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農村撂荒的土地越來越多而糧食還年年增產?

青山綠水245868129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家鄉就是農村,所以說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1.農村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出外面去打工,工作等等,自然而然的只剩下一些老年人,老年人沒有多少勞動力就會有荒廢田地的出現,農村對以荒廢田地大部分選擇種植樹木,政府也是鼓勵農民退耕還林。

2.國家經濟科技發達,農作物種植基本以機械化為主,從而產量就得到了提高,農村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機械化比較落後,所以就算荒廢也不會有產量下滑的情況出現的。


皮俢


近年來,農村人口進城打工成為普遍現象,剩餘的土地並沒有撂荒,大部分流轉給了種植大戶,因少部分家裡的老人在種,

但是目前由於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大量佔用耕地,我國可耕地面積,由18.26億畝減少了約2億畝,已經到了農業農村部必須堅守18億畝的紅線!但糧食總產量卻連續增長,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加大了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耕地的生產水平,變低產田為高產田,高產田更高產;另一方面適當開墾荒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穩定耕地的總量。

在農業種植結構糧食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真正達到“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農業生產新格局。

調整方面,種植棉花、油菜籽等費工費時,比較效益低,一些地區調減棉花和夏收油菜籽種植面積,擴大了冬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等糧食種植面積。

如根據數據,江淮部分地區棉花播種面積減幅接近30%。因播種面積擴大而增產糧食約67億斤,當年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為23.1%。

用好(良種、良肥、良田、良法)是糧食高產的關鍵所在!

為了保護糧食生產,應加強保護耕地,少佔耕地;同時提高單產是我國糧食增產的重要途徑。實現糧食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目標!

以上回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配上幾張我精選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圖,謝謝。











中國好收成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有點片面的想法,希望能是你要的答案!

荒地的原因,我家鄉的情況!

首先不是所有農村人都很多地的,像我家85年以前出生的人才能分到地的,所以我家就幾分地不到一畝!

1,田地不集中,像我們南方好多田地都不是集中在一起的,都是盆地,所以耕種比較麻煩!

2,基本自給自足,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老人,所以精力也沒有年輕人,基本都是種一些夠自己吃就好

3,經濟效益問題,農村家裡小孩多,田地少,如果單靠種地養家,可能都不夠一家人,想拉去賣,幾乎沒有!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省點也能存點錢!

關於產量增加,個人比較片面的見解!

主要科技發達,我國大部分都是平原,現在國家政策都是鼓勵個人承包一大片來種植,隨著科技手段,糧食產量也會增高!

希望喜歡我的片面見解!


桂南大條哥


農村撂荒土地的問題確實存在。就全國來講,這種現象大多發生在我國的西部,北部,東北的山區欠發達地區。當土地的收益和支出不能成正比時,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種地賠錢己經成為現實。但是,糧食產量的估算和上報與事實存在很大的差距,地方政府優先考慮政績,瞞報和虛報順理成章。在農村生活多年的朋友們,你們說是嗎?贊同我的觀點,請留言評論。


日月星辰160276521


我是農民,我的家鄉在冀南平原,人均土地面積少,撂荒現象很少見,只是有一些承包大戶將土地建成了觀光園,採摘園,還有的地方建了大面積蔬菜大棚,種糧土地面積確實減少了。要說糧食連年增產,前幾年糧價高,農民積極性也高肯投入,糧種也越來越優良,確實能。可近年來糧價持續低迷,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多管理粗放,產量平平,這又說連年增那就吶悶了


希望田野9563


現在各個農作物,如,大豆,玉米,水稻在研究上提高產品,各省各縣農業局下農村辦講座,推廣科技種田經驗,科學施肥,及時處理病蟲害。以前早造每畝700~800斤,現在達到1000~1200斤,晚造500~700斤,現在達到1000斤。隨著國家對種田多項補貼,種子由農業局發放給農民購買,開發票有保障,避免假種子對農民的危害,這二年國家也大力建設高標農田。所以,糧食年年增產是真有的,價格方面就難掌握。


鄉村堯兄


不僅僅是撂荒,還有更多的糧田不種糧,去種樹鍾草、開挖魚池、圈田辦農莊、休閒大棚採摘等等,有關部門公佈年年糧食增產,那都是數字!這數字怎麼匯出來的只有磚家叫獸清楚。


順林72


年年唱盛,統計造假,一切為了政責,為了升官。


邱心似火


1+2在什麼情況下等於5?


新一小風行牛奶


從美國它爹那裡進口的!要不然就是浮狂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