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然氣庫存創15年新低

美國天然氣庫存創15年新低

美國今年冬季超預期的寒冷,直接導致本土天然氣價格飆升,而天然氣庫存低於往年則進一步引發了供應緊張的擔憂——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冬美國天然氣庫存量創下近15年來冬季採暖期的最低水平。

庫存少、氣價漲

據美國CNBC新聞網報道,進入11月,美國境內氣候持續寒冷,促使天然氣價格飆升至3年來新高。11月9日,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暴漲,增幅超過6%,至3.7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之後幾天價格繼續飆升,11月14日升至4.9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創下美近8年來單日最大漲幅,也是該國近3年以來天然氣期貨最高價。

華爾街彙編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中旬的半個月內,美天然氣期貨價格已累計上漲近50%。分析認為,氣價飆漲與美國天然氣供需狀況以及對未來供需形勢的預期緊密相關,而影響供需狀況及預期的主要因素包括氣候、庫存、產量等。

EIA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當週,美天然氣庫存量為3.208萬億立方英尺,比前一週增加650億立方英尺,但比去年同期則減少了5800億立方英尺,降幅約15.3%;比近5年平均值減少6210億立方英尺,降幅約16.2%。

專注於能源和貴金屬衍生品的投資公司Again Capital指出,美國今年從11月1日進入冬季供暖期後,天然氣庫存量就異常低,上次在同一時期開始的供暖期出現如此低庫存還要追溯到2003年。

“眼下即將進入冬季中期,天然氣價格可能上漲2倍甚至3倍,極易突破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這是兩年來的首次。”Again Capital合夥人John Kilduff強調。

寒冷氣候推高需求

氣候因素是此次美天然氣用量大增的主要催化劑。11月5日當週,美國境內氣溫普遍低於近年同期水平,而美國超過一半的家庭用天然氣取暖,寒冷氣候增加了天然氣的需求,進而刺激美天然氣消費量,對價格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美國CNN新聞網報道稱,11月15日暴風雪襲擊了美國中西部,後又造成東北部四個州約20萬用戶斷電,大雪結束後,強風和海岸洪災還在持續。事實上,從11月5日起全美大部分地區氣溫就跌至歷史均值下方,採暖供熱的需求因此大幅增加。

美國氣象服務公司Bespoke Weather SerVices首席氣象分析師Jacob Meisel表示:“11月初供暖需求開始大幅增加,預計寒冷空氣將持續整個月,即便寒冷強度不同,但足以給價格走高且低庫存水平的天然氣市場帶來影響。”

Bespoke Weather SerVices指出,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和東海岸的人口密集地區的氣溫預計比往年平均氣溫低,這將對本就十分緊張的天然氣庫存帶來巨大挑戰。

此外,天然氣庫存量低的另一個原因是“今年美炎熱天氣向寒冷天氣轉換幾乎沒有過渡期”。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去年供暖季結束後,美國天然氣庫存回到了季節性低位,但今年溫暖天氣延長導致全美空調使用量大幅增加,擾亂了傳統的夏季天然氣庫存回補進程。

供氣不足引擔憂

鑑於當前的氣候狀況,業內普遍擔心今年冬季美國極有可能出現天然氣供應不足的情況。

Again Capital指出,進入12月,寒冷的氣候可能有所緩解。大部分季節性預報和氣候預期都預示12月可能略微轉暖,但冷鋒或將於2019年1月和2月迴歸,屆時氣溫還將再次下降。John Kilduff表示:“氣候因素是一方面,旺盛的頁岩氣產量和穩步上升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量,也是導致美本土天然氣庫存不足的主要因素。”

眼下,美國境內LNG出口終端漸成規模,現在又邁入冬季,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天然氣需求也在增加,這些國家對美天然氣出口市場十分關注。波蘭已於日前和美國兩家公司達成了LNG進口協議,積極佈局首座LNG進口終端的德國也為迎接美LNG奠定了基礎。分析師指出,冬季氣田井凍結、LNG出口增加等因素,促使美國本土對天然氣供不應求的擔憂越發強烈。

EIA預計,由於氣價上漲,取暖費用將同比上漲5%;但如果溫度比去年低10%,取暖成本還將上漲16%。去年的寒冬和風暴,將天然氣價格推上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上,局部地區的價格更是到了17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天價。

美國居民最擔心的是,即便有錢也無氣可用。標普全球普氏北美天然氣與電力研究主管Rich Redash坦言,龐大的供暖需求讓供應緊張的天然氣市場十分緊張,越來越多的民眾擔心11月甚至整個冬季會變得比以往更寒冷,加速補充庫存並保證供氣充足顯然是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