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定和田玉籽料皮色的真假?

菲爾公子


和田玉生成之初,被它周圍的岩石包圍得密不透風,雖經兩億多年,玉礦的狀態幾乎不變,但是一旦地殼發生了變化,玉礦被擠壓上升到了海拔5000米以上。經過自然界的風化剝蝕、冰川的刮削等,最後終於使其暴露在大山的表層,玉礦的原生狀態開始改變,玉也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原來的品貌。


  玉的顏色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原生色,二是次生色。原生色包括玉的本色,玉中雜質的顏色,玉與圍巖相接之處玉與石交融的顏色,以及玉在成礦過程中再次交融、再次變質改變的顏色。  玉的原生色又可分為:白、黃、青、碧、墨等,它們之間的交融和玉中雜質色澤的參與,也會呈現不同的色彩。人們也往往依據玉的不同色彩來給玉命名,區分不同的玉種。

次生色可分為天然次生色和人為次生色。天然次生色完全是自然所為,如風化、淋濾、靠染、光照、氧化,使玉的原來顏色發生改變。人為次生色是玉被人開採之後,製作成為各種器物,由人盤摸、染色、隨葬,後發掘出土,再為人所佩戴、把玩而造成的顏色改變。

  天然次生色是玉形成之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特別是褶皺上升到山上或初露地表之後,玉與周圍的岩石、土壤、植物發生接觸,通過滲透、浸泡、晾曬、靠染等作用,一些礦物成分進入玉中,玉中的一些礦物成分也會發生變化,這些都能改變玉石的原來顏色。同源山料衝到下游變成了籽料之後,因為經歷的外界環境不同,時間長短的不同,“旅行”路途的不同,次生物質滲入玉中就不同,玉的表皮風化轉色和玉質本身色澤的變化也就不同。這樣才有了各種籽料不同的皮色與玉色。玉的這種顏色的改變完全是自然使入,非人為參作,所以稱之為天然次生色。玉的原生色受到次生因素的侵擾,就會慢慢改變原來的顏色,這種物理、化學、人為環境的作用,使玉帶上了次生顏色。

一旦玉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在長期佩戴、盤摸的過程中,傳世的玉器會在表皮和內部慢慢出現轉色。這是人們的汗脂、生活物品的接觸、空氣的氧化、光照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的,不少傳世古玉還會在玉的皮殼上留下細細的磨痕。葬玉會與墓葬中的物品相互接觸,使玉受到沁變,從而改變了原來的顏色。還有的是人為在玉器的某個部位加工做上顏色,這種顏色的改變是人類活動造就的,所以叫人為次生色。下面介紹幾種顏色容易混淆的識別方法:

  邊玉(邊石)它看上去既像玉又像石,有不同的顏色,色澤分佈也好像受沁的古玉、老化的美玉。這種玉實際上是玉礦的邊沿和岩石交界之處的邊玉(邊石),它的色澤與古玉受沁是不同的。  皮色是玉石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顏色有黑、黃、慄等。不少玉工在製作玉器藝術品時,有的故意將皮色留下作為“俏色”,也有的留下一些皮色以示是正宗籽料。

  作色人工作色就屬玉的人為次生色,也是對玉的一種藝術加工,同時也被製假者利用造假作古。雖然作色也是從皮殼開始,沿綹裂、玉質薄弱處滲入玉肌,但它的顏色呆板、層次不清。而作色則是短期行為,它們不可能完全相像。人工作色用燒煮、化學腐蝕等手段作成之後,皮殼上會留下黯然受損的作色部位,或顏色只浮在表面,仔細端詳就會明白分辨。


慕山玉道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如何鑑定和田玉皮色的真假,那麼首先我們就需要了解和田玉皮色是什麼,它又是如何產生的。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指的是在籽料外表分佈的一層褐紅色、褐黃色玉皮、黑色等顏色的玉皮。這層皮色是後天形成的,由於和田玉中的鐵在氧化條件下轉化成三氧化二鐵所致,我們常見的玉皮顏色有多樣,這是因為籽料中所含礦物成份略有不同所致。

總結一下,和田玉籽料皮色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在玉肉外成包裹狀微透明。我們所見的和田玉籽料因形成的特殊原因一般都呈渾圓狀,絕大部分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色,顏色常有棗紅皮、秋梨皮等,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有油潤光澤。

2.顏色自然。籽料在河床中經歷千萬年沖刷磨礪,自然受沁,它會在地質軟的地方沁色,在有裂紋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顏色應是由深變淺,裂紋上的顏色則是由淺至深。這種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搶眼而不礙眼,並且,色澤隨歲月增進愈顯親和力。

3.皮色有層次感,皮肉呈漸變過渡狀。由於籽料的皮色是原礫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風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氣候循環制約等因素共同造成的,是分階段的,所以顏色沁入玉內有層次感,皮和肉的感覺是一致的,且呈漸變過渡狀,厚度一般小於1釐米。皮色的形態各種各樣,有的呈雲朵狀,有的呈脈狀,有的呈散點狀。

4.無皮色的籽料。無皮色的籽料多屬於山流水料,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所以,也有人按顏色對和田玉進行分類。不過無論是白玉、黃玉等籽玉,其表面多少有一層包漿或者沁色。

瞭解了和田玉籽料皮色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點,我們就來見識一下和田玉假皮的特徵有哪些,以及商家為什麼要作假和如何辨別這類假皮子。

一是磨光料加假皮,通常是把青海料、俄料、韓料、白岫玉料或者其他玉料,甚至是白色大理石切成小塊,放入滾筒機裡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後做上假皮。這類料子表面光滑,基本沒有汗毛孔,有的話也是假毛孔;有的能看到明顯的切割邊線和稜角,沒有真籽料的圓潤;顏色不自然,浮於表層;裂的沁色不符合常理,正常的沁色是由裡及外顏色變淺,假沁色由外及裡顏色變淺;由於上色用的各種不同顏料,會有化學藥味等各種異味;用手把玩假籽料表面光滑,沒有自然的質感和出汗現象。

還有一種是次品籽料加假皮。把品相不好的很難出手的低檔籽料燙出假皮來出售,買家會以汗毛孔等方法分辨是否是籽料,從而被豔麗的皮色所吸引。買家會有花錢買塊皮的想法。所以這樣會比沒皮子的時候更容易出售,並且價格更高。這類皮浮於表面,或者類似糖霜,缺乏層次。經常會做出很自然的灑金皮、棗紅皮等高檔皮子,但可以根據沁色的色差來辨別。

第三種是山料滾成籽料模樣加皮掩蓋痕跡。這類現象主要是大件的材料,賣家為了賣上更高的價格,給它加一層皮,這類假皮只是一種將買家的注意力轉移到皮上,在日光燈下很難分辨籽料的真假,不經過玉器師傅加工成山料也就野雞變鳳凰了。

第四種是皮上加皮。這類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帶皮,皮色不豔麗的情況下在自然皮上加色,從而達到皮色鮮豔,價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稱為“加強皮”。這類假皮層次分明,有真有假,極難分辨!或許可以帶些84消毒液反覆檫洗,不過現在做假皮的原料更新教快,不是所有假皮都可以用84洗掉的。有時行家裡手都會被這些皮子所迷惑,舉棋不定。

第五種是用礦物質縮短皮子沁色形成時間從而做出物理假皮。 這類假皮是最高檔的了,只會運用到高檔籽料上,一般為羊脂級的。他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礦物質用一種獨特的配方縮短皮子形成時間,在很短時間裡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種皮色沁色,如果說前幾種皮子還可以用84或其他洗滌用品辨別的話,這種皮子是用什麼辦法都辨別不了的,屬於高級做法,一般賣家都無法獲得此配方。像我們普通收藏者購買低端材料時是不會遇到此類情況的。不過這種假皮在某種程度上講也屬於“真皮”了,假亦真時,真亦假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牧心玉雕


我是講堂空空——寶玉石文玩知識傳播者。真假籽料參差不齊,市場上的局面已經是魚目混雜。造假者的手段越來越高明,讓一些懂玉的人也會不經意上當受騙。其實真正的造假皮色無論如何逼真也有方法來破解掉,今天空空就帶大家愛了解一下如何鑑別和田玉籽料皮色的真假。

看顏色

色澤光鮮亮麗或者是色澤沉悶、單一,色素只浮於表面,這是籽料假皮的主要特徵。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對於剛染色的籽料皮來講是光鮮豔麗的。而時間越久的籽料假皮,它的色素會經過時間的蹉跎,會退卻,從而表現出沉悶的特徵。真正的和田玉籽料皮色看起來非常的亮,不會死氣沉沉,看起來有活力,但是假的就不是這樣了,看起來非常的沒有生命力。

看色根

籽料皮子的色澤是自然作物的結果,所以不管它的色澤如何,都會有色根的存在,這也是多年沉澱的結果。而色根的造假是十分困難的,這還要看技藝如何。當然,這並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有時候真正的和田玉籽料皮色也是沒有色根的。

看皮沁

籽玉的皮沁是和田玉的有效組成部分,若它皮色看起來很乾,很死,皮肉有分離感,皮沁缺少油糯潤感,那麼就是假皮色。真正的籽料的皮色是非常油潤的,料子越好,油潤度是越高的,視料子的好壞而定。

看汗毛孔

真正的籽料表皮會存在像人體汗毛孔一樣的密密麻麻的小孔,這也是鑑別籽料真假的重要因素。當然汗毛孔也會有造假的情況,那麼什麼樣的才是真汗毛孔呢。因為真正的汗毛孔是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皮孔是沒有規律可循的,若是你的籽料皮色有規律的排序,那麼有可能就是假的啦 ,真正的籽料的毛孔是沒有規律可循的額,都是散亂無排序的。

我們除了一直在做科普知識的傳播外,還有著多家生產加工工廠。我們通過自己生產或和玉雕大師合作等方式,為大家出品最價優物美的珠寶玉石、文玩美物。因為作為非標的行業,要想精準地分出東西的好壞非常地困難,我們也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降低消費者學習的門檻,並構建更值得信賴的環境,杜絕假貨氾濫的市場亂象。


文玩講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4, "thumb_url": "a675000598283342ffa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