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練習:定義判斷

【例題】漏稅:指納稅人並非故意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對漏稅者稅務機關應當令其限期照章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的,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稅款滯納金。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況中屬於漏稅行為的是( )。

A.杜某開了一家書店,稅務部門規定對他的稅款實行查賬徵收。當顧客不要求開發票時,他就不開發票;當有大筆交易並且客戶要求開發票時,他就將發票客戶聯撕下來,客戶聯與存根聯分別填寫,客戶聯上按實際數字填寫,而存根聯上則填寫較小的數字

B.某著名歌星在某城市舉行了一場個人演唱會,票房收入高達40萬元,根據演出協議,這位歌星拿到了票房收入的25%約10萬元。第二天,該歌星又開赴另一城市演出去了

C.張大伯是一家小商店的店主,主要經營日用百貨,稅務管理部門核定他每月繳稅款500元,他每個月都準時到稅務局主動繳納稅款。但上個月由於家中出了事情,幾乎沒有營業,當然也就沒有什麼盈利,因此他就沒有到稅務局去交納稅款

D.黃某是個屠夫,他幹這一行已經好多年了,最近豬肉緊缺,價格上漲很快,且物價局對豬肉做了最高限價。由於購買生豬的價格又很高,他們的利潤很低。為此,黃某對稅務徵管員說,如果政府不取消限價,他們就不繳納稅款

【例題】代理:指代理人依據被代理人的委託,或根據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或有關單位的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權限內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這種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況不屬於代理行為的是( )。

A.張某與王某本是鄰居,後因發生民事糾紛而對簿公堂。考慮到自己對法律常識不太瞭解,王某請了一位律師全權代表自己出庭打這場官司。王某最終打贏了這場官司

B.六年級的小學生小明受到社會無業人員的影響和教唆,整天尋釁滋事,偷雞摸狗,不務正業。一次他在偷東西時被人發現,物主下手過重,打得小明雙腿骨折。其父母很生氣,立即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給予賠償

C.某社會混混在武漢以為一國內某名牌大學分校招生為名,騙取了大量學費,然後他捲起皮包逃跑了

D.張某是一正在服刑人員,其家中除了妻子之外沒有別的親屬。禍不單行的是,其妻子由於受到同村流氓的侮辱而上吊自殺。張某非常氣憤,要向法院提出訴訟。由於其正在服刑,家中又無其他人可以代訴,於是地方法院指定了一名律師代他打這場官司

【例題】共同犯罪: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須具備以下要件:第一,犯罪主體必須是兩人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第二,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三,有共同的犯罪行為。

據此定義,下列屬於共同犯罪的行為是( )。

A.某人對社會不滿,一次進入超市,趁人不備,在裝大米的貨櫃裡放了砒霜,恰巧被旁邊過路人看見,此人並未吭聲

B.乙公司是甲公司最大的客戶,甲公司為了與乙公司續簽合同,甲公司的兩位正副老總商議從公司賬上取走30萬,私下送給乙公司項目負責人

C.兩個初中學生,一個13歲,一個14歲,經常在路上搶劫老年人

D.某人一天夜裡潛進一家首飾店,盜走價值數十萬元的首飾。為了安全起見,他把首飾託放在姐姐家,其姐並不知情

【例題】誠實:指言行與內心思想一致。

根據定義選出最為符合該定義的典型事物或行為( )。

A.伽利略捍衛、宣傳“日心說”

B.某人為評副教授,把只有初級程度的英語水平填成“熟練閱讀”

C.製造假冒偽劣產品

D.金錢把自己包裝成高尚的人

【例題】國家定價:指由縣級(含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物價部門、業務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權限指定的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

據此定義,下列屬於國家定價情況的是( )。

A.某市的公交車價格與其他城市相比一直偏低,公交系統處於低盈利甚至虧損的狀態。為了調動公交部門職工的積極性,市政府經過仔細研究,決定把公交車票從統一票價的0.5元上調到1元

B.某市風傳口蹄疫流行,老百姓不敢吃豬肉,紛紛搶購牛肉,導致牛肉價格飛漲。為了維護市場的穩定,市場價格部門對牛肉的價格做出了最高限價規定

C.某國有商店一貫堅持薄利多銷的經營宗旨,商店領導下令,凡店內出售的商品價格均不得超過進價的130%

D.一家國有傢俱製造企業,一套臥房傢俱的出廠價是1500元。後來,原材料價格上漲了15%,該企業也隨之把價格上調15%

答案及解析

【解析】B。漏稅這一定義十分簡單,要做這道題,其實只要注意一點——“並非故意”就夠了。在本題所舉的四個事例中,都涉及沒有繳納或拒絕繳納稅款的問題。第一個事例,杜某顯然是故意的,他不是在漏稅,而是在逃稅;第三個事例,張大伯因為沒有營業而不繳稅款,他並不是不知道該繳稅款,所以也是故意的;第四個事例,黃某與第三個事例中的事情有點相似,但他不僅不是漏稅,更像是抗稅了。只有在第二個例子中,該著名歌星也許是不知道該繳納個人所得稅,也許認為這筆稅款該由舉辦方支付,他沒有繳稅並非是故意的。

【解析】C。先分析代理的定義,代理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委託代理;一種是法定代理;還有一種稱為指定代理。代理行為必須在代理權限內實施,其後果由被代理人來承擔。

題中的第一個事例,王某請了一位律師,並授權他代自己打官司,這屬於委託代理;第二個事例當中,小明是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屬於未成年人,父母是其法定監護人。在該事例中,小明的權益受到損害,其父母自然就成為其法定的代理人。再看第四個事例,由於張某正在服刑,無人可以代他訴訟,因此法院為他指定了代理人,這屬於指定代理。

而第三個事例中,無業人員與該名牌大學之間並無任何代理關係,這就純粹屬於一種詐騙行為。題目要求的是要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不符合代理定義的。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解析】B。定義判斷有許多都是法律概念,因此,對應試者定義判斷的考查實際上也檢驗了應試者對法律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理解,這就要求應試者具備紮實的法律功底。

解答這道題目的關鍵是要掌握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定義中已經給了三個要件,只需對比某種行為是否具備以上三個要件。在事件A中,二人事先並不認識,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也無共同行為。事件C中,雖然二人都有犯罪行為,也是共同故意,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事件D中二人雖有姐弟關係,但犯罪屬一人實施,其姐並不知情。因此,只有B符合三個要件。

【解析】A。伽利略的事蹟是誠實,他堅持真理;而B、C、D各項的行為都是言行不一致的。

【解析】A。這道題掌握定義的關鍵是搞清楚行為主體是各級政府的有權制定價格的部門。選項C與D中雖然都是國有企業,但定價的主體是企業本身,而不是政府,所以應排除。選項B強調的雖是物價部門做出的行為,但只是規定了限價,而不是具體的價格,所以,也應排除。只有A選項符合定義的要求。

每日練習:定義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