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和華為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鄭州佳聯


華為與聯想最大的區別在於,研發型企業與組裝型(或者叫做採購型)企業,華為所處得通信行業,每一次迭代,背後都是成千上百億的研發投入,而對於聯想來說,每次迭代都是成千上百元的採購投入,比如採購英特爾的芯片等等!



聯想,堅持柳傳志貿工技這條路的PC廠商

很多年以前,有兩位掌權者,面對聯想的未來,進行了深刻的討論,現任掌門人柳傳志覺得,聯想必須先要活下去,才能有資格夠做更多的技術!

而院士出身的倪光南卻認為,必須先發展技術,研發更好的產品與國外競爭,但當時的情況是,整個中國才剛剛改革開放,急需要資金來壯大,研發顯然是太耗費資金了,於是倪光南出局,柳傳志作為掌門人,還扶持了楊元慶這個人,因為楊元慶在銷售額上,的確讓柳傳志滿意!



從此以後,聯想一度成為全球PC的老大,將惠普戴爾擊敗,但從最近幾年來看,聯想一直處於虧損之中,原因在於,全球PC市場的需求在縮水,而聯想的手機業務也實在不行,在其他技術層面又沒有積累,對於聯想來說,真的有一種坐吃山空得勢頭!

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聯想這個結局誰也沒有辦法,因為隱患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埋下了!

華為,天生的All in選手

相比於根正苗紅由中科院創立的聯想,華為的出身多少顯得寒磣,但所謂寒門出貴子,華為這個草根從一開始就經歷了種種困難,最困難的時候,任正非甚至要去借高利貸來保證員工的工資正常發放!

同時,貸款也要研發新產品,與國際巨頭來競爭,有數次深夜,任正非都覺得可能失敗了還不起貸款,而想到自殺!



翻幸運的是,上帝天生就眷顧那些努力勇敢敢於拼命的人,華為就是這樣,通往天堂的路經過煉獄,華為終於成為了全球最著名的通信廠商以及全球第二的手機廠商!

對於華為來說,可能天生就是all in技術的選手,all in的成功,則是諸多可以昂首挺胸的核心科技,比如5G,比如芯片!

二者對比其實並不合理,但聯想確實辜負了厚愛

這兩者經常唄拿來比較,但說實話,兩者的對比其實是不合理的,在兩者的產業圈中,研發的難度是不同的,並不是說華為的研發沒有難度,而是順聯想所要研發的則是諸如Windows這樣的操作系統,英特爾這樣的芯片,以及英偉達這樣的顯卡,這顯然聯想幾乎很難做到!

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們終於統一了思想,那就是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不被人抓住辮子!尤其是今年早些時候,舉國震驚的中興事件!



即便倪光南的路線在當時看起來並不合理,也不現實,但並不妨礙倪光南的高瞻遠矚,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聯想的最大錯誤在於,當聯想已經成為PC老大的時候,還沒有真正意識到研發得重要性,沒有積極得佈局未來的科技行業,也沒有在手機行業下功夫,這是聯想最最失敗的地方!

而如今,PC時代正在慢慢凋零,業務不景氣,手機又被自己玩死,收購來的摩托羅拉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聯想這才開始著急,但著急沒用,聯想什麼都沒有!

相比於聯想來說,華為可以說一直有種居安思危的基因,無論事對於5G的充分準備,還是對於芯片行業的持續投資,都證明著這家企業擁有著語無倫次的競爭力,即便今天的產品還有很多缺點,翻有和沒有是兩碼事!



可能筆者也是杞人憂天了,替人家聯想這麼大的企業擔憂,實在是有點荒唐。但聯想的未來,看起來實在是不堪一擊啊!

不知道柳傳志楊元慶還有什麼辦法來破局,我個人真的不看好聯想!


互聯網的放大鏡


聯想和華為的根本區別在於對研發的重視,華為是一家技術公司,而聯想是一家貿易公司,這也是為什麼華為目前發展蒸蒸日上但聯想缺舉步維艱的原因。說到底還是任正非和柳傳志對企業發展理念出現了偏差。


受限我們來看二者的研發經費,這個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到,下圖是2006到2018年的數據變化,聯想是緩慢上升而華為是直線上升,在2017年聯想的研發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佔比營收的14%,而聯想研發投入不到100億元,二者差了10倍。

而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企業管理者的思路,柳傳志當時PK掉倪光南的核心原因就是用了“貿工技”的策略,貿易優先,的確有效果,聯想收購IBM成了世界第一大PC集團,但是聯想只做了貿,沒有做技,現在聯想幾乎沒有太多的核心技術能力。

但華為不太一樣,華為一直做的是通訊設備,講究技術,所以任正非才如果大的投入在技術領域。

二者的變化從營收上,也可以看到差異,華為2017年營收6000億元,而聯想只有2800億元,增幅還在降低,因為PC不行了。

所有的差異到最後都是領導人的差異,所有問題到最後都是人的問題。核心的還是柳傳志和任正非的巨大差異。

你更喜歡華為還是聯想?


毛琳Michael


兩家企業在根本戰略上就不一樣。

華為和聯想都是中國信息行業早期的龍頭企業,但是卻走了兩條完全不一樣的路。華為走的是自主研發的“技術派”路線,而聯想則走的採用併購來擴大規模的“貿易派”路線。華為在擴張的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經費在研發上,相比之下,聯想則是把大把的錢花在了收購其他公司上——什麼IBM的PC業務,收購摩托羅拉,最近還收購了富士通的PC業務——甚至於還收購了盧森堡銀行的股份。


最直接的表現,兩者的不同就是在研發經費上。

下面這張圖是兩家公司每年研發投入的變化,從每年的研發投入資金上就可以看到,聯想從一開始就距離華為差了很遠,甚至於到了現在,可能連華為的零頭都沒有了。


不同的戰略最終反應在兩家企業的營收上。

不同的戰略和不同的研發投入,而顯示出來最後的結果呢?

下面這張圖是兩個公司營收的對比圖。從最開始華為的營業收入跟聯想旗鼓相當,現在華為的營業收入已經達到了5200多億的時候,聯想只有華為的一半多點兒。而且更重要的是,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華為的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而聯想已經是垂垂老矣、勢頭不足。

就在最近的5G標準制定問題上,華為憑藉著自身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大的號召力是大放異彩,聯想則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淪為了丑角,所以到底是加大科研投入、發展自主技術,還是躺在中國巨大的市場上不思進取,各個企業的心中應該有點兒數。



深層次的原因是價值理念。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和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兩個人非常有意思。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而柳傳志出生於商人家庭,本人則是在中科院工作過。傳言任正非為人比較孤僻,而柳傳志則是廣交朋友。任正非專注,柳傳志則左右逢源。

兩個人的認識,最終體現在企業上,就是華為在戰略上始終是對自身的技術要求極為嚴格,而聯想則是什麼賺錢我要幹什麼。

所以有人說,任正非是企業家,做什麼就要求什麼賺錢;而柳傳志就是商人,什麼賺錢就想做什麼。

柳傳志領導下的聯想,其做法固然不能說錯——畢竟一家企業做到千億的營收,再怎麼也不能算失敗。但是問題是,你真以為你想賺錢就賺錢嗎?你真以為靠的那些長袖善舞能夠經久不衰嗎?


最後,公司如此,國家更加如此,只有重視科研、重視研發、重視掌握核心技術、鼓勵創新,才能夠獲得真正的發展。


SilentTurbine


聯想就發了一個控制碼投票的聲明,笑死了,真他媽噁心,長碼短碼控制碼投票都出來了,也可以上3GPP官網查,聯想還他媽混淆視聽,聯想這是欺負外行不懂嗎????投票分多輪,聯想是在最重要短碼投票中未支持華為,致使短碼也被高通以微弱優勢一票勝出。重要項很多都是高通提出的標準,聯想只是在其他無足輕重項支持了華為。本來高通拿長碼,華為短碼,大家一人一個,結果華為微弱輸給了高通,現在是高通拿到長碼短碼,華為只有控制碼。聯想你的這兩票價值萬億,價值一個5G時代,美帝走狗聯想你可知。


ranyan777


華為十八萬員工,一半是研發人員。

每年百分之十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是銷售收入不是利潤。這樣的投入規模別說在中國,放眼世界也是非常高的比例。

華為由任正非創建於1987年,總部在深圳。早期註冊資金兩萬。是一家民營企業。華為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任正非對技術的痴迷。



在早期研發程控交換機時,由於企業剛創辦不久,資金有限,任正非借高利貸投入研發。有次他對科研人員說,失敗了你們可以換個工作,我只能從這裡跳下去了。可見當時的悲壯,和華為實力的單薄。

在資金耗盡之時,產品研發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也讓華為有了自己的產品。不在代理國外的產品銷售。華為從此走上了研發創新之路,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企業。

聯想的發展指導導致了它的今天。

很多人都知道,聯想內部以前有一次,關於是技術優先還是貿易優先的討論。倪光南支持技術優先,他認為科技行業的競爭力就是技術創新。柳傳志支持貿易優先,他認為只有把產品賣出去才能讓企業活下去。

討論的結果是倪光南離開聯想,聯想執行柳傳志的思想,以銷售為導向。聯想的銷售冠軍成了柳傳志的接班人,他就是楊元慶。在楊元慶的主導下,聯想更是不重視研發創新。

導致聯想十年的研發費用不如華為一年的研發費用多。



聯想和華為創辦時間相近,聯想靠著中科院這個大樹快速發展,任正非在深圳靠兩萬塊錢開始創辦華為。

今天兩家企業發展的天差地別。即使沒有5G事件聯想距離涼涼也不遠了。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


百舌說


同個一個圖表,看一看聯想和華為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位置,就一目瞭然了。

市場定位:

聯想是終端產品製造商,主要產品是桌面電腦、商業服務器、筆記本、平板、手機,

聯想在產業鏈最底層、低端,利潤最低的環節。

華為是芯片設計商、通信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通信設備製造商、手機制造商、電腦製造商。

華為從產業鏈中間(通信設備製造)切入,向上遊和下游延伸。

二者業務交叉部分:手機和電腦製造。其中,電腦製造是聯想的核心業務,華為電腦業務非常小。手機是華為第二大業務,是中國市場份額第一名,世界第三名。手機業務也是聯想第二大業務,市場份額與華為差距很大,沒法相提並論。

二者業務不同部分:華為第一大業務是通信設備製造和為無線通訊運營商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第三大業務是芯片設計(海思)

企業規模和經營情況:

2017年,聯想集團總營收為430.35億美元,同比下滑4%。傳統的電腦業務已經飽和,市場在萎縮。手機業務因競爭力不強,在下滑。

2017年,華為實現營業收入962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其中,通信設備製造和運營服務佔49%,手機業務佔39%,手機芯片約佔5%。

盈利能力:淨利率

聯想:1.2%

華為:7.9%


仁觀天下


看過一篇文章,叫做《聯想,本可以成為比華為更偉大的公司》。文章道出了由於聯想和華為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和模型,導致了今天迥異的發展結果。從本質上來說,聯想和華為沒有區別,都是國際化的科技型企業。區別就在創始人不同的價值理念,由此帶來的不同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

聯想集團的前身,是1984年中科院計算機所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啟動資金20萬元,是中科院的“院有企業”。而華為則是退伍軍官任正非拼湊到2萬元創立的民辦企業。相比於華為,聯想有著國家資本和中科院的科研技術支持,在起跑線上就贏了華為。

總工程師倪光南是聯想早期發展的重要人物,他屬於技術派,為聯想早期技術積累立下了汗馬功勞。倪光南當年所在的聯想當年有多厲害?1985年,就設計研發出了“聯想式漢卡”和微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且在1988年開始研發芯片,到1993就研發出五個ASIC芯片,實現了產業化。聯想式漢卡的發明,幫助聯想掘到了第一桶金,在前3年漢卡就為公司創造了1200多萬元利潤。在聯想式漢卡的10年壽命期中,總共銷售出16萬套,利稅上億元。

賺到第一桶金之後,聯想內部出現了經營思路的分歧。技術派的倪光南堅持,加大對科技投入,提升聯想技術水平。市場派的柳傳志,更熱衷於賺快錢,所以登上了90年代房地產的步伐,在全國大是買地,建立所謂的聯想科技園區。

歷史的車輪在1994年駛入了另外一條道路,在三岔路口,還有著許許多多的迷霧未曾解開,可能再也解不開了。在此之後,聯想徹底成為了一家“造不如買”的公司。


紅谷新視界


【聯想】:聯想甘願淪為帝國主義阻滯中國技術自主的幫兇,併為少數個人財富利益而積極配合帝國主義扼華,置國家和民族利益而不顧。

【華為】:一家有理想、有前途的民營企業,其最值得認可的是“技術自立和創新行為”,願其一路走好,也要小心敵人的戰略謀。

★★★★★★★★★★★★★★★★★★★★★

下面情節與人名為虛擬,如有雷同,純巧合

★★★★★★★★★★★★★★★★★★★★★

網民不必糾纏投票的事,我們也不知道誰是此事爆發的幕後推手,但我十多年的觀察,確認聯想對全體中國人整體利益不利,其作為己越來越背離國家和人民。純外資企業都比它好,聯想壞多了。它故意給國內營造“民族企業”的假象,騙取大量政府和民眾的民族情感而贏得訂單,並且把大量資金花在回扣和廣告上,且最積極響應美帝國主義的惡行,柳楊操作下的聯想:是商業帶路黨;是帝國主義擾亂和阻滯中國信息技術發展的幫兇;是惡化中國IT市場競爭環境的始作傭者;是帝國主義竊取中國發展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最缺少民族大義、唯利是圖、最無家國情懷的典範;是最壞心的漢奸買辦企業。上述印象基本不是來自這次投票,而是作為基層IT技術人員,十多年的關注、觀察和深入瞭解得到。以前看得懂的國人太少,而所幸有這次事件,連普通民眾也看出來了。

1、聯想早期為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下屬實體,而中科院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倪光南院士是其中核心成員,其主張技術自主,科研為主,商貿為輔。而當時主管人事的實權人物,也就是後來的聯想老總柳傳痣,非常善於陰謀和人脈鑽營之術,其主張貿易聯想,放棄技術路線,併成功通過手段將聯想剝離出中科院,並踢出倪光南院士。

2、柳氰,滴滴打車老闆,柳傳痣的女兒,美國哈佛畢業,曾在美國高盛財團任職。

3、楊元厭,美帝良心企業——聯想現任總裁,柳傳痣多年苦心栽培的接班人,其行事風格比老柳更奸商,更無家國情懷,還沒有思想。

4、請注意柳傳痣和她女兒柳氰的國籍?請注意聯想的總部在哪?請注意柳傳痣近年轉移資產等商業動向。 如果所料不錯,此三人在主動或被迫協助美帝精心安排的狙殺和遲滯中華民族信息技術自主任務之後,將會將其鉅額財產和產業轉移美國,並移民美國。 請注意:聯想、滴滴打車、美國高盛財團、柳傳痣、柳氰、楊元厭,他們的財務和人物關係。

5、請注意改革開放以來,聯想大搞廣告和回扣,佔領中國龐大市場,卻亳無技術建樹,且將大量資金和產業核心以各種“收購”名義偷偷轉移到美帝的事實,留下個空軀殼在國內,以便繼續用“民族企業”的幌子矇騙一些不明真相的國人和贏得政府採購項目的訂單,玩的是偷樑換柱和金蟬脫殼之計。

柳傳痣堪比秦檜,網友們耐心等待,這隻老孤狸尾巴會慢慢露出來的……

雖然生活中用過一些聯想設備,但真的不愛它,以後絕不要再買它,也請政府和集體採購不要被它“民族企業”的偽裝所欺騙。它就是大打廣告、搞回扣,再搞點組裝和測試而已。

聯想現在對我們來說,己如雞肋:①過去用資源把它樹得那麼高,吹得那麼大,樹為“改開”和“走出去”的典範(實為中了別人的計),現在垮了豈非自打臉?②中科院可能還持有它部分股份;③投鼠忌器,打擊它可能會被別有用心之人炒作成政治話題,傷及其它民營企業或引起資本外逃,何況柳還被稱為所謂泰山會的“老大”(但願其他成員只是一種當今中國人熱衷的“人脈”考慮的應酬,而在關乎國家民族大計上,應能明辨是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④會被美當作中國經濟不開放、不自由的說詞。

這次事件能實時爆發定有幕後原因,陰謀者也正好利用我們上述顧慮。但筆者認為,兩害取其輕,為了中華民族復興和世界和平大計,我們不能自縛手足,當斷則斷,因為聯想的身軀和腦袋實已不在我們掌控範圍,且還在被人利用加害我們,應儘快重構它,即便我們只能從它身上拽回一件衣服或一隻袖子。泰山會只是一些商業大老之間“溝通理想、表達抱負和創業感受”的小團體Party,而百名商業大佬聲援聯想,也只不過是當今中國流行的“人脈”禮儀,且聲援話語中也不缺讓國民理性理智思考的智慧,選柳稱柳為“老大”也只是當今中國“世俗交際文化”的現實反映,網友們不必過度解讀。

但經一二十年觀察,我基本確認柳心術不正,一旦走偏必誤國誤民,此人非中華之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若不能妥善處理應對聯想,今後我們國家將會不斷因它失血或生病。

淪落為帝國主義代理人的“柳的聯想”的存在,除了經濟上不斷放我們的血,陰謀者更主要戰略目的是:◆阻滯我們的技術自主,擠佔和操控市場,使民族工業難以發展。▼真正民族企業快有突破了,外放就通過聯想輸出最新技術來壓制中國的發展,一旦中國放棄自研,毫無技術備份之後,外敵就通過聯想龐大的市場佔有率來敲詐中國以圖獲得其它戰略讓步,■它將使中國在IT領域不知不覺中被甩得足夠遠,甚至萬劫不復,如果在非常時刻,因為聯想的存在,中國那時可能極易造成現代化辦公系統癱瘓或無設備可用。♟甚至可能,在某些時刻,帝國主義藉助“聯想”這個平臺和注資給柳,暗中操控政治,影響國家安全和發展走向。●這就是美帝最高明的棋局之一,今天你買聯想設備的錢就是未來敵人炸你子孫讓中國萬劫不復的錢。♚其實不僅聯想,其它企業也深中美帝蠱毒。如何應對,就看中華民族的精英們是否有智慧、有擔當、有作為,而不要象柳傳痣、楊元厭之流,甘當帝國主義扼華的幫兇。

聯想是一家沒什麼出息和時代擔當,也沒什麼家國情懷,卻反而用“民族感情”胡弄國人的危險內敵,外敵易識、家賊難防。 用中國龐大的IT市場養了這麼一家公司,是中國比汽車行業更慘的民族悲哀!!!

楊元厭比柳傳痣更是一個沒有家國情懷也無思想的奸商,戰爭年代,此君必為漢奸。商業上,他善玩虛概念和玩銷售。聯想利用國家政策的不完善和不光明手段搶佔了中國大部分PC市場,卻不幹正事。聯想是中國IT技術自主的攔路石,是中國信息技術安全的戰略內奸,楊的思想還不及柳,柳是人格決定其逐步落入帝國主義圈套,而楊是主動迎合,是帝國主義阻礙中國信息技術自主和信息安全自主的積極代理人。聯想在楊元厭的帶領下,以國人自認為的“中國企業”標籤,除了會貼lenovo的商標、玩一些概念、搞點產品外觀創意,它有什麼技術???芯片、板卡、存儲、顯示、軟件系統、智能終端、大型應用方案、特別技術,聯想有自主技術嗎?其電腦相對穩定一點,也是以高價格為依託。而造成今天聯想困局的總因就是聯想BOSS柳傳痣的個人格局和更大的國際幕後操盤手的精心操作……

作為屁民,無才補天,不得無失,身卑位微,我不怕跨省,也不怕收監。古人尚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何況生活在這個美好的大時代?!


微沙8


問題出在根上,華為是地道的中國企業,屁股只會坐在中國的價值觀上。而聯想(提起這個名字就有點噁心)只是一個黃皮狗而已,特別是楊元慶,看那個鳥樣就是一臉漢奸像,柳老頭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的三觀不正,自然而然就把一個好企業帶歪了……


呂學群


華為和聯想雖然都同是世界500強,但兩者差異還是挺大的。

華為是科技公司,聯想是貿易公司,就好比華為是研究怎麼造車,聯想是研究怎麼把車放到路上去跑。

從他們的路線方針上來講,聯想著重於“貿”,華為著重於“技”。且面向的市場是不同的,作為一家PC廠商,聯想需要直接面對消費者,B2C。而華為則相反,華為是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他的客戶是企業級用戶,B2B。

其實,人們總會在情感上偏向於“技”,畢竟技術對於人們來說總是高端的。而貿則很悲催,典型的例子“聯想不就是個電腦組裝廠”。路線的不同就造成了人們的心理評價的不對等。

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最敏感的就是價格,價格也是最能引起話題的因素。前面說了聯想需要直接面向消費者,那麼就必定會引起話題。華為就不會遇到這個問題,他為運營商服務,開價的高低消費者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最終落在消費者頭上的成本當然也會由運營商來買單,更何況很多人搞不清楚華為是做什麼的。而華為的神秘感和狼性文化又會讓人很嚮往。

其實,無論哪家企業,都要有團結意識,在面對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還是得要同心協力,自強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