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大鵬展翅乘風飛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天津濱海新區:大鵬展翅乘風飛

金秋九月,天朗氣清。當你從北京南站出發,乘坐京津城際延伸線僅需不到60分鐘,走出一枚靜臥在海河河畔的巨大銀灰色“貝殼”,目光與渤海之濱那一片海闊天藍、樓廈林立的天際線交織,就會感到撲面而來清新怡人的國際化都市之風。是的,你來到了改革開放的先行區、繁榮宜居的智慧城——天津濱海新區。

從於家堡高鐵站向前方望去,目前為止世界第九高樓、天津濱海新區第一摩天大樓——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正在那裡熠熠生輝。該項目由香港周大福集團投資興建,目前是濱海新區最靚麗的新地標;就在不遠處的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內,極具“科幻感”的濱海圖書館正在網上走紅,在最近由美國《時代》週刊發佈的“2018年世界上100個值得一去的地方”榜單中榮登榜首。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地處環渤海經濟帶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匯點,內陸腹地廣闊,輻射西北、華北、東北12個省市區,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自2006年5月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以來,濱海新區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多重疊加的歷史性窗口期,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開放的濱海是世界的機遇,開放的世界是濱海的舞臺。”與巨人同行,同世界共贏。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區的濱海新區,多年來一直是深受港商以及眾多海內外客商青睞的投資熱土。如今,這片熱土上已聚集了逾7000家外資企業、上萬家內資企業,在這裡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超過140家。

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集聚、開放、智能經濟為方向,大力推動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和質量提升,全區經濟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開放濱海載體豐盈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而時間書寫下的,正是改革者的遠見卓識和高瞻遠矚。

伴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鏗鏘旋律,1984年12月6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在天津東部沿海的鹽鹼荒灘上應運而生。1986年的夏天,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視察如今濱海新區的核心區域——天津開發區,並欣然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從此,從躺在紙上的圖畫到巍然崛起,從小馬過河到駿馬奔騰,成為世界望向中國的一扇美好的窗。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世紀之初國家從實施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06年,國家賦予濱海新區功能定位,要求濱海新區在帶動天津發展、推進京津冀和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促進東中西互動和全國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濱海新區考察,作出了“要以濱海新區為龍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集成集約集群發展”、“充分利用濱海新區平臺,先行先試重大改革措施,努力為全國改革發展積累經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百舸爭流風正勁,機遇之城碩果豐。近年來,濱海新區按下了改革的“快進鍵”,開啟了力度、廣度、深度都前所未有的改革探索。從開發區“一枝獨秀”,到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東疆保稅港區、中新生態城、自貿試驗區競相盛放,現在的濱海新區已成為國家多層次開放的“試驗田”。

協同發展 譜寫新篇

背靠京津,面朝大海。如果說濱海新區這片商機寶地宛如一枚鑽石,那麼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更是風采卓然。

記者上月隨同一帶一路多國記者採訪團從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展示中心瞭解到,自揭牌以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638家,註冊資金86.83億元。其中來自北京企業200餘家。

該科技園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之下,由京津兩市共同建立的,2016年11月正式揭牌以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的部署和舉措,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金融與科技服務、生命與生物科技為產業定位,以體制創新、政策突破、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為工作舉措,整合創新政策、領軍企業、高等院校、創新文化、高端人才、金融資本六大創新因素,構建有濱海特徵的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科技園力爭2018年對接企業增量不少於400家,有力培育起具有天津特色的優勢產業。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要的國家戰略,更是擺在濱海新區面前的一個重大歷史機遇。機遇垂青,還需實力“應門”。濱海新區充分利用自貿區體制優勢和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政策優勢,以及交通優勢和載體優勢,緊緊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這一主題,加強京津濱發展軸聯動。目前,每天數十對城際列車往返於北京和濱海新區于家堡之間,一小時同城化交通圈形成,進一步促進了京、津、濱之間的商務人流、旅遊人流、居住人流的交通往來。

租賃創新享譽全球

在每年“中國航空金融頒獎盛典”中,濱海新區東疆保稅港區飛機租賃創新交易頗多,國內與航空租賃相關的100%創新結構均源於東疆。東疆已成為繼愛爾蘭之後擁有飛機資產最多、世界第二大的飛機租賃聚集地。

這些年來,東疆依託國家賦予的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功能優勢,先行先試,推進租賃業政策創新,打造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如率先開展保稅租賃、出口租賃、聯合租賃以及離岸租賃等30餘種租賃業務模式,推動監管方式和交易結構創新,形成了國內外公認的飛機租賃“東疆模式”,在國際航空和租賃市場的影響力迅速上升,成為國際公認的租賃市場新興力量。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租賃企業通過東疆的平臺已完成1207架飛機租賃業務,佔全國租賃引進大飛機的90%以上。這意味著全國民航機隊中每4架大飛機就有一架來自東疆。

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金改30條”已基本落地,175項制度創新舉措落地實施,大宗商品現貨保稅交易、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保稅貨物流轉監管模式、融資租賃公司收取外幣租金等10項創新經驗已在全國複製推廣。得益於改革創新,天津自貿試驗區用佔天津市1%的面積創造了全市約12%的地區生產總值、近10%的一般預算收入、四分之一的實際利用外資,以及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額。

生態濱海綠色樣本

車行駛過濱海新區彩虹大橋,有一座綠意盎然的新城映入眼簾,這就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重大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作為濱海新區五大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城用十年時間演繹了一個“綠色蝶變”。

生態城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徹底治理了2.56平方公里積存40餘年工業汙染的汙水庫,形成了生態城最大的景觀湖,治理技術獲得27項國家專利,治理方案在多個地區推廣應用。通過鹽鹼地土壤改良,本地適生植物比率達到70%。建成永定洲生態溼地公園、遺鷗公園、印象海堤公園等多個城市主題公園,精心佈置道路兩側和街角景觀綠化,實施靜湖、薊運河故道等景觀工程,形成了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綠化景觀體系,綠化覆蓋率達到50%。完整保留區域溼地,預留鳥類棲息地,百餘種鳥類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集河道、湖面、草地、溼地、海灘為一體的生態景觀格局,城市吸引力逐年攀升。

走在生態城中,綠色元素隨處可見。生態城所有建築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開創性地制定了綠色建築設計標準、評價標準和運營導則,出臺綠色建築管理規定和綠色施工管理規程,形成了覆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評價各個環節的全生命週期綠色建築管理體系。設立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服務機構,出臺綠色建築獎勵政策,建立中新聯合綠色建築科研機制,實施生態城綠色建築標準與國家標準對標試點,45個項目獲得國家綠色建築三星級標識,住宅節能率達75%,公共建築節能率達65%。同時,積極開展被動式節能建築、裝配式建築試點。生態城綠色建築標準體系和管理體系在全國多地得到推廣。

生態城大力推廣綠色出行,構建了軌道交通和慢行道路為支撐的綠色交通體系。堅持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規劃模式,合理規劃居住、商業設施,實現了減少出行和便利出行的目標。區內免費提供清潔能源公交,實現區內公共交通出行全覆蓋。目前,建成區範圍內,慢行系統已將居住社區、商業設施、景觀開敞空間等城市功能有機串聯起來,形成了遍佈全城的慢行網絡。

生態城建立健全城市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體系。建立了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綜合能源利用體系,住宅項目全部安裝太陽能熱水設施,光伏發電量達到1300萬千瓦時。可再生能源佔生態城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達到14%。在我國率先建設生活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實施垃圾分類收集示範工程,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獲批“國家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

作為全國首個綠色發展綜合示範區,生態城大力推進產城融合,著力發展以文化創意、互聯網+高科技、精英配套為主導的綠色產業,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華誼兄弟、博納影業、光線傳媒等文創“大咖”先後落戶,國內首家民營圖書發行商登陸上交所A板,轄區企業參與的國內動漫電影票房佔到全國總票房一半以上。依託國家動漫園等平臺,文創產業生態圈正在形成。截至今年7月,生態城聚集文創企業達1192家.旅遊產業“多點開花”。泰達航母公園、方特歡樂世界、海魔方水上樂園……圍繞生態和海洋兩大主題,旅遊集群效應日益顯現,今年遊客量預計突破500萬人次。

智能產業多點開花

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遠距離虹膜人臉一體化識別系統、“魚臉識別”實現研發更新……記者走進濱海新區,深入中科智能識別技術研究院、深之藍、一飛智控等新區企業,感受“刷眼和刷臉”等智能“黑科技”帶來的神奇。

多年來,憑藉不斷優化的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環境,濱海新區加速聚集智能資源,智能產業產學研深度融合,企業創新能力噴薄而出,湧現出一大批智能製造領軍企業。

作為專注於空中智能運輸運載領域的準獨角獸企業,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產品已涵蓋應用於無人機物流運輸、空中自動駕駛載人運輸及軍民融合等多個領域。作為行業首家覆蓋商業整體產業鏈的民營企業,一飛智控以智能自主飛行控制系統為核心競爭力,率先成為國內噸級無人直升機載荷市場破冰者,並擁有農業、物流、警用消防等領域核心技術、雲端大數據及服務能力。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一飛智控還牽頭成立泰達無人智能裝備產業園,讓一大批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天津。

同時打造天津智能航空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為國內先進、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智能航空研發中心;在無人機迅猛發展的同時,水下機器人也讓人嘖嘖稱奇。目前,深之藍基於國防科技大學和天津大學主創團隊的研發設計能力,先後生產出“河豚”和“江豚”兩款水下工業機器人,通過引入立體視覺能在觀察的時候增加深度信息對目標的可識別性,發現目標的能力就有很大提高,除水下機器人外,深之藍的“魚臉識別”技術此前完成新一次的研發更新。新技術可以在0.1秒之內,通過識別魚的色彩、形狀以及遊動姿態,快速顯示出魚類的具體名稱。為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在識別領域的更多可能性,細分識別要素,為工業探測、搜救捕撈、深海生物研究等領域更好服務。

“人臉識別”產品在新區更是層出不窮,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發出世界上首套跨視角高精度步態識別系統、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遠距離虹膜人臉一體化識別系統、第一款具有虹膜識別身份驗證功能的智能手機、第一臺集成探煙探火視頻分析的安防消防一體化攝像機。其中,天津市博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採用該院人臉識別技術研發的“人證合一”查驗系統閘機在天津西站成功安裝運行,實現公安檢查站對受檢人員快速識別、對比、登記的信息化服務。

新區智能產業集群發展,也助力新區智慧新城建設。以智能電網為例,如今在中央大道兩側排列著耀眼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彩虹橋附近的曠野上,矗立著一架架風力發電機,這裡就是國網天津電力在生態城啟動並建設的首個智能電網創新示範區。通過智能化的調度管理,生態城智能電網實現大型風力、光伏發電廠和儲能裝置等聯合運行,以及常規發電和清潔能源發電的聯合輸送,有效消除風電能、清潔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所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濱海新區把創新驅動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主動把科技創新融入經濟建設主戰場,積極推動自主創新產業、推廣產學研一體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構築人才高地,不斷在科技創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根據相關規劃,新區將以智能科技為指引,全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預計到2020年,智能製造核心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在國家“十三五”高性能計算專項課題中,中科曙光、國防科技大學以及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同時獲批牽頭E級超算的原型系統研製項目,形成了中國E級超算“三頭並進”的局面,而在這三大超算軍團中,濱海新區可謂佔據“半壁江山”。

插上“智能”和“創新”的翅膀的濱海新區,正在乘“風”飛翔。

築巢引鳳花開蝶來

求職者實行免費入場,為企業免費提供展位。日前,濱海新區下半年最大的招聘會——“海河英才”就業需求對接會在濱海文化中心舉行。優越的供需平臺讓僅僅半天時間的招聘會異常火爆。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恆銀金融科技等知名重點企業在內的集中了智能製造、航空航天等優勢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百餘家企業參會,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898人。其中不乏數十名海歸人才。

數天前,天津開發區開展的“聚濱海·匯泰達·攬英才”泰達2018大型招聘會也收穫頗豐。

濱海新區引才的順暢得力於大力推行優厚的人才政策。濱海新區在早些時候就積極推行“鯤鵬計劃”人才新政,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為人才落戶提供最便捷的服務。截至八月底,通過“鯤鵬計劃”新區已近8000人。

濱海新區根據產業特點和工作實際,研發設計了“濱海新區人才計劃引進人才服務表”,對新落戶人員進行全方位調查,同時對非就業人員就業需求進行分析統計。開通人才落戶服務二維碼,開闢網站服務專區,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服務,後臺實時自動統計分析。通過調查分析,吸引人才落戶新區的主要原因為新區在職業發展、人才政策、城市環境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優勢。根據辦理情況統計,新區每日落戶量佔全市的四分之一以上。截至7月2日,全市累計辦理戶口準遷證4萬餘張,新區約佔全市的30%。新區的優勢在於經濟總量大、經濟主體多、職業發展前景好以及政策優惠等。人才來源廣泛,華北地區居首,其中以河北、山東、河南和山西等省份居多,約佔總量的70%。據初步統計,來自北京的“北漂”人才佔總量的40%左右。人才類型比較多樣,學歷人才最多,約佔總量的82%,其中碩士、博士佔15%。落戶新區人才以青年為主,40歲以下的佔90%以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還專門成立了以區人社局、區公安局、區教體委、區行政審批局、各功能區人社局為成員單位的濱海新區引進人才落戶聯審窗口單位工作協調小組,設立40餘個聯審聯辦窗口,全天候無公休開展工作。與此同時,濱海新區正大力調整優化公共服務水平,關注引進人才在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需求,會同相關部門做好各項服務工作,不斷優化環境,提升服務和保障水平,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濱海新區華納社區就是天津濱海新區人才引進的縮影。從過去的原住民,到現在的超過十分之一的外籍人員,涵蓋17個國家和地區,很多外來人員已經在這兒落地生根。記者在華納社區服務中心一樓大廳看到,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居民“刷臉”即可進行活動簽到、預約社區活動場地,並可實現免證件辦業務。位於大廳一角的開發區行政服務自助終端屏幕上,顯示著審批服務和便民服務兩大板塊,居民可不出社區就能辦理公司或生活業務,享受便利的自助服務。

文化惠民 潤物無聲

近日,美國《時代》週刊發佈一份2018年旅遊目的地榜單,列出世界上100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其中,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榮登榜首。

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文化中心的濱海圖書館以極具“科幻感”的設計在網上走紅,享譽海內外。美國《新聞週刊》稱它是每個愛書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英國《每日郵報》將它稱為全球“終極圖書館”那究竟是怎樣一座圖書館呢?濱海新區圖書館新館於2017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圖書館中廳由“球形報告廳”和“書山”兩部分組成。球形報告廳是一個外徑21米的球體,表面均勻分佈LED燈,用內光外透、全綵變化來顯示動態和靜態圖形。球體內部是具有環繞立體聲和數字放映功能的報告廳,是圖書館開展公益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34層白色階梯呈波浪狀鋪開,自下而上設計,直觀地表現了“書山有路勤為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內涵。市民不僅在這裡可以閱讀圖書、觀看展覽和演出,同時還可以享受到教育培訓、餐飲娛樂、康體健身等方面的服務。

濱海新區圖書館所隸屬的濱海文化中心是濱海新區“十大民生工程”重點項目,旨在打造濱海新區的文化藝術融合體。濱海新區文化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把濱海新區公共文化服務整體不斷提升。建設濱海文化中心、濱海廣電大廈、濱海時報大廈等區域文化地標建築。投資近億元提升改造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街鎮、居村文化設施全覆蓋、免費開放;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連續舉辦五屆社區文化藝術節,每年參與群眾百餘萬人次,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顯著提高;領先全國推出文藝人才、精品獎勵、民辦博物館等5個專項扶持政策等等。記者在濱海新區看到,這裡文化產業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的齊頭並進,已初步形成了影視動漫、設計創意、廣告會展、數字傳媒等主導產業,全區共有文化創意類企業近5000家,彙集卡梅隆影視、未來電視、搜狐視頻、58同城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文化企業。繁榮了該區的文化事業、豐富了百姓業餘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指數。

按照“建設國家級濱海新區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的總體定位,濱海新區正在逐步形成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一區多園”發展模式。濱海新區已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之一,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融合,通過主題演藝或實景演出,帶動濱海航母主題公園、極地海洋館等景點發展,兩個“旗艦”景區吸引遊客數量均超過百萬,經營收入均超過億元。

情繫帶路深挖潛力

8月26日,由國內自主設計建造的最大集裝箱貨輪“中遠海運宇宙”首次抵達天津港。這艘貨輪將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完成一架空客A320飛機大部件和7166個標準箱的裝卸作業後,啟航駛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港口。

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點支。目前,天津港掛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集裝箱班輪航線超40條,涉及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南非、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港口。與此同時,天津港在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方面也獨具優勢,形成了“兩橋、三通道、四口岸”陸橋通道格局:經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輻射蒙古國,經新疆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口岸輻射中西亞,經內蒙古滿洲里口岸輻射俄羅斯地區。便捷的快速通道,為“一帶一路”經濟帶貿易暢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濱海新區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佈局,巧用自身區位、政策、產業等優勢,搭建“一帶一路”快速通道,努力打造“一帶一路”的新支點,在遼闊的“絲路”上充分挖掘發展新潛力。除了貿易領域外,濱海新區利用政策平臺優勢,輸出成功的新區管理經驗模式,打造綜合性經濟區,吸引了各國企業在當地集群發展;利用產業發展優勢,龍頭企業紛紛走出國門,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裝備製造等領域的深層次合作,加快了“走出去”投資步伐:在埃及紅海之濱,一座泰達新城正在建起。中國開發區運作的典範“泰達模式”,成功引入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在印尼加里曼丹島,由總部位於濱海新區的聚龍集團承建的中國印尼聚龍農業產業合作區正拔地而起。這裡是我國首批農業對外合作試點項目,也是一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今年上半年,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印尼聚龍產業合作區建設提速,分別入駐企業68家、14家。

改革不停頓、發展不止步。往高處飛,提升水平;往遠處飛,拓寬視野;往縱深飛,做精做強。承載著無數光榮與夢想的濱海新區就像一隻大鵬,目光犀利,思想深邃,信念堅強。胸中奔湧著星辰大海,渾身溢滿澎湃的力量,騰空躍起,奔向改革與創新的蔚藍晴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