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防癌那?

如今,“防癌”成為了人人都關心的話題,但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將“致癌分

子”擋在我們的身體外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防癌那?


1.糖--超過25克很危險 有人說糖會“滋養”癌細胞,雖然這一說法並不準確,但高糖飲食確實與癌症有關。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2.燙--65度是癌症溫度 中國人尤其吃飯講究“趁熱”,但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飲品(如咖啡、茶等)可能會引發食管癌。

3.懶--快餐吃1次,傷1次 不少人懶得做飯,喜歡吃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還有的人習慣在外就餐,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油鹽攝入超標,帶來致癌風險。把上頓飯菜熱熱、湊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亞硝酸鹽的風險。除此之外,懶得運動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4.醃--醃製品不要多吃 魚乾、魚醬、臘肉、臘腸、醃菜等醃製食物風味獨特,但這類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幾率升高。每天食用 50 克加工肉製品,將會提高 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風險。

5.鹹--癌症的親戚 鹽似乎是最“危險”的調料,吃得太鹹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日久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生。吃飯口味重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能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6.燻--含強致癌物 夏天大家更愛吃烤串,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吃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等燻烤類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燻烤類食物在製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它會造成細胞突變,引發癌症。

7.油--好油炸的也不行 這裡的 “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高脂飲食可驅動腸道幹細胞數量激增,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並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易於引發腸道腫瘤。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條、油餅、臭豆腐,在煎炸時往往會產生多環芳烴。特別是反覆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8.酒--飲酒有限度 美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人們患胃癌的風險與飲酒量呈正相關:過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關,經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病率高。中國癌症基金會建議:男性飲酒每天不超過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0~15克。

9.黴--黴菌汙染食物 發黴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不過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汙染,有時候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夏天的涼菜,有一些發黴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這種情況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

10.煙--炒菜油煙最易忽視 吸菸致癌已經是世界共識,除了要戒菸外,做菜的油煙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國人的菜以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方式,但我們不知道,這種做法很容易產生大量油煙,其中夾雜著不少烷烴類物質等致癌物,以及類似於PM2.5的可吸入顆粒物,不但影響皮膚,還會導致肺癌的可能。

本文內容以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整理自公開媒體,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之用,如果您認為圖文內容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郵件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更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