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最近幾年,農業被炒得火熱,甚至被稱為未來的房地產業。很多人都認為做農業很賺錢,或者至少將來很賺錢。賣果汁的、搞房地產的、造電腦的……這些與農業搭邊或不搭邊的明星企業,紛紛看中了這塊處女地——有機農業。

外人眼裡一片光明的前景下,有機農業生意不僅僅只是“看起來很美。”一方面,社會資本對這一領域虎視眈眈,紛紛將資本的觸角伸向這一領域。 另一方面是業內企業面臨銷售、物流、認證等難題。

關於明星農業企業,我們最開始認識周杰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還珠格格》裡邊的爾康而家喻戶曉,進而一路大紅大紫,然而從“車禍門”之後他的強硬太多使得人氣大跌,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的一言一行,肯定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他的行為顯然是引起了公眾的不滿,加上在片場耍大牌進而導致從天堂掉入地獄,進而被封殺,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然而銷聲匿跡許久之後,周杰再一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是在參加戴軍的節目的時候,那是的他搖身一變換了另外一種身份——身價千萬的大米種植商人,但是問題來了。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原來,周杰種的大米品牌為周先生大米,定價有68和128元/斤兩個檔次,特供直銷。顯然,這個價格和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大米價格比起來是比較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竟然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價格是合理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有不同的意見:

1、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適合種大米的地能有多少,而只有那個地方的米最好。供十幾億人口吃。肯定是不可能了。好的一百多塊錢不算貴。本來東西就是物以稀為貴。

2、綠色大米128確實太貴了,五常普通稻(用化肥)售後價格一般在3-4元左右,出米後的價格在5-6元(部分地區含運費)綠色的有幾個問題:a、成本高,土地要經過3年左右的不使化肥、農藥,不用化肥產量低,農家肥現在不便宜而且也沒勁。b、品相不好,綠色食品大多數長得醜。c、信譽沒法保證,你種的是綠色米也得有人信啊!出稻後沒法分辨。我問了一下綠色米不算包裝13-15元能是可以吧,估計算包裝要20多,而且不好買。

3、怎麼不說有的有錢人從日本那裡買大米,也不便宜,也是大幾十一二百一斤,怎麼沒有人噴,在中國特別是大城市只要有綠色有機的食物都價格不便宜。

4、所有東西,你承認,他就值這個價,你不承認,那就一文不值。幾萬十幾萬的包包,和幾十塊錢的包包不一樣裝東西?以前藏獒炒到上千萬,現在聽說送人都沒人要。鑽石說到底就是他媽一個破石頭,為什麼那麼貴。

為什麼中國農業會出現這樣的消費者巨大化的認知差異呢?中國一般的農業企業為什麼不賺錢呢?

在談論中國的農業企業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下國內農業面臨的困境。“太貴了,不漂亮”這好像較好總結了目前國內農業所面臨的困境:消費者的認識決定了市場的需求。這是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的問題嗎?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1、農產品價格的參照對比價就低:在中國,人們骨子裡農產品就是個低賤的東西,一個美國“蘋果”(蘋果手機)幾千大洋可以有人排隊購買,而一個累積了耕耘者幾百個日子精心呵護、勞累的一個上好紅蘋果幾元就會被人認為“太貴了”。

2、不漂亮:如果按照死扣生態種植方式做出來的農產品長時間(因為沒有化肥生長劑等催促,生長期更長。)在田野間自然成長,受盡風吹雨打,歷經蟲擾病纏,再加上土壤條件及光照、溫度溼度等小氣候條件,同一棵樹上的蘋果都會有不同的狀態,留下自然雕刻的痕跡時必然的事情。

所以國內死摳生態種植的農友們多難賺錢,至少大部分農人朋友都差不多,包括一些大的有機種植企業。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那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到底為什麼不賺錢呢?

消費者的生態文明還未真正形成,商業誠信體系需要架構。“生態”的概念在大眾中開始傳播才三四年時間的光景,需要一個過程來形成。

現在勞動力成本高,請工請不起了。地大,人多,缺乏理性的引導,沒有宏觀的規劃,跟風成了主流旋律,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和現狀。

除此之外廣大網友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標準化難實現,規模都是跟風。

在中國,農業從業人數基數太大,什麼賺錢就跟風什麼,最後供過於求,當然就會虧。

因人口問題硬傷,長期磨礪著人們的生存,也改變了多數農業人的心態。一味跟風,盲目且悲觀性的看待手裡操持的農業。錢其實掙得機會很多,很多人錯過了就明白來了。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相對來說農業的利潤還是不錯的,問題出在標準化和規模化。

——生產效率低下,需要對生產者進行長期工業化思維改造,降低生產成本

——品質上不去,種植面積大,市場飽和。

——市場低迷,農產品價位低。勞動成本高,自然災害影響。

——第一個做的人賺不到錢,是沒有做好宣傳,最後一起做的人賺不到錢是做的人太多了!把握好時機,就可以賺到錢。

中國農業發展的困境來源哪裡?

在超市買來2元一斤的西紅柿,在冰箱裡放一個禮拜也還是硬硬的看起來好新鮮,8塊錢一斤的放兩三天就軟了放五天就開始爛了。到底哪種是“正常”的西紅柿,哪一種又是“正常”的蔬菜心理價格...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中國農業發展的困境有哪些?

1、源自中央文件

中國關於農業的文件和政策可謂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個接一個,應接不暇。每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出,全國人民就開始熱議農業 ,等到“兩會”結束,熱議便漸漸降溫,然後消失。這樣的循環每年都會上演,這種虎頭蛇尾的現象就是當下中國農業產業的真實現狀。

與每年開春時必演的農業大戲“一號文件”互為狼狽的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各大媒體上“農業的機會來了”、“下一個投資熱點是農業”、“農業迎來黃金期”等等諸如此類的文章。你會發現:兩年前有這樣的文章,兩年後有這樣的文章,兩年前的兩年前同樣有這樣的文章,四年前的四年前仍然有這樣的文章。這些文章秋毫明察,政策洞見,理據雙全,但看多了不免心生疑惑:農業的機會到底來了沒有?啥時候來?來不來?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十年前,國家開始提新農村建設,那陣子很多人打了雞血似的,開始熱衷於宣講“農業的機會來了”,而且把每年的“一號文件”之類的政策提起來就灌,不少人就這樣暈頭轉向地幹起了農業。後來的日子,由媒體配合專家,繼續忽悠。

當那些早年被忽悠從事農業的人開始抱怨農業不好做時,解釋簡單明瞭:農業是一個週期長、見效慢的產業,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抱著急於求成的心態做農業。毫無疑問,這樣的回答是雙方均能認同的標準答案,所以從來沒有人質疑。但是,再到後來,慢慢發現,那些出於各種理由進入農業領域發展的人所遇到的問題,不光是因為農業本身週期長見效慢的問題,也不光是對國家農業政策把握不到位的問題,而是有些人為項目一頭扎進去投上幾千萬,耗上十餘年,結果依然一敗塗地。

難道說十年不夠長嗎?幾千萬不算多嗎?仔細想想“週期長見效慢”其實是一句廢話——哪個行業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農業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很難的原因,核心問題是中央對農政策永遠是雷聲大雨點小,而且捨本求末,本末倒置。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2、大多數做農業的人不明白農業裡沒有機會主義!

只要是一個產業,總有一個進入的最佳時間,比如汽車製造業、IT業、文化產業等等。奇怪的是,對農業而言,“機會來了”的口號居然吆喝了十多年。按常理,不同行業背景的人,看待問題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應該不同,這才正常。

更讓人不解的是“農業的機會來了”被喊了十多年,似乎沒有人認真解讀:是十多年來農業始終如一的存在著一個機會?還是農業的機會十多年間一直都在源源不斷地來?亦或是十多年來農業的機會終於馬上就要來了?真正用心做過農業的人才知道:農業無所謂機會不機會,農業只屬於有情懷的人。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迴歸本真,既然每天都要吃飯,農業的機會就一直存在,它永遠不會象386電腦,BP傳呼機那樣過時,也不會因為有了“一號文件”或出臺某項政策,機會才能來。如果沒有情懷,抓不住機會就會失望,就會生氣,就會抱怨。如果沒有情懷,即使抓住了機會,對農業來說也不是建設,而是破壞,甚至災難。

一是它掏空了政策,掠奪了本屬於農民的福利,導致產生了純粹的投機主義。

二是破壞了農業自有的生態平衡,讓農業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惡性循環。

三是導致了糧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3、飼料時代拿什麼拯救我們的健康

作為一個有幾千年農業文明史的國家,“農”已經不被當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每天都在吃著糧食,但國人已忘記還有這麼一個與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行業。是的,提起農業,我們會想起很多高大上的名詞:現代農業、高效農業、設備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智慧農業……但很少提“傳統農業”。如果被提到了,那也是作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它常常被另外一個名字“小農”所替代。“小農”是什麼?是落後、守舊、短視的代名詞。由它衍生出的,是小農經濟、小農意識、小農思想。

說白了,所謂“現代農業”是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前提的對土地掠奪式的產業化之路。這讓人聯想起一個感冒病人,到醫院後醫生讓你打抗生素,說這樣好得快;打了,感冒好了,腸胃又不舒服,醫生又勸你把胃切除,說這樣防止進一步惡化;胃切了,身體水腫排不出尿了,醫生說是腎功能衰竭,勸你透析……直到無計可施時,醫院會拿出病危通知讓你簽字,說醫生不是萬能的,他們已經盡力了。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中國農業正面臨著和中醫類似的遭遇。當我們在追問農藥殘留有沒有超標,關心所吃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安全時,有沒有人追問過自己曾給予了土地什麼,以及農作物疾病的來歷?化肥農藥之於作物,正如抗生素之於人類一樣,它帶給我們快捷、高效的同時,也讓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當西方的祖師們無計可施時,終於提出了“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這難道不是傳統農業的迴歸嗎?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4、價廉物美是壓倒農民不種地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食品安全成為眾矢之的的今天,我們自己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不妨來梳理一下:當你去農貿市場買菜時,面對2元/斤的蕃茄和6元/斤的蕃茄,你會買哪一種?2元/斤與8元/斤的大米呢?10元/斤的豬肉和50元/斤的豬肉呢?……當你或者是因為自己的精明而選擇了便宜的話,當你把這種選擇變成一種習慣和把這個價位默認為“標準價位”的話,那麼謬論被重複一千次就真成了“真理”——你就不會去關心這樣的價格這樣的食物正不正常。

所以,當你理直氣壯地指責食品為何不安全,質問為什麼“本來”2元/斤的大米變成8元/斤,“本來”10元/斤的豬肉變40元/斤……別忘了這些“本來”的前提是,農民白種地或賠本種地不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乎,“本來”要生長12個月才能出欄的豬,3個月就上市了;“本來”有肥有瘦的豬,全長成了瘦肉;“本來”買的是豬肉,卻被注進去了水……“本來”就應該長在土裡,沒有化肥農藥,最自然而然地成長的白菜蘿蔔,結果成了奢侈品!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本來”呢?難道你僅僅是無辜的受害者嗎?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於是與農民的退出相反,城裡的一個又一個土豪卻租地當起了農民。沒有多少人是為了賺錢,也沒有多少人是因為喜愛,更沒有多少人覺得當農民是高大上,只因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當一個社會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種的就不敢吃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到了該深刻反省的時候?“本來”不是種地的人,為吃到安全食品,也只有自己親自種地。或者一個大棚,或者一小塊農場,或者在自家別墅的花園,或者在自己的老家,有人把這種農業叫“情懷農業”。

這裡的情懷,可能是對農業的情懷,也可能是對家鄉的情懷, 更可能是對家人健康的關愛,還可能是因為對某一個作物的特別愛好……總之,因為某種機緣巧合幹起了農業。這種農業往往不是以盈利為核心目的,所以總能堅守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底線。

警惕!為什麼中國的農業企業很難掙到錢?


最後,引用網友的一段話:

有哪一個行業是好賺錢的?人的本質都是趨利的,生意的本質也是要實現利潤的,不同的是有的制度或者群體的存在是使逐利在規則範圍內去實現利益最大化,有的制度或者群體的存在則是打破,甚至踐踏規則去實現利益最大化,所以才會出現哪一行業好賺錢的命題,機會均等,競爭公平的前提下哪一行都不好賺錢,又哪一行都好賺錢!

中國農業發展艱難,做農業很難賺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很多原因是在現階段的條件下很難解決。當然,從事農業人中有賺錢,也有虧得身無分文者。但值得一提的是,真正有心從事農業,熱愛農業的人,相信會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豫見雲動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