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方差異很大,北方人最不習慣南方的什麼?

華聚華文


我是南方人,現在在北京生活了兩年,認識,大部分人都覺得覺得不習慣南方的回南天,和冬天。



別說北方人受不了回南天,連我一個南方人都受不了回南天的時候啊

回南天的時候是這樣的

樓道——溼的;

客廳——溼的;

牆壁——溼的;

鏡子——溼的;

衣服是永遠晾不幹的。

好不容易一個回南天過去了,家裡衣服也都發黴了。
還有南方的蟑螂吧,以前認識一個北方的女孩,和她住一個宿舍,在廣東。有次晚上她肚子餓,跑去找吃的,翻出了一個大蟑螂,把她嚇得呀,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她的表情,她是直接哭著跑了出來😱,把我嚇到了。然後她就拿蟑螂這個事說了好幾天,說從來沒見過那麼大的蟑螂,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講倒是見慣不怪了。


湯小圓美食日記


大學室友是純正的東北姑娘,來到南方,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1.南方的蟑螂重新定義了她腦海中的蟑螂形象。原話“我滴天,這麼大,這麼黑,還會飛的生物叫蟑螂啊?!”

2.關於飯量,“你們南方小姑娘的胃口都這麼小的啊,這麼點飯吃的抱嘛?”

3,關於身材,“你們南方人都這麼嬌小啊,不管男生女生。1米8的男生我都沒看見過幾個。”

4.關於矛盾衝突,南方人是打嘴炮,冷暴力;而北方人是直接上去幹,能動手堅決不吵吵,一點都不含糊。

5.關於冬天,南方冬天沒有暖氣,四字形容“無處可逃”。冬天一到,室友床上兩床墊被,兩床被子,外加一床電熱毯和兩個暖寶寶,真的不是誇大其詞,是確有此事。早上醒來,“晚上睡覺身體是熱乎了,我TM的凍鼻子了,你看,流鼻涕了!”


愛在南昌


我家黑龍江的。最近去了一次廈門,簡單談一下南方跟北方的差異。我是一七年十一月末到的廈門,走時黑龍江已經下了一場小雪,白天氣溫零下七八度,晚上要冷一些,零下十幾度吧。而廈門白天是零上二十多度,晚上也在零上十幾度,外面的田野還是綠的到處鮮花盛開。中午外面有時可以穿背心。晚上雖然也是零上十幾度,由於沒有暖氣,睡覺很不習慣,只能開空調。但空調吹出的熱風跟北方的暖氣沒法比,空調是從上往下吹,還有噪音,而暖氣是從下往上幅射,是靜音。空調吹的熱風讓人不舒服。暖氣是溫柔的熱。在冬季,南方人冷了出去曬曬太陽,北方人冷了進屋暖和一下。我在廈門時,據幫看家的鄰居說,室內中午有時零上三十多度,得開窗降溫。總的來說,北方冬季室內要比南方享福的多。而在夏季,聽親屬說一到三伏天,白天晚上的溫度差不了幾度,熱的沒地方去。而北方雖然白天有時三十多度,但晚上涼快多了。至於吃的方面,南方多以特色小吃為主,菜系比較清談一些。北方基本是大魚大肉,大杯喝酒。


鄭兆富


打開中國地圖,長江以北稱為北方,長江以南稱為南方。中國具備地球上所有的季節。從地形上來說,中國南北差異很大,拿北方人說事,這提問有點地域黑的味道,畢竟北方從地理位置、經濟、氣候、交通以及人們的觀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地域條件限制一切,南北最大的差異是飲食和氣候。先來說氣候,北方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南方給人的感覺只有春、夏、冬三個季節,最為明顯的就是熱和冷。早在二十多年前,剛來南方時,走到誰家,都能看到屋頂上有一個吊扇,這玩意在北方電影院才能看見的東西,南方人家裡都有。在北方是很少有人用風扇的。南方夏天的悶熱,冬天的溼冷,是北方人最不習慣的,也是無法忍受的。尤其夏天那個蟑螂,在房間裡到處亂跑,怪嚇人的,這玩意在北方很少見的到。在北方,冬天雖然外面天氣很冷,火爐,暖氣,使房間猶如夏天,再整個加溼器,穿個短袖襯衫,是很舒服的事情。而在南方7到零下5度的季節,是非常難熬的。



飲食上的差異,南方本身是生長水稻的地方,一日三餐吃大米。對於吃慣了小麥麵粉之麵條和饅頭的北方人來說,米飯總是感覺吃不飽。蔬菜方面,北方人喜歡吃涼拌生菜,比如辣椒、蘿蔔、大蔥、蒜苗、大蒜,都是直接咬著吃的,那才是個爽。也是南方人不能理解的。而南方人吃的津津有味的紅燒肉加糖,燒的湯,都是真正的清湯寡水,什麼豬血豆腐湯,蝦米紫菜湯,哪能比得上北方的香辣肚絲湯。


南北方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差異,但都是中國人,也是一家人,無論在哪裡,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只要過的舒服才是硬道理。大部分北方人在男方打工,也有南方人去北方做生意,相互間都在第二個故鄉安居樂業,定居下來,習慣、適應了新環境,成為新北方人和新南方人。


二十六畫叔哥


作為一個在南方生活十多年,又娶了個南方媳婦的北方人,我想我對此還是有些體會的。下面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網上找的圖,讓我想起了小時候)

對我而言,最不習慣的是冬天。沒錯,冬天。

按說南方的冬天氣溫比北方高,應該更好過才是,可是我最怕的就是過冬天。

北方的冷,冷的純粹,冷的乾脆,多穿幾件衣服就不怕,像北方人那種直爽的性格。而南方的冷,是夾雜著潮溼的陰涼,那種冷能讓你的骨頭深處都直打哆嗦,躲都無處躲藏都無處藏。唯一的辦法是躲進空調房。

不過也有好處,南方的冬天短,在北方已經開始霜凍時,南方還是秋高氣爽的出遊季。在北方還是冰天雪地時,南方已經春暖花開。

也有不冷的南方,廣州海南,我沒在那裡生活過。


另外一個不習慣的南北差異,是南方方言種類太多差別太大,經常被搞得雲裡霧裡。

北方廣闊的面積上,生活著的人們也有很大差異,也有很多地方方言。但是,北方話整體上是接近的,只是發音上的差別。

南方方言往往同一個鄉鎮都會有差別,而且南方方言的區別很大,有時你會覺得跟你說的普通話完全就是不同的兩個語種。上大學時,宿舍有個南通如皋的同學,他用方言打電話回家,我們其他人基本是一句都聽不懂,感覺就是在聽外語。跟媳婦結婚多年來,至今到丈母孃家我還不能完全聽得懂她們說的方言。


在吃的方面,可能時間長了,南方菜的口味我基本能接受。就是長時間吃米飯受不了,隔段時間就要買饅頭、烙餅來吃。好在媳婦也能吃一些麵食,所以我們家雖然是南北融合,但在日常吃飯方面還是很和諧的。


就說這麼多吧,隨著文化融合,其實南北方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小。


凡塵往事


我是在北方生活了快二十年的南方人,平心而論,我覺得南方人的生活耐受度要遠超過北方人,雖然我們來到北方也會有諸多不習慣,但大部分都可以忍受,但是很多北方人去了南方就表現得更加抓狂了。


氣候

這一定是最讓北方人不能忍受的事情了,我來北方之前一直覺得北方人都特別抗凍,沒事就零下十幾度的,想想都可怕。結果來了之後發現北方的冬天那叫一個舒服!只要在室內,那就是春天甚至夏天,即便是出去,只要沒風,多穿一點,隨便零下多少度都不是個事。但是南方的冬天,即便是零上一度,也足夠把北方狼凍成狗,

如果只是沒有暖氣,還可以勉強接受,如果在加上一個潮溼,簡直就是雙殺了,北方人都是仙人掌,沒有暖氣活不了,水分大了也活不了。


語言

雖然北方也有諸多方言,但大概還能聽明白,可是到了南方,尤其是江浙和閩南,你簡直就是個聾子,完全不知道這些和你長得差不多的生物在說什麼,那真是一個字都聽不懂啊!


飲食

南北方生活習慣的差異集中體現在飲食上,華東的清淡,廣東的甜,西南的麻辣酸,都是北方人望塵莫及的,而且南方人民尤其是廣東人民啥都敢吃,北方漢子都得慫。

就說麵條,北方多是乾麵,過水後加滷加醬,南方都是湯麵,講究個湯頭。相互都覺得彼此是異教徒。

涮鍋也是,老北京一口銅鍋清水,重慶人一盆紅油。

再有就是撕逼不斷的甜鹹之爭,粽子該不該有肉的爭論。

除了飲食本身,吃的習慣也差異很大,北方人飲食時間更為規律,食有時,三餐正點吃,而南方人隨意很多,路上走走吃吃,夜宵也是花樣百出。這些年南北融合了很多,早年間來北京讀書的時候要哭死,8點以後難得找到買吃的地方。


刺梨花再開


作為一個北方人,南方的一些習慣確實對我不太友好,所以我就以自己為例子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溫度

對於天氣,我想這張圖已經可以說明一切,雖然北方的溫度比南方要低,但是北方普遍有地暖啊,而且北方天氣相對乾燥,是物理攻擊。而南方天氣溼冷溼冷的,深入骨髓,就像是魔法攻擊,這個是我很不習慣的。


二、降水

南方的降水可以說要比北方多很多了,趙師秀的《約客》裡就說“梅子黃時家家雨”,尤其是在南方的梅雨季,簡直每天出門都要帶傘,我一個沒有帶傘習慣的北方人,也是真的不習慣這方面的。

三、飲食


俗話說“南米北面”,我們北方的話就有很多的麵食,“包子、饅頭、麵條、花捲”什麼的,但是到了南方,基本上每天就是米米米,吃米吃的就很不開心了。


還有就是“南甜北鹹”了,甜鹹豆花之爭就不必說了,南方逢年過節愛吃湯圓,讓我這個慣吃餃子的北方人總是哭笑不得。

最後讓我不太習慣的就是生物了,南方的天氣要比北方潮溼許多,而潮溼的天氣往往會滋生一些小生物,在南方生活的第一年就被蟑螂嚇得不輕。

總體來說南北差距還是不小的,從生活習慣到天氣溼度都有差距,但是我覺得還是南北方各有自己的特色和優點的。


互聯網播客


拒絕刻板印象,我是北京人,在上海讀大學生活過四年,我只用自己真實感受說事,也許只代表北京和上海的區別,並不代表北方和南方的區別。

1.蟑螂:在南方讀大學的表示最不喜歡的是南方的蟑螂巨大還會飛,宿舍必備。

2.氣候:有一年夏天暑假是在學校度過的,當時學校沒有空調,我是用兩個電風扇吹,一個放頭旁邊一個放腳旁邊,但是,還是一夜熱醒好幾次,主要是太悶了,比北京桑拿天要悶多了,北京近幾年也是越來越悶熱,感覺也比從前熱多了。冬天的話,由於宿舍沒有暖氣,整個手腳都是冰的,室外比室內暖,而且上海冬天1月份愛下雨,被子更是有黴味,難得有晴天能曬被子,冬天只要晴天,學校曬被子的地方和陽臺上絕對輩子爆滿。而北京冬天乾燥以晴天居多,南向的房屋白天曬太陽得開著窗戶否則太熱容易上火,在北京過冬,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

3.飲食,其實我並沒有不習慣上海飲食,感覺早上也都是油條豆漿或者包子(當地叫饅頭)粥麵條之類的,北京人飲食不同於西北和華北只吃麵食,北京和東北差不多是米麵都吃,所以食物上北京人能適應各地,北京菜也是長久以來融合全國各地菜式形成的,所以既有魯菜的爆炒(烤鴨就是魯菜),也有東北的燉菜,生吃菜蘸醬,也有新疆內蒙的烤肉涮肉,受湘菜川菜影響辣味菜也很多,北京甜味的菜說真的比上海甜多了,我我上海同學來北京吃北京菜都覺得太甜。。。所以我覺得北京人對各地菜的適應性還是很強的。除了糯米之外都能適應,因為糯米飯實在太膩,吃幾口就沒胃口了。

4.生活習慣,我大一時,保持在北京高中時代的習慣,晚上睡覺比較早,一般九點半躺床上,不過據我觀察我和東北人的確比宿舍的南方人睡的早,睡得最晚的是廣西廣東那邊的,基本上半夜睡覺,快到中午起床。洗澡我實話實話說,我是我們宿舍洗得最勤的,可能因為我中學時在國外生活過,不論冬夏基本天天洗,而且必須是熱水,南方人喜歡沖涼水澡,我夏天一般早上起來也會衝一下,因為身上太多汗。

現在網上各種臉譜化刻板印象太多,實地去了,發現和傳說的根本不一樣,這也是造成爭吵的原因。


倒黴鬼9


我來回答這問題吧,我18歲從廣西到西安上學,然後工作到現在。

南方黨:我以前18年在廣西一直都是米飯為主食,平常也吃點粉。我們那邊以粵菜為主,講究清淡和原汁原味。豆腐腦我們吃甜的,粽子吃的肉粽,年三十吃的米飯炒菜,還會有粽子。


北方黨:後面大學我到了陝西,然後一直待到了現在。陝西的麵食很不錯,biangbiang面、油潑面、岐山臊子面、雞湯刀削麵等等。陝西也很多小吃,涼皮+肉夾饃+冰峰這三秦套餐是我的最愛。這邊口味比較接近川菜,豆腐腦吃鹹的,粽子吃棗泥和豆沙的,年三十吃的餃子。

現在我是米飯和麵食都愛吃,我媳婦也是米飯吃的也不少,日常我們口味還都差不多。我陪她可以十天半個月都是麵食,她也可以天天米飯炒菜。大家都遷就下,日子就好過了。


南方黨:南方夏天熱,悶熱,特別悶熱。我媳婦五月份回去過廣西,熱的不行不行的。臉上的妝都掛不住,何況酷暑的七月呢。我們小時候睡覺都是在涼蓆上,睡前把水往涼蓆上一澆,趁著涼快趕緊睡覺。南方夏天時候晚上十點多了溫度還是那麼高,入睡困難啊。南方的冬天那叫一個冷啊,網上不是有句話這樣說:

北方人過冬天靠的是暖氣,南方人靠的是一身正氣。南方的冬天室內外一個溫度,晚上睡覺被窩都是冰的,早上起床靠的真是勇氣啊。


北方黨:北方夏天也很熱,但是是那種乾熱的,不像南方那種汗都沾身上。夏天晚上溫差大,晚上睡覺還要蓋被子呢。北方冬天有暖氣,家裡一般都有20度左右。這樣的溫度可以在家穿個睡衣就可以啦,西安的冬天也不會太冷,所以室外也比較舒服。


現在我在北方常住,偶爾回下南方。這邊住著也很舒適,所以住這個沒問題。

南方黨:我們方言是白話和粵語有點類似,雖然從小也是一直上學一直說普通話,但是還是有點口音。不少人一下子就聽出我是南方人。南方說話方式比較柔,聲音也比較小。


北方黨:陝西這邊大都是說的陝西話,幸虧陝西話和普通話比較接近,所以溝通起來沒什麼問題。北方人說話比較豪爽,快人快語,聲音洪亮。


我和媳婦交流一般都是普通話,完全沒有什麼障礙。反倒是我偶爾學點陝西方言,她偶爾學點粵語,這樣我們平常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一璐相隨


非常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覺我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就是北方人。

我現在在東莞這邊工作。我來說說我在這裡有啥不習慣的😁

蟑螂


我剛來東莞這邊剛租房子,打掃屋子的時候,發現箱子下面好多蟑螂,嚇我一跳,我最怕這種蟲子了,我以前在老家從來沒見過

溫度

這邊的天氣我也不喜歡,這邊好像沒有春天和秋天,過完夏天就是冬天了,今天穿短袖可能明天就要穿羽絨服了,我們老家的天氣雖然冷但溫度是一天天慢慢降下去的,有個適應過程。所以也就不會覺得不那麼冷。

回南天

我最怕在這邊每年3.4月份的回南天,每次下班回家,家裡牆上和被子上都是溼漉漉的,然後就用吹風機要吹半天。還有都不敢洗衣服,每次洗衣服好幾天都不幹。我在我們老家從來都沒遇到過回南天。

喜歡歷史的朋友多多關注我哦,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