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取消老年卡,而用其它方式補貼老年人?

紫陽丹鳳


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而且很具有操作性,既可以緩解交通高峰期的通行壓力,也可以讓那些很少乘坐地鐵、公交車的老人得到普惠的待遇,上海市從2016年6月開始就是這麼實行的,效果據說還不錯。

據上海市統計,全市享受綜合交通補助的老人260萬左右,而過去每天實際免費乘坐公交、地鐵的老人為41萬多,佔比百分之十六,也就是說很多人雖然名義上享受免費乘車待遇,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

取消老年人免費乘車卡,轉而根據年齡,每月發放75-600元不等的交通補貼。這樣做,對需要乘車的老人並沒有影響,該怎麼出行還是怎麼出行,反正免費乘車沒有,但是有補助,如果沒有出行需要,錢還在自己口袋裡,實際上變相增加了個人收入,這有什麼不好呢?而且這樣是把決定權交到了老人手裡,坐與不坐都可以拿錢。

不過這樣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經常乘車的人員,可能發放的補助不足以應付乘車費用,但是改革就是這樣,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從實踐來看,高峰時的乘車壓力明顯下降,對上班族、上學族也是一件好事。

這樣的好事,可以做,改變一下思路,更加貼近老人的生活需求!


打虎拍蠅


取消老年卡換成現金補貼,將會大大的減少上班高峰期的公交擁擠問題,對經常乘公交與很少乘公交的老年人更公平,更合理。



7o週歲老人乘公交車免費,是黨和國家關愛老年人的一種舉措。可在實際運行當中,一部分老年人大肆揮霍政府給予的紅利,出門買菜,甲地到乙地吃早飯,鄉下老人到城裡給子女燒中飯,接送小孩等等都擁向了公交車。

而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是早睡早起,乘車時間正好是上下班高峰期,造成公交擁擠,常為讓座問題發生糾紛,若取消老年卡,乘車買菜來回花幾塊錢車費就不划算了,花錢乘車出門吃早飯也會減少,鄉下老年人乘車進城燒中飯的情況就沒有了。



取消老年卡,改發補貼,不是對老年人的不尊重,而是對老年人該享受的待遇上顯示得更公平,更合理。當然要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城市要有強有力的財政支撐,否則只是一句空話。


百花爭春我為先


中國屈指可數的,甚至是僅存的一項對髙齡老人(六十五歲以上)的國家優惠從開始那天就叨逼叨逼沒個完。什麼搶了年輕人的座,什麼對不坐年的老人不公平,以至幾乎所能想到的刻薄語言全上來了。且不說真有錢有勢的老年人不要說不要錢就是倒找錢也不會去擠公共交通;且不說絕大多數老人不會非趕在高峰期去“扯蛋”;且不說必須要出行的如送孩子既便老人不送總得有人坐車去送。單就這種對老年人排斥詆譭的行為本身就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和有人性的群體應有的表現。況且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不缺汽車不缺開汽車的也不缺汽油,中國人平均壽命七十五歲,白坐車平均超不過十年,既便這些人一個不坐車車上該擠還是擠。地鐵沒老人坐難道不擠嗎?說明車擠與老年人乘車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總之社會多一點寬容少一點刻薄,多一點對老人的關愛少一點排斥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況且老人也是從年輕過來的,年輕的很快也會老。誰也逃不過這鐵定的規律。


弓心月苑


1、不贊成,但也不反對。

2、不反對的原因是這沒用傷害到我的利益,這個做法損害的只是需要坐公交的老人們的利益。如果實行的話不該是一刀切,應該先在財政能力允許的大城市試行,再逐步過渡。

3、不贊成的原因就多了:首先執行後,公交該擠還是會擠。具體可以參見取消了免費公交卡的上海和沒有免費卡的地鐵。但是對經常乘車的老人來說,這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經濟利益,補貼費也不一定能夠平時的乘車錢。上海能給70歲以上的上海老人每月150塊錢,其餘城市也能做到嗎?

4、有網友說,至少這樣那些老人就不會逼著我們年輕人給他們讓座了。但是“壞”老人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老人都是善良和藹的。而那些“壞”老人並不會因為免費公交卡變為補貼就不出門了,就不逼你讓座了。

5、這個問題討論了好幾年了,只有上海將免費公交卡改為了補貼,其餘城市按兵未動,。可見決策者對這方面是慎之又慎。有網友就疑惑了,網上幾乎大部分人都贊成取消免費公交卡,為什麼政府沒有重視採納我們的意見?

6、這麼說吧,取消網購、外賣、網絡遊戲,恐怕大部分老年人也會贊成,至少不反對,因為這和他們無關,他們也不理解我們年輕人為什麼這麼沉迷其中。所以我們大部分人考慮問題時只是從自己出發,只考慮對自己有沒有利,而沒有考慮到享受這一優惠的老人們,甚至覺得他們出門沒用,不如待家裡頤養天年就行啦。

7、這讓我想起一個古老的故事,說一對父母虐待老人,給破碗給老人吃飯,小孩看到了撿起來說,要留個給自己的父母,這讓那對父母羞愧不已,從此孝順尊敬老人。這只是個例子,並不是說取消免費公交卡就是虐待老人,但是我們終究有一天會老呀,或者我們自己家裡也有老人與此息息相關呀。

8、也希望我們可以多體諒他人的處境,至少對評論裡持反對意見的人們不要惡言相向。所以我的意見是不贊同,也不反對,如果朋友們有更好地意見可以兩全其美的也可以在評論暢所欲言哦。


肥臉村姑


如果一個真正社會主義大國,為要不要取消老年卡,而發錢補貼老年人。討論很沒意義。

上海為何去年6.26取消卡,而發錢。實為明舉。大海是國際大都市,人滿人撞,客多客往。親朋好友,帶親帶故,都擁擠在浦江兩岸,外灘,南京路,人民廣場一帶。地鐵,公交皮股碰皮股,長長排隊。遠郊搞個朱仙橋也外國人,.國遊客,夲埠人水洩不通。交通為上海第一產業,與旅遊並舉。

而我南昌屁大地方,旅遊業不怎的,500萬人口分佈頒大城鄉,除出打工外地謀生有350足有。南昌人少有全國各地客往。公交車大都為本地人,打架相罵,頭破血流,兩邦人助陣,再深化:乃查家譜,八格呀嚕,鬼子打鬼子,同是一脈相承,要麼同事朋友,或同學家七親八姑。一家人,不打不相識。

這就是南昌公交不很擁擠原因,早晚高峰也就那麼,加上南昌人好賭,不願出門,處處麻館,公交生意不怎好。

南昌公交是唯一剩下老牌無產階級國有資本企業,他不能倒,他們司機是為南昌唯爭光添彩一面紅旗,在紅旗下工作同志應有顧客上下車,增加企業收人,老年人應為他們做點什麼,而不能取消公交卡,每月得點錢用去打麻將賭搏…


易家巷


耿老頭找來要我回答這個討論了幾年的問題。這一類問題完全不應該再存在討論的必要,它太佔用大家有限的精力了。老年優惠卡是國家政策,公交公司具體執行。這麼多年了沒有取消,足見在當下還是應該的!國家正在建設,各方面都要用錢,現在除了老年卡,對老人還有多少優惠?這裡著重指出一點,不是所有老人都有優惠卡,持優惠卡的老人都是高齡70及以上的!從另一方面說,地鐵不優惠,照樣擁擠!所以優惠卡不是乘車擁擠原因。城市裡公共交通是為各年齡段大眾服務的。顧名思義已知內涵,公共交通不是哪一個年齡段專用交通,也不是以前的上班專線,從始發站上車只幾站從生活區就直達到廠區!現在交通工具多種,嫌公交車擠的人可選擇其它出行方式即可,其中一部分人也應該考慮住在離上班處更近的地方。老是拿這類事來過不去,大有挑動年青人看不慣別人家老人的嫌疑!有人建議學上海發補貼!想象真是美好!依戶籍發,拿不到的更多人有意見,不依戶籍都發,中國有幾個城市能承受這筆龐大財政支出?出門趕公交車是城市生活的便利,大多數城區老人並未無事去享受這一便利。公交車票價也很低廉,否則居住在城區的所有老人哪怕無優惠卡,哪怕沒事也要天天享受這一便利,公交車再多一倍,每趟公交車擠爆了也裝不下!一件小事,耿耿於懷。一張卡片,引發討論無數。優惠與否,議論綿延於道!一事當前,只顧自己的舒服與否。這就是當前要求取消者的心態。還可以舉個笑話:在人流量大的地鐵站,需要上廁所時,人們排隊也要等著上!一心盼望前邊人快點再快點,誰能抱怨前面的人不該在此爭著排隊以致久等以致難受呢?


手機用戶11351079676


老年免費乘車卡是國家和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愛和優惠,實行至今,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取消老年卡,改用乘車補貼,這是一件好事情,上海市己經這樣做了,聽說反應不錯。使用老年免費乘車卡,從理論上講,對老年人是平等合理的,實則不然。有的老年人認為,反正乘車不要錢,不乘白不乘,煅練身體,到菜市場買菜,不分時段,都去擠公交車,從而引發了很多不應該發生的茅盾。而有的老人一年到頭都乘不了幾次公交車,從這一點看,就存在不公平。而改為乘車補貼,錢到了自己的口袋裡,乘得多的,和乘得少的就顯得相對合理。再者,可以緩解公交乘車壓力。若用卡,不用掏錢,不管有事沒事,路遠路近,都去擠公交車,使得公共資源造成浪費。改補貼後,乘車要掏錢了,可乘可不乘的就不乘了,路近的就走幾步了。畢竟老年人乘車相對來講是比較少的,把現錢放在口袋裡,得到了實惠,總比卡上的錢看不見摸不著好多吧。就衝這一點,擠公車的老人就會少很多。取消免費乘車卡,改為乘車補貼,肯定利大於弊。


陶田福


取消老年卡,以現金形式補貼

對於上班一族來說,在公交上比較煩心的事情就是碰到和你爭座位的老人了,比這更煩心的事情,就是碰到一群和你爭座位的老人了。

當然,說的取消老年卡,也不是說減少老年人乘車的福利,而是用現金來補貼,像上海就是用的這個模式,取消了老年卡,根據退休年齡段的不同,每人每月可享受75-600元不等的補貼,這種模式其實就很好。

現金補貼比免費乘車更好

對於免費乘車來說,對部分老年人可能會有用,他們需要接送孫子孫女上學,這是需要的(為這群老年人致敬);還有老年人為了商城打折、買菜,為了便宜一點前,就穿越城市,反正時間足夠,應是要擠在那個時間段去搶免費打折的物品;而對於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來說,免費乘車幾乎就毫無作用。

如果是現金補貼呢?

對送小孩的老年人來說,他可以用這錢充值,一樣實現了免費乘車;對想便宜買菜的、打折的老年人來說,這錢也幾乎可以抵扣便宜的錢了;對出門不方便的老年人,這錢就相當於可以用到自己需要的地方了;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少了第二種老年人(應該也是主要的吧)也就不會太擁擠了,公交司機也不用擔心,這些老年人會在車上摔倒之類的,這樣應該是效率最大化吧。

當然每個城市的情況不一樣,取消老年卡也不能“一刀切”是要根據情況來定的。

免費乘車,或者現金補貼可以按照各自的需求來選擇,乘車需求多的就拿乘車卡,次數少的,不怎麼用到的,可以拿現金補貼。

當然免費乘車也應該限制出行時間,在乘車高峰期,老年人不免費。


吃醋的魚


老年卡,一般是我們國家公共交通系統。為了貫徹國家優待老年人的有關規定,對老年人特別發放的一種公共交通乘車卡,一般可以在地鐵和公交車使用。

使用這種公交卡,坐車可以打半價,甚至免費。

為什麼有人贊同取消老年卡呢?主要還是一些一二線城市青年上班,通勤時間長比較累。一些老年人又要接送孩子,或者外出鍛鍊購物等,但是由於我們的傳統美德,社會公德要求給老年人讓座,造成了老年人和青年人乘車之間的矛盾。


還有一些對老年人不利的報道,個別的有的老人被讓座之後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還在不停的數落人。現在畢竟是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人的道德有高低,思維不一樣,數億老人中的一個人做了壞事,有可能會影響整個老年群體的形象。

前些年上海市嘗試將社會對老年人的一些福利,統一改革為老年人綜合補貼。從每人每月75元,一直到百歲老人的600元。受到了社會的一致肯定和讚揚。


其實,除了現金綜合補貼之外,暫時還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替代免費的公交卡。因為要在現有福利的基礎上,進行更改適合大家的轉變是非常困難的。

目前世界各地免費乘車的地方並不多,多數還是需要自己承擔一定金額。香港老年人成公交車、輪渡、地鐵等等都有優惠,不過仍然需要自己承擔一小部分,大約20%。日本對老年人也是實行普遍照顧,而且政府還會額外發放一些出租優惠券。法國由於公交月票比較貴,管理麻煩,政府收入又比較低,直接取消了老年人免費乘車規定。阿根廷雖然對老年人有很多,市政服務優待,比如水電費折扣和買藥折扣,但是乘公交車還是大家人人平等的,沒有任何折扣。

取消公交免費乘車,給予社會綜合補貼,固然是好,但是各地有沒有這樣的財政力量就不好說了。像上海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最低標準都是930元每月。除非實施補貼,中央財政支持一部分,地方政府解決一部分。

而且這裡邊的轉換,牽扯到非常複雜的社會問題。有的人並不經常坐公交車,當然喜歡這樣做,有的人可能經常坐公交車,受了補貼之後還會虧本。實際上關於公交乘車補貼,多數地方採取的是政府補貼一部分,公交公司消化一部分,居民自理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有政府財政補貼的,

年輕人通勤難可以通過社會宣傳,引導老年人分流乘車。目前公交擁堵現象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多數城市的公交車上還不至於擠出太多矛盾。如果一個人上班只需要20分鐘乘公交車,當然沒有必要就給老年人讓座問題產生矛盾了。

但是像北京、上海等一些地區,上班乘車需要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那就會容易積攢矛盾了。可是他們一旦實施,帶頭作用就會凸顯。

老年人乘車確實很有必要轉為其他福利補貼,以引導老年人其他乘車方式,現金補貼可能是最合適的方式之一了。


暖心人社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之傳統,而老年卡是一種社會福利,政府政策規定60至69歲老年朋友們,平時出行乘坐本市內交通公共汽車為半價,而70歲以上的老年朋友們乘車,確定為全程免費,這一利好政策,足以顯示了政府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懷,也是一種社會發展給予老年朋友們的紅利。

可是,隨著中國人口逐漸老齡化,老年人群體也逐漸擴大了,本來擁擠的城市文通,從過去的單向一車道,改成了現在的雙向四車道,大中城市還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可是,現代化交通客運永遠解決不了人們出行的需要。



諸如,類似老年人朋友乘坐客運交通工具時,與年輕朋友們爭搶座位,出言不遜,大打出手,有些老年人為了爭搶座位,心情激動,甚至突發疾病瘁死,還有些老年人為了健身,購物,遊玩,串東城,走西城,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給城市交通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也給交通工具增加了不少安全感,同時給年輕的上班族們,上下班出行回家,增添了許多煩惱,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既然問題已擺上桌面,那麼我們又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老年人公交補貼,國家財政每年花費在3億元以上,這也不是個小數目了。

所以,北斗七星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依舊保持老年人乘車優惠卡,但是,必須讓老年人朋友們乘車時避開上下班高峰,否則在早上7一8點,下午5一6點兩個時間段,老年人乘坐公交車照樣收費。第二個辦法就是,取消老年人乘車優惠卡,政府財政每月給60歲以上老人補貼車費80元,70歲以上老人每月補貼100元車費,這兩種方法都切實可行,也是造就社會和諧之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