫殼,身體四大不調,如果觸碰剛臨終的人,都會讓它非常痛苦的!————多為臨終者唸佛,誦經,做功德迴向。



小棉綿眠


都很對。最根本還是有幾點原因,是我在工作中發現的。

首先去世分為幾種情況的,1一種是最常見年老而逝,通常去世在家中或者病逝在醫院,年紀大了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疾病,如果是在家中無病安詳去世,對老人對家人都是一種幸福。2另外一種是意外去世,包括車禍,工作意外如工地墜樓等情況,自殺(跳樓吃藥上吊等),他殺(仇殺情殺青年鬥毆最常見),災難性去世(如地震火災水災),等等意外性的去世。3因為疾病去世,指不到老年就因各種疾病去世的,這裡我把在醫院手術意外也算在此類,因為都是從醫院直接接到殯儀館冷藏或直接火化。

按照現在的一些民政部門規定,很多地方已經強制實行了火葬制度,除了一些民族自治區以外,所以不管如何最後去世的人都要被送到殯儀館。而第二種第三種情況是必須直接送到殯儀館的,因為一些意外性去世需要由法醫找進行解剖鑑定,在醫院去世的會由醫院直接打電話到殯儀館通知接運遺體。現在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殯儀服務公司會做除了火化以外的全部業務,每個地方情況不同。當然也有很多地方仍然保持著在家停放遺體的習俗,有些會請樂隊吹吹打打,一些地方甚至會請演出團來跳舞唱歌,遺體就停放在臨時搭建的靈棚裡,多數停放為三天,很少有五天七天。在這期間會由鄰居親友過來弔唁,燒紙錢上香送“白包”,再送到殯儀館直接火化或土葬。

為何現在很少在家停放了呢,以前家中老人去世後,會由子女擦洗身體穿上壽衣整理遺容再進行大殮,是特別受到重視的,甚至有種儀式感。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以前那些特別注重的東西好像越來越沒人注意了,像初五之前不洗頭洗衣服,初一不掃地這種老令也只有老一輩的人會去遵守了。所以當老人去世後,子女多數都是發矇,不知道要做什麼,完全一片空白,只能交給殯儀館或服務公司做。還有跟現在鄰里關係居住環境也有關,尤其樓房,因為在樓下搭靈棚周圍鄰居有意見情況也很多。再有就是現在殯儀館都是跟著形式服務也在發展,從靈堂到沐浴穿衣化妝告別儀式,可以說逝者家屬沒有想到的都能做周到。人們已經形成了這種思維,有人去世了,那就要送到殯儀館,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

我的工作是為逝者沐浴,穿衣,化妝,一些特殊遺體也會進行修復工作。別人問我最多的就是,怕不怕,幹嘛做這個,工資很高吧?我大學學的就是這個專業,除了我喜歡這個工作以外,可能其他的工作我也做不了。我對逝者並不是怕,而且有一定的敬畏心理,每一個去世的人都比我多經歷了一件事:死亡。我的工資並不很高,只是和付出有相等的回報,把一些破碎的肢體一點點修復,我想給再多的錢能做到的人也不多?最重要的是,我熱愛我的工作,記得有位家屬說,你那麼仔細的給我的親人修剪指甲,洗腳按摩,就算是作為子女我們都做不到。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將逝者送到殯儀館的原因吧,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讓每一個人,不管是貧窮富裕,都乾淨體面的走,把安詳寧靜的一面留給最親的人,走的有尊嚴,這就是我工作的價值。這是我選擇的路我不後悔,更希望因為我能讓更多的人沒有遺憾,生的人回憶起離開的親人不是他們猙獰的遺容,走的人如有一絲靈魂也能安然。

最後一張之前工作的地方,在這裡家屬可以觀看沐浴過程,中間會有替親人擦拭雙腳和臉頰儀式家屬參與的環節。因涉及工作特殊性,所以請勿轉載。這些僅是我不多的工作心得體會,很多就不說那麼詳細了,有說不對地方請指教。


地環兒


人死之後我們這地方人家一般都是這樣去安排的,根據天氣情況所定,夏季天熱就將屍體停放在冰棺內(有專業出租冰棺生意者,租金每天200元)再操辦喪事,在家停放幾天是根據日曆上的吉日定奪,一般為兩天到三天再去殯儀館火化,其間,要等候死者在外地親屬回來奔喪。


按照本地風俗,除夕和(春節)正月初一老人去世,這期間將屍體蓋在家中默不作聲,連鄰居都不知道,待過了正月初二才撕掉家中門上紅春聯再貼上白紙對聯,正式通知親朋好友來弔唁治喪。

為什麼現在的人死了要馬上送殯儀館冷凍?在我們這裡算是特殊情況,也就是非正常死亡,遇車禍,遭殺害等需冰凍,等待結案後才火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醫院住院的病人,尤其是患傳染疾病的病人死亡,不準將屍體拖回家,只能去殯儀館將屍體火化後,將骨灰盒端回家,擺放在靈堂上再按部就班操辦喪事,再選個黃道吉日下葬。

【老夥計衷心感謝"一笑而過"友友的邀請】


老夥計61322


早先人去世了,在家停屍三天,根據當時的社會、現實情況,確實有他的道理。

老李認為,就怕是假死了;或者說,家人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希望有奇蹟發生,就再等等。萬一老人又回來了呢?



老李七八歲的時候,本村的一位老奶奶去世了。兩家離得很近。當時,我伯父前去給人家幫忙。人們給老人家擦洗乾淨,穿好衣服了,抬放在門板凳的草鋪上。伯父回來的時候,夜已很深了。俺家人,先不讓他進門,用草木灰在大門外撒了,才讓他跨過大門進來了。

半夜,老奶奶的閨女忽聽見停放老奶奶的,他家正屋有嘩啦嘩啦的聲音。老奶奶的閨女對她嫂子說,嫂子,咱媽屋裡有動靜。不會是老鼠吧,咱去看看吧?當時俺村還沒有電,於是姑嫂倆端著煤油燈,進了正屋。果然,老奶奶的手腳都在動。

老奶奶事後說,她聽見有人叫她,她就去了。恍惚間,看到一位白鬍子很長的老頭,手裡拿著本本對她說,叫的不是你,只是和你重名重姓。你還有三年呢,回去吧。

老奶奶回來的路上,只覺耳邊的風呼呼的,乘奔御風一般。老人說,她看到路兩邊很多盛開的鮮花,好看得很。很想給她小孫女拽一朵,也算沒白跑這一趟,可伸著手,就是夠不著。於是,就回來了。

老奶奶經這事之後,能吃能喝的,還被架子車拉著去住閨女家呢!三年後,老奶奶無疾而終。享年八十五歲,也算高壽和喜喪。

停屍在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老人走的太不是時候。

不過,這也怪不得老人。常言說,閻王叫你三更走,豈能讓你到五更!

我的一個同事,他的父親在大年三十去世了,給家人弄的措手不及。同事他哥幾個,去還是村裡村支書的一家子叔家裡報喪並商量此事。

他的村支書叔說,既然老人這個時候走了,看來是他不走不行可又不想走啊。既然這樣,就讓老人再過個年吧。再說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現在去哪裡找人呢?,這事這時候找人也不合適啊!

巧的是,殯儀館也放假了。

於是,同事一家就把老父親蓋在被窩裡。一直到了大年初五,才火化、下葬,入土為安。

現在,在城市裡,尤其去世在醫院,那就直接通知殯儀館來車拉走了。城市空間小,拉到家守靈三天,更不現實,鄰居都不願意。即使在家去世,也不可能這樣做,家裡的地方都不寬敞。最主要的,也給鄰居們的生活造成不好的影響。

其實,人不在了,大多都是病死和意外死亡的。拉到殯儀館,冷凍起來,妥善處理,防止病菌的擴散。既衛生,也科學。

隨著醫學的進步,病人的生命體徵徹底沒有了,醫院才下死亡證明書。根本不會再出現,農村過去那種假死的現象。

但在時下的農村,還有守靈的現象。這時的守靈不是期盼一種奇蹟的發生,而是盡孝,或者在等遠方的親人正火速地趕回來,見上最後一面。這種情況下,即使入殮了,棺材的天板也是不釘的,只是蓋在上面,而且還錯個口。

租水晶棺,現在也很方便。人放進去,通上電,製冷就可以了,防止屍體腐敗。聽說,現在農村老人去世了,租用水晶棺的不少。這一行的生意很是不錯。

說到底,最後,還是一句話:老人在的時候,對老人好一點。活著的時候吃個梨膏糖,勝過人死了殺豬羊!



活著只要對老人好,老人走了,還是早讓老人入土為安的好。早讓老人入土為安,也是一種孝。至於那種大操大辦,純粹讓外人看的,老人天上之靈,也會感到深深不安的。


老李清談


呵呵,一個腦洞大開的題目。

“停屍三日”確實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為的就是有人曾經死過去幾天後又活過來了。我曾經聽說過兩件事情:

第一件,是我們本族的一個長輩,殺了一輩子豬。曾經在六十多歲的時候大病一場,“死”了兩三天,但是手腳就是不僵硬。後來自己甦醒,又活了三十年,十年前九十多歲才去的。經常跟人描繪“死”去的那幾天的情形:遇到某些先人,說過什麼話……


第二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我父親去參加某老人的葬禮,該老人多個出嫁的女兒,死的時候入殮比較匆忙。聽我父親描繪,棺材下方有一大堆血,猜想是老人並沒有完全去世,在棺材裡面甦醒了,然後又被憋氣去了。

所以,古人對待去世的人一般採用“停屍三日”的辦法。而我們老家還有一個傳統,老人去世已經可以裝斂,取下門板躺在上面讓大家瞻仰,三天以後再入殮。

而現在為什麼要馬上入殯儀館冷凍呢?

第一,由於科技的發達,對於人體的生命體徵已經比較熟悉了,基本上排除了“假死”的可能性。

第二,由於現代人的交流、飲食等方面越來越豐富,所以人體帶有的細菌越來越複雜,當人體失去了生命以後,肉體就是細菌的溫床。為了防止感染,馬上冰凍是個明智的選擇。

第三,進入了殯儀館,那麼火葬場的業務就來了。

老龔說勢,不違心說假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