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興產業 爭創世界一流企業

聚焦新興產業 爭創世界一流企業

廣新控股集團大樓。廣新控股集團供圖

珠江橋牌、三角牌、鳳凰牌、紅棉牌、五羊牌……在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新控股集團”)的展示廳裡,既記載著廣東外貿昔日的鼎盛與輝煌,又展示著興發鋁業、廣青科技、佛塑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描繪了廣新控股集團十多年來轉型創新、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

從2000年組建至今,剛剛經過“成年禮”的廣新控股集團,資產增長超6倍,淨資產增長超8倍,從原來單一的傳統進出口貿易,到以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大健康為主的實體經濟佔總收入比超4/5,銷售收入增長近3倍,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華麗轉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產業蝶變的背後,是廣新控股集團堅定不移地實施“產業高端化、經營國際化”發展戰略,走“專業化經營、實業化發展、產業鏈協同”的轉型升級之路。今年被省國資委確立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的廣新控股集團踏上了新的征程。“從一個傳統外貿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價值創造力的投資控股型企業集團,我們為廣東實體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廣新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平表示。

二次創業

轉型投資控股型企業集團

廣新控股集團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前身是2000年由23家省屬主要專業外貿公司組建的廣東省外貿集團有限公司。在組建之初,集團以單一進出口貿易為主業,面臨國家外貿政策從專營到全面放開的嚴峻考驗。2005年開始,集團黨委大膽改革,開啟了“二次創業”新徵程,全力推動企業轉型——以發展實體經濟為核心,推動“專業化經營、實業化發展、產業鏈協同”的戰略轉型和升級。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2009年是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一年,但又是廣新控股集團的關鍵一年,集團在內憂外患中謀求突破,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抓住機遇果斷進入資本市場。黃平回憶,佛塑科技剛剛被收購的時候,公司資金鍊瀕臨斷裂,經營面臨困境,虧損額高達近2億元。廣新控股集團入主佛塑科技後,果斷關停落後產能16萬噸,按照產業高端化的戰略定位,推動偏光膜、鋰電池隔膜、高新農用薄膜、衛生薄膜等優勢產品的擴產,銳意拓展市場,入主當年實現扭虧為盈,公司高分子材料製造業務毛利率從2008年至2017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提升。

經歷過佛塑科技的“起死回生”,廣新控股集團的轉型有了更厚的底氣、更足的信心。以新興產業為主,集團陸續投資了星湖科技、興發鋁業、廣青科技、生益科技、印尼鎳業等實業項目,形成了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大健康、文化創意和大數據營銷、新型外貿等五大業務板塊,成為廣東營收規模最大、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數量最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國家省級研發中心數量均居前列的省屬國企。2017年,廣新控股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267位,2018年,共有10家企業上榜廣東企業500強排行榜。

堅持“三輪驅動”發展模式

回首來路,不忘初心。在黃平看來,廣新控股集團的成功轉型,得益於堅持“創新引領,戰略投資和資本運營”三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創新、投資和資本運營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增強了集團價值創造能力,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堅持創新驅動。“我們把創新引領作為關係企業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堅定不移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廣新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吳曉暉對此倍感自豪。廣新控股集團做強所屬上市公司的創新研發平臺、做實建強廣新創新研究院以及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2017年在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大健康等方面投入研發技改費用佔銷售收入比超3%,科技創新業務創造利潤達65.9%。廣新控股集團現有23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國家級和28家省級研發機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等1300餘項,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34個。

聚焦戰略投資。經過十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投資已成為廣新控股集團實現投資控股的驅動力。“在投資導向上,我們堅持在創新引領下,聚焦主業,著力做優做強做大五大板塊,加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已形成一大批主業引領下的新興產業集群。聚焦發展大局,主動服從服務廣東經濟戰略,加快粵東粵西粵北的產業佈局,建設陽江不鏽鋼產業集群;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汕尾、河源現代化環保高效生態養殖項目落地。聚焦‘走出去’戰略,加快與國際產業對接協同,設立了印尼廣青鎳業、聖力(越南)等重點境外項目。”吳曉暉表示。

用好資本運營。黃平認為:“資本運營也是廣新轉型升級十分重要的一招。”廣新控股集團搶抓機遇,通過資本運作擁有了佛塑科技、星湖科技、興發鋁業等多家上市公司,2015年增持生益科技成為第一大股東,快速介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鋁材生產、電子電器等高新技術領域,形成新的核心主業;自主培育推動省廣股份在主板上市,國義招標、廣新信息、金萬達、鈦鉑新媒體、緯達光電等6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推動資本運營平臺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國有優勢與市場化機制有機結合

在發展混合所有制,創新發展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實現國有和民營優勢互補共贏方面,廣新控股集團一直在積極實踐。在混改中,廣新控股集團堅持打破所有制限制,通過股份制改造、併購重組、合作共建新項目等方式積極穩妥推進,實現“優勢互補、有效制衡、合作共贏”,探索出一條國企與民企有效融合的成功路子。截至2017年底,廣新控股集團所屬混合所有制企業佔集團企業數量的71%。集團先後成功整合了興發鋁業、培育了廣青科技等企業,通過完善公司治理、創新激勵機制、開展產業整合等,實現了與民企的強強聯合,協同發展。興發鋁業銷售收入由2011年入主時的30億元提升至2017年的73億元,淨利潤由1400萬元提升到3.83億元,淨資產由7.7億元提升至21億元。廣青科技成為陽江市年產值近200億元的企業,自2012年投產以來成為陽江多年排名第一的納稅大戶,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集團自主培育上市的省廣集團,營業收入由2010年上市時的30.79億元提升至2017年的112.95億元,總資產由17.32億元提升至100.31億元,成為中國實力最強的營銷集團。

加強黨的建設

彰顯國企優勢

新時代,新目標,新徵程。廣新控股集團黨委切實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凝聚黨員幹部員工的思想認識、建強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確保重大決策部署的科學決策和堅決貫徹落實,推動加強黨的建設與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不斷髮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廣新控股集團旗幟鮮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正風肅紀從嚴治企,積極探索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廣新榮譽體系,強化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促進企業黨建和經營改革發展深度融合,一些領導幹部存在的“重業務、輕黨建”錯誤認識得到有力糾正,集團上下黨員幹部作風有了明顯提升,講責任、勇擔當、甘奉獻精神進一步強化,國企優勢進一步彰顯,有力地推動集團改革發展上新臺階。

2018年,廣新控股集團被確定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開啟了新的征程。展望未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廣新控股集團將提高站位,以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己任,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振興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打造主業走在行業前列、引領產業發展的新興產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黃平表示。

撰文:袁佩如

奮進18載

2000年9月,廣東省外貿集團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更名為廣東省廣新外貿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更名為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09年,集團成功併購廣東肇慶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佛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控股股東。

2010年,集團與青山控股集團共同投資成立廣東廣青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陽江的骨幹龍頭企業。

2010年,控股企業廣東省廣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廣告營銷第一股”。

2011年,集團入主興發鋁業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成功轉型為鋁型材行業國有、民營混合所有制上市企業。

2014年,集團投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印尼廣青鎳業250萬噸不鏽鋼項目。

2014年,控股企業國義招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新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

2015年,集團戰略性增持生益科技,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16年至2018年,集團新增金萬達、鈦鉑新媒體、凱淳股份、緯達光電4家新三板公司。

2018年,集團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