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虧方原因與糾紛解決方法

混凝土虧方問題是商品混凝土供應過程中十分常見的糾紛。混凝土方量結算常見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施工方圖紙結算,另一種是按方量結算。

按照圖紙結算對混凝土企業不利,需要承擔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管理不到位的風險,如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漲模、堵管等現象造成的虧方,且很難通過合同條款進行規範。

在實踐中採用方量結算是比較簡單、方便的,但施工單位常常擔心混凝土生產企業“缺斤短兩”,方量不夠。

混凝土虧方原因與糾紛解決方法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混凝土企業認真落實合同及生產製度,必要時施工單位派人駐場監督或不定時抽查監督,是可以保證供需雙方的利益的。

一、產生虧方的原因

(一)施工原因造成的虧方

施工方在施工過程中,容易造成的虧方主要有:

(1)墊層、路面、地坪等結構是否存在地基鬆散不平,模板安裝不規範,造成超出理論方量過多;

(2)樓板等大面積板式結構,澆築時是否存在超高現象;

(3)施工工程中是否有圖紙變更造成混凝土實際方量的差異;

(4)不規則的結構或設計複雜的部位,是否存在方量計算不準;

(5)施工過程中是否造成漏漿、漲模、跑模,混凝土澆築過程梁、剪力牆過程中拋灑或澆築到圖紙外的部位,如預製構件、臨時路面、塔吊基礎等;

(6)送結束後,泵管中存留的混凝土無法用到澆注部位上,澆注工程面積越大、樓層越高、泵管越長,供方虧損越大。

混凝土虧方原因與糾紛解決方法

(二)供方原因造成的虧方

混凝土生產廠家的設備對混凝土的配料、上料、稱料、攪拌採用全自動電腦控制全自動化,一般方量不會有誤差。但以下原因容易造成虧方:

(1)檢查機械設備是否稱量不準,造成虧方;

(2)生產過程中是否有隨意改動配合比現象,配合比容重設定不當造成誤差;

(3)混凝土下料不好,未對準車頂孔落料,部分混凝土灑落在地上;

(4)在卸混凝土時,卸的不乾淨,還有不少混凝土在攪拌車裡面,或者攪拌車司機有賣料現象。

二、解決虧方的方法

實踐中,針對上述虧方的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是解決或消除糾紛的最佳方法。在混凝土供應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虧方時,供需雙方積極查找原因,尊重客觀事實,是可以有效避免糾紛的。

混凝土虧方原因與糾紛解決方法

必要時雙方互派代表到對方管轄範圍內全過程瞭解每一次供貨、澆注情況,共同分析查找原因,減少或避免糾紛的發生。

(1)在施工過程中,供需雙方共同檢測混凝土表觀密度,取其平均值作為混凝土表觀密度,實測方量按下式計算:

實測方量(m3)=混凝土淨重(kg)÷表觀密度(kg/m3)

(2)當發生虧方爭議時,供方應派技術人員到現場實地觀察,測量混凝土結構實體尺寸,儘量查出產生虧方的原因;

(3)需方派人進廠監督過磅和打票過程,在供應過程中隨機抽2~3車混凝土到第三方復秤,誤差不超過±1.5%屬正常情況;當復秤超過±1.5%時可提出對供方的地磅進行校準;

(4)需方應保證模板支撐牢固,模板縫隙應堵嚴,儘量減少漏漿、跑模、漲模現象的發生,並儘量控制好澆注結構尺寸;

(5)供方應配備GPS系統監控,防止個別司機在途中偷賣部分混凝土。

來源砼話更多內容請關注 監理檢測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