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冷戰時期美國能登上月球,現在科技更加發達卻沒有一個國家再次登月呢?

裴紅義


有壓力才有動力,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共進行了七次載人登月,成功了六次讓十二位宇航員踏上月球。

當時的歷史背景就是美蘇處在冷戰時期,美蘇之間除了在軍事上的競爭比拼太空競賽也是一大領域。前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和第一位宇航員的太空行走都深深的刺激了美國。在其前提下舉國之力、耗費巨資開始載人登月計劃,並且在四年之間密集的進行了七次載人登月(一次失敗)。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外也帶回許多月岩,中國就曾收到過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拾回的月岩禮物。


前蘇聯也有載人登月計劃,但多次試驗未果就暫停了計劃。最終蘇聯暫緩了太空探索轉向地心,開始了挖地球的壯舉。就像賽跑一樣本來參賽的選手就少,美國領先後回頭一看蘇聯都沒影子了,無敵是多麼寂寞。也就停止了登月活動。


載人登月如果沒有一個深遠的計劃完全就是一個面子工程,耗費巨資收益卻很少。簡單的說就是沒有意義,但是載人登月早晚還會再次進行,因為如果人類目標是星辰大海,那就必須要有“月球基地”這個中轉站。

所以簡單的說現在如果還要載人登月必須要有深遠意義,不會再像之前美國冷戰時期的載人登月那樣只為了拿一個彩頭。


這裡是科學黑洞,歡迎你們的關注與點評,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科學黑洞


關於當時的登月可謂是轟動了全世界,在那個年代中科技如此發達能把人送到月球上面堪稱是一個奇蹟了。至今為止也在沒有國家完成這一壯舉。值得一提的是,自從登月事件結束至今,人們都在爭論事情的真假性。有人認為這是真實的,也有人認為這個事情從頭到尾就是美國演出來的而已。

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了這次登月非常的假,大致就是說從地球出發,技術完全能達到,可是從月球發射火箭將人送回來,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的。當然我對這個不瞭解不做評價。登月是真還是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冷戰時期的美國能登上月球呢?

首先背景是美蘇冷戰,當時這兩個國家在什麼方面都要鬥,可以說從地球上鬥去了太空,蘇聯是首個將人送入太空的,美國一看這種情況立馬坐不住了,你能把人送上太空,那我就能把人送去月球。於是乎登月計劃也出現了。實際上在此之前他們已經開始鬥了,比如蘇聯先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然後又將一個小狗送去了太空,而美國發射的小衛星失敗了,這個回合蘇聯贏。

接下來兩方繼續鬥,這次是要把人送去太空,蘇聯贏了,蘇聯將加加林送入了太空,繞著地球飛了一圈,使他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第二回合美國再次輸了。第三回合是登月,這個回合結果都知道,美國人直接踏入了月球,美國獲勝。因此冷戰時期美國能登陸上月球,說白了就是在互相爭鬥。

那麼現在科技發達怎麼沒有國家登月了呢?首先第一個原因,經濟問題,登一次月球要花費的錢是無法想象的,還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第二個就是技術問題,這個是非常龐大複雜的工程並不是說很簡單。最後說一點,其實各大國從未停止過這方面的研究,只不過不是以前那樣大張旗鼓罷了,如果仔細去查找資料,你就會發現大家都在繼續研究,或許有一天時機達到,便會再次登月。當然也有陰謀論者稱,登月一直在進行,只不過保密。大家認為美國登月是真是假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多次,一些人還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類似問題,實質還是不相信上世紀老美載人登月是真的。

美國載人登月是世紀偉大創舉,是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一步。

這個事實是在世界眾目睽睽下進行的,花費幾百億美元,幾十萬科研人員參與,歷經十幾年發射了幾十個載人和非載人航天器,反覆試驗,最終阿波羅11號到17號飛船七次任務,有六次成功,12名航天員成功登陸月球考察。

這個工程是人類進步的里程碑,沒有任何國家、科學家的質疑,一個稍有正常認知的也不會懷疑。

這個真實性已經說過多次,為什麼這幾十年沒去了也說過多次,這裡就不多囉嗦了。

我只想反問下有這種"逆向思維"的人幾個問題:

你家到了一個地方旅遊幾次還會天天去,不斷去嗎?你知道去一次月球要燒多少錢嗎?現在老美租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送宇航員上400公里高的空間站,1人次船票就要8000多萬美元,你知道嗎?

老美上世紀登月己取得重大突破,但月球利用目前並未到時侯,所以現在登月更多的是象徵意義,是人類飛往外太空的第一個跳板和練兵,老美己經到了練了,還有必要花巨資天天去練嗎?

為什麼別的國家沒去?現在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有載人登月的技術和實力?

你如果能夠用正常人的邏輯思維好好弄清上述問題,你就會理解老美為什麼後來幾十年再也沒去月球了,而且也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踏足。

這幾十年老美的空間探索並沒止步,而且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別國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就。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這些年的業績簡單列舉如下:

  • 太陽系所有行星全部探測過了,最遠的新視野號完成冥王星探測任務後,己飛往柯伊柏帶探測那裡的小行星;
  • 已經發射了人類第一艘恆星探測器,"帕克"號太陽探測器,飛向太陽,將冒著幾千度高溫近距離"觸摸"太陽;
  • 已經有4顆探測器完成了太陽系的探測任務,正在以不同方位向太陽系外飛去,身上帶著人類對地外文明的問候和地球自述。它們是旅行者1號、2號,先驅者10號、11號。飛出最遠的旅行者1號己距離我們215億公里;
  • 發射了哈勃、斯皮策、開普勒等若干最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在地球軌道不斷地掃視著太空,掃描了天球百萬顆恆星,發現了幾千顆地外行星,千餘顆類地行星,幾百顆所謂宜居帶行星,找到了幾個與地球相似度很高的行星;
  • 對天體研究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發現捕獲引力波,發現最遠130億光年距離星系,90億光年距離恆星等等,對世界科學界揭示宇宙奧秘作出了重大貢獻。

NASA的天文成就枚不勝舉,這些成就完全可以與上世紀載人登月相媲美,甚至更為先進超前。

這裡無法一一列舉詳解,各位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瞭解。

剛看到一篇局座張召忠發表在頭條的文章,題目叫《“長征九號”比肩美國阿波羅登月的火箭?咱看清差距!》,對我們目前的航天狀態進行了一些分析,大家可以看看,會對我們的差距有所瞭解。

現在,老美覺得時機成熟了,啟動了重返月球計劃和載人火星計劃,2017年11月17日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已經簽署的這個計劃的執行命令。

這個計劃的核心內容是2020年載人重返月球,在月背登陸,2033年左右載人登陸火星。

重返月球計劃是一次更高層次的航天活動,完全不是上世紀載人登月可比的。

重返月球計劃包括載人在月背登陸考察、在月球軌道載人航行一年、在月球上建立“星空之門”航天基地。

整個登月計劃,除了進一步瞭解月球狀況,更重要的是為2033年左右載人登陸火星進行實戰演練,要演練飛往火星旅途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案,要實驗在火星上移民的生存環境和條件等等。

整個計劃更長遠的打算是為“百年星艦”計劃打基礎。

“百年星艦”計劃是2012年9月7日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支持,並得到DARPA資助的一個超前項目。2012年9月13日,相關人員在休斯敦舉行研討會,開啟這一龐大項目。

“百年星艦”計劃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未來100年內,開發出成熟的長距離載人深空航行方案,說穿了就是飛出太陽系,試探著恆星際移民。

這個方案已經選出了第一任艦長,開始了飛船的研究和設計,招募志願者等等。

所以,NASA正在一步一步環環相扣的執行著這些計劃,近期登月、中期登火星,遠期飛出太陽系。

在航天技術上,只有前蘇聯與老美拼過一段,但美國載人登月後,前蘇聯就處於下風了。

現在的俄羅斯國力實力差了一大截,迄今為止俄羅斯人的腳印還沒有在任何地外星球駐留過。除此之外還真沒有哪個國家能望其項背。

十分可笑和可悲的是,在咱們這裡,有那麼一幫子人,天天只知道“厲害了我的國”,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完全對世界科技和潮流沒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至今還沉浸在什麼“美國登月是騙局”、“月球上有外星人基地”、“太陽系被外星人包裹著,宇宙只是一個假像“等等陰謀論、流言謠言中。

這種人毫無道理,或沾沾自喜,或義憤填膺。他們常常祭出什麼陰陽五行,什麼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等,胡亂攀扯到宇宙發現,沉浸在古人早就知道現代科學的奧秘,從而試圖達到貶損科學的妄想。

這些人不思進取,似乎一生致力反智反科學就能夠反掉老美,自己崛起。殊不知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幫子愚昧裝聰明之徒的存在,才使科學普及之路更艱辛,文明進步更緩慢。

正視現實,擺脫愚昧和夜郎自大,少說大話空話廢話,從“芯”裡努力,才能融入世界文明的快車道,才有可能真正的實現崛起。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1960年,美國提出新的航天計劃。次年,阿波羅登月計劃正式啟動,從1969年至1972年間,美國先後發射了七艘阿波羅飛船並實現了6次成功載人登月,在這6次登月期間還拍攝了大量照片。雖然後來很多輿論認為美國人登月其實是個騙局,目的是為了迷惑蘇聯,那些登月照片全部都是在地球上拍攝的,不過輿論最終也沒拿出最充分的證據來證明美國登月活動屬於造假。而自1972年尼克松政府宣佈終止阿波羅計劃後,截至今天再沒有一個國家進行過載人登月活動。





為什麼在70年代科技不算髮達的時候美國人能夠登月,而進入高科技爆發的21世紀後反而沒有國家開展這個活動呢?第一個因素是,當時美蘇不僅在地球上對峙,在外太空也在進行著較量,而載人航天與登月計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蘇聯首次把人送上了太空後,美國也就產生把人送上月球的心理,兩個陣營由此也開始了太空高科技競賽。雖然蘇聯的載人登月計劃與阿波羅計劃差不多同時啟動,不過由於技術不足,用於發射載人登月艙的N-1火箭前後四次發射失敗,在1972年11月23日最後一次失敗後,蘇聯宣佈暫緩登月計劃,最後也實際終止了。由此可見載人登月計劃實際是冷戰產物,所以在美蘇終止以後自然沒有國家開展類似活動。








第二個因素是沒有一個國家有如此龐大的財力物力與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支撐這種活動。載人登月項目涉及包括大火箭、空間對接等等在內的多種先進技術,即便是在今天,仍是非常龐大且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沒有一定技術和資金支持的背景下,哪個國家也不願意嘗試開展類似項目。我國於2013年12月發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探測器搭載的玉兔號月球探測車成功實現了在月球表面行走。按計劃我國將在2030年前後才實現載人登月。除了我國,日本和印度也在發展本國的探月登月計劃。2017年12月11日,美國政府緊隨其後宣佈開展新一輪探月工程。隨著全球科技與經濟的進步,相信不久的將來也會有更多的國家宣佈開展登月活動。






梁無咎


之所以冷戰時期美國能登上月球,現在科技更加發達卻沒有一個國家再次登月,主要是由於登月需要耗費大量經費;同時登月也需要有軍事、政治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首先,登月是一個需要大量燒錢的工程。比如美國當年的阿波羅計劃,一共實施了12年(從1961年至1972年),一共耗費了大約255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佔到了美國當年所有研發經費的20%。因此,即使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無法承受如此大的經濟負擔。所以此後美國就暫停了登月工程。而其它國家,當然也看到了美國登月的巨大花費,因此就不敢繼續進行登月工程了!

其次,美國當年登月就是為了與前蘇聯進行冷戰的需要。而前蘇聯在1959年就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顯然在航天技術方面佔了先手,而航天技術顯然非常容易就可以用於軍事上。比如,可以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顯然就可以發射遠程導彈。因此,美國就在兩年後開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當美國1969年實現人類首次登月以後,顯然美國就開始在航天技術方面領先前蘇聯。但是,沒想到的是,美國反而在發展阿波羅計劃的1960年代開始全面落後於前蘇聯,被前蘇聯全面壓制。因此,以後美國再也不敢試圖通過航天工程來取得對蘇聯的戰略優勢。


地震博士


很多人懷疑登月的真實性,事實是美國的的確確完成了登月這項任務,沒有半點虛假。

當天提供直播信號中繼的十幾個國家和研究機構沒質疑過

當天一起收看直播的幾十個國家6億觀眾沒質疑過

當天同在月球的蘇聯探測器月球15號沒質疑過

當天蘇聯可以監控到地球任一角落航天發射的彈道導彈防禦網沒質疑過

阿波羅8號到17號觀看從發射到回收的所有現場和電視觀眾沒質疑過

參與阿波羅登月的30萬美國工程師50年都沒質疑過

長期世界最牛的間諜組織克格勃沒質疑過

美國死對頭蘇聯/俄羅斯這50年來沒質疑過

對接過阿波羅18號飛船(聯盟-阿波羅計劃)的蘇聯宇航員沒質疑過

看過土星五號火箭和阿波羅飛船展覽的數十億遊客沒質疑過

全世界做地月激光測量和月球地震的專家們沒質疑過

全世界100多個拿到過阿波羅月球土壤樣本的國家和專家們沒質疑過(包括中國)

全世界後續飛到月球上拍照的探測器都沒有質疑過(包括嫦娥二號拍攝到的阿波羅飛船登陸遺址)

那麼為什麼沒有國家再次登月呢?

首先登月的成本太高,如果沒有足夠的經費根本無法完成。冷戰時期,美國蘇聯在軍事科技等方面競爭相當激烈,兩邊都想在這些方面壓制住對方,以展現自身的實力。可以說,美國和蘇聯的競爭並非科技需求,而是政治需要。簡單來說,當一件事上升到國家層面的競爭時,在政府和人民的推動下,便能號召舉國之力來完成它。就如同當年的全民大鍊鋼一樣。所以兩邊為了爭個第一都能得到足夠的經費和宣傳。

而如今各國對於登月的重視程度無法與當時相比,經費有限。同時如今發展登月也不像當時那樣緊迫了,更加考慮安全問題而非時間問題,在適當延長登月週期的情況下保證成功才是真正重要的,阿波羅計劃中也犧牲了很多宇航員,這或許也有當年急於求成的原因在裡面吧。任何先驅者都值得我們尊敬。

簡單來說,如今還沒有再次登月是因為性價比太低。這些年在材料,動力學方面的發展並不大,雖然半導體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不過對於航天方面的幫助很小,如今登月活動依然相當於信仰的體現,等到航天技術成熟後,相信人類的登月活動也會更加頻繁吧。


雲中雪歌l



冷戰時期美國能登上月球主要是因為蘇聯的壓力,世界上第一個人造衛星和太空人都是蘇聯的,所以美國必須要找一個辦法來壓蘇聯一頭,所以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才發表了著名的登月演講。

當肯尼迪宣佈要在70年代前登上月球后,全美上下幾十萬人都開始為阿波羅計劃服務,馮.布勞恩更是設計出來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經過了前幾次阿波羅飛船的實驗後,美國終於在1969年登上了月球,到1972年停止登月的時候總共讓12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並且活著回來。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沒有再登上月球,其他國家不上月球的一大原因是因為沒有需要也沒有錢,最主要的是沒有像土星五號那樣的超級運載火箭,雖說人類科技在進步,但是現在的宇航技術仍然是用火箭作為主要運載工具的,現在其他國家的火箭都不足以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併成功返回,所以人類幾十年間都沒有再次登月。


我國現在運載能力最強的是長征五號,近地軌道運輸能力是25噸,同步軌道的運輸能力是14噸,而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土星五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是118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是45噸,迄今為止這個記錄還沒被打破。

所以說其他國家的運載火箭運載能力不夠大,因而幾十年來都沒能把人送上月球。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一個美國人說他五十年前在南極的冰原上看見過一隻大個的恐龍。別人問他那麼大的恐龍靠吃什麼活啊?美國人說:靠吃企鵝啊,你不知道現在南極的企鵝越來越少了嗎?那就是被恐龍吃的。有人又問他那恐龍靠什麼禦寒啊,畢竟南極那麼冷。美國人說:恐龍在南極能存活下來嗎,當然也長毛了,你見過猛獁象嗎?我見的恐龍啊那毛老長了。別人還是不相信他,於是再問他,那恐龍是公的還是母的啊?美國人說:我看見的那頭恐龍是公的,母的倒是沒看見。別人還是不相信的問他:你怎麼斷定你看到恐龍是公的呢?美國人說:那頭恐龍長鬍子了,長鬍子的恐龍難道會是母的嗎?

後來,外星人知道了這件事,就派了一艘飛碟來地球,要抓一頭恐龍回去當寵物養。於是就綁架了那個見到過恐龍的美國人,飛到了南極。

可飛船在南極上空來回飛了幾百遍,也沒發現恐龍個毛。於是外星人大怒,把美國人推出飛碟,再用一束綠光照了美國人一下,於是美國人就變成了一頭霸王龍。外星人隨之大喜,把霸王龍裝到了飛碟了,高高興興的回家養他們的寵物去了。

故事講完了,下面我們給出結論:

①美國人五十年前根本沒有去過月球;

②因為那時的科技水平根本就不足以讓人類到月球上去,就算去了也絕對回不來。

③但美國人為了證明自己比蘇聯強大,就必須撒一個彌天大謊。

④因為美國嚴密的統治著世界,所以沒有人敢揭露這個彌天大謊。

⑤其實美國自己就是一隻霸王龍,真的很嚇人,但真的不存在。


蛙眼看天下


在人類競爭最激烈的時代,比如一戰二戰和冷戰,才會促進科技大爆發,而美蘇爭霸,地球上你爭我搶,太空也是你追我趕,由此誕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富傳奇的阿波羅系列登月行動,從1961年5月到1972年12月,先後有5次登月成功,前後耗資25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000多億美元,登月行動幾乎是美國的一次“舉國行動”,各大科研院所、企業學校、政府機構等約40萬人為其工作。

別的不說,僅僅從費用和投入的資源來看,如果一直搞下去,美國再財大氣粗也搞不起,NASA最高時佔聯邦預算4%以上,目前即使特朗普給它追加了預算也不過佔比0.47%。美國通過登月行動已經展現了自己的強大國力,甩出了蘇聯一大截,而登月也達到了當時科技的極限,後續如果要再升級行動,那要麼登陸火星,要麼就深入對月研究、建立月球基地等等,這些不知道要花多少年、多少錢才能實現,技術要升級尤其是太空技術,往往意味著非常龐大的資源資金投入和漫長的時間積累,這個,美國人耗不起了。

在當時技術條件下,發展一些月球探測器往返飛行,或者發展空間站等更顯得務實而成本低廉。至於其他的事情,留給下一代去幹吧。就像第二位登月的美國宇航員奧爾德林說:我上過月球了,我們對它比任何東西都瞭解,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讓大家開心而去瘋狂登月,我們應該要著眼於更長遠的投資。

阿波羅17號之後,美國國會就終止了阿波羅計劃,NASA的預算從此也大幅縮減。只能轉向一些費用更少的項目,從此專注於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而進入21世紀,登月計劃要恢復就更難上加難,此時美國總統們專注的是登陸小行星和火星,所以最近幾年NASA重點在投巨資研究空間發射系統和獵戶座飛船,前者是要研發新的重型火箭發射系統,後者是把宇航員送上火星,至於月星,不關心了。而近地軌道,則出讓給了SpaceX等民間私企去搞。

至於登月是否騙局,我們的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曾表示:阿波羅登月是無可爭辯的,1978年,美國曾向我們贈送了一克的月球隕石,當時歐陽自遠將這顆岩石一分為二,通過研究推斷出,這是阿波羅17號飛船採集的樣品。而近年來,我們發射的嫦娥二號、以及其他國家的月球探測器,都拍攝到了當年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留下的著陸器、月球活動的特徵。


雲中史記


關於這個問題,一直學術界就在爭論,關於各種各樣的分析文章層出不窮。

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我個人以為,美國登月的事情可以說是真真假假,真假成分各佔一半!

第一,以當時的科學技術,把人送上太空沒有問題,但是把人送上月球,再返回就不真實了。地球離月球38萬公里,來回就是76萬公里,那麼以當時的飛船能載多少燃料?我看到很多文章爭論的是各種細節,但是這個問題卻很少有人提到。

第二,登月的主因是美蘇全球較量的一個方面,主要目的還是把蘇聯拖入巨大的經歷較量中。因為各國的財政都是有限的,假如把大量的財政投入到軍事或科技方面,勢必影響投入到民生問題,比如說物價,教育,住房,各方面的事情!因此,美國藉助這個較量變相的拖垮了蘇聯經濟,為下一步它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兵法約,虛虛實實。美國巧妙借用一個巨大的概念,輔導一些逼真的事情,來誘導一個國家而解體,這樣的本事是很值得傾佩的!

結合現實,我們也要從這個教訓中吸取經驗教訓,防範我們的社會也發生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