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擦亮“新”名片 迸發“綠”動能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治理煙塵,改善生態環境,意識成為強力引擎;水澤礦區,綠色彰顯文明,綠地覆蓋達到86%;移山填溝,還原生態,60萬噸矸石隨之遷徙;低碳生活,環保節能,綠色礦山建設漸入佳境……

冀中能源邢礦集團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有限公司以強烈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礦區環境進行了綜合治理,用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內涵,擦亮了邢礦集團在山西資源整合主體“新”名片,迸發了煤炭企業“綠”色發展的新動能。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頂層設計引領綠色發展

“在企業建設中,我們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等相關要求。”邢礦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振恩說:“老母坡煤業公司在整合初期,股東雙方就將‘建設生態文明礦山’作為總體定位,使礦井建設和綠色發展齊頭並進。”

位於臨汾市古縣偏僻山區的老母坡煤業公司,原產量只有30萬噸/年、年銷售收入6000餘萬元。2008年8月,由冀中能源邢礦集團整合控股後,依託母公司強大的技術、人才、資金、管理等優勢,歷經兩次技改擴能和裝備升級,產能達到90萬噸,成為全市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完成技改速度最快、實現薄煤綜採最快、項目跑辦最快、上交利稅最多的“三快一多”礦井,塑造了邢礦集團在異地整合中響噹噹的名片,並由此成為山西省政府批准的僅有的幾家外省企業整合主體之一。

“2009年整合初期,技改擴能的資金壓力非常沉重。”老母坡煤業公司股東王保芳說:“廠房、井巷等礦井建設,設備、設施等安全投入,綜採、綜掘等裝備投入,都吸收了巨大的資金份額。但為了礦井的綠色發展,股東雙方仍拿出大量資金對礦區環境進行了綜合治理和根本性改造。”

在礦井建設中,老母坡煤業公司以強烈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制定了極具針對性的環保措施。對包括巷道掘進產生的掘井岩土和矸石,以及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等礦井和工業場地施工產生的固體廢物,均以填溝築基礎予以消化;對砂石料洗料廢水、機械車輛維修沖洗廢水、混凝土拌及沖洗廢水等,均建立泥沙、油汙沉澱池進行循環利用;對易產生揚塵的石灰、水泥建築材料運輸,均採用車輛覆蓋蓬布、輕裝輕卸等措施,並對灑落的散裝物料及時清除避免汙染;對易揚塵的散裝物料堆放點採用室內置放或帆布覆蓋……

2009年12月,第一次技改後,老母坡煤業公司就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等法律法規要求,對生產、生活過程中的主要汙染源進行源頭治理,建成了兩座容量為4000噸的地面儲煤倉,實現了出煤不見煤;建成了生活水和礦井水處理廠,實現了礦井中水利用;改造了燃煤鍋爐,實現了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達標排放……

2016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周詳的“頂層設計”,也吹響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亮麗號角。老母坡煤業公司又乘勢而動,走向更高更遠的目標。

——淘汰高能耗設備,對礦井通風、排水、提升、壓風和主運輸設備,以及大型變壓器、電機和大功率用能設備,嚴格按規定進行運行效率測定和運行方式優化,使噸煤電耗在原有基礎上下降近20%。

——杜絕礦井水外排,利用井下各生產區域高低差產生的壓力,將部分礦井水提供給井下管網,作為井下采掘頭面的生產用水,以及噴霧除塵、巷道沖洗的主要水源。

——採用新型端頭放煤支架和過度支架,提高資源回收率。

——減少矸石採出量,在回採過程中嚴格禁止破頂和割底,遇斷層或頂板來壓時及時跟隨斷層走向臥底或挑頂;在巖巷掘進中實行“先噴後錨”工藝,促進光爆成型,杜絕超挖,並對廢舊巷道進行矸石充填。

老母坡煤業公司將礦井建設與低碳、節能、環保有機結合,邁出了一串紮實的足跡。2016年,該公司被評為“全國煤炭企業文明礦”。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循環利用助推生態文明

8月25日,老母坡煤業公司投資120多萬元的生活汙水深處理系統升級完成。工作人員用一隻透明的礦泉水瓶子接下半瓶後,飲下一口說:“經過深度處理的生活汙水,已經達到地表水二類標準,可直接飲用。”

老母坡煤業公司股東雙方,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等指示精神,在水資源保護和循環利用上傾心盡力,不懈追求。

2015年8月3日,老母坡煤業公司經過進一步的技改擴能,生產能力達到90萬噸後,曾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升,對水處理系統進行了不斷升級。至2017年9月,生活汙水和礦井水的處理能力已分別達到每小時40立方米和70立方米,並建成了容積為700立方米的工業廣場初期雨水收集池。據負責環保工作的綜合部副主任張旭波,董事長、總經理和金財介紹,“處理後的生活汙水和雨水分別用於道路噴灑、綠化澆灌和原煤外運車輛沖洗,既減少了對地下水的抽取、節約了費用,也較好地避免了外排所造成的地表汙染。”

“環保工作是一項與時俱進的硬性工作。”在礦井水處理廠闊大的水池旁,董事長、總經理和金財說:“按照環保工作的新要求,礦井水必須經過超級過濾+反滲透裝置提高水質,並避免洩露。為此,公司的股東雙方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決不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也正是因此,公司的環保工作堅持做到了與時俱進,緊跟國家環保步伐,每年都拿出數以百萬計的資金進行環保投入。”

“在這次對生活汙水處理廠SB2系統進行升級的過程,還一次性投入資金120萬元加裝了多介質+活性碳過濾裝置。現在,日處理能力已經提高了50%。”在職工洗衣房正漂洗衣服的洗衣工說:“處理後的生活汙水,除通過管路輸送到洗衣房和澡堂,滿足日常使用外,還向鄰近的洗煤廠進行了輸出。”

在老母坡煤業公司,天藍雲白、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如天然氧吧;秋菊爭豔,格桑花盛開、綠樹成蔭如優美的公園。每天早晚都有噴灑車對礦區道路、廣場進行灑水滅塵,人工降雨、自動噴淋等系統,定時對花草樹木進行澆灌。黨總支書記靳衛說:“投資220萬元對原來的礦井水處理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後,處理能力提高一倍以上,礦井水得到完全處理和充分利用,除滿足礦區的環境保護和綠化澆灌外,還保證了井下注漿、滅塵等用水需要。”

水處理工作的不斷升級,使老母坡煤業公司水的利用循環往復、完美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漸入佳境。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移山填溝擔當社會責任

10月29日,臨汾市副市長閆建國帶領參加“臨汾市矸石山治理現場會”的8個委、辦、局負責人,以及17個縣市區的黨委書記、環保局長、50家煤炭生產礦井和25家洗煤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到老母坡煤業公司參觀矸石山綜合治理現場,學習治理經驗,分享綠色成果。閆建國說:“這種移山填溝的做法,體現了一種擔當和責任。”

老母坡煤業公司矸石場,位於副井口2公里之外大山腹地的溝壑中,縱向長度450米,橫向寬度100—400米,平均深度20餘米,佔地面積為3.6平方公里。由老母坡煤業公司、山西古縣安吉欣源煤業有限公司、古縣安吉璞源煤化有限公司三家煤炭企業共同使用。

由於當地煤資源豐富,開採歷史悠久,矸石在一側堆積成山,露天部分超過60萬立方米。不但佔用了大片山地,雨季還極易出現崩塌,淤塞河流,溢出或浸出的硫化物還汙染了大氣、農田和水體,若自燃發火更會危及山林、毀壞生態。

“在國家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的大背景下,消滅矸石山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邢礦集團副總經理闕建立說,老母坡煤業公司股東雙方,堅持將“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和“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作為承載使命的精神動能,於去年8月開始,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聯合其他兩公司在移山填溝上開始了持續發力。

委託專業公司進行系統設計,按照“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合理佈局,加快建設”的治理方針,高標準制定了“對矸石溝進行加固改造,推平壓實溝底,防止滲漏;逐層覆蓋黃土,並反覆壓實防止自燃;在上游建設防洪壩、下游構築攔碴壩、底部修造引水涵,避免汙染”等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方案,組織各中標單位迅速入場,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基礎建設。

“矸石山綜合治理工程的快速啟動,得到了市環保局的大力支持和技術保障,也贏得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關注與支持。”老母坡煤業公司黨總支書記靳衛說:“縣委書記郝獻民,縣長劉舒華,常務副縣長元福明,副縣長史澎、吉文奎等領導多次到現場查看進度、檢查指導,這都為我們綜合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施工保障。”

煤炭企業當仁不讓,地方政府保駕護航,使老母坡煤業公司的移山填溝一路綠燈、披風斬浪。至今年8月,137米擋矸壩橫亙溝底,340米排洪涵洞澆鑄完成,300米擋矸牆高高聳立,120米攔洪壩築起長堤,1076米截水溝相繼開掘,230米排水涵管形成暗渠,12.8米的消力池也高質量竣工,防止山洪和避免溢洩的基礎設施經過將近一年的追星逐月,只欠東風。

於是,二十多部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開進場地……

於是,數十輛前四後八的重型汽車的滿載往復,晝夜不息……

於是,沉睡了幾十年的矸石山終被喚醒,由山入溝開始了遷徙……

“矸石山治理,並不是簡單的移來填去。”在老母坡煤業公司矸石山綜合治理後的半面坡上,靳衛用手指指著縱成列、橫成行的大片松林說:“為防止矸石氧化自燃,填入溝中的矸石每3米都要用築路機反覆碾壓形成實體,再覆蓋0.5米的黃土反覆壓實予以隔離。然後,再進行矸石填充,再碾壓,再覆土……矸石山搬遷後,隨即進行的便是生態還原,就這半面坡已栽植松苗上萬棵。”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智者填溝。老母坡煤業公司以佔山還山、佔林還林、佔地還地,塑造了臨汾市矸石山治理的“綠色名片”。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綜合治理提升發展質量

8月31日,老母坡煤業公司佇立了10年的燃煤鍋爐煙囪已經被施工人員一層層削去。董事長、總經理和金財說:“今年冬季,全公司將以液化氣鍋爐進行供暖,燃煤取暖將在老母坡煤業公司成為歷史。”

出煤不燒煤,是老母坡煤業公司落實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具體實踐。為讓燃煤鍋爐退出歷史舞臺,老母坡煤業公司認真落實中央發改委提出的“煤改氣”方案。在今年3月冬季供暖結束後,即積極籌備,經過市場調研、項目規劃、LNG氣化站點科學選址和設備招標,科學利用原廢舊材料庫進行場地擴建,使佔地面積達1600平方米的LNG氣化站落戶礦區;2個容積為6噸的液化氣鍋爐安裝到位,礦區從此以後再無煙塵。

“與取締燃煤鍋爐同時啟動,並取得實效的還有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安裝與應用。”在老母坡煤業公司工業廣場一角,負責這項工作的綜合部主任徐國忠,手指著太陽能轉化裝置介紹說:“這套包含有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泵、蓄熱調節、太陽能及水箱和水處理多個系統熱水裝置,共投入資金100餘萬元。8月下旬正式運行後,完全滿足了職工澡堂、職工洗衣房的熱水供應。”

在老母坡煤業公司廢舊物質回收站,固廢危物品均分別建立有專門的暫存庫。物資供應部部長馮甫說:“長期以來,固廢危處理一直是工業企業面臨的難題,廢棉紗、廢機油還有一些危險廢棄物,無序堆積既佔用土地,又汙染環境。專門暫存庫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進行了防雨淋、防揚散、防滲漏處理,最大限度減少了對環境的危害。”

為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老母坡煤業公司還嚴格按照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制定和實施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循環經濟規劃,建立健全了節能環保管理制度、考核體系,形成了系統完善的《蒸汽、電、水、油及環保考核細則》《工序能耗及產品單耗考核制度》,所有考核數據都嚴格以計量裝置、器具測量科學測算為標準,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均嚴格達到了國家標準,綜合能耗和環保數據的分析研究,跟緊了國家政策。

粉塵治理向來是煤炭企業的老大難問題,老母坡煤業公司卻通過技術裝備的不斷升級,形成了覆蓋礦井上下各個角落的完整體系:在井下,通過自行設計和“五小”成果轉化,各採掘進頭面、運輸轉載點、迴風巷,以及主井口皮帶運輸長廊均安裝了自動噴霧降塵裝置,並使滅塵效果達到96%以上;在工業廣場,通過對地面儲煤倉進出口“布袋”除塵裝置的改造升級和優化,使滅塵效果接近100%;通過在礦區運煤道路口專門安設紅外線感應的自動洗車裝置,對進出車輛進行自動除塵清洗,降低了公路揚塵和汙染;在生活區,通過對礦區道路進行定期沖刷和清洗,以及灑水和噴霧,晝夜保持了空氣溼潤。

對生態文明的高度重視,使老母坡煤業公司連續6年榮獲全國“特級安全高效礦井”稱號,人均工效、人均利潤在冀中能源集團幾十對礦井中位居榜首;上交地稅達到當地稅收總額50%……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山西古縣老母坡煤業公司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側記

張慶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