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智慧的四個故事

中國有些高人解決問題的智慧確實高。

我們先從鄭伯克段於鄢的腦筋急轉彎開始。

鄭老大出生的時候呢,是難產。他老媽姜氏覺得這孩子這是要害我嘛!古代沒有剖腹產一說,所以生孩子對於女性而言是一個檻,弄不好就是鬼門關。

所以姜氏很不喜歡這個孩子。後來姜氏又生了一個兒子段,在鄭公家族排行老三,我們叫他鄭老三。

不知道鄭老三是因為長得好看,還是乖巧懂事,最起碼不是難產,所以姜老媽很喜歡這個兒子,一度想讓老三即位,但這事最終沒成。

那就給老三找個好封地吧。

老三到了那裡招兵買馬,擴展領土,讓他老媽做內鬼,準備武力奪權···········結果,玩火自焚,老大一萬五千人的人馬打過去,老三就招架不住,跑了。

老大把他老媽放到了一個小縣城軟禁了起來,並且賭咒發誓說了一句話: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意思很明白,我活著的時候,不想見到您了。

但後來又覺得有些後悔了。

可能是因為親情復甦,或者是因為擔心輿論的不利。

這時候潁考叔知道了鄭老大的心病,於是找到鄭老大,兩人在吃飯的時候,潁考叔說,您擔心的這事簡單啊,您是發誓了,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但,只要您挖一條大地道,或者大溝,到了黃泉(第一層地下水),那麼在地道里見面不就行了嗎?

鄭老大一聽,哎呀,你咋這麼聰明呢!

於是,照辦!

這計策算是腦筋急轉彎,咬文嚼字吧。

中國式智慧的四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是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

分封諸侯國,都不聽話,老想著和中央對抗。景帝直接削藩,弄出來七國之亂。武帝時期,高手出來了。

嫡長子能繼承全部的土地財產和權力對吧,以後所有的諸侯國的公子都有平等繼承其父親土地財產的權力。十個兒子,就分成十份,二十個兒子就分成二十份,您要是能生,比如中山靖王劉勝那樣的,生了一百二十個兒子,那就分成一百二十分。

這樣就把矛盾從中央和地方轉移到了地方諸侯父子之間,總不能只生一個吧。

於是,諸侯國對抗中央的力量就這樣消解於無形。

中國式智慧的四個故事

第三個故事是雍正的用人之法。

貪官汙吏,特別有想象力,能想出各種辦法來搜刮百姓。朱元璋對貪官又是殺又是剝皮實草的嚇唬,也沒有擋住。雍正有辦法,他讓一群中了進士等缺兒的人去各地巡查貪官,誰查出問題來,就讓誰補這個缺兒。

這幫人卯足了勁,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查啊。結果,自然就很樂觀。

中國式智慧的四個故事

第四個故事是拆遷中的辦法。

直接開著推土機,半夜去推你家房子,這樣的事太笨了。

先查一直漫天要價的這家人的成員有沒有在公職單位任職,是不是有編制,凡是這樣的,就讓你的上級和你談話,談話的內容,自己去腦補。

然後查有沒有企業或商店,有沒有貸款··········

然後查有沒有犯罪記錄··············

最後實在啥也沒有的人,也沒有抵抗下去的勇氣了。

於是,堡壘就這樣被瓦解和攻破了。

中國式智慧的四個故事

以上這些故事,你說是人治也行,但發揮人的積極性,把矛盾轉移到內部,卻是一種哲學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