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為何不統考?

1和敬清寂1


決定高考公平並不在於是否全國統考

看到提問“高考為何不統考?”,顯然是在質疑高考公平。提問者以為全國統考了,就公平了。目前雖然沒有全國統一命題考試,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省份分別採用了教育部統一命題的三套卷子 – 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Ⅲ卷。

我們從一份2017年高考各省市分數線彙總圖看出,採用相同命題試卷的省份的各個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並不相同,有些相差很大。以同為全國Ⅰ卷的湖南省和福建省為例,2017年文科和理科一本線相差60分左右。

比較不同省份高考錄取難易程度的另一個指標應當是一本錄取率。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表格上(如下表格)的部分省份2017年一本錄取率可以明顯看出,採用相同命題試卷的省份的一本錄取率的高低相差也不少。最高的和最低的能相差一倍。

可見參加了統一命題考試的省份的分數線和錄取率仍然差距很大。一個省考大學的難易程度與是否統考並無直接關係。考大學是否容易主要取決於兩個數據:一個是全國高校向這個省投入的招生計劃數,如果比較一本,那就是向本科一批次高校投入的招生計劃數。另一個指標是這個省的高考報名人數。一般來說,分省招生計劃越高,考大學越容易;高考報名人數越高,考大學越難。全國高校向某省本科一批次高校投入的招生計劃數除以該省高考報名人數就是該省的計劃一本錄取率。

決定高考公平並不在於是否全國統考。因此考生和家長的無須過分關注統考問題。應當關注本省招生計劃的變化和本省高考報名人數的變化。

統考有一個好處是統一命題的省份比較容易比較各省的高考錄取難度。


晨霧


高考可以考一張卷子,但是絕對不可能統一一個分數!首先,各省教育資源本來就不一致,層次不平,江蘇浙江兩地學生的質量大家都有目共睹,早在明代,就有南北榜。

江蘇高考質量高不是沒有原因的,從中考就可以看出,江蘇這邊起碼刷一半以上的人前去職高,以南京我所在的13年中考,錄取率大概百分之四十五不到,這也就造成了進入高中的學生質量較高。

本人從學前班開始在南京上學,中考成績不好,僅僅超過南京的普高分一點點,高中是回到老家皖北某縣中上學(省重點,18年本科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從中考進入倒計時就可以看出很多,南京這邊的同學包括我自己選擇輔導班的餘地很大,我同學離中考三個月左右,在南京某銳教育進行一對一輔導,基本每天都去,花了接近五六萬,高考也是如此。相比之下,我所在的縣中,眾多老師補課會在週末前往合肥進行補課~

師資力量,縣中直到如今仍然有著“老三屆”,以及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專生老師在執教,而我初中同學高中班主任則為復旦大學畢業。

江蘇這邊,起碼從小學就有眾多從南師大畢業的教師進行教學,而同樣的農村中學的學生的老師則是來自中專!

我初中班主任教信息技術的,南師大畢業,英語老師東北師範大學碩士生,學校特招而來,數學老師也是鹽城師範,全是正宗科班出生。你讓農村中小學怎麼比。再加上家庭背景,所處環境,農村學生魚躍龍門更是難上加難。



Ahyeah143902655


我是河北人,題中說的統考,說的應該是指統一試卷,統一錄取分數吧。


首先作為河北人,我想我是很有發言權的,為啥,因為我們河北考生真的很可憐,河北工業大學,唯一一所211大學,卻在天津。

我們知道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對各省的錄取分數是不一樣呀,一般都是本省考生錄取分數要低,就像我們河北考生上個普通一本大學的分數,如果在北京的話就夠上清華北大了,很慘,河北偏偏連一所好大學都沒有。


所以河北考生註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有了河北衡水中學,巨無霸的高考工廠,裡面的學生老師十分辛苦,網絡上有很多人抨擊衡水中學管理制度,大喊素質教育,卻沒有人去評價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努力,我們河北的考生用自己的汗水,自己的青春換來的成績,換來的能夠去重點大學上學的機會,卻被評價為“書呆子”“機器人”“無用書生”,那個學生不愛玩,那個家長不想讓孩子開開心心的,那個老師不比你們這樣網絡上噴子更懂素質教育,然而我們能怎麼樣,我們快馬加鞭也無論如何比不上省內有個好學校。


至於高考為何不統考,我覺得應該是各省的教育保護措施,為了保證自己本省的利益,因為他們沒有底氣拿出自己985,211,清華北大這樣的重點中學來和全國人民公平競爭,當然,我看到的只是片面的,試想一下,如果清華北大全國統考,這兩所大學裡除了老師以外還會有幾個北京學生,我不是諷刺北京學生,我只是陳述事實,論分數,全國各省的學生,足以把名額佔完。


九零後999


為了避免明初科舉北方士子全軍覆沒的尷尬。即便是現在對江浙這麼多的限制,在學術方面仍然被江浙主導。當然現在北京上海憑藉自己強大的政治、經濟優勢以及本地學校的優勢高考錄取相對其他省有很大優勢。相比之下河南等省的學生覺得不公平,但是其實這特麼已經很照顧你們了。既無生源優勢又沒有本地學校支持,拿什麼提高錄取率,人家那麼多學校不是靠國家很多都是地方財政在養著,憑什麼給你們優先?至於政策傾斜建設當地院校也得有基礎不是總不能平地硬起一個211吧……你們不平衡的北京上海一個是政治背景,一個是經濟背景,上海就不說了你就是沒有政策人家也能拿錢砸出一片學校一堆名師!北京這話怎麼說呢,怎麼說也是首都不是,文教這種東西是必須傾斜的,沒有北京也會出個南京,西京。相對來說江浙既冤也不冤,如果真的按照你們說的全國一張卷子大家同場競技……這玩意真特麼會打臉的,生疼!所以為了全國那麼多人……總不能讓你江浙這麼冒頭……附圖一張讓你們看看文教方面的底蘊差距。



萊特灬晨曦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各地教育水平不一,北京上海的教育水平明顯要高於偏遠地區。而由於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或者說嚴重不平衡,就導致了錄取分數線上的差別,如果全國統考,那麼分數差距就會大到無法想象,會讓人們產生對高考公平性的質疑,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穩定,這是客觀因素導致的不能統考。所以理論上,全國統考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會發生的。但是另外一個客觀事實就是北京上海天津的考生,他們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但是分數上(或者做題素質)卻不如河北河南山東的考生,然而這些地區的錄取率和名牌大學錄取率卻遠遠高於河南山東江蘇,可能教育部是考慮到這些地區的考生普遍具有較高的素質,他們是素質教育,所以在分數上面相對放寬,名牌高校更多的希望錄取北京上海天津考生。所以,這些地區的考生的高考壓力相對小一些。

因此從全局看,高考是最為公平的考試,希望大家可以抓住機會,考進別人羨慕的大學。


渭河以南秦嶺以北


2001年全國統一試題,北京文科重點本科錄取分數線為454分,一般本科429分,專科360分;山東文科重點本科錄取分數線為580分,一般本科539分,專科為509分。青島有三位女生分別是:姜妍522分(理科)、欒倩457分(文科)、張天珠506分(文科),三人分數都超過北京重點線,低於山東一般專科線。三人向最高法院提出訴訟,狀告教育部違憲,轟動全國。

2002年,也就是此事發生後第二年,北京宣佈自主命題不再使用全國卷。這樣巨大的不平等就被試題不一樣的藉口和表像掩蓋了,有關部門也有了對付質疑聲音的藉口。

這就是直接原因。


860458420


高考是目前相對公平的制度,可以說沒有比高考更加公平的了。不管是富人家的孩子還是窮人家的孩子,只要分數夠了,就可以上全國重點大學。尤其是農村的孩子,腦子好使,天生聰明就能考入清華北大。你說哪項制度能比高考公平,比如就業、評職稱、晉升等。目前高考大多數省份都在使用全國卷,分為全國卷1、全國卷2、全國卷3,部分使用全國卷的是山東和海南。自主命題的是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蘇。如果高考全國一張卷,看似公平,實際不公平。原因很簡單,目前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教學水平不一樣,教育投入的資金不一樣,生活水平不一樣等等,各個地方的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個地方的教育水平差異很大。比如,都說北京的孩子上清華北大的容易,實際上考上清華北大的大多數都集中在幾個城區,大多數的郊區考上清華北大的太少了。好的高中就這麼幾所,都集中在城區,郊區的考生也不容易啊!北京的教育水平差距都這麼大,全國的教育水平差距就更大了。比如學校的實力,老師的教學水平等等。就拿老師的學歷來說,有些重點中學招聘老師的學歷是博士,而且是985,最次也是211。而有些學校招聘老師的學歷本科就行。所以說,全國一張卷,統一高考錄取分數,目前看還不太現實。不過高考也在改革,比如使用全國卷的省份增加,要使用新的教學大綱,要取消文理科,增加教育投入等等。希望將來的高考更加公平。有一句話說的好,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



樸實的大車


沒有統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學風格的不同

總不能說要讓衡水中學和黃岡中學統一一樣的教學風格吧,各省份文化本就存在差異,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2、教學質量的差異

發達省份師資力量強盛,貧困省份師資力量薄弱,這樣學生的水平本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啦。

3、生源的分佈不均勻

像2017年河南省高考考生就高達800萬,而有的省份估計連100萬都沒有,這怎麼比,而且還要比較優質生源的質量和數量

像現在這樣的制度其實也算不錯,大部分省市使用全國卷,而像江蘇地省份則還是使用本地卷,雖然都吐槽每年的江蘇卷是多麼的變態,但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是特別的厲害啦。

高考並不需要通過統考來證明什麼,關鍵能發揮出各地方自身的特色才是最為的重要。


起音


時下,無數人呼籲高考全國一張卷,統一劃條線。特別許多教育發達地方的倍感委屈,總在問,為什麼同樣的一張試卷,我在Z省考了500分只是二本,你在G省考了500分卻是一本。總之,就是無視教育差距只以分數論長短,似乎天大的委屈。我講一件真事,如果你智商正常,對分省錄取就不這樣憤憤不平了。

我讀高中那陣,是兩年制。81年高二要畢業那年,我有位外省的親戚轉到我們班復讀,那時還不知道這屬於高考移民。他上年在家鄉的高考成績是三百多分,我看過他的高考成績通知單,時間太久,具體不完全記得了,總之,他在家鄉的高考分數是350-380之間。當我看到他分數時,感覺非常驚訝,因為我們這裡,與他同一年高考的,不到二百八十分就被錄取了。兩省同樣的考卷,他這樣多分,居然名落孫山。總之,知道他高考成績後,我一直相信他成績很好。但令我有些疑惑的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感覺他並不出色,與他的高考分數似乎不匹配,於是我想當然的以為,他是大智若愚,避免出風頭吧。畢竟人家有三百多分的實力,那是貨真價實的啊。

轉眼高二畢業,我們都參加了高考,高考前,我相信親戚一定能輕鬆過關。令我再一次傻眼的是,高考成績下來後,他只考了250多分,比我分數少得太多,比他上一年,足足少了一百分以上。由於各年的高考題目難易不同,可能單用用分數不好比。但他分數與我們班所有同學成績相比,只是中下,大約落在三十名左右。總之,他再次名落孫山了。

這件事後,在許多年裡,我一直百思不解,他復讀那年那樣努力,但分數怎麼會比上一年少一百多分呢?後來,我才慢慢意識到,不是我親戚不努力,也不是他退步了。根本原因是他從教學質量高的地方轉到教學質量低的地方後,那一年接受了與我們相同的教育,而我們當時的學校,對高考基本上是一抹黑,不知道高考的命題特點,從來沒有組織學生有針對性的複習過。而各科老師只是按部就班的教完課程後,學校立即組織畢業考,畢業考完後,組織複習了一個星期,然後放了十天假,讓學生自由複習。十天假放完後,立即進高考考場。各位,這就是我們當時高考時的真實情況。

經常聽老鄉講,老鄉考上到外地讀書(中專、大專、大學)的,一般在班上成績都名列前茅,後來我仔細一想,才明白了老鄉到外地讀書成績好的秘密。原來,是老家的教學質量太差,勉強考上學校後,與外地同學相比,高考成績相對較差,但原因是與其他同學接受的教育不在一個起點上,等適應一段時間後,其學習的能力就逐漸顯露出來了,當然比那些潛能已經被開發出來的同班同學成績更好。


陽光空靈


高考為何不統一考試,這和全世界學習外語是相同的,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小學就能講一口標準的英語。中國人卻做不到,小學,初中,高中,都在學習英語,大學以後還學英語但是比人家小學生學習的還差。如果全國高考一張卷,那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西藏,雲南,貴州,四川,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等省的高考學子不但要學習本民族語言還要學習漢語。這樣少數民族考生就要付出雙倍努力。就同一所高中而言,相同的教學質量,學生有的考600分,500分,400分,300分,200分……全國一張卷以後高考滿分就不是750分。也可能變成滿分是1500分。就像高考志願填報改革為,知分,知線,知位以後填報的平行志願一樣。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年年上漲。

漲到了學生,家長不重視分數而是重視高考排名,高考位次,不是精算分數,而是斤斤計較位次(河南,山東的考生1分=1000多個位次)漲到學生志願填報時,啥叫平行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