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成長路上有鵝娘


前兩天在餐廳吃飯,一個孩子拿著100分的體育成績單,高興地給媽媽看,“媽媽,你看我體育考了滿分!”一雙眼睛裡閃著亮光,期待著媽媽的誇獎。

讓我和孩子都沒想到的是,媽媽回應說:“體育滿分有什麼用,把語數外也考滿分才好!”

孩子眼裡的光伴著這句話漸漸暗淡下來,輕輕點了下頭。

我為這位媽媽感到十分惋惜,因為這句話很可能就扼殺了一個體育人才。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很多家長看不到孩子的一些與眾不同的優點,在他們的眼中,只要成績不好,就一切都不好,總喜歡這樣訓誡孩子:“告訴你,成績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沒有用,趕快去學習。”

就這樣,孩子好不容易表現出的閃光點,被父母的忽視和打擊所磨滅。孩子的自信,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損害。

“條條大道通羅馬”,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孩子將來的成功,依賴於很多的因素,不只是成績一個方面。

好的教育者,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一個人存在著不同的潛能,這種潛能會不時地被表現出來,這時就看它能不能被人及時地捕捉到,並不斷地加以開掘。

德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奧托·瓦拉赫在年幼時沒有顯示出過人的才能,甚至還被認為是弱智、蠢笨的人。

上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老師認為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

此後,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全班倒數第一。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素質,建議他學化學,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於獲得了成功。

這就是心理學上有名的“瓦拉赫效應”,他告誡我們:孩子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強點和弱點,一旦找到最佳點,使智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如何發掘孩子閃光點?關鍵在於家長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發現孩子閃光點,離不開陪伴與溝通

想了解孩子身上的特性,首先家長要肯花時間陪伴孩子。在生活的種種細節中,在親子溝通的每一次對話中,建立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與安全感。

一個充分信任父母的孩子,才會真實、無保留地展示出自己的方方面面。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觀察,多和孩子進行深度交流,才能更瞭解孩子。

現在的很多父母帶孩子特別不走心,一邊看電視一邊帶、一邊打遊戲一邊帶,心思都不在孩子身上,還談何瞭解孩子呢?更別說是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了。

不輕易否定孩子,因勢利導

小孩子好奇、好問、好動,這是他們的天性,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有時候孩子表現出對哪方面好奇,就會問父母很多問題,可是有些家長不夠重視孩子的問題,選擇性忽視,或者直接否定孩子“問這沒用的幹嘛?”

孩子的問題,正表現出他對某種事物的興趣,家長應該格外關注,肯定孩子的問題或行為:“你真是個善於”引導孩子進行學習和探索,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興趣所在。

還有的孩子常常犯錯誤,家長不要只是一味批評孩子,有些錯誤中藏著孩子另一方面的優點,家長換個角度看問題,常常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此,發現孩子閃光點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去發現“我能行”、“我哪點最行”、“我哪一點會更行”的過程。

多一點鼓勵和引導,讓孩子“自我發現”比別人發現更重要,這可以極大促進孩子的自信心。

關注孩子本身,少橫向比較

很多家長總喜歡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出於一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嚴格標準,看到自己家孩子的總是缺點。

這種評價方式要不得,家長多一點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成長髮展也就表現出很多不同。

在幼兒園裡,老師總能發現,有的小孩運動天賦特別棒,什麼活動總是他打頭;有個孩子鬼點子多,是團隊的“智多星”;有的小孩特別禮貌,人緣特別好;有的孩子則十分愛動手,經常默默幫助老師收拾玩具......

這些都是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就看家長是否有一雙發現的眼睛。

針對閃光點,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教育孩子,要懂得揚長避短。讓孩子常常展示自己的長處,別人就會認為他行,他就向更行的方向努力,甚至通過自己的優勢帶動其他方面的進步。

如果總是展示自己的短處,或者家長過多強調孩子的缺點,大家都認為他不行,自己就可能破罐破摔,影響一生的發展。

及時發現孩子閃光點是十分重要的,之後能否創造條件讓其發展最大潛能也十分關鍵。

馬雲小時候嚴重偏科,除了英語,其它科目成績很差,生活中其他表現常常讓老師和父母都很失望。

但父親看到了馬雲對英語有興趣,不僅常常鼓勵他好好學英語,還經常騎著自行車帶他到西湖邊找老外聊天。

父親創造的良好環境,讓馬雲與老外們越聊越開心,越聊越過癮,學習英語越來越帶勁。

家長髮現了孩子的閃光之處後,應該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孩子更多地展示自己、鍛鍊自己,將閃光點變為一種特長。

比如孩子在音樂方面表現出過人之處,家長可以在和孩子商量的基礎上,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給孩子報個興趣班、鼓勵孩子參加校園的藝術節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