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於嚐到苦果!大豆出口銳減,95%美農被特朗普逼上絕路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月進口的巴西大豆較上年同期接近翻倍,從巴西進口大豆已超九成;相比之下,中國自世界頭號大豆種植和第二大出口國——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從去年的超過百萬噸降至6.69萬噸,不足1%。

美國終於嚐到苦果!大豆出口銳減,95%美農被特朗普逼上絕路


還記得特朗普允諾的120億美元“農業補貼”嗎?在親手把農民推進火坑後,特朗普似乎站在了道德制高點扮演起了“救世主”的角色。然而現實是這筆錢根本沒到位!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自9月份發放第一批60億美元的資金以來,農民拿到手的只有8.38億美元。

更讓美農無法接受的是,美國農業部部長珀杜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政府並不打算將受貿易摩擦影響而提供給美國農民的總共120億美元的財政補貼延長到明年。

美國終於嚐到苦果!大豆出口銳減,95%美農被特朗普逼上絕路


他給出的理由是:農民們有很強的“抵抗力”和“適應性”,他們知道該怎麼根據當前市場的情況為明年做打算,而且他們做出這些規劃時本身也不會期待政府還會再給補助。

至於美國白宮承諾的120億補貼,很多媒體解釋是一種面對zhong選的臨時的舉措。果不其然,目前落實發放的不到9億美元。這讓美國豆農失望至極。

要知道近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大豆市場的最大買家,偏偏今年美國農民的大豆種植面積達到8910萬英畝(約合36萬平方公里),為史上第二高的水平,他們原本希望來自中國日益上升的需求能帶來比其他作物更豐厚的回報。

然而,貿易摩擦令美國對華出口大豆幾乎停滯。自7月底以來,運往中國的美國大豆船貨不到50萬噸。相比之下,去年的8~11月間,有將近1800萬噸美國大豆發往中國。今年同期的降幅超過95%。美媒認為,如果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一直持續,美國明年恐將出現“農業危機”。

美國終於嚐到苦果!大豆出口銳減,95%美農被特朗普逼上絕路


對中國出口降幅超95%

今年美國農民的大豆種植面積達到8910萬英畝(約合36萬平方公里),為史上第二高的水平,他們原本希望來自中國日益上升的需求能帶來比其他作物更豐厚的回報。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蛋白和油脂的攝取量逐年增加。在食物蛋白攝取方面,不論是豆類本身還是動物蛋白(飼料中以豆粕為主),都呈井噴式增長。隨之而來的國際大豆供銷格局也發生了變化,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從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逐漸轉變為進口國。

近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大豆市場的最大買家,購買了超過60%的大豆。美國是僅次於巴西的世界第二大大豆出口國,去年出口中國的大豆約3300萬噸,價值高達120億美元,約佔其大豆總出口量的六成。

然而,貿易摩擦令美國對華出口大豆幾乎停滯。自7月底以來,運往中國的美國大豆船貨不到50萬噸。相比之下,去年的8~11月間,有將近1800萬噸美國大豆發往中國。今年同期的降幅超過95%。

堆積如山的大豆一下子沒有了大買家,美國豆農們只能選擇將收穫的大豆存儲起來,期望來年能夠再賣出個好價格。

由於農民爭著為大豆找好“冬眠”的場所,倉儲費用也出現了猛漲!據外媒報道,在美國中西部部分河流中轉點,今年年底前的存儲費已經漲到了60美分/蒲式耳,相當於大豆期價的6.5%,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田納西州紐伯格(Newbern)的穀倉存儲價已經達到120美分/蒲式耳,是去年的3倍。一些農戶不得不將農用機械搬到戶外,騰出車庫來貯存穀物。

美國終於嚐到苦果!大豆出口銳減,95%美農被特朗普逼上絕路


如今,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豆倉中,隨處可見零售商尼拉爾塔公司(Neeralta)生產的——長約90米的白色儲糧筒袋。該公司總裁魏倫加(John Wierenga)透露,需求非常火爆,銷量較去年增加了30%,產品都賣完了。“又便宜又好”的大豆賣不出去,面對高昂的糧食儲藏費用,美國農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專用儲糧袋。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加收存儲費,部分糧食貿易商還對顏值不高的大豆加收費用。由於大豆保存不當,便會很快腐爛,國際穀物商因此制定了嚴苛的大豆質量收購標準:早先規定,如果大豆破損率達到10%,可能遭到拒收,如今部分經銷商卻坐地起價,將破損標準提高到了3%,也就是——顏值太低的豆子就會無人問津。

美國終於嚐到苦果!大豆出口銳減,95%美農被特朗普逼上絕路


對此,部分豆農只能破罐子破摔,讓這些勞動果實爛在地裡。想必,這84家破產的農場已經給了美國足夠的警醒,如果再不對農產品出口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農民的收入就無法得到保障,一旦農民無法償還貸款,那麼,信貸危機很快也就會隨之而來。

最後,我們大豆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但不是慈善機構,你破產是自身經營的問題,這真的不關我們什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