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時總會忍不住想鬼,怎麼辦?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首先從神學的角度講可能是因為孩子體弱,所以容易想一些陰冷的東西,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多曬曬太陽,鍛鍊身體,多參加戶外活動增加身體的陽剛之氣。

其次,要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這麼想,找找根源所在,可能是看了什麼恐怖的動畫,或者聽了什麼讓他害怕的故事,以後避免在接觸到這些東西,孩子意志力差,辨別能力還不成熟,很容易以為那些是真的而沒有安全感。可以睡覺的時候給孩子講一些積極美好的兒童故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調節。

再次,在飲食上調整一下飲食結構,讓孩子不偏食不挑食,身體強壯了,自然百邪不侵。



蘭兮小先生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我帶孩子看《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時的情景,那個時候她5歲,看的時候她沒有一點害怕的感覺,畢竟是一部充滿了溫情的電影,我也跟她解釋,小男孩的祖先們不過是去了另一個世界,而且,在另一個世界裡,也是非常疼愛這個小男孩的。所以,什麼鬼怪,什麼幽靈,又有什麼要緊?

如何讓孩子理解鬼怪或幽靈,其實不妨帶孩子看看這樣的電影,當然,還有繪本。熟悉希媽的人都知道,希媽一言不合就喜歡推薦繪本,那今天就這個題目,就推薦幾本適合孩子看的鬼怪繪本吧。


1.《爺爺變成了幽靈》

爺爺因為心臟病突然去世了,但是他好像有什麼事情沒完成,一直不肯離去,在房間裡嘆氣、遊蕩,只有孫子艾斯本才能看見他,為了幫爺爺找回忘記的東西,艾斯本陪著爺爺去了好多地方,重新回憶了爺爺的一生,最後,爺爺終於記起來,自己離開的時候忘記跟孫子告別了。這是一部非常溫馨的故事,讀完讓人潸然淚下,它告訴孩子,請好好珍惜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2.《萬聖節的大南瓜》

這是一個西方版的“拔蘿蔔”故事,只不過,蘿蔔換成了南瓜,拔蘿蔔的人們換成了女巫和幽靈。故事發生在萬聖節前夕,女巫種的大南瓜成熟了,可是南瓜太大了,她怎麼搬都搬不動,後來來了幽靈、木乃伊、吸血鬼和一隻蝙蝠,大家齊心協力,終於把南瓜拔掉了,最後大家一起到女巫家裡吃了好吃的南瓜派,過了一個豐盛的萬聖節。女巫、幽靈、木乃伊、吸血鬼本來都是讓人感覺害怕的元素,但在這麼有趣的繪本里,一點也不恐怖。

3.《一個黑黑、黑黑的故事》

這個繪本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以一個鏡頭樣的視角,帶著孩子走進一座黑黑的房子,走過一扇黑黑的門、一個黑黑的廳、一段黑黑的走廊、一塊黑黑的簾子,最後來到一個黑黑的櫥櫃跟前,打開櫥櫃裡黑黑的箱子,黑黑的角落裡,竟然是……本來觀看人的心已經提到嗓子眼了,可是最後的出來的畫面真的很可愛,讓人會心一笑!有什麼好害怕的呢?所有的害怕,都是來自我們自己。

相信讀完這幾本書,孩子對鬼怪、幽靈還有害怕的感覺會有自己的體會。其實不用刻意去跟孩子強調什麼,鬼怪也可以很可愛,老鼠其實比我們更怕人,碰到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東西害怕是正常的,家長要做的,只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就可以。


希媽育兒


以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畢竟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認知程度還未達到能夠完全分辨真實與虛幻的階段。他們聽過,或者看到過類似的鬼怪之類的。咱大人以客觀的態度去看,這是假的,咱大人也能理解所謂的妖魔鬼怪也是一種幻化的,主觀臆想出來的,也會找個當時來安慰自己(只是假的,不要害怕)。孩子會認為是真的,如果孩子認定是真的,我們告訴孩子,那是假的,沒有的事,孩子也是不會相信的。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個人的建議:問問孩子他覺得哪個地方有鬼怪。比如是門後,床底下,衣櫃還是哪裡。然後,你們一起(帶著孩子)去這個地方,將這個地方(一定帶著孩子,讓孩子也參與其中)"翻個底朝天"的讓孩子看到,他若害怕的東西並沒有的。讓他親眼所見。多多的嘗試幾次,比在孩子耳邊說不怕,沒有鬼怪有效的多。


夏雨凡星


睡前給他看些他喜歡的書或動畫片之類的,又或者給他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讓他躺床上時腦子裡想著這個問題,去解決問題。


非凡人字拖


其實是小孩缺乏安全感而已。

現在小孩還小,跟他講道理比較難,不如給他一個東西,例如什麼項鍊啊,手繩啊,跟他說這是保護他的。

最重要是什麼能給小孩安全感。



學術經理人大牛曾老師


睡覺前和寶貝玩一些開心的遊戲,這樣睡覺時就都是開心的事情了。


芊涵


睡前分享一些平和的有趣的故事分散注意力


qzuser


晚上可以去到房間做個測試:

你說:“請幫我把燈關上”,如果燈還亮著證明沒什麼鬼,若是燈關了,你就更不必擔心了,它這麼善良還聽你的使喚,你擔心什麼。在我看來還是人想的太多!


沐陽老師談辦學


睡前講一些搞笑的,開心的,故事給他聽就。


瘋丫頭孟小杰


可以告訴孩子鬼是人們虛幻出來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