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造太阳”说起,“水变油”可实现吗

地球人都知道,油比水贵,如果能把水变成油,可就发大财了。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还真有一个叫王洪成的人,向世界宣布了他的“中国第五大发明”——点水成油技术。


从“人造太阳”说起,“水变油”可实现吗

王洪成宣称:只需在水中点一滴他发明的叫做“可燃炔”的料,这种水便可以替代汽油。王洪成的“水变油”一度成为当年的热点新闻,还获得了政府部门60万元的专项开发资金,许多个人和企业也纷纷给他送钱,希望合作开发。王洪成真的发了大财。但10年后,王洪成终于被揭露是超级大骗子。继王洪成之后,我国又出现了几起类似的“水变油”骗局。

经这么忽悠来忽悠去,国人对“水变油”这玩意儿大抵是不会再相信了。稍稍有点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而汽油是复杂烃类混合物,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由化学反应的元素守恒原则就能判断,单纯的由“水”变成“油”是绝对不可实现的!但是,如果真像“大忽悠”王洪成那样在“水”中加入一些其他的“料”,“水变油”并非痴人说梦。事实上,现在已经验明正身的“水变油”途径有两种:

一是生物培养法制取可燃燃料,其原理是:通过在水中有目的养殖藻类,利用藻类的光合作用获得碳氢氧化合物,然后制取相应的可燃燃料,如甲醇、乙醇和合成汽油等;二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合成。2008年,有个美国教授将二氧化碳与水蒸气注入一种纳米试管中,在光的作用下,最后得到了烷烃混合气。如果再将这种混合气转化为液态,就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水变油”。不过,目前这两种科学上比较靠谱的技术,在商业应用上还很不靠谱,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高,其燃料产品在价格上毫无竞争力。

如果将“水变油”技术泛指为“以水为基本原料获取能源”的技术的话,那么还真有一种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水变油”技术。基本想法是:首先从海水中分离出氢元素的同位素氘和氚,然后利用它们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并用于发电获取能源。

据测算,1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经过核聚变可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1升海水≈300升汽油,这可是非常诱人的哟!地球上海水蕴藏的核聚变能可供人类使用上亿年,这相对地球人短暂的历史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不过,这一前景无限美好的技术目前遭遇的最大瓶颈就是核聚变的可控性。目前,人类对核聚变技术的掌握尚处于“不可控”阶段,简单说,现在的核聚变放能过程就像一匹尚未驯服的“野马”,还不能达到如来佛祖对孙猴子的掌控那样“收放自如”。氢弹就是这种“野马式”核聚变的粗暴应用。所以,当前世界各国或独自或联合,都在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谁能率先掌握这一技术,谁就真正实现了水变油的愿望,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能源的话语权。

最近,中国的“人造太阳”大火了一把。它其实就是中国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叫做“东方超环超导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磁约束就是高中物理讲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应用)来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上每分每秒发生的都是轻核聚变反应,地球从太阳获取的能量其实就是太阳的核聚变能。由于托卡马克装置发生核聚变的反应原理与太阳非常相似,因此也被称做“人造太阳”。

据称,这次中国“人造太阳”能够大火一把,是因为它已获得重大核心技术突破,我国在这一技术上的成果遥遥领先于世界同行,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核聚变发电”的国家。到那时,中国就真的实现了“水变油”的梦想,“能源危机”一词也将不复存在。

从“人造太阳”说起,“水变油”可实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