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成員國德國和法國反對就刻赤問題制裁俄羅斯,你怎麼看?

看中東


聰明的人都不會陪瘋子起舞。

普京的緊急溝通,顯然見到成效,德法反對在沒有高清真像的情況下,就盲目地揮舞制裁大棒。這不僅是因為良心發現,也是厭惡了波羅申科的不斷挑釁和拙劣的表演。


當然這不是臨時抱佛腳式的勝利,而是普京苦心耕耘的結果。為了打破美國為首的封鎖,普京利用各種機會,展現俄羅斯的誠意,揭露問題的真像。甚至為了溝通感情,還要參加政治家的婚禮。最終還是真像幫了普京的忙,並讓他成為一些歐洲政治家心目中的正直人和勇敢的偶像。


破除藩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坦誠交流、在朋友有難時敢於出手相救,俄羅斯的形象一定會有改觀,解除制裁將水到渠成。


新文化街男孩


據法國《世界報》週二報道,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政治與安全委員會秘密會議上,法國和德國外交官公開表示,鑑於莫斯科和基輔在克爾奇海峽事件上的分歧日益擴大,德國和法國反對歐盟加大對俄羅斯的現有制裁。


此外,歐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外長表示,歐盟將“根據事實的披露和雙方的進一步行為”,考慮是否對俄羅斯實施更多的制裁。

本週日,三艘烏克蘭烏克蘭海軍軍艦(包括兩艘炮艇和一艘拖船),不顧俄羅斯提出的離開該地區的要求,非法越過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海上邊界,企圖從黑海通過刻赤海峽(又譯克爾奇海峽)前往亞速海,遭到了俄羅斯海軍的攔截,烏克蘭三艘軍艦被俄羅斯扣押,另有多名烏克蘭船員受傷。


事件發生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就呼籲外界對俄羅斯的行為進行譴責,並經烏克蘭議會同意,在烏克蘭國內實施了戒嚴令,這是烏克蘭首次實施戒嚴令,俄羅斯的烏克蘭的關係令人擔憂。

不過讓波羅申科失望的是,北約並沒有在實際行動上對烏克蘭表示支持,而是一如既往的“口頭”上對俄羅斯表示譴責,這也反應出北約對烏克蘭的真實態度,不願意就刻赤事件同俄羅斯硬碰硬。

所以此次德國和法國反對就刻赤問題制裁俄羅斯,不僅是俄方積極同德法協商的成果,也反應了德國和法國不願意花更多的精力去趟烏克蘭這趟渾水。


青年視紀


德國與法國反對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就意味著兩國不願意在刻赤海峽衝突中幫助烏克蘭。首先,這一次刻赤海峽衝突本身就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一次軍事“碰瓷”,德國與法國自然不願意制裁俄羅斯,將事態擴大化;第二,在歐盟與美國關係越來越微妙的背景下,德國與法國不願意得罪俄羅斯;第三, 冬天來了,歐盟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取暖,怎麼敢在這個時候制裁俄羅斯?

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龍

刻赤海峽衝突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一次軍事“碰瓷”

11月25日,烏克蘭海軍三艘軍艦試圖硬闖俄羅斯控制的刻赤海峽。在警告無效之下,俄羅斯海軍果斷開火,扣押了三艘軍艦及大量烏克蘭海軍士兵。這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發生以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下令全國進入為期30天的全面戰備狀態!同時,烏克蘭也向北約與歐盟求助。11月28日,事件似乎發生了反轉,被扣押的烏克蘭海軍士兵承認是主動挑釁俄羅斯。普遍認為,這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為了實現在2019年連任,故意製造衝突,挑動烏克蘭人反俄情緒,以便“火中取栗”。

波羅申科的計劃自然瞞不過歐盟國家領導人。在此情況下,作為歐盟的核心,德國與法國自然不願意配合波羅申科的“政治秀”。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豈不是再給波羅申科搖旗吶喊?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歐盟與美國關係微妙,不願意與俄羅斯鬧翻

此外,歐美關係疏遠,也需要歐盟保持與俄羅斯相對友好的關係。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以後,歐美關係裂痕不斷。在貿易問題、北約軍費問題、伊核協議問題上,特朗普都沒有顧忌歐盟的利益。2018年1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提意建立獨立於美國之外的歐洲軍,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示了支持。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極力反對,甚至在一天之內連發三條推特炮轟馬克龍!

與美國關係漸行漸遠,歐盟自然不願意再與俄羅斯鬧翻。何況,在建立歐洲軍問題上,普京表示了支持。德國與法國自然要“投桃報李”!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

俄羅斯捏著歐盟的七寸—冬季供暖

事實上,即使沒有以上兩點理由,歐盟也不敢在此時擴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因為,冬天來了!整個歐盟27個國家,有40%的天然氣資源是從俄羅斯進口!如果俄羅斯停止了天然氣供應,歐盟這個冬天就要在嚴寒中渡過。僅僅是德國,在2017年就進口了俄羅斯天然氣534億立方米!特朗普曾經痛批德國,稱德國已經被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俘虜!所以,不論是在4年前的克里米亞危機,還是在3月份驅逐外交官事件中,德國對於制裁俄羅斯都非常不積極!

所以,國與國之間唯有利益!德國與法國為了自身利益,當然不贊成擴大制裁俄羅斯。


美國觀察室


刻赤海峽事件發生以後,烏克蘭希望歐美國家為烏克蘭出頭打壓和制裁俄羅斯,美國希望歐洲更多地支持烏克蘭,而歐盟內部對於是否制裁俄羅斯存在比較大的分歧,德國和法國因為和俄羅斯有著比較多的利益合作關係,更是不主張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他們不會為波羅申科為了總統競選而製造事端的行為站臺。

一、德法和俄羅斯存在比較多的利益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

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普京總統通電話,俄羅斯外長與法國外長通電話,歐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表示下月將討論是否對俄追加制裁,北約、美國表示支持烏克蘭,聯合國也將此事納入視線範圍。這是刻赤海峽事件發生後,各方積極溝通相關問題及各方態度。但是從歐美國家的態度來看,雖然有支持烏克蘭的傾向,但是也不是一味地支持,而是視雙方的行為及下一步措施來判斷制不制裁俄羅斯。

德國和法國作為歐盟的主導國家,其能源供應主要依賴俄羅斯,雙方還在建設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美國反對),雙方存在比較大的經濟利益。此前歐盟因克里米亞事件對俄實施經濟制裁,普京說對俄製裁受損失最大的是歐洲國家,那麼法德在權衡各方利益的同時,不主張對俄進一步制裁也是為了維護雙方的利益。美國跟俄羅斯的經濟合作利益較少,但是法德不同,這也是美國和法德在對俄態度上存在重要分歧的原因。

二、波羅申科通過刻赤海峽事件為總統競選造勢,以獲得更多的支持。

俄總理梅德韋傑夫說,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簽署該國部分地區進入“戰爭狀態”命令是其施政和競選策略,“這一舉動將使烏國內局勢更加複雜,有可能給烏克蘭經濟帶來嚴重問題,且無助於改善俄烏關係”。烏方可能利用這一事件破壞原本陷入停頓的明斯克停火協議。

波羅申科任期馬上結束了,在明年初烏克蘭將舉行總統大選,波羅申科在刻赤海峽同俄羅斯碰瓷,有為下一步競選製造緊張氣氛的意味。宣佈烏克蘭進入戰爭狀態,目的就是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同時存在破壞明斯克協定的可能,一旦俄烏雙方發生比較大的衝突,甚至局部戰爭,那麼對波羅申科競選來說無疑是有利的。所以,波羅申科為了謀求自身的個人利益,不惜拿國家的安全利益做籌碼,這就是政客的短視行為。

雖然歐美國家在為烏克蘭站臺,但是歐美國家不會為波羅申科競選站臺。波羅申科把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寄希望於歐美國家,而歐美國家只不過是把烏克蘭當做制裁打壓俄羅斯的棋子,因此最終遭罪的是烏克蘭人民。


銘蘇先生


德法已經失去再次制裁俄羅斯的動力與能力!

默克爾的移民政策賭博失敗,導致德國社會動盪,其所領導的基民盟在大選中只能保持微弱領先,保住組建新一屆政府權力,在與第二大政黨社民黨的激烈談判中,再次讓出內閣重要職位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兩個關鍵崗位,社民黨主張對俄友好,與默克爾的對俄製裁背道而馳,默克爾已經失去了在德國一言九鼎的絕對地位,必須採取穩妥的思維,保持政府穩定運行,默克爾喪失了絕對主導對俄製裁的能力。同時,所謂對俄製裁,德國是俄羅斯對歐洲貿易最大國家,制裁俄羅斯損失最多的反而是德國。德國本身深受難民問題困擾,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對俄製裁,德國已經力不從心。

馬克龍正在經歷執政危機,幾十萬人的遊行示威剛剛結束。法國的石油提價倍受民眾指責,民眾支持率再創新低,由當選時的66%,降低到25%以下,法國經濟增長下調至1.7%,制裁俄羅斯,是拒絕俄羅斯的低價石油,還是等待俄羅斯提高油價的反報復,馬克龍還有多少民意支持率為其提供消費?

法德兩國在經濟低迷之時,已經堅持了多年對俄製裁,而特朗普上臺無視歐洲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的政治貢獻和經濟損失,高舉美國第一的旗幟,積極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法德已經無力承受美俄雙重壓力和打擊,已經喪失了再次對俄製裁的動力與能力。非不為也,而是不能也!


石隙甘泉


在這裡先說一說烏克蘭這個人(抱歉,總統都不意願說了),即波羅申科,上任許些年為了討好美國人的利益與歡心把烏克蘭搞到了四分五裂的地步,在政治上其政壇烏煙瘴氣,政客甚囂塵上,妄為政、亂作為,離心離德之人心渙散,在經濟上沒有起點,只有退點,國民經濟捉襟見肘,民之用度盡失,國家領土上丟失了國家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克里米亞半島,這樣的損失是多麼大的危害啊,其東部地區亦有分崩離析的最大可能,他上任之初曾信心滿滿的說三個月搞定烏東部地區,時至今日亦有可為?完全是政客的把戲,政治的遊戲!

在這樣的國家無序的狀態下為了提高與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竟無謂的到俄羅斯控制的刻赤海峽碰瓷,俄羅斯毫不猶豫,警告、開炮、扣船,然後烏克蘭被扣人員也毫不猶豫的道歉賠罪,這樣的一連串的動作是演給誰看的?是烏克蘭?是歐洲?還是相距萬里的美國人?想制裁俄羅斯嗎?

歐洲的態度,尤其是歐洲核心國家德國與法國的態度,很明確,很理智,反對制裁俄羅斯。從這兩個國家的態度來看,西方國家,或者說美國控制的北約並不是鐵板一塊,思維一致,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利益範圍,至於烏克蘭的命運他們已經把他看成了雞肋,甚至是有棄之為快的想法,在這兩個國家的天平上德法明顯慢慢傾向於俄羅斯,以俄羅斯為上,至於烏克蘭再跳的多歡也無濟於事,因為在歐洲俄羅斯的能量他們是心知肚明,沒有猶豫可言。到頭來還不知道誰是跳樑小醜哪!



楊柳青青春之聲


我覺得德法此舉主要並非出於冬季取暖的原因,更大的可能是由於國際政治博弈下抱團取暖的原因。

(圖: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

一、抱團取暖,歐洲利益優先,不再過分顧忌美國的臉色,德法歐盟已漸成習慣。

美國搞單邊主義,如同幫派老大退居幕後,卻要德法小兄弟們繳納更多的保護費,讓以德法為首的歐洲寒心不已。單獨跟老大叫板沒底氣,只好抱團取暖,凡事先考慮歐洲自身的利益,不再像過去那樣過分顧忌美國人的臉色。

先是鋼鋁關稅,然後伊核協議、制裁伊朗,再後懲罰沙特、防衛自主,漸漸地德法發現——只要歐洲抱成團,美國老大也沒那麼可怕,於是忤逆就慢慢變成了習慣。


(圖:歐盟及各成員國國旗)

按照美國的國家利益,肯定是希望歐洲因俄烏衝突而跟俄羅斯死磕的,但德法有自己的考慮及利益。德法糾集歐盟忤逆美國的意思,這不會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後一次。

二、美中期選舉落幕,特朗普不再需要為選票激進反俄,對德法歐洲施壓也有所緩解。

某些時候並不能把美國國家利益與特朗普個人偏好畫等號,比如說對俄羅斯的態度。電視劇《潛伏》中有句臺詞:信任是一種滑稽的好感。感覺特朗普對於普京就有這種滑稽的好感。

(圖:這眼神交流,默契度可是相當高)


美中期選舉落幕,特朗普不再需要為選票而激進反俄,從而表現自己的政治正確,加之特朗普的個人傾向性,相應地美國政府對德法兩國施加的壓力也就有所緩解,所以德法能夠自作主張。

三、進一步制裁俄羅斯,相當於制裁歐盟自己,為他人在自己身上割肉,德法不會幹傻事

歐洲是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尤其是德法兩國,在俄羅斯均有重大的經濟利益。以德國為例,默克爾與普京剛剛達成了北溪2號合作協議,該項目是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新管道,長1300公里,總投資120億歐元。普京同時還表示:德國是俄羅斯重要經濟夥伴,大約5000家德國公司在俄羅斯創造了27萬個就業機會,俄德雙邊貿易額在過去一年中增長了22%。

(圖:普京與默克爾,一看就知道關係不一般)

同理,法國對俄貿易投資也不遑多讓;意大利的奢侈品,俄羅斯是重要的消費市場,所以意大利反對制裁俄羅斯最為積極。在這種情形下,進一步制裁俄羅斯,相當於制裁歐盟自己,為了美國或烏克蘭的訴求在歐洲自己身上割肉,德法歐盟才不會幹這種傻事。

四、歐洲與俄羅斯需要烏克蘭做安全隔離牆,而並非一座移動的火藥庫,雙方已有默契。

歐洲之所以對烏克蘭另眼相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威脅。

(圖:俄羅斯與烏克蘭地理位置示意圖)

俄歐雙方互存忌憚,廣袤的烏克蘭大平原正好嵌在俄羅斯跟歐洲腹地中間,為雙方打上了一道安全隔離牆。拋開美國主導的北約在烏克蘭煽風點火因素,俄羅斯和歐洲均不希望進行直接軍事對抗。雙方似乎形成了默契——把烏克蘭當成緩衝地帶。沒想到賣糖果的波羅申科不願做牢靠的牆體,反倒要當一座隨時可能爆炸的移動火藥庫,這回派軍艦尋釁就是明證。

這已經背離了俄歐對烏克蘭的定位,因此德法斷不肯替波羅申科背書。衝突發生後普京與默克爾及時通話溝通,可以看出雙方態度相近,都不希望烏克蘭惹事生非。

綜上所述,德法反對制裁俄羅斯順理成章。


回馬一腔


法、德兩國的態度源於俄、法、德三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相同。

此次俄烏之間的衝突不僅事發突然,而且來的蹊蹺。從表面上看,可能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為了選票故意製造緊張矛盾,但是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的話,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波羅申科再怎麼蠢也是一國總統,怎麼可能會做把柄這麼明顯的事情呢?

而且從表面上看這次衝突是俄烏之間的軍事衝突,但是這個衝突究竟是不是主要針對俄羅斯,那也不一定,結合最近歐盟各國與美國之間的矛盾來看,此次俄烏衝突很有可能是美國策劃的,其目的不僅是針對俄羅斯,還可能是劍指歐盟。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就不難理解法國和德國為什麼會反對就刻赤問題制裁俄羅斯了,因為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法國、德國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衝突不能擴大化。

美國對歐盟不合理的貿易政策,讓法德兩國越來越不滿,同時美國日益虛弱的狀況也讓法德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隨著美國債務問題越來越嚴重,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得不被迫上躥下跳,到處為美國政府找錢,為了打到目的,特朗普不僅把歪主意打到了長期與之對抗的伊朗和俄羅斯頭上,也同樣把目光指向了歐盟。

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國就不斷抨擊德、法兩國與美國的貿易逆差,並單方面決定提高從法國和德國進口的鋼鐵、汽車關稅,美國的這一不合理做法,很顯然侵犯了法德兩國的合法權利,讓兩個國家感到非常的不滿。

此時的法德兩國已經意識到,今天的美國已經不再是一個適合合作的夥伴,而且隨著美國的持續衰落,法、德兩國也開始意識到,擺脫美國在軍事上對歐洲各國的控制,建立獨立自主的歐洲軍事力量的機會已經到來,這對於自詡為歐盟領頭羊的法國和德國來說,不啻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在反對美國這個問題上,歐盟與俄羅斯之間已經具備了共同的利益紐帶,而美國也早已嚴陣以待。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法國總統馬克龍就開始不斷的建議歐盟組建“完全屬於歐盟自己的”軍事力量,而且在這個問題上,德國總理默克爾也積極予以回應,以一國總理的身份支持馬克龍的建議,同時也在為建立“歐洲軍”的目標不斷奔走。

而對於法德兩國建立歐洲軍的想法,俄羅斯當然是持樂觀的態度,因為一旦“歐洲軍”成立,美國在歐洲的軍事組織——北約的影響力必然會隨之慢慢減弱,而這對於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是極為有利的。

因為對於現在仍然處於虛弱期的俄羅斯來說,考慮軍事擴張還為時尚早,俄羅斯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恢復精力以圖後來,所以必然會對法德的動作舉雙手歡迎。此時的法德兩國也急需俄羅斯與之站到一起,然後依靠三方團結的力量來共同對抗來自美國的壓力。

對於法德兩國的小心思,美國自然是非常的清楚,因此決定啟動烏克蘭這顆棋子,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製造一個新的戰場,其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兩國聯合的可能,借將來有可能發生的俄烏戰爭,強行將歐盟拉回到北約的旗幟之下,並驅使歐洲與俄羅斯開戰,如果這一設想實現了的話,俄羅斯與歐盟將再無和平的可能。

總的來說,此次俄烏衝突問題的根源,不僅僅是美國要開始在烏克蘭對俄羅斯“放血”,而且還有可能是想借俄烏衝突來“教訓”法國和德國。

聯繫到最近法國國內超過十萬人的示威遊行,我們不難看到,即使是法國也無法逃過美國對他的滲透,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是麻煩不斷,不僅難民政策屢遭質疑,而且在其他問題上日子也讓她心力憔悴,默克爾為此已經決定在此次任期之後不再繼續當任德國總理。

今後的歐洲會不會像中東一樣被美國一一打翻,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應該很清楚,如果再按照美國這樣的思路幹下去,在不久的將來,除了美國還是世外桃源以外,其他地區都將會變成一片廢墟。而其他地區的人類,也將會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落下m


烏克蘭為什麼要強闖這座橋呢,波羅申科是有備而來,2014年到現在巳經四年時間了,烏克蘭對俄羅斯改變刻赤海峽現狀沒有表示異議,大概也是實力差距懸殊太大,無力抗衡,弱者和強者的較量吃虧的總是弱方,為什麼現在突然要展示一下肌肉和俄羅斯較量呢?波羅申科醉翁之意不在酒,還有兩個月烏克蘭就要進行總統大選了,波羅申科的競爭對手季莫申科遙遙領先,支持率21%排在第一位,波羅申科的6,3%排在第三位,連任總統肯定沒戲,只有挑釁俄羅斯把烏俄兩國拖入戰爭狀態,並且把美國,歐盟,北約拖下水,讓它們和俄羅斯打成一團,讓烏克蘭成為火藥桶,烏克蘭施行戰時戒嚴,徹底攪黃烏克蘭明年2月9號的總統大選,這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如意算盤,可是誰願意和波羅申科一起起舞呢,特朗普沒有,普京沒有,默克爾沒有,歐盟沒有,北約也沒有,有的只是乾打雷不下雨,大家一片靜默,泠眼觀察著波羅申科的後續表演,波羅申科也太小兒科了,在這些久闖世界的老江湖面前,波羅申科只能算是一名頑皮的小學生。



永遠是學者



德國和法國反對就刻赤海峽俄烏衝突事件制裁俄羅斯,說明普京給默克爾打電話有了成效。11月25日發生在刻赤海峽克里米亞海岸附近的俄羅斯向烏克蘭炮艦開火併扣船事件過去兩天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才首次發聲,發聲即將矛頭直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指責是波羅申科為了即將舉行的烏克蘭大選而鋌而走險挑起了此次衝突。普京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了電話。普京還罕見的放下身段請求德國出面調解俄烏刻赤海峽發生的衝突事件。這說明兩點,一是普京並不想讓衝突事件發酵。二是意識到了北約和歐洲肯定會討論對俄羅斯進行新的制裁。這也是普京最擔心的事情。因為被制裁了四年的俄羅斯經濟再也承受不起新的打擊了。果不其然,在聯合國安理會討論過後,北約也對制裁俄羅斯的動議進行了討論。而法德這兩個北約重要成員,歐盟“雙頭鷹”國家卻反對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這說明幾個問題。一,普京的“公關”初見成效。二,法德兩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確實越走越近了,美國的擔心看起來不是多餘的。三,此次俄烏海上衝突確有蹊蹺之處,法德不願被“綁架”。


二戰已經結束了73年,俄羅斯和德國的仇恨早已淡漠了許多。尤其是施羅德和默克爾連續兩任務實總理的執政,德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確實有了不少實質性的改善。而法國一直是個特立獨行的國家,德國又一心想擺脫美國的束縛,所以,法德兩國便自然的走在了一起,歐盟也逐漸淪為了法德兩國的天下。法德兩國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藉助歐盟和俄羅斯的力量擺脫美國控制的北約,使歐洲成為獨立的一極。歐盟是一個以經濟為主的集團組織,必然將重心放在經濟之上,所以在2014年俄烏髮生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問題的衝突後,法德兩國積極介入進行調停,所以才有“明斯克協議”。但是,即便如此,歐盟也不得不與北約和美國保持一致,也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但這種制裁也同時損害了歐盟的經濟利益。這是歐盟所不情願的。所以,歐盟對這次俄烏海上衝突異常緊張,生怕歐盟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再次受到影響。所以,法德兩國堅決反對制裁俄羅斯。目的當然是維護歐盟及法德兩國利益。


法德兩國公開反對制裁俄羅斯也表明普京的公關有了實際效果。普京專門和默克爾通了電話,並請求德國出面協調這次事件。一來是給了德國的面子,二來說明普京很看重德國在歐盟、北約中的地位。所以德國也就順水推舟的反對制裁俄羅斯,也可以說是有了反對的藉口。其實德國也不願意制裁俄羅斯,誰又願意經濟受到損失呢?法德這次公開反對制裁俄羅斯,也使北約和法德兩國的矛盾公開化了。近年來,隨著法德兩國與俄羅斯關係改善,他們認為俄羅斯已經不再對他們構成太大的威脅,而在兩國的內心深處,又確實想使歐洲擺脫美國的控制,也使他們兩國成為真正的歐洲之王。所以他們有了組建歐洲軍的動議。但是,這顯然觸犯了美國的戰略利益。所以特朗普很生氣,對首先提出建立歐洲軍的馬克龍進行了冷嘲熱諷。北約秘書長也對歐洲軍的前景表示懷疑。波蘭、奧地利等國家有紛紛表態反對歐洲軍的組建。這顯然會被懷疑是美國操縱的。懷恨在心的法德終於藉助此事出手了。實際用意是迫使北約中的其它歐洲國家選邊站隊。

法德不願制裁俄羅斯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此次亞速海衝突事件有蹊蹺。他們不願被烏克蘭“綁架”式的利用。普京在事件發生二天後的首次發聲,就明確譴責了波羅申科,說波羅申科是為了烏克蘭大選而有意挑起了此次事件。普京的說法似乎也有些道理。因為波羅申科確實有製造事端的動機。一是可以調動烏克蘭人民的民族情緒,有利於波羅申科支持率的提高。二來可以在必要時宣佈延長緊急狀態,使大選無限期的推遲。而法德也正是堪透了其中的奧妙。所以才拒絕對俄羅斯實行制裁,不願被烏克蘭利用。因為波羅申科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藉此將歐洲和俄羅斯的關係搞僵,以促使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實行制裁。繼續削弱俄羅斯的力量。可是,法德兩國也不是傻子,絕對不會被烏克蘭輕而易舉的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