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彥秋:用中國經驗打造一個更大的“印度攜程”

2018年11月29日,由投中信息、投中資本聯合主辦,投中網協辦的第12屆中國投資年會產業峰會隆重召開。本次峰會以“穿越週期”為主題,盛邀著名經濟學家、頂級投資機構、上市公司、優秀新經濟創企高管等一眾行業精英齊聚一堂,深度解析宏觀經濟大勢,剖析新經濟產業未來趨勢,分析產業投資與併購市場新變化、新方向,共同蓄勢、賦能,構建穿越週期的力量。

在“新消費&高端製造”論壇中,HappyEasyGo創始人及CEO查彥秋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作為和中國同樣體量的大國,正在發展中的印度在航旅和出行市場擁有巨大潛力。中國成功的互聯網模式,已經被驗證適合印度市場。未來印度將會出現3倍於中國攜程的“印度攜程”。

查彥秋:用中國經驗打造一個更大的“印度攜程”

HappyEasyGo創始人及CEO 查彥秋

以下為HappyEasyGo創始人及CEO查彥秋演講實錄,由投中網整理發佈:

印度出行市場潛力巨大

大家好,今天下午我們走到另外一個國度,和中國同樣人口規模的印度,我今天帶來的不僅是旅遊行業,還有印度電商行業的分享,希望帶給大家一些價值。

目前HappyEasyGo在印度上線了一年半時間,但已經達到印度前三的行業地位。目前印度是一個存量大、增速快的國家,我類比一個在我們行業領導者的估值、市值以及和中國攜程網的對比。

最近納斯達克跌得比較厲害,目前攜程網是140億美金市值,而印度的類似項目目前是22億美金左右,印度領導者目前有7到10倍左右的市值增長空間,這是和印度進行的對比,包括印度第二名是2.5億美金,同程藝龍目前25億美金,這是在中國剛剛上市的OTA。

在中國很多大行業和領域(包括在線旅行行業),在被攜程收購去哪兒網以後基本一統江山,包括剛剛上市的同程藝龍,它實際是靠微信這個主要端口作為流量逆襲。中國在線旅行行業是最終會被寡頭控制的行業,包括美國也是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認為印度最終也會趨向於寡頭壟斷的行業趨勢。

我們比較一下印度和中國的情況,目前印度基本上整體市場存量是中國的1/4,但它的增速非常快,五年左右有可能會增長到跟今天中國一樣的規模,因為中國和印度不同,一樣的是我們有一樣的人口規模(13億人口左右),但不一樣的是印度可能更像美國模式。

大家知道美國的火車不能分流商旅需求,美國只有3億人口,目前他們整個航旅市場規模比目前中國還高,可想而知,印度和美國類似,作為土地私有化國家,它建立高鐵和高速公路的難度比中國高得多,所以它最終趨向的交通整體大方向會跟美國相似,目前印度已撥600億美金,五年內將會再建造100個機場左右。現在印度有多少個機場?常用民用機場是120個左右。

未來十年我們預測我們這個行業(或者說航空機票領域)印度總體市場規模量可能是目前中國的2到3倍左右,以投資人的眼光來看,如果我們能做到印度的第一名,那麼我們可能在七八年左右時間做到目前攜程2到3倍市值的可能性。

HappyEasyGo目前已經佔印度市場整體份額的7%,第一名佔60%左右,第二名佔13%,明年預計第二季度會超過第二名,因為我們增速相當快,去年一年內平均每個月增長30%,去年一年我們的整體市場規模增長了20倍(2000%),這是從2018年往回退12個月的連續業績。

如何找到有錢消費的印度人

其實要在印度打贏還不容易,因為印度國內有消費能力,特別是買得起機票、買得起酒店的人極少,13億人裡只有8000萬人左右才能買得起,他們只有1.5億人口曾經坐過一次飛機及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供給他們想要的產品(全網最低價機票和酒店),並且我們要去鎖定那13億人裡哪8000萬人是需要這個產品的,否則在外面說得更多,沒有能力買還是沒有用,所以印度現在約等於15年前的中國,我們要解決三個問題他們才能買:

1、有錢買。

2、我想買。我有需求要出行。

3、解決第一次信任的問題。

大家還記得2003年的中國,當時在網上消費時大家多少有些擔心用信用卡在網上支付(的安全),在網上輸入卡號等三個信息之後,任何人都可以用這三個信息進行消費,你會有資產損失的擔憂,網站也是解決這三點,一是能找到精準人群、二是能提供給他們想要的東西,三是能解除他們對於支付的顧慮。支付顧慮對於今天的中國人和今天的印度人是完全不一樣的,15年前的中國人和今天的印度人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有效解決了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印度有一個巨大的市場,不僅僅是機票和酒店,一年有70億美金左右的市場規模,而且我們找到了一些新的機會、思路及打法。

攜程和印度最大的OTA公司,他們的選擇是當我有機票和酒店的客戶流量後,他們還在思考有什麼旅遊產品可以賣給他,比如汽車票、火車票、景點門票、度假旅程及簽證,但HappyEasyGo不這麼想。

現在我們跟谷歌有一些合作,我們看在我們網站上有過消費的人群還對其它什麼東西感興趣,所以我們將來的主要規劃是做一個“印度攜程”,估計在2020年做到印度最大,因為我們跟印度第一名的打法不太一樣。第二步我們可能會建立印度的淘寶,第三步會建立印度的支付寶,目前我們最大的目標是建立在印度最大的電商流量入口,類似於阿里巴巴今天在中國的模式。

我們從機票介入進去,因為機票酒店在我們看來是“超標品”,只有價格差異以外,其它任何服務品質是沒有區別的,我們稱之為“超標品”;第二個稱之為“標品”,所以第二塊會上3C,3C是標準產品,能講清楚它是哪個型號、哪個版本,我們就可以跟超標品一樣,但它相比超標品會有翻新貨、假貨和真品的區別,然後再到衣服和鞋子,我們會慢慢拓展。

前面講到過關於13億人口如何作為漏斗型,使HappyEasyGo能夠把13億人口篩選到2億坐過飛機的人,再到5000萬—6000萬真正有消費能力的人,做一個漏斗篩選,並且我們會把機票+酒店這個漏斗業務快速找到現在和將來在印度有消費能力的那波人群,然後通過其它一些產品,包括通過衣服、3C等產品不斷進行變現。

我們的核心打法和邏輯,大家都問“全網最低價”是不是像滴滴一樣市場補貼,其實不是,我們的模式:

1、通過搜索引擎,我們可以先得出境證對手的最低報價,再給出我們的報價。

2、貨源來自線下旅行的提供,大家知道去哪兒網打攜程時價格低很多,其實那不是去哪兒補貼出來的,而是線上和線下價格差,我們把線下的旅行產品串到線上賣給消費者,其實還是有利潤空間的,並且能做到全網最低價。

在印度我們還有一個巨大機會,在酒店行業裡有80%的酒店沒有PMS(酒店物業管理系統),印度當地有80%的酒店沒有這套系統,我們通過給它們銷量和合作,會把酒店管理系統滲透進去,這樣來形成我們在酒店行業的壁壘。

介紹一下我們的用戶畫像,我先介紹一下,目前90%的印度人已經有很大改善了,90%的人會說印地語,30%的人會說英文,這30%的人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目前來說會說英語的人才是我們的消費主體,我們以語言為篩選項,目前我們網站上98.8%的人會說英語,男性客戶為主,佔65%。大家也知道,印度女性的地位跟中國女性地位相差很遠,但在我們的數據裡慢慢看到女性消費者相比之前幾年也高很多了。

現在我們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超過了60%左右,目前印度有5.3億的網民,其中4.3億是移動互聯網用戶,PC端用戶大概在1億左右。我們的客戶主要還是年輕人,35歲以下佔75%,這裡提一下,印度整個國家的平均年齡目前在28歲左右。

在印度大家都用什麼手機呢?我們網站上最多使用的還是三星,第二個品牌是小米,第三個是蘋果,但事實上蘋果在印度只有3%左右的市場份額,但在HappyEasyGo上使用人數佔到9%,後面是vivo、OPPO、摩托羅拉,這是我們目前主要的消費群體,目前HappyEasyGo有幸和三星集團形成了戰略合作,因為三星在印度4.3億智能手機(用戶)裡已經覆蓋了1.2億,而且這1.2億的三星手機用戶主要是印度高端用戶,三星也是我們投資人之一,而且我們是三星集團在全球範圍內投資的唯一一家互聯網企業,所以我們在印度相互綁定非常深,在明年會走更激進的拓展思路。

印度主要城市這裡羅列了15個,不逐一說了,有一些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比如班加羅爾(印度硅谷),孟買(印度上海),海德拉巴(印度成都),金奈(印度醫療中心),新德里(印度政治中心),這是印度主要的省會城市和一二線城市,一二線城市是我們主要的客群所在,根據城市規模大小和經濟發展程度有一個排序。

中國模式更適合印度

我們團隊在印度落地,從0到1的時候比較難,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們落地的困難,我們在印度落地和在東南亞落地有一個本質區別,本質區別是印度人不認為中國人比他強,他認為你們擋住谷歌才有了百度,擋住了亞馬遜才有了阿里巴巴,擋住了Whatsapp、Facebook才有了微信,你們只能在中國玩,靠政策才有了你們的大公司。

而谷歌的全球CEO是印度人、微軟的全球CEO是印度人、德勤的全球CEO是印度人,也就是說印度人從根本上來說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所以我們在印度落地遇到了很大困難,印度管理層都是從當地最大的幾家公司過來的高管,他會對我說,我們印度模式不是這樣的,要用我們印度模式。

我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每個月的高速增長徹底征服了他們,目前HappyEasyGo在印度的辦公室有98%的員工是印度人,也是印度團隊管印度團隊,他們高度認可我們的模式,並且認為我們就是將來印度最大的電商公司。

通過一次次印度模式,其實目前大部分印度公司不是複製美國模式,就是美國比較大的電腦公司過來幹,其實印度本身的電商環境更趨近於中國:

第一點,我們有著同樣的文化基礎,中國和印度有最小的智慧組織(家庭),而美國和歐洲那邊是個人,這是第一點區別;

第二點,歐美在電商行業裡是服務優先,價格第二。而在中國和印度,絕對是價格第一,服務可以放在第二位,我們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包括我們的重點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公司目前第一步是提供給客戶最低的價格,第二步才會涉及到服務儘可能做得好一點。

訂單數每個季度有77%左右的增長,重複購買接近50%,新購買客戶有54%的增長,GMV是56%的增長,淨收入是135%的增長,這個曲線做出來以後感覺比預想得都好,人家說上升過程中要犧牲利潤,但我們的利潤也漲了,所以現在是這樣一個情況。

目前高速成長的印度市場僅僅是高淨值人群的數量,已經比世界上其它國家的總人口數都多了,所以我們認為它是存量大、增速快的市場;二是我們認為時機很重要,所以2017年我們認為是印度移動互聯網的元年,希望更多中國企業把握住這個機會;三是因為中國模式十分適合印度市場,這是目前我們已經驗證過的,在當地迅速落地且規模化的能力很重要,前面我說過印度人不認可中國人,每個企業都遇到過,就看你是否能夠取得印度團隊的認可。

接下去我認為在印度需要成功的話,本地化非常重要,如果是一支外國團隊在當地打仗,會水土不服。我們的模式就是把中國模式複製到印度,讓印度團隊充分理解和接受並且高度認同,然後讓我們的印度團隊出去打仗,這是我們的模式,今天的分享時間差不多到了,感謝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