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40年,這群農民自發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歷時40年,農民自發在沙漠中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旅遊已經成為了國人最喜愛的休閒方式之一。中國地域遼闊,國土面積有960多萬平方公里,不過在這片神州大地上,卻有著120萬平方公里的荒漠。

歷時40年,這群農民自發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相信不少人都有在某寶上,在螞蟻森林中為中國的治沙事業做出一些小小的貢獻。其實自建國以來,國內的治沙事業一直都沒有停下腳步,不僅是政府,就連民間也有自發的治沙隊伍,為讓沙漠成綠洲而努力。

歷時40年,這群農民自發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舉一個例子,就是在前段時間,中國四大沙地中的毛烏素沙漠就被人為“毀滅”,從“公社”時代的“勞模”,到個人承包沙地時代的企業家,在幾代人的努力下,如今這裡的沙漠已被治理80%,可謂是前無古人的奇蹟之舉。

歷時40年,這群農民自發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關於中國的治沙故事從來不少。在西北地區,騰格裡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交界之處,是中國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兩大沙漠虎視眈眈,不斷地吞噬地區中的良田和水源,導致不少農民流離失所,無奈向外遷徙。

歷時40年,這群農民自發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當地人在土地不斷消失的過程中,並沒有選擇仍由其自由發展。因為按如此沙漠化發展下去,終有一天兩大沙漠會碰頭,而家鄉終會消失。1958年,地區所有人作出了同一決定,他們要在缺水、乾旱的民勤建一座水庫。

歷時40年,這群農民自發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選擇高350米的紅崖山為壩,以此為中心,用人力在旁圍起三面壩體。修建之時自然是困難重重,炎熱的天氣加上地下滲漏等問題,為大壩的修建帶來諸多煩惱。但他們知道,一旦停下腳步,家鄉再無挽救的可能。

1998年,長達40年的努力,他們用幾輩人的艱辛努力使這一沙漠工程正式完工,用紅崖山水庫挽救了這片地區。此時的紅崖山水庫,面積達30平方公里,可容納1億多立方水,併為周邊25萬人口提供飲用水源。

歷時40年,這群農民自發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在1979年,紅崖山水庫被中央電視臺列為“中國之最”,水庫只有西面依紅崖山而建,其它三面都是人工所築,在如今看來,仍舊是一次壯舉。

當然,水庫的形成利弊均有,水庫落成後不久,位於民勤縣北段的青土湖完全乾涸;水庫本身是淤積重、面積大、蒸發量大,違背了乾旱地區的人水和諧,中游用水量激增,導致石羊河下游的生態系統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由於缺少生態水源的補充,兩大沙漠再次迅速向民勤縣合攏。

歷時40年,這群農民自發鑄造生命工程,成功阻擋沙漠吞噬


這一拯救當地的生命工程,如今看來反倒是加劇了沙漠化的進程,實在令人五味陳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