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4150萬的瓷瓶,原來一直在家裡吃灰,最終成為鎮館之寶

2003年秋季的一天,香港報紙的一條消息震驚了中國陶瓷界,傳說中的絕世珍品,神秘的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突然在香港現身,並且在幾天以後的拍賣會上交易,它究竟是一件什麼寶貝,為什麼它的出現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呢?為什麼被稱為“絕世珍品”呢?

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外形呈橄欖形,高35.9釐米,口徑10釐米,足徑12釐米面,瓶體繪有粉彩桃八隻,蝙蝠一對,關於這隻橄欖瓶,還有一段小小故事,這隻橄欖瓶來自於哪裡,又是誰要將他賣掉呢。

價值4150萬的瓷瓶,原來一直在家裡吃灰,最終成為鎮館之寶

2002年的一天,美國人奧格登-裡德在母親家裡無意發現了一隻沾滿塵土的瓷瓶,於是隨口問起來瓷瓶的來歷,他母親告訴他,這隻瓷瓶是裡德的祖父從中國買回來的,已經在家裡放了很多年了。聽完母親的話,裡德很好奇,他很想知道這件瓷瓶到底有沒有價值。

隔天,他請了一位鑑定師來到了家中,這位鑑定師剛進門,就看到了擺在角落裡的這件瓷瓶,拿起瓷瓶然後就細細端詳。站在旁邊的裡德很奇怪,問道,你怎麼就知道我找你來就是鑑定這隻瓷瓶呢?鑑定師沒有說話,小心翼翼的將瓷瓶放回去說道,這可是一件中國寶貝呀。裡德有些不敢相信,這隻在母親家裡放了許多年一直吃灰的瓷瓶竟然是個寶貝。

價值4150萬的瓷瓶,原來一直在家裡吃灰,最終成為鎮館之寶

鑑定師和裡德講起了這隻瓷瓶的價值,這是一隻中國清朝雍正粉彩瓷瓶,粉彩是康熙晚期才出現的燒造工藝,在雍正時期達到頂峰,但從目前流傳下來的粉彩瓷器來看,這種桃果紋一般只畫在盤子上,橄欖瓶一般都是繪製青花紋飾,像這種將桃果紋繪在橄欖瓶上的瓷器,我還是第一次見,這絕對是清朝雍正時期的登峰造極之作。

鑑定師給他說完以後,裡德大吃一驚,他當即決定委託鑑定師拍賣這件寶貝,經過一系列的手續之後,這件粉彩橄欖瓶出現在了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那麼這件粉彩橄欖瓶接下來命運如何呢?

價值4150萬的瓷瓶,原來一直在家裡吃灰,最終成為鎮館之寶

拍賣前幾天,從英國飛往中國的大型客機上,一位中年女士正在翻閱當天的報紙,突然這件粉彩橄欖瓶拍賣的消息吸引了她。看完新聞後,這位女士做了個決定,她要參與競拍。幾天後一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物愛好者和投資者齊聚香港拍賣會,這些人當中就有那位女士,她叫張永珍,出身於古董世家,她深知這隻橄欖瓶的價值,於是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這件國寶,不能讓它在一次流失海外。

價值4150萬的瓷瓶,原來一直在家裡吃灰,最終成為鎮館之寶

拍賣師終於喊出了這件橄欖瓶,起拍價900萬港幣,隨著激烈的競拍,價格很快飆升到2000萬,2400萬,2600萬。張永珍每次出價,很快有其它買家和她競價,但是她志在必得,最後以加上佣金4150萬港幣拿下了這隻橄欖瓶,這件瓷器超出了以往清朝瓷器在全世界的拍賣價格。

她得到這件橄欖瓶以後做了一個決定,把這件瓷瓶交給上海博物館收藏,因為張永珍老家就是上海,這樣既免遭國寶再次流失海外的風險,也能讓國人領略這件絕世珍品的風采,就這樣這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留在了上海博物館,也成為了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