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庫門的前生今世,為什麼千千萬萬上海人總是為她激動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石庫門,是上海特有的一種住宅。

幾代上海人的青春歲月甚至全部生命,都在石庫門住宅裡度過。儘管歲月老去,儘管容顏變遷,儘管遷入高樓別墅,或者遠居海外,但只要談起石庫門,只要看到石庫門的影像,許多人都會有一種抑止不住的激動。

呵,石庫門,是盛開在流年裡的煙火,雖平淡但美麗,雖遙遠而溫馨。

上海人家石庫門

19世紀五六十年代,石庫門誕生了。

上海小刀會和太平天國造反鬧事,導致江浙一帶大量士紳和難民湧入上海租界,洋行和商人捕捉商機,興建了一批連排木屋,或租或售給他們居住。這種連排建築,每一幢房子都有一扇以石料箍著的黑漆木質大門,在上海方言中“箍”和“庫”同音,久而久之,這種建築就被稱為“石庫門”。

最早的老式石庫門住宅,進門是一個天井,兩側是左右廂房,正對面是長窗落地的客堂間,客堂一般寬約4米,深約6米,是會客和宴請的地方;有東西兩廂房的石庫門,寬度為三開間,一般為二層,俗稱“三上三下”。客堂後面有通往二層樓的木扶梯;再往後是後天井,其進深僅及前天井的一半,往往有一口水井;後天井後面為單層斜坡的附屋,一般用作廚房、雜屋和儲藏室。整座住宅前後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圍牆、廂房山牆組成,正中即為“石庫門”,以石料做門框,配以黑漆厚木門扇,門上配以一副銅或鐵的門環。

老式石庫門有早後期之區別。早期老式石庫門興建於1869到1910年間,具有中國傳統深宅大院的特點,空間佈局一般為3到5開間,共兩層,房屋前後圍牆高度基本一致,形成一個幾乎與外界隔離的包圍圈。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早期石庫門結構圖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新式石庫門結構圖

後期老式石庫門興盛於1910年到1919年間,單元平面由原先的三開間二廂房改為單開間或雙開間一廂房,後天井面積減小,採光狀況改善,弄堂增寬。在欄杆、門窗、扶梯、柱頭等局部採取了西洋式裝飾;石庫門的門楣添加了修飾,先後採用了半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的門頭。

早期老式石庫門代表性建築的有興仁裡。興仁裡位於北京東路之南、寧波路之北、河南中路之東,建於1872年;共由24幢兩層房屋組成,有三開間和五開間兩種形式。1980年被拆除。

後期老式石庫門代表性的有東西斯文裡、樹德北里以及1915年建造的大慶裡等。斯文裡位於新閘路北面,由大田路分割為東西斯文裡,它由706幢二三層磚木結構房屋組成,斯文裡現已經被拆除。

石庫門雖處鬧市之中,仍有高牆深院,頗受當時社會有錢人士歡迎。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新式石庫門住宅

時間的長河流入20世紀10年代,老式石庫門逐漸被新式石庫門取代。

新式石庫門住宅建於1919到1930年代。新式石庫門由兩層增加到了三層,大多采用單開間或雙開間,雙開間石庫門僅僅保留一側的前後廂房,單開間則完全取消了廂房。新式石庫門最大的變化,是後面的附屋改坡頂為平頂,上面搭建一間小臥室,人們叫它亭子間。亭子間屋頂採用鋼筋混凝土平板,周圍砌以欄杆牆,作曬臺之用。新式石庫門還縮小了居室的進深,降低了樓層和圍牆的高度。

新式石庫門外牆面多用清水青磚、紅磚或青紅磚混用,石灰勾縫,而不是像老式石庫門那樣用白色石灰粉刷。早期石庫門門楣做成中國傳統磚雕青瓦壓頂門頭式樣,新式石庫門受西方建築風格的影響,常用三角形、半圓形、弧形或長方形的花飾,其形式多樣,風格各異,是石庫門建築中最有特色的部分。顯然,新式石庫門更加西方化了。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新式石庫門代表性建築有民國13年建造的淮海中路尚賢坊、民國14年建造的建國西路岳陽路建業裡,民國17年建造的延安中路四明村,民國19年建造的浙江中路廈門路新德里等,目前有的已被拆除,有的被改建,有的還保存著原模原樣。

20世紀20年代,石庫門建築相當普及,約有三分之二的上海城市居民居住其中。

1930年代前後,新式里弄和花園洋房大規模建設,石庫門漸漸淘汰,變成社會下層百姓的聚居區,出現了一棟石庫門中住著幾十家人家的現象。新式里弄住宅和花園裡弄建築形式多為混合結構,正面設有大玻璃陽臺,房屋通風采光條件更為良好;外形別緻整齊,有草坪,一些高級的洋房還建有網球場、游泳池。

石庫門房屋的主要用途為居住,但也有另作他用,如開辦錢莊、商行、字號、工廠、文化娛樂場所和學校等。福州路附近的會樂裡、群玉坊曾是上海灘妓院集中點。此外,賭博、抽菸以及算命場所,也都在石庫門裡弄中出現。

1949年5月,上海仍有9214條里弄,約有40%的上海人在石庫門中生活作息。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1990年前後,上海開始大規模拆遷石庫門。現在,城市中大部分石庫門建築已經被拆除,只有一些中心城區,還保留了一些石庫門。

名人給石庫門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不少名人或者以後成名的人都曾入住石庫門。

石庫門建築中居住條件最差的是亭子間,很多文學青年來到上海尋求夢想,租用租金最便宜的亭子間。他們在亭子間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人稱“亭子間文學”,而“亭子間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座座讓人仰望的豐碑,其代表人物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丁玲……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魯迅居住的23號亭子間

魯迅在上海的寫作是從亭子間起步的。1927年,他從廣州來滬,住進了虹口橫浜路景雲裡23號亭子間。當時,他的鄰居,有陳望道、葉聖陶、沈雁冰、周建人等人。住在對面11號亭子間裡的是沈雁冰,他正在創作中篇小說系列《蝕三部曲》,並第一次使用了一個以後響徹世界的筆名---“茅盾”。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巴金居住過的康悌路康益裡4號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魯迅來上海之前,有個名叫李堯棠的南京小夥子就來到了上海,住進了康悌路康益裡4號亭子間。他在那裡創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並開始使用一個新的筆名——“巴金”。幾十年後,巴金談到《滅亡》時說: “《滅亡》的發表……替我選定了一種職業,我的文學生活就從此開始了。”1935年8月,巴金遊學日本回來,又住進了虹口狄思威路(今溧陽路)麥加里21號亭子間。他在這裡醞釀《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春》,最終成為文學巨匠。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徐志摩夫婦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徐志摩和陸小曼就住在這裡面的石庫門

1926,詩人徐志摩和美女陸小曼從北京移居上海,不久就住進了福熙路四明村一幢三層石庫門房子裡。徐志摩和陸小曼在這幢石庫門裡,寫出了《愛眉小札》《媚軒瑣記》和《小曼日記》等。1929年3月29日,泰戈爾先生途徑中國,專程到上海看望徐志摩陸小曼夫婦,還在這裡住了兩個晚上。他們談詩論畫,泰戈爾親切地稱呼徐志摩與陸小曼為“我的兒子、兒媳”。離別時,老人欣然動筆為徐志摩夫婦留下了一幅遠看像山、近看像老者的自畫像,並附詩云:“山峰盼望他能變成一隻小鳥,放下他那沉默的重擔。”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郁達夫和王映霞

1927年1月某日,詩人郁達夫前往霞飛路尚賢坊43號拜訪老同學孫百剛,他被在場的一位妙齡女子深深吸引,她就是有著“杭州第一美人”之稱的王映霞。郁達夫當晚在日記中寫道:“可愛的映霞,我在這裡想她,不知她可能也在那裡憶我?”此後一年間,郁達夫三天兩頭朝尚賢坊跑。最終,兩人結為秦晉之好,搬入赫德路嘉禾坊的石庫門居住。

上海石庫門建築,也留下了不少藝術家的身影。

1913年,藝術大師吳昌碩從蘇州遷居上海,住進了吉慶裡923號石庫門,就是今天的山西北路457弄12號。吳昌碩臥室兼書房安置在二樓東廂房,畫室則在二樓中間,朝南臨窗放著一張大畫桌。他在畫室多次會晤過京劇大師梅蘭芳,也在這兒指點過王一亭、陳師曾、張大千、潘天壽和劉海粟等。吳昌碩69歲入住石庫門,住了l4年,直到1927年病逝。

另一位畫壇大師張大千也曾經寓居上海石庫門。1932年,張大千從四川內江來到上海,住進了馬浪路西成裡l6號底樓客堂間,他的哥哥張善孖居住在隔壁17號;兩幢石庫門天井打通,客堂間也打通,17號客堂間成為兄弟兩人的畫室。張大千居住的17號位於今日馬當路278弄。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張大千

住過石庫門的名人還有許許多多,他們的名字如今都是如雷貫耳:蔡元培、章太炎、柳亞子、鄒韜奮、夏衍、田漢、豐子愷、周信芳、胡蝶、趙丹、陳蝶仙……

上海的石庫門建築,也是革命黨人隱居之地。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毛澤東和楊開慧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毛澤東和楊開慧在石庫門住宅里居住了一年

1924年2月中旬,毛澤東擔任中共中央局秘書和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執行委員,他在上海入住一幢兩層樓石庫門,現為茂名北路120弄5-9號。這房子是朋友蔡和森與向警予提供給毛澤東住的,毛澤東、楊開慧等一家住在1樓,蔡和森向警予一家住在2樓。

中國共產黨在在興業路樹德里石庫門中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共“二大”、“四大”也都是在石庫門裡召開的。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辛亥革命時期在上海《天鐸報》當記者,20年代主持《商報》筆政。1920年,他先住在寶山路順泰裡,後來又住進新閘路福康裡,住的都是石庫門。

石庫門的故事太多,就此打住。

步高裡吸引著海內外的目光

上海的石庫門建築差不多都消失殆盡了,僅存的石庫門建築成為上海的標誌性符號,成為上海的獨特地標。

陝西南路與建國西路交界處,有一個石庫門裡弄步高裡,中西合璧,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滬上石庫門中首屈一指。1989年,步高里名列上海公佈的第一批優秀近代建築名單。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步高裡位於陝西南路287弄,抬頭看,“步高裡”三個大字特別吸人注目,入口處的牌樓上還有個法文名“CitéBourgogne”,譯為“勃艮第之城”,法文BOURGOGNE指的是法國的一個著名的法國葡萄酒產地,中文翻譯為“勃艮第”。步高裡是法商建於1930年,屬行列式舊式石庫門裡弄,磚木結構,兩層,紅磚外牆,共79幢。

1937年,以無敵牌擦面牙粉和蝶霜聞名的家庭工業社遷至步高裡。1949年5月,弄內仍有不少廠商,大和祥南貨店在1號1樓,2樓有飛綸制線廠職工宿舍,源利麵包廠在3號,福興茶園和一個老虎灶在5號,上海通正粉廠在6號,飛綸制線廠12號,王永記成衣店是13號,國泰麵包公司19號,羅桂蔭醫師診所33號,明遠眼鏡公司35號,中道教義會174號,據說,196號在上世紀40年代初是老太君廟……

巴金、胡懷琛、張辰伯、平海瀾等著名人士都曾先後居住步高裡。著名作家巴金的故居位於步高裡52號,他1932年入住,在此創作了《海的夢》等作品。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圖均為今日步高裡

據說,上世紀40年代,一個朱姓小姑娘隨家人逃難到上海步高裡。白天,她幫媽媽看管步高里弄堂門口的小攤頭,晚上睡在主弄口的菸紙店裡。1956年,朱姓小姑娘結婚了,申請在4樓曬臺上搭建了11平方米小屋。她住進去後,天天下樓拎水,很不方便;值得安慰的是,步高裡後來安裝了煤氣,她不必再被生煤球爐的煙燻得頭昏眼花。到了1985年,朱姓小姑娘已經成為朱老太了,她28歲的大女兒結婚,也向房管所申請了增配婚房,就是在前樓改建加層——這是上海許多老百姓的生活縮影。

步高裡聲名遠播,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參觀者。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法國總統希拉剋夫婦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總統夫人

2004年11日中午,法國總統夫人貝爾納黛特•希拉剋抵達上海,她在上海僅停留1個小時,還是特地趕來參觀“步高裡”。陪同參觀的法國著名攝影家貝特娜對記者說,和希拉剋總統一樣,貝爾納黛特對人文歷史非常感興趣,她尤其希望能多瞭解中國普通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

如今,步高裡依然保存著濃濃的石庫門風情,屋脊紅瓦如鱗,老虎窗藤蔓纏繞,厚實烏漆的大門,還有廂房、灶披間,你走到弄口,還可以看見晾衣竹竿、搓衣板和馬桶刷……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上海石库门的前生今世,为什么千千万万上海人总是为她激动

石庫門建築,富有中國江南傳統民居的特色,按照西方連排居住的方式進行總體佈局,洋溢著濃厚的中西合璧的色彩,具有混血兒特徵——東西方兩種完全不相干的風格在上海得到了融合——這也是上海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傳統,即海納百川,融合中西。

石庫門,孕育了上海的近代文明,衍生了上海的特色文化,留存了上海的歷史記憶。

呵,石庫門,我愛你!

景觀檔案:石庫門

上海最早的石庫門產生於19世紀五六十年代,基於傳統的江南民居,繼承了傳統中國式建築以中軸線為對稱佈局的特點。

最早石庫門規模一般在三到五開間,正中部位就是所謂的“石庫門”。老式石庫門有前後兩門,前後有圍牆相繞,形成一個獨立於外界的領地,鬧中取靜。

1930年代前後,新式里弄和花園洋房開始大規模建設,石庫門漸漸淘汰,變成社會下級階層的聚居區。

1990年前後起到現在,大部分石庫門建築已被拆除,只有在一些中心城區還保留了一些石庫門建築。

石庫門在上海前後風靡了半個多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