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蘇聯力壓美國,為何還是被美國活生生的給拖垮?

迷路的安然


事實上對於蘇聯來說,蘇聯最大的問題不是因為外患,而是因為內憂。

自從斯大林開始到赫魯曉夫,蘇聯中央一直都在以全盤反對上一任領導人為綱領,沒有一個領導人繼承了上一任領導人的指導方針,國家的政局風雨飄搖,國家的政局陷入了老人政治的混沌局面。

當時的蘇聯陷入了這樣一種混沌局面,軍隊全程在積極備戰,整個國家陷入了窮兵黷武的狀態。科研方面,軍隊科技高度發達,而人民生活發展卻遠沒有軍隊科技快,那時也沒有什麼軍民融合的概念,雖然人民生活還算富裕,還算髮達,但是暗藏於整個國家之內的頑疾卻無法得到根除。而在政治方面,國家的領導人已經完全失去了對未來道路的信仰,整個國家的領導階級陷入了政治鬥爭之中(哪怕政治鬥爭上位了,剛統治沒幾天,嘎奔兒死了)

就在這種高度緊繃的狀態下,蘇聯哪有不完蛋的理由?

從斯大林開始,斯大林大刀闊斧將俄羅斯從一個積弱的帝國變成了蘇聯-一個世界級的強國,但從赫魯曉夫開始走錯誤路線,這個錯誤直到安德羅波夫才有所改善。可惜安德羅波夫剛執政正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直接壽終正寢了。隨後的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更是直接把蘇聯所有的膿包挑開,導致蘇聯當場去世。(利刃-AL)

講道理,除了因為美蘇爭霸而導致的蘇聯經濟問題外,美國對蘇聯影響最大的就是他那一套所謂的西方民主制度,把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忽悠的一愣愣的。他們認為引進了西方的民主制度,進行市場經濟改革,就可以讓西方全盤接受蘇聯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他們認為蘇聯是屬於歐洲的,是屬於西方的,是屬於世界第一梯隊第一陣營的。可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這麼想。

事實也證明了,顏色革命之後的東歐和蘇聯,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被西方掠奪式的破壞掉。27年過去了,不單單蘇聯一家,包括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輕信了西方那套所謂的民主自由,聽信了西方那套所謂的市場經濟,結果都只有一個,當場去世。


利刃軍事


一般而言很多人肯定會說是蘇聯經濟問題,被拖垮的。但是這種說法是根本站不住。中國現在的人均可支配還不到美國的15%(不是GDP,是可支配收入)而冷戰80年代的蘇聯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是達到了美國人的60%以上,從1950年到1975年,蘇聯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是4.8%,而同期的美國是3.3%,原東歐的那一票蘇聯的衛星國的經濟增長率也遠遠高於除美國外的西方國家。從1975年到1989年,蘇聯的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了,但是這是相比於前幾十年,蘇聯經濟總量第一次下降是在1990年,在戈爾巴喬夫做了一系列破壞蘇聯經濟體系的事情之後。1991年葉利欽截留了絕大部分的俄羅斯稅收不上繳中央財政,當年,蘇聯的經濟總量下降了13%。所以蘇聯解體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什麼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原因。

直到1990年根據西方的民意調查,蘇聯80%的人民希望繼續堅持社會主義,也就是說無論是基層民眾還是國家經濟上都沒有促使蘇聯解體的因素。

如果把思考的基礎放在政治上。

從人的角度講:就是一群精英階級為了自己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放棄了民族,國家的利益,事實上他們成功了,如今的俄羅斯那一票寡頭都是當年贊成蘇聯解體的人。

從制度上講:按照中學歷史課本上的說法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過於僵化。一個國家要在保持體系穩定存在的情況下才能有生產力,而生產力中的一部分要用於維護這個體系的穩定存在,無論是階級腐敗還是經濟增長放緩,到最後都將演變成體系產出的生產力不足以維持體系自身的存在。

從哲學的高度看:“……舊的國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國才略一齊崩潰,以致王冠成打地滾在街上而無人拾取;絕對無法預料,這一切將怎樣了結,誰會成為鬥爭中的勝利者;只有一個結果是絕對沒有疑問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為工人階級的最後勝利創造條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精準的預測了馬克斯與恩格斯的語言,列寧繼承了他們的遠見卓識創造了新生的蘇聯,但是此時的蘇聯還相當脆弱,在斯大林的領導下新生的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打敗了周邊所有的敵國,並且讓蘇聯成為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強權,有了繼續革命的資本。

然而原子彈出現了。

世界大戰的代價變得如此沉重以至於紅色蘇聯根本無法承受。當解放全人類所有無產階級的戰爭無法繼續下去時,革命就無法繼續下去了,那麼高度集權為戰爭而生的社會主義就沒有了存在下去的價值。


貞觀防務


咱們首先明確在上世紀的70年代蘇聯到底是在什麼領域力壓了美國?在上世紀的70年代,蘇聯只有在核武器數量和洲際彈道導彈數量上超過了美國。除此之外,在國民經濟的其它各個領域都遠遠落後於美國。我們都說蘇聯是被美國的軍備競賽拖垮的,這個說法雖然並不全面,卻切中了問題的本質。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雖然和美國一樣併成為超級大國,但這個超級大國是建立在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匹配的畸形軍事之上的怪物。蘇聯的整個工業體系,最龐大最完整的就是服務於軍事的軍工體系,而除此之外在輕工業,在民用工業等領域遠遠落後於美國和西方。

有個笑話說蘇聯可以生產得了氫彈原子彈,卻造不好一個保溫瓶。其實這也不是笑話,據當年蘇聯媒體的報道,莫斯科曾經在八十年代某年冬天的一天當中,發生了三十多起暖瓶爆炸事故。與美國的國民經濟全面發展不同,蘇聯的強大是傾盡全國之力建設強大的軍隊,將國家財政收入過度投入到軍事相關領域,造成了國民經濟的畸形發展,最終導致民生問題遲遲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儘管蘇聯的垮臺有很多原因,甚至還有陰謀論的說法,但不可否認國家的強大無法惠及到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民眾的強烈不滿,給體制的崩潰帶來了決定性的一擊。



照理說事


七十年代的蘇聯是不是力壓美國?

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的七十年代,蘇美軍事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有利於蘇聯的變化,蘇聯的擴張勢頭咄咄逼人!

七十年代的美國經濟因受危機的衝擊而增長緩慢,又因在越南戰爭中遭受了重大挫折,軍事實力被蘇聯超過,因而對蘇聯的攻勢反應軟弱,在戰略上處於防禦低位。

一般來說,但凡在七八十年代的人,都基本同意這種看法,我是同意這種定義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點,反對此看法的人也並不在少數!

他們的看法是:一所謂的力壓美國這種概念是荒繆的,原因是蘇聯的經濟總量在最盛時還不及美國的百分之八十。

二是所謂的蘇式武器性能簡陋、傻大黑粗,不足以與製造精良、先進科幻武器形式的美國相提並論!

那麼七十年代的蘇聯是不是真的力壓美國?

不要總拿什麼經濟總量不及美國,用來說明蘇聯力壓美國是不存在的事情,軍事實力上的較量、全球霸權的爭奪,本來就是軍事上說了算,一味的拿經濟來遮遮掩掩幹什麼?

如果你真的一味的較真的話,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如果翻開七十年代的美蘇兩國的工業產值統計表的話,你就應該發現蘇聯的工業產值綜合指數是超過美國的!

此外,蘇聯的九年義務教育是全部免費的,每個公民享有全部免費的醫療服務,在住院期間免費享受一切飲食服務!


在美國的公民能不能享受到這一切服務,它收不收費?

如果收了費的話,它是不是要算在經濟的總產值中?

在蘇聯有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金錢去衡量的,美國人端茶送水都可以收小費,而在蘇聯修一臺機車有時都是義務!

能比麼?

所以,在此我提醒一下那些老是拿蘇聯經濟總量不如美國的人,別再在此事上去丟人現眼!

軍事上的較量,總離不開武器性能的優劣。

總有人喜歡拿蘇聯製造的武器說事,認為它傻大黑粗、性能落後,甚至於不堪一擊。

傻大黑粗?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大,的確實不假,但卻並不傻。

核導彈本來就不需要像穿針引線那樣的精度,只要能投入到敵方上空就行了。一米的誤差和十里的誤差又有何不同?在爆炸以後的結果其實是一樣的!

再者 ,蘇聯的核彈頭當量大,即便是打不準也能炸的到!

所以說,你根本就沒有資格說什麼蘇聯的武器性能落後不及美國!

在武器整體性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之下,那麼數量上的優勢和軍隊員額的多少就顯得異常重要了。

而這卻正是蘇聯力壓美國的地方,在蘇聯最強盛的七八十年代,它的核武器略超美國。

陸軍的裝甲力量,空軍和防空軍的戰機數量都大大超過美國。

然而真正更可怕的還是,蘇聯軍人的那種戰鬥精神和意志要比美國不知要強大多少倍。

要不為啥叫戰鬥民族呢?

有誰不信可以站出來說明一下,蘇聯能不能力壓美國?

八十年代的蘇聯海軍,那可是一支唯一能夠抗衡美國海軍的強大力量,它除了在航母和水面作戰上稍遜美國海軍之外,它的總噸位是要超過美國海軍的,更厲害的還是它的潛艇部隊,如果在航空兵的空中保護之下,它的潛艇採用狼群圍攻戰術攻擊美國航母,誰勝誰敗還真的不好說!

所以說,七十年代的蘇聯在軍事上力壓美國絕非誇張!


然而,令美國人高興的是,蘇聯在一九九一年解體不復存在了!

蘇聯的解體,大多數人把它歸咎於經濟崩潰、阿富汗戰爭和被軍事競賽拖垮了整個的國民經濟。

此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遠遠不是它的全部!

其實因軍備競賽吃不消的何嘗只是蘇聯,同時也包括美國。

但真正的問題是,美國硬挺下來了,而蘇聯卻昏了過去!

它其實就是善良有餘、魄力不足的戈爾巴喬夫操盤不善一手造成的失敗!

十月革命以後的蘇維埃、二戰中的斯大林時代,比戈爾巴喬夫時期艱難的不知有多少倍,都沒有垮臺、都沒有解體,

蘇聯的解體是跟經濟因素有關,但不是決定因素。

真正的原因是戈爾巴喬夫的操盤不善和無能造成的!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陷入了阿富汗戰爭的泥潭是其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我再次告訴你,整個的蘇聯部隊在解體時有430多萬,侵阿部隊才15萬人。

它只佔整個蘇軍部隊的很小的一部分,費用比起整個的軍費開支不及九牛一毛。

何來的阿富汗戰爭導致蘇聯解體一說?
是戈爾巴喬夫的錯誤思維和操盤不善導致了整個蘇聯大廈的垮塌,與體制無關、與人民無關!

為什麼一個曾經眾志成城的抗擊納粹德國的一個強大民族,在轉瞬之間就崩潰了呢?



東方中華不敗


蘇聯崩潰的具體原因,歷來七嘴八舌、五花八門,有說經濟原因的,有說民族原因的。要俺說:蘇聯的崩潰是歷史的必然,是自然規律的懲罰!

關於蘇聯的誕生,有一個小故事。當恩格斯主持第二共產國際時,有一位來自俄國的女記者發問:社會主義能否在資本主義最薄弱的國家率先實現?

作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倡導者,馬克思理論的最大支持者恩格斯,對此問題的回答非常明確:不行!社會發展自有其規律。只有當資本主義大發展,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生產力極大提高,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成為社會繼續發展的阻礙力量,社會主義才將應運而生!

但列寧已經等不及了,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蘇聯成立了。但僅僅七十多年後,蘇聯轟然解體。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實驗以失敗告終。

回頭再看這個小故事,不得不為恩格斯的論斷而喝彩,不得不為馬克思的前瞻性研究成果而敬佩。社會關係的發展不僅跟隨生產力的進步而進步,背後還有人性的力量。“人性是自私的。人性的自私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但是,如果人性的自私得不到制約,必將摧毀這個世界。”一一一一此言不謬!

尊重規律,發展經濟,改良社會。如果蘇聯人民真正獲得了自由和幸福,蘇聯絕不會因為外部的競爭而被拖垮。


猴思猴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蘇爭霸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要說這階段蘇聯力壓美國,這倒談不上,只能說是蘇攻美守,蘇聯暫時處於優勢地位,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局面,並不是蘇聯的實力超過了美國,而是蘇聯那種獨特的政治經濟模式造成的,而這種模式只能優勢一時,早晚會崩潰,這也是美蘇爭霸最終美國勝利,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兩國的較量,最終看的還是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當中最根本的當屬經濟實力,因為經濟就意味著金錢,只有有錢,才能談其他的,經濟是一切的基礎。

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到美蘇爭霸的冷戰時代,表面上,這是意識形態的較量,根本上還是國家間綜合國力的較量。當時,蘇聯的國民生產總值至多也就是美國的七成,即便是在蘇聯最咄咄逼人的七十年代,她的國民生產總值和美國比也就是這個比例上下,不會有較大波動,並且因為蘇聯經濟的僵化和停滯,這個比例還在逐年下降,那怎麼就形成了蘇攻美守的局面了呢?



這不得不談到蘇聯的政治模式,蘇聯是一個政治上高度集權的國家,政治命令往往高於一切,他通過行政命令可以將國民收入分配進行任意的調節,為了對付美國,處於美蘇爭霸有利位置,他可以提高軍費開支,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壓縮國民收入,錢都拿來搞軍事了,百姓的收入銳減,生活水平不斷降低。在當時,他的軍費開支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超過同期美國軍費開支的20%以上,他當然能形成攻勢了,但同期他的居民收入卻逐年遞減,用於生活的輕工業和農業幾乎崩潰,為他日後的解體埋下了禍根。



對於他的對手美國來說,卻不能想像他一樣做相同的事。美國是個自由民主的國家,憲法和法律高於一切,總統行政命令的權力有限,受到國會和法律的制約,他不能像蘇聯一樣隨意調節國民收入,雖然他的經濟發展良好,國民生產總值也高於蘇聯,但在軍事上的投入卻沒有蘇聯多,無論是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所以七十年代這個時期,美國只能採取守勢,但即便如此,蘇聯要想改變二戰結束後美國稱霸全球的局面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蘇聯靠犧牲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換回來的只是一個進攻態勢,其他的什麼也沒有改變,還為自己將來的崩潰埋下了禍根,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



進入到八十年代以後,美國依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經濟增長能力,迅速轉守為攻,而蘇聯不顧國內經濟停滯,人民長期生活困苦,執行強硬對抗政策,後果可想而知。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可以犧牲一些,但不是可以隨意永久犧牲下去,輕重工業的長期嚴重失衡,人民生活物資的嚴重短缺,經濟發展的全面失敗和停滯甚至倒退,導致了各加盟共和國的離心離德,最終造成了蘇聯解體的結局。


所以說,蘇聯這場脫離經濟現實的攻勢,不僅不能打倒對手美國,反倒幫助美國把自己拖進了無底的深淵,造成了自身解體和覆滅。這一教訓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一味使強,最終倒黴的只能是自己。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道理很簡單,美國的生產力遠遠超過蘇聯。蘇聯的GDP,最頂峰的時候,大約是美國的80%,然後逐漸下降。在絕大多數的年份裡面,蘇聯的GDP大致是美國的50%左右。

除了重工業,蘇聯的輕工業,農業都落後於美國。蘇聯將農業集體化,這種模式我們也學習過,事實證明這種模式是失敗的。

比如,小崔是種植蘋果的,他天天在田裡面施肥,終於收穫了5噸。小崔原本打算把蘋果賣一個天價——800元/斤。

蘇聯政府說,崔斯拉夫斯基同志,你得先賣給我。

小崔以為銷路來了,就說,收購價多少錢啊?

蘇聯政府說,8元一斤。

小崔傻眼了:那,那,那你們打算買我多少蘋果啊……?

蘇聯政府說:我們要買4.5噸蘋果!

正是由於大量的低價向農民收購農業產品,所以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很低。

蘇聯的農業不咋樣,輕工業也夠嗆。據統計,蘇聯的輕工業規模與農業相當,輕工業和農業加起來,產值才達到重工業產值的2/3。

除了已經政策造成的經濟失調,蘇聯的科學技術也落後於美國。蘇聯的生產力不行,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叫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蘇聯把科學技術的技能點,都加到軍事領域去了,與國民經濟相關的技能點幾乎沒有加上。等到出現嚴重問題了,已經來不及追趕了。


懷疑探索者


這個問題並不準確,70到80年代的蘇聯在與美國的爭霸中達到了國力的頂峰,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處於守勢。即便如此,蘇聯也從未力壓過美國,特別是經濟上,蘇聯與美國的差距一直很大,蘇聯處於優勢的一直都只是軍事或與軍事有關的數據,且是數量上的領先,質量方面則沒有達到。比如,國民經濟總收入,蘇聯在鼎盛時期為美國的67%,人均則為美國的56%。鋼產量為美國的143%,石油產量為美國的140%,對外貿易額為美國的30.9%等等。總之,蘇聯的領先時不平衡的,從未實現過力壓美國。

但在這段時間,蘇聯的發展的確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但後來還是被美國活生生給拖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經濟問題。蘇聯在鼎盛時期對美國造成的壓力是以犧牲國計民生為代價,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和重工業,雖然取得了一時的優勢,但畢竟總體經濟實力與美國還存在差距,這樣一種競爭方式註定不能長久,老百姓體會不到國家發展的成果,生活水平得到不改善,這就是巨大的隱患;

第二,領導體制原因。70年代至80年代的蘇聯處於勃涅日列夫時期,這時的蘇聯領導體制實際上已經極度講話,最高領導人一言堂,絕對權威非常明顯,而隨著權力的集中,勃涅日列夫在國內的威信無人能及,加上與美國競爭的優勢,更加讓勃涅日列夫在國內的地位如日中天,沒有人能與之匹敵。但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創新思維的缺乏,也導致蘇聯的老年領導體制的開始,整個國家成了最高領導人個人的資產,如果最高領導人決策正確那麼國家還可以正常運行,但一旦出現失誤,那麼後果不堪設想,權力的野心導致最高領導人試圖實現終身制,但偏偏因為身體原因,從勃列日涅夫開始,之後的領導人年齡都不小,並且沒多久就去世,這對國家政策的延續是一種打擊。而美國則不然,仍然堅持其一貫的領導人更換的制度,領導人的變遷對國家總體政策的影響不大。總之蘇聯僵化的領導體制對其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束縛。

第三,國際局勢的影響。在70年代以後,國際上的總個體潮流已經越來越是求和平,謀發展,武力獲取利益已經越來越不得人心。但這時蘇聯的野心膨脹劇烈,已經不滿足與美蘇爭霸,而是試圖取代美國,獨霸全球。其咄咄逼人的對外政策,導致蘇聯到處樹敵,到處插手,特別是之節入侵阿富汗,導致其陷入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對其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負擔。而美國則剛好相反,已經看到了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的巨大危險,所以這個時期美國在全球的收縮很明顯,經濟退出越戰,積極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擺脫不必要的外交負擔,這就有了恢復國力的條件。蘇聯的對外政策逆世界潮流,必然會受到懲罰。


詹思丁


首先蘇聯從來沒有力壓美國,除了武器數量其它所有方面落後,蘇聯制度一直有問題,否則不可能一建國就出現大面積饑荒餓死人,後來又是大規模迫害搞死中上層人,跟德國二戰打的那個慘,如果說俘虜意大利軍隊能抓幾畝地,那麼俘虜蘇聯人就有多少公頃,一個工業稍微比德國差的國家,有二三倍對方人口,幾十倍對方的領土資源,被打成那個慫樣,還好意思吹,全世界被俘虜最多的就是蘇聯人。後來之所以蘇聯要跟美國競爭,就是害怕自己倒塌,他們知道自己是神魔玩意,自己沒辦法搞好經濟,就從其他國家榨取,武力還打不過,就不停搞軍事,蘇聯真是實力遠不如美國,他的GDP都是按照官方匯率算得,真要按照市場經濟購買力算,就得打個五折,他所有產品都不行,就是因為壟斷國內市場,唯一武器比較厲害,就是因為跟美國競爭,美國只用了百分之五的產值,就死死壓住蘇聯,蘇聯全國全都服務軍工那也沒搞過美國。


考拉123397996


木叔有個基本的理念,就是國際關係某種程度上也是人際關係。國際關係也類似人際關係,國家也具有人格化的屬性。


套用在蘇聯和美國的對比例子上,就是說國家的發展和人的發展一樣,要均衡。如果一個學生數學80分,語文30分,就不能說是一個好學生。如果一個人只懂得研究數理化,但不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和禮儀禮貌,那麼也很難有好朋友,甚至很難獨立生存。國家也如是。一個國家集中全力發展重工業,大炮火箭造得再好,老百姓吃飯成問題,工作成問題,這個國家的危險就會累積。

蘇聯本質上就犯了發展不均衡的錯誤。

60-70年代蘇聯是在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期,雖然前者摒棄了斯大林式的個人崇拜,但後期依然有這個傾向。到了勃烈日涅夫時代,特別是執政後期,這股風潮極為盛行,社會發展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這種狀態反映到經濟領域就是過度依賴大國企,過度強調蘇聯重工業的建設成就,過度依賴所謂社會主義的國際分工體系,而沒有在蘇聯國內建設適應本國國情的全面的均衡的經濟發展體系。

這種社會意識的停滯不前和經濟不均衡狀態疊加,讓蘇聯進入80年代之後,日益難以追上新科技革命蓬勃萌芽的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進步速度。

除了蘇聯自身原因外,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蘇聯的迷惑和捧殺,也是讓蘇聯凝固不前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卡特、福特還是里根,對蘇聯提防和打壓之外,都在與蘇聯接觸,試圖通過和蘇聯的這種交流來滲透西方思想,進而瓦解蘇聯國內的統治力和向心力。

在接觸之外,美國以其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來把蘇聯拖入了經濟不相適應的軍備競賽當中。有人說是“星球大戰”計劃,導致蘇聯社會矛盾和經濟矛盾進入臨界點,最終社會革命葬送了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