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即將出臺“注資帽”、“薪酬帽”等新政,是否能促進國內聯賽水平的提升?

看比分體育


中國足球不可能一直這樣停滯不前,最近足協方面流出的各種改革意見以及即將實施的各類“資金帽”,我個人其實還是比較看好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1.降低系統性風險,迴歸足球理性

這些年國內職業俱樂部的投入越來越大,即使制定引援調節費都沒能限制大手筆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俱樂部投資方都有房企背景,而目前房地產泡沫風險很大,一旦產生連鎖反應,未來對中國足球的打擊也是巨大的。



2.樹立正確價值觀,促進球員留洋

目前大部分的足球運動員追逐的東西是有些畸形的,足球本身是健康向上的運動,但是現在的氛圍卻給人十分浮躁的感覺,優秀的球員不再把前往歐洲五大聯賽留洋當做夢想,久而久之,足球水平就會進入難以突破的瓶頸。



3.減輕投資方壓力,優化青訓建設比重

金元足球給投資方企業帶來的資金壓力是很大的,幾乎所有俱樂部都存在較大的入不敷出,一線隊投入太多,青訓梯隊對應就會投入減少,重新優化投資比例,對足球項目長期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足協這番改革舉措,效果究竟如何,不用等到下個賽季的中超聯賽,在這個冬季轉會窗口就能探知一二,讓我們拭目以待。


虎搜體育


2019新賽季亞冠聯賽小組賽分組出爐,東亞賽區:剛剛拿下隊史第一個中超冠軍的上海上港被分在D組,與其同組的有日本J聯賽冠軍川崎前鋒;兩節亞冠冠軍廣州恆大被分在B組,而剩下兩名中超球隊北京國安和山東魯能,若接下來誰能奪得足協盃冠軍,將被分到由全北現代,武裡南聯和日本天皇杯冠軍組成的相對的死亡之組。

目前不明朗的是新賽季中超聯賽到底出臺什麼樣的政策,但最近傳出的“四帽”問題(“注資帽”“薪酬帽”“獎金帽”“轉會帽”)也為接下來的俱樂部準備工作增加了許多難度。在金元足球發展下的今天,大牌外援天價轉會費高薪酬高獎金比比皆是,足協出臺的u23政策更讓一些年輕球員的身價水漲船高,拋開u23政策不談,我更認為這是一種市場行為,凡物以稀為貴,足協限制上場的外援數量,俱樂部自然就要能上場的肯定是最好的,如何尋找好的外援,吸引他們來打中超,錢肯定是主要原因。當然高投入也帶來高回報,好的引援也會帶來好成績,恆大七連冠兩次亞冠,上港拿第一個中超冠軍,無一不是外援在球隊中起主導作用,如果沒有這些外援恐怕也不會取得這麼好的成績。

限薪問題在NBA是普遍存在的,但在足壇這也是很新奇,薪酬帽的出臺,可能會導致像胡爾克,奧斯卡,佩萊等大牌外援的離開。如今,中超每場比賽只能上3名外援,但全年可以註冊6名外援,同時註冊4名(3+1),花了那麼多錢買人每一輪總會有人得不到出場,這已經叫俱樂部損失很多,而參加亞冠的球隊更是有苦說不出。

目前亞冠賽場實行的是“3+1”外援政策,也就是3名無國籍限制外援加上1名亞洲外援。而在2018年8月28日,亞足聯競賽委員會在東京舉行會議將增加外援數量,有三種方案被提出:一種是“4+1”外援政策,即4名無國籍限制外援加1名亞洲外援,另一種是“5+1”外援政策,第三種方案則是取消亞洲外援政策,每隊的參賽外援數為5人或6人。從目前看來,增加外援是大勢所趨,而中超顯然是反其道而行之,如此一來,參加亞冠的中超球隊已經處於競爭劣勢。相反,我們的鄰國日本,下賽季全面開放外援限額,每場比賽J1為5名,J2、J3為4名,可以說是這種政策很大膽,也具有冒險性。以此來看,未來的亞冠賽場中超的球隊前景真的不容樂觀。

在外援問題上,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特別是在中國的職業聯賽,似乎表達的都是同一種聲音,就是:聯賽中外援多了,尤其是在中前場這些重要位置,會擠壓本土球員的位置,讓本土球員的實力得不到提升,因此國家隊的成績不能提高。荒唐!可笑!這明顯就是一個謬論,難道C羅、梅西等球員的存在西班牙就拿不了世界盃了?(2010年)外援的存在就是為了帶動本土球員能力的提升,如果球員能力得不到提升,那就說明這批球員還不夠競爭力,做的不夠好。當不滿20歲的姆巴配在在俄羅斯世界盃上大放異彩的時候,我們呢,我們的年輕球員還在靠著足協u23政策保證出場,可又得到什麼,亞運會的暗淡出局。我們都說溺愛中的孩子得不到成長,但是在足球這一領域當中卻怎麼也記不起來了。

改革開放40年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任何行業都蒸蒸日上,有的更是在全球中佔據主導地位,航母我們都能自己造了,什麼都能搞好,但唯獨就是足球不行呢。相對是世界足球的發展,其他國家的進步,我們更像是閉關鎖國,在足球先進國家有現成的經驗我們不去學習,反而自己在閉門造車,並且越造越差。

因此,更多的限制不如完全的開放,未來的足球也可能會發展到沒有外援國籍的限制。開放外援對於中超聯賽不僅提高聯賽品牌,也能使聯賽更具競爭力和觀賞性,從而使更多的球迷回到那種最原始的對足球的熱愛中去,擴大足球在社會當中的影響,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另外開放外援也會讓國內球員更具壓力,在壓力中的成長和進步,比在溫室的培養更值得人們去嘗試,能在眾多外援中打上比賽且佔據主力,自然是人群之中的佼佼者。參照英超,更多的外援也不妨礙英格蘭每屆大賽都能參加,如此我看中超也完全有能力有實力打造五大聯賽以外的第六大聯賽,所以,中超聯賽作為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最高賽事,正是用人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培養人的地方。而真正培養人的地方在於青訓,在於低級別的聯賽,這和發展高級賽事也並不矛盾。

總之,中國足球未來該走怎樣的道路,決策者必須要有對現代足球發展的預判性,盲目的出臺政策只會叫聯賽變得七零八落。









大王只不過叫我巡了個山


降低薪水降低投入,肯定是從長遠足球發展著想,以培養更多報酬低能力暫時不高的年輕球員為主,由於外援水平也低,近期聯賽整體水平競爭力應該比原來略有下降,從長遠來看,對聯賽平穩健康發展有利。


君豪視界


如果這樣搞,中超的關注度會下降不說,未來還會有大牌球星來中超踢球嘛?中超球隊亞冠競爭力也會受影響的!


足球自媒體陳劍飛


足協出臺的各項政策都是本著中國足球發展的原則來制定和落實的。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用金錢投入的多少來衡量,足球運動員的培養必須結合本人的興趣愛好和自身體質來進行優化選材,所以說,足球運動必須從娃娃抓起!


江愛軍3


短期內,國內聯賽水平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從球星吸引力、比賽精彩程度及洲際比賽成績來說,水平會有一定的下降。看中國足球能不能熬到長期吧。


焉知有李


不太可能,要想提升水平一定要搞好青訓,搞好各個地方的校園足球,成立各個級別的學生聯賽,擴大群眾基礎才是關鍵


可呵呵1


解散足協,才能促進我們的足球水平


風花雪月晴


解散足協才能使我們的男足有進步


ThierryHenry83173045


不從根本上,從體質上改變,重新來過,其他的都是浮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