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庶人事件是指什麼?有什麼歷史典故麼?

碣石樵子


唐玄宗一手創立了開元盛世,但隨著年齡漸漸老去,在他統治的後20多年,就幹出了一系列令人扼腕痛惜的事情,折騰了近20年之後,終於招來了讓大唐帝國陷入衰微的安史之亂。

而這唐玄宗一天之內賜死3個親生兒子的事情,就是一次非常大的人倫悲劇,而這事情的背後,折射的是後宮爭權、朝堂混亂的局面,說白了就是關鍵人物武惠妃陷害。

唐玄宗開元初期,他的王皇后沒有子嗣,而當時玄宗正好寵幸趙麗妃,因此趙麗妃的兒子李瑛就被立為太子,而當時受寵的妃子還有鄂王李瑤之母皇甫德儀、光王李琚之母劉才人,後來被賜死的就是這三個皇子,這當然也與他們的母親逐漸失寵有關係。

開元十年,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氏(名落衡)開始受到唐玄宗的恩寵,受封為惠妃,她在之後受寵長達15年之久,直到開元25年才去世(在3個皇子遇害7個月後也死了),她充分繼承了姑祖母的心計和城府,藉助李隆基的恩寵,以達到自己的某些陰險的目的。

武惠妃生有四子三女(其中2個皇子早夭),最大的皇子為壽王李瑁,武惠妃就尋思著想讓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太子,找機會讓皇帝廢掉現任太子李瑛。

李林甫和武惠妃結為政治同盟,尋機廢掉太子,張九齡等則死保太子,玄宗逐漸傾向於李林甫一派。

善於見風使舵的李林甫見武惠妃受寵,就經常向惠妃表忠心:願護壽王為萬歲計。

而武惠妃也投桃報李,經常在玄宗面前給李林甫說好話,讓皇帝多關注關注這個李林甫。

母妃失寵,太子李瑛和鄂王、光王三個失意的皇子經常在私下裡抱怨父皇對武惠妃的偏寵,很不幸這個怨言都被流傳了出去。

武惠妃知道後,就在玄宗面前哭訴太子等人拉幫結派,想謀害他們母子,這個話可正中玄宗的痛點,畢竟我們都知道玄宗當年是怎麼登上這個皇位的,其實江山來的也沒那麼正。

好張九齡等人一再勸說,以歷史上皇子爭位的慘痛教訓勸諫玄宗,玄宗才沒有發作,不然當初就要廢黜這些皇子。

當時朝廷有三個宰相,一個張九齡,一個裴耀卿都是資歷很深的人,只有李林甫資歷很淺還不學無術,只會拍馬屁,而當時玄宗準備要提拔李林甫的時候,張九齡就勸諫過:陛下今日若以李林甫為相,他日恐怕國無寧日了!知道這事後,李林甫就一直緊盯著張九齡,隨時找機會想把張九齡扳倒,連他的好友裴耀卿一起,順便也為武惠妃的兒子上位去除朝廷阻力。

李林甫拍馬屁拍的特別有技巧,拍的年老的玄宗心花怒放,逐漸就對李林甫特別重視了,張九齡逐漸失勢,直至被貶到地方,太子等人失去了朝廷支持力量。

開元24年10月,玄宗準備從洛陽返回長安,張九齡等人認為正是農忙時節,皇上返駕,沿途接待,會影響農忙,建議皇帝冬天再返京師。

等張九齡裴耀卿告退後,李林甫找機會單獨上奏:長安、洛陽就像陛下的東宮和西宮,您御駕往來,需要等待什麼時機嗎?真妨礙農事,那就減免沿途租稅不就好了麼?

張九齡等人據理力爭的忠言聽久了,玄宗也覺得心煩,難得聽到李林甫這番言論,覺得心花怒放,立刻下旨回京。

最終,通過一系列的巧言令色,張九齡被貶為歧州刺史,裴耀卿改任尚書左丞相(虛職),李林甫掌控了朝廷大權。

張九齡被廢黜宰相之位後,李林甫和武惠妃加緊在玄宗面前煽風點火,指責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心有不滿,玄宗此時也昏了頭,馬上下令以“異謀”為名將三個皇子廢為庶人,囚禁在宮中東城。

三個皇子落難,他們的孃舅家人紛紛出錢賄賂朝廷內外官員和內侍官員,想找機會救他們,武惠妃又趕緊在玄宗面前加了把火,建議玄宗“早作決斷”。

玄宗就召集了群臣商議,李林甫說:這是皇上的家事,臣等不便干預。

結果,玄宗下令賜死了三個皇子,並株連了幾十人被流放、關押。

一天內連殺三個兒子,此等紀錄,此等駭事,恐怕也就李家人做得出來了,沒辦法,唐玄宗的先皇們,類似的事情做的還少麼?


雲中史記


一日三庶人事件是歷史上一件悲慘的事件,發生在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五年。此事的發生,更讓人能慨嘆帝王皇家的冷酷無情和鐵血手段。

唐玄宗此人前半生在政治上的作為,用英明偉大,雄才大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可是後半生只能用無能來說明;在生活上,他卻是一個完全不負責任的男人,只能用好色來形容。

在楊玉環入宮前,唐玄宗寵愛趙麗妃,生下太子李瑛,寵愛皇甫德儀和劉才人,分別生下了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幾年後,李隆基又寵愛武則天的侄女武惠妃,此時,李隆基把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在武惠妃和其子壽王李瑁身上,相應的,對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冷淡下來,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也喪失了原有的父愛。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武惠妃為了能使兒子壽王李瑁當上太子,對三個皇子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除了指責三人心懷怨恨外,更多了一條要命的指控,稱太子和太子妃的哥哥薛鏽暗中勾結,發動叛亂,李隆基本身是依靠政變上臺登上大位,對這條指控深信不疑,反應強烈,不做調查即下旨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全部廢為庶人,將薛鏽流放嶺南,隨即又下了第二道聖旨賜死三人。

武惠妃八個月後病死,其子壽王李瑁成為太子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反而被李隆基搶去了李瑁的妻子楊玉環。


浮沉歷史


這是發動唐隆政變,創立了開元盛世,成就姚璟之治的唐明皇晚年的傑作,可以說此舉空前絕後.


唐玄宗即唐明皇,開元初期,王皇后沒有生子嗣,當時玄宗寵幸趙麗妃,趙麗妃的兒子李瑛就被立為太子.而一同受寵的妃子還有皇甫德儀,生下鄂王李瑤、劉才人,生下光王李琚遮人就是這三王.

開元十年,武落衡(武則天的侄孫女)開始被玄宗的恩寵,受封為惠妃,即著名的武惠妃,直到開元25年才去世,前後受寵達十五年之久.她有與生俱來的美貌與姑祖母的長袖善舞,籍明皇的恩寵,以做了某些陰險的的活動。

武惠妃與明皇有四子三女,最大的皇子為壽王李瑁(楊玉環的合法丈夫),武惠妃奢望立壽王為太子,這就要除掉原太子李瑛。


善於見風使舵的李林甫見武惠妃受寵,當即表明:願護壽王登位。

武惠妃也投桃報李,為達到個人目的與李狼狽為奸,她經常給玄宗吹枕頭風.便李得到明皇的關照與刮目相看。

武,李的活動,使母妃失寵,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在失意中,不免抱怨父皇的一公.隔牆有耳,武惠妃知道後,於玄宗面前哭訴太子拉幫結派,要謀害他們母子.明皇氣惱.

幸有張九齡等人一再勸說,玄宗才隱忍不發。李林甫就遷怒於張九齡,企圖把張九齡扳倒,為武惠妃的兒子上位清除阻礙。


開元24年10月,玄宗準備從洛陽返回長安,考慮沿途接待,會影響農忙生產,張九齡建議皇帝冬天再返京師。張九齡,裴耀卿(這二人與李林甫是當朝的三位宰相)告退後,李單獨上奏:說是御駕往來,不需要等待什麼時機.年老昏庸的明皇終於一怒之下把張九齡被貶為歧州刺史,裴耀卿改任尚書左丞相,李林甫從此獨攬朝廷大權。

機會到了,李,武加緊煽風點火,誣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對朝政不滿,居心叵測,有害人之意.偏聽則暗的玄宗盛怒之下,以“異謀”為罪名立即將太子與二王共三個皇子廢為庶人,囚禁在宮中,這就是史上"一日三庶人事件".

後來由於明皇,進一步親小人,遠賢臣。聽信李與武的誣陷,最終下旨在一天之內,賜死了三個皇子.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日三庶人”事件,指的是唐玄宗時期,由於武惠妃和楊洄的陷害,導致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同時被廢為庶人,後又被殺死的事件。結果害死三位皇子之後,武惠妃因為心裡有鬼,因而時常感覺三人魂魄圍繞自己,最後竟然將自己也給嚇死了。而李隆基之後的寵妃楊玉環,正是武惠妃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

△唐玄宗李隆基

武惠妃獨寵後宮,意圖當上皇后並廢立儲君

武惠妃是恆安王武攸止(武則天侄子)的女兒,因父親早逝,便被送入宮中撫養,長大之後被唐玄宗納入後宮。武惠妃進入後宮之後極為受寵,先後生下四子三女。

△武惠妃

不過,武惠妃雖然極為受寵,但由於當時朝廷上下反武情緒高漲,武氏身為武三思的之女,受此牽連之下,名分一直都沒有什麼變化,直到開元十二年(724年)才被封為惠妃。

不過,武惠妃的野心並不止於此,她通過陷害王皇后,導致王皇后因“符厭事件”而被廢。眼看後位孔雀,武惠妃便以為自己可以憑藉寵信成為皇后,然而御史潘好禮卻上疏表示,武氏家族為世人所厭惡,且太子李瑛不是武惠妃所生,武惠妃又有自己的兒子,一旦其為後,恐怕會發生爭儲之事。於是乎,武惠妃最終也沒能坐上皇后寶座。

△唐玄宗原配皇后王有容

武惠妃沒能奪到皇后寶座,於是又想為兒子爭到儲君的位置,於是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便投其所好,經常尋找太子李瑛的短處,向惠妃稟告,最終引發了“一日三庶人”事件。

丈母孃女婿聯手,意圖陷害廢除太子

由於武惠妃入宮之後獨寵後宮,曾經極為受寵的趙麗妃、皇甫德儀與劉才人便失寵了,而他們三人又分別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的生母,於是三位皇子對武惠妃自然多有怨言,雖不敢明著頂撞,但顯然也不會給什麼好臉色。

△太子李瑛

或許由於有著共同的遭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便時常在一起,說一些詆譭武惠妃的話語。而楊洄由於經常監視三人的原因,自然也發現了這一現象,便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丈母孃武惠妃。於是乎,武惠妃便跑去向唐玄宗哭訴太子等人結黨營私,想要謀害她們母子。

玄宗一看這還得了,大怒之下便打算廢掉太子,幸有中書張九齡以驪姬、江充、賈南風與獨孤皇后等人故事勸諫,這才打消了唐玄宗廢立太子的念頭。

△中書張九齡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周子諒因為胡亂講吉凶,唐玄宗當堂判處其死刑,而張九齡也因舉薦不當而遭到連累,被降職擔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轉而由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這個人卻是極善溜鬚拍馬,他雖然知道武惠妃的心思,結果他不但沒有阻止,甚至還推波助瀾一番。

三位皇子同日遇害,武惠妃最終將自己嚇死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楊洄再次向惠妃構陷太子和兩位親王,說他們與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鏽共謀異事。武惠妃這次也學聰明瞭,她知道如果沒有過硬證據,是根本搬不倒太子等人的。

△武惠妃誣陷三位皇子

於是乎,武惠妃便派人去召三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希望三人幫忙捉拿。太子三人雖然對武惠妃不滿,卻也不敢公然對抗,只好應承了下來,以免被其抓到把柄。得知三王答應,武惠妃立即跑去告訴唐玄宗,說“太子跟二王要謀反,他們已經穿著甲冑入宮了!”

唐玄宗一聽之下大驚,連忙派人前去查看,果見太子和兩位親王全副武裝的入宮了。李隆基於是又找來宰相李林甫商議,結果李林甫卻說,“這是陛下自己的家務事,臣子不應該干預”。

△唐玄宗李隆基

於是乎,唐玄宗便將太子和兩位親王全部廢為庶人,又賜死了太子妃之兄薛鏽。結果不久後,被廢為庶人的三位皇子又接連遇害,不難想象是誰下的毒手。

正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三位皇子被害,眼看目的將要達成,武惠妃卻被自己給嚇病了,他總感覺三位皇子的鬼魂漂浮在自己身邊,不論她用什麼辦法,都無法徹底消除這種恐懼,竟然就此一病不起,最終把自己給嚇死了。

△楊玉環

或許武惠妃更沒想到的是,繼她之後,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楊玉環,便是奪自她自己的親生兒子壽王李瑁,真可謂報應不爽。


香茗史館


"一日三庶人”事件,指的是唐玄宗時期,由於武惠妃和楊洄的陷害,導致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同時被廢為庶人,後又被殺死的事…


一別i


唐玄宗李隆基一天之間殺死自己的三個親生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李隆基於開元二十五年四月,將這三個兒子廢為庶人,隨後又賜死於城東驛。歷史上稱為“一日庶三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