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上三農領域的人是真的三農人嗎?比例有多少?

兆順鹽源土特


目前在頭條三農領域的創作者確實不少。我們甭管他們是不是三農領域的人,通過他們創作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來,真正涉及三農深處的切身實際內容又有多少,也難怪有好多觀眾發聲三農領域裡的創作內容無營養,原因在哪裡?

由於目前頭條注重並扶持三農領域裡的創作內容,至使很多的創作者紛紛擁入這一領域,當然這是好事,能為三農向社會發聲也是三農求之不得的事。

其實真正身處三農的創作者確實能夠一針見血地描述到位三農內在的切身實際問題,因為他們才有切身的實際感受,而不是表象,在三農領域卻實有很多被社會忽略的現實,也有很多豐富的營養,值得我們去吸取。真正的社會文化的發源地還是在三農裡,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深挖。

最後,我祝願並希望能有更多的三農人投身於三農領域的創作,真正能夠讓社會了解三農的真實壯況。


殷得利


看到這麼多的三農人,我覺得很驚訝!因為在身邊也沒發現有這麼多做自媒體的,好多人從爺爺輩起就不是農民了,結果到他這一輩成農民了。

我也是做三農自媒體的,我和媳婦都是農村人,在村裡有自留地,有宅基地,就因為在城裡買了一套房,結果被好多人質疑不是農村人,說不像農民,我覺得太可笑了。

就像好多的“偽三農”,家裡住著聯排別墅,開著幾十萬的豪車,只因為在鏡頭前展現出一副解放前的尊容,就被廣大網友和一眾粉絲推舉為農民的代表。

我有時候就想,我是應該為這些“偽三農”的演技叫好呢!還是應該為大眾的智商感到煩惱呢!

所有的自媒體三農人裡面,真正的三農人也不少,但是做的好的好多都不是真正的三農人


豫中侯得柱


在三農領域的人是不是三農其實用不著糾結,也無須知道有幾成!很多人服務於三農,並不是實打實的三農。一則本身就是三農領域的領軍人物,靠腦吃飯;二則城鎮化建設,成了失地農民。他們對土地有感情,可能從事三農創作;三則三農話題多,門檻低,隨便寫寫抄抄,有人跟風瞎起鬨;三農視頻比文字創作容易,賺錢輕鬆。一定要田裡幹活的,邊幹邊寫的三農創作者反而很少,一則文化水平低,二則幹活還來及,誰管這不能當飯吃的鳥事。三農問題也整不出個花樣,獨到的見解談不上。布衣也算半個三農,拿鋤頭鐵耙一年也難得摸摸。你說農民伐肯定是。你說農村的,那也是!不過住城裡日子多。你說對農業懂點伐,肯定比一般赤腳農民懂得多一點,兩個人對坐談三農,還不知道誰怕誰呢。莫管三農創作者農不農,只要有用就行,那就是農。





浙北布衣


頭條三農領域的人儘管從事三農的行業不同,知識水平有高有低,看了好多三農領域創作者的圖文,視頻直播,他(她)們對三農的理解,動機有優有劣,但都是從事三農相關工作的,也就是真的三農人。

比例是百分之百。

三農領域的人並不侷限於種地的農民。我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與土地打著交道,不就正樂合著?盼望借頭條這個萬眾矚目的大平臺把家鄉的農副產品買個好價錢,諸如棉絮、哈密瓜、枸杞、紅棗、鎖陽等等。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消費者成本,實現你我他共贏。讓我們攜起手來創造共同美好的明天!


瓜州瓜迷


這個問題,不必追究。無論是不是行業內的人士,只要能夠用本行業內專業術語解釋說明該行業內的專業知識、並普及該行業所涉及到技術、同又為絕大多數人服務又有貢獻者,管他比例佔百分比多少都無所謂。


手機用戶冀與理融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想,如果三農領域創作者已離開了農村離開了土地,那麼他(她)的作品、回答問題之類的話題全部是虛構的,不接地氣的。我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剛好在地裡勞作。至於不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經營“三農”,經營一段時間後,再找不到題材的話,會自動改行其它領域了。這個比例究竟有多少,只有頭條官方公佈了。


微言塵說


今日頭條上有好多都是做三農自媒體的。我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是假冒的,不是純粹的peasant或者farmer。希望今日頭條甄別一下真假,還三農領域一遍淨土。好多人在騙頭友們的同情和眼淚。而且內容不咋滴,粗製濫造的。同意的請舉手🙌


彭先生7700


反正我就是正二八經的三農人,至於別人是不是的調查後才知道的。


燕姐259490160


我也是地地到到的農村人,別人是啥子人跟我沒關係。


茉莉394691971


有些人是跟風!真正的不瞭解農村生活 別人拍什麼就跟著很多都是偽三農!真正的農村農人比較少!可以看看我的視頻就知道能有多少人真正會在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