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反對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操作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8日電 28日,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官網消息,中國醫學科學院發佈聲明稱,反對在缺乏科學評估的前提下,違反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臨床操作。

中國醫學科學院:反對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操作


聲明稱,日前媒體廣泛報道的由中國研究者完成的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雙生嬰兒出生事件,剛剛由研究者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作了技術報告。如情況屬實,中國醫學科學院認為,有必要強調有關科學和倫理問題,端正立場。

聲明強調,我們反對在缺乏科學評估的前提下,違反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臨床操作。在發展迅速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和應用中,學術共同體更應強調遵循技術和倫理規範,開展負責任的醫學研究與應用,維護國家科學形象,維護人類生命的基本尊嚴,維護學術共同體的集體榮譽。

聲明指出,當前,生殖細胞或早期胚胎基因編輯尚處於基礎研究階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有待全面評估,因而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不應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體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操作,也不應資助此類研究。

聲明稱,根據科技部和原衛生部2003年聯合下發的《人胚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2003年原衛生部頒佈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頒佈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和2017年科技部頒佈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辦法》,

中國禁止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基因操作

聲明表示,中國醫學科學院將抓緊研究制定可資指導有關研究和操作的技術規範與倫理指南,以期嚴密防範倫理不端行為發生,為該領域研究的健康發展提供專業指導意見。

26日,有報道稱,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艾滋病。然而, “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引來多方質疑。

11月26日,一則由122位科學家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在微博發出,聲明直指當天公佈的“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消息,對此項研究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同日晚間,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稱,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深圳市衛計委在26日晚間回應稱,與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相關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

據央視新聞報道,27日晚,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做出回應。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佈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同日,涉事醫院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表示,從未參與此事件中的任何實驗環節。這一基因編輯嬰兒項目並不在該院進行,嬰兒也不出生在該院。

有報道稱美國賴斯大學一名叫邁克爾·迪姆的教授參與基因編輯嬰兒研究。28日,據新華社報道,對此,這家美國大學近日發表聲明稱正對該教授展開“全面調查”。(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