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真相是什麼?

leona518


我有特別靠譜的回答。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版本,大家的認知都是這樣的: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白天,李淵派人告訴李建成,明天上午來太極殿開會,有事要談。鑑於這一天李建成已經讓嫡系上表李淵,說天上彗星出現,預示著李世民要造反,他和李世民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所以不知道李淵信沒信自己,心裡沒譜,對第二天開會自己有沒有利沒把握,就跟李元吉魏徵王珪等人商量,一時沒個定論。但是半夜裡張婕妤派人送過信來,原來是李世民反咬一口說他淫亂後宮,李淵讓他們兄弟二人當面對質。於是李建成一幫人鬆了一口氣,覺著李世民腦子進水了。因為李建成淫亂後宮純屬莫須有麼,不怕對質。所以第二天他和李元吉大搖大擺的進了玄武門,結果被李世民在臨湖殿一箭穿心。但是這個版本有個老大漏洞:李建成為何會死在臨湖殿?要明白這個問題,大家要看一張太極宮的地圖。

玄武門在正北,正對太極宮,臨湖殿在玄武門和太極宮中間。但是李建成住在東宮,正東。李元吉住在武德殿,也在正東。李建成和李元吉去太極殿議事,兩人直接往北走就行,跟南邊的臨湖殿毛關係沒有。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卻是在臨湖殿被殺的。新舊唐書都是這麼寫,人們也沒有提出啥異議。因為大家都相信李建成哥倆是從玄武門進來的。其實用腳趾頭想想都不可能,如果他們是從玄武門進來,玄武門禁衛軍根本不會讓他們進。因為玄武門屬於防衛重地,所有進出的人都要在前一天跟李淵預約備案,第二天四十個值班警衛按照預約名單進行安全檢查,然後放行。而李建成住在東宮,李元吉住在武德殿,他們大早上帶了一幫人從玄武門進來了,意欲何為?因此他們根本不可能從玄武門進來。既然不是從玄武門進來的,那麼為何會死在臨湖殿呢?只有從玄武門進來去太極宮才會路過臨湖殿,才會被李世民伏擊。所以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說,李淵第二天開會的地方不是太極殿,而是玄武門附近的咸池。

那麼問題來了,李淵要在第二天開會時一舉解決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問題,這麼重大的事情不在太極殿這樣的重要場合處理,卻閒情逸致的跑去咸池划船,說得通嗎。當然說不通。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第二天才對要不要去心存疑忌,一幫人商量了半天,最後決定要去。他們為啥不怕,因為覺得不可能遭到李世民伏擊,因為李世民住在城外的弘義宮。李世民和李建成關係沒有惡化之前,李世民住在皇宮內的承乾殿,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就出生在這裡,還以此殿命名。兄弟三個相遇如家人禮,都帶刀挎箭騎馬,去李淵那裡辦事都不用安檢,晝夜通行無礙。李淵為了加固皇權,就把李世民從承乾殿趕出來,放到城外的弘義宮住。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同程度的被敲打。因此兄弟三個極力討好李淵邀寵。但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李建成和李元吉畢竟住得近,所以李淵親近李建成,疏遠李世民。也可以說,李淵對李建成放心,對李世民不放心。

所以玄武門兵變當晚,李世民在常何策應下悄悄從玄武門進入皇宮,挾持李淵到咸池,並且臨時通知李建成,開會地點改在咸池。李建成將信將疑,但是已沒有時間驗證李淵的情況,為了以防萬一,就派人把自己的嫡系集結在玄武門外以備不測,因為玄武門離咸池很近。然後叫上李元吉前去咸池,結果就在臨湖殿被李世民襲擊了,身死名滅。因此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在咸池划船看似不合常理,其實卻最接近真相。


唐風宋月


公元626年7月的玄武門之變,真相其實並不複雜,只是唐太宗李世民掌權後,可謂一代明君,勵精圖治,統治期間被稱為貞觀之治,這就是功績加成。

後世之人在評價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在大唐榮耀的光環下,不僅隱晦曲筆,而且還多有拔高,客觀上把玄武門之變搞複雜了。

其實,在玄武門之變爆發後不久,修改隱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形象的措施就開啟了。無論是李世民藉助父親李淵之口,宣佈李建成謀反被誅,還是在歷史記載中,李建成都是一個昏聵庸俗,嫉妒賢能和心胸狹窄之輩,這就是史學家為勝利者與皇帝背書的結果。除了在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有關於李建成的蛛絲馬跡之外,在唐代乃至之後對李建成的評價都是負面的。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李世民確實太優秀了,登基之後的作為也值得稱讚。至於是否合法正統上位,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小孩子才談對錯,大人只看利益。勝利者需要大加書寫,失敗者塵封在歷史中,偶爾作為談資,只能是一縷過去的青煙罷了。

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確實不願意屈居太子李建成之下,加上戰功赫赫,手下有能力的武將謀臣一大堆。且不說李建成,就是李淵也曾私下表示比較忌憚自己這個兒子。況且,李建成的手腕謀略差一籌,不像自己弟弟李世民那麼當機立斷。李世民決定發動武力解決哥哥李建成,表現出來的素質令人震撼,有張有弛,步步為營,不吝嗇金錢,恩威並施,收買玄武門統領常何,賄賂後宮妃嬪打輿論戰,派人到洛陽留後路,朝野上下大部分依附,閉塞了李淵的耳目,指責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張婕妤尹淑妃等,一系列措施當然是架空了父親,因此當李建成李元吉被殺之時,李淵還在湖中悠然泛舟。

可見,李建成在這方面和李世民相比差不止一點。歷史的天平有時候懸於一線,就是瞬間轉折到別處。屬於李建成的時代,在玄武門喋血之中,很快落幕。而秦王李世民登基後,正式開啟了他的星辰大海。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玄武門之變真相是父子相爭、骨肉相殘。玄武門之變不在玄武門,而在臨湖殿,李世明爭的不是太子之爭,而是爭皇位,典型的父子之爭,是先控制李淵,再誘殺李建民、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有很多隱晦之處,其中有關李淵描述最為可疑,極大可能就是李世民篡改了歷史。歷史上對於李淵開創唐朝評述很少,幾乎都是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奠定唐朝基礎,但這是真的歷史嗎?應該不是,唐朝開創,取決於李淵,而不是李世民,北拒突厥,東撫群雄,唐朝是歷朝歷代建立皇朝最快的,從舉兵起事,到建立唐朝,不過半年,其中籌備、決斷、運籌都是李淵,李世民最多就是執行的戰將,一個能幹的兒子。

從史書上看,李建民似乎毫無是處,就是一個紈絝子弟,但是實際上,他是位戰將,也頗得人心,比如魏徵就是他幕府智囊,表面上看,唐朝取得長安,然後攻取山東是關鍵,但實際上,唐朝最大的威脅是突厥,在開始的時候,唐朝只能對突厥稱臣,而對於山東豪傑是採取進攻態勢的。突厥在隋唐亂世中,是重大的力量,突厥實行力量均衡政策,唐朝起事的時候還派兵支持,但是唐朝成了氣候,趕緊派兵支持其他人,比如劉武周,雖然劉武周敗於李世民,但是自始而終與突厥周旋的是李淵和李建民,其中李淵主要是謀略上的,武力上則是李建民,李世民攻略山東建不世偉業,李建民抗拒突厥也功不可沒,何況施行善政就輕取劉黑闥,可見其威望之高。

李淵建立唐朝後,最大的憂慮不是外敵,而是怕禍起蕭牆,自己當皇帝還好辦,問題上繼承人上,李建民、李世民、李元吉都想做皇帝,李建民是長子,又是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建民就是未來的皇帝。問題是李世民功勞太大,尾大不掉,也想當皇帝,還有李元吉也想當皇帝,他支持李建民對抗李世民,就是要求李建民承諾封他為皇太弟,就是李建民當皇帝后,就輪到他了。三個兒子都想當皇帝,李淵很猶豫,只能盡力維持,很難下決心,先是封李世民為秦王,然後又給與李世民開府建制的權利,當賞無可賞的時候,李淵鑑於隋文帝的前車之鑑,心裡下了決心,李建民與李世民勢不能共存,只能選擇一人出局,而這個人就是李世民,只能行動上慢了一步。李淵萬萬沒有想到,李世民竟然敢反了自己,誘殺兄弟,最後李淵若要堅持,怕是要連自己也要被殺。李世民派沾染鮮血、全副武裝的尉遲恭報告李建民、李元吉要謀反的事情,李淵明白了,一切都不可挽回,給了李世民一個不謀殺父親的名聲。

綜上,玄武門之變關鍵不在玄武門,而是在臨湖殿,政變的關鍵目標是李淵,而不是李建民、李元吉,玄武門之變之所以疑點重重,很大可能是李世民篡改了歷史,很多人以為《西遊記》中,魏徵夢斬涇河龍是演義故事,其實就是諷刺李世民囚父,殺兄弟。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但中國是史書傳統大國,為什麼玄武門之變,疑點重重,就是史官用春秋筆法試圖表達真實的歷史。


大小叢生


李世民功高蓋主,讓太子感到了威脅。可是他並沒有有想加害死李世民的意思。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這個時候李元吉這個頭頂長瘡,腳底流膿的壞種看到了機會。不斷給太子李建成出餿主意設計陷害李世民。玄武之變就是它倆最後的末日。李元吉因為毒酒毒害自己親兄弟、和自己父皇的妃子通姦陷害李世民、玄武門設計誅殺李世民等等罪惡,把自己送進的無間地獄。被銷燬得只剩下一口怨氣。後被宇宙中一股惡勢力引著這股邪氣入了癩蛤蟆胎入世,轉世成了今天的為禍中華的三工毒蟾。這就是玄武之變餘毒今天的因果。這個小丑魔頭將來被利用完了等待它極其爪牙的最後結局就是形神全滅。對於宇宙來說就是徹底的淨化。


歸途尊者


秦王擊敗竇建德,王世充。收復河南,河北大部地區,叢而統一天下。因功受封天策上將,獲封鑄錢爐三座,可自設官屬,食邑增至二萬戶,位在親王與三公之上。此時秦王規制已超過東宮。太子建成遂生懼意,東宮衛率外又設長林兵,借征伐劉黑閥之機暗藏兵甲,高祖察覺,但未處置,從而埋下禍根。此時齊王元吉亦有奪位之意,遂與建成聯合。後東宮與秦王府爭鬥曰漸嚴重,更有秦王赴宴被下毒之事,高祖不得已詔令秦王為陝東道大行臺,可在洛陽設天子旌旗,洛陽以東歸秦王統屬。但朝中諸臣與太子極力反對,高祖又收回詔命。此時秦王無法離開長安,統兵權又落入齊王之手,處境已非常危險。如讓齊王掌握統兵權,太子,秦王必死。玄武門之變實為無奈之舉,如不行險必無生理。高祖李淵要承擔很大責任,沒有盡到他身為皇帝的責任。秦王與太子爭,天下不寧,社稷也不寧,要麼處置太子,要麼處置秦王,處置了其中一個天下才能安定。遲遲不做決定,最後反受其亂。


神仙102217306


真相就是李淵的平衡策略失敗,兩個兒子喋血收場。整個玄武門事件看似是兩位皇子之爭,但是背後卻有李淵這個當朝皇帝的影子,甚至可以說不是李淵的話,這兄弟倆未必走到這一步。李淵在建國期間要利用李世民的軍事能力,這點很正常,畢竟從南北朝開始,各種篡位叛亂一波接著一波,自家兒子當然比外人可靠點,而且人能力還強。這一時期李淵提防的是太子李建成,所以李淵一有建功的機會就給李世民,而他也爭氣,連戰連捷,李淵就順理成章的給他加權,讓他和太子打擂臺,皇帝自己居中調停。之後李世民做大,特別是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的功勳壓過了太子,威勢直逼皇帝,於是李淵又來到了李建成這邊。幾次打壓甚至雪藏李世民,不是其他將領太無能,逼的李淵不得不啟用李世民的話,這一時期的李世民就是個閒散親王的命。李淵的左右搖擺極大的刺激了這兩兄弟,李建成自認位置不穩,這個弟弟太有威脅,有必要出手了。李世民則認為老爹又是給自己加官晉爵,又是拿不定主意,說明自己在皇帝心中分量不輕,有機會拿下儲君的位子。等到矛盾徹底激化走到明面上的時候,這兄弟倆都無路可退了。向前一步一人之下,後退一步萬丈深淵


遠方的燈火啊


仔細閱讀唐代歷史,在《新唐書》中,對於玄武門之變的描述,似乎被作者有意識的肢解。我們很難從一個人的傳記或帝王本記中通透了解事件全貌。與之相關的細節都被散佈在不同的人物傳記中。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對於這樣一個重大事件,作者用這樣一種方法去記載,似乎在有意無意的掩飾著什麼。好像只是想告訴後人:有那麼一件事而已,置於細節就不要太認真了。

作者的這種態度,其實也在表明,他並不認為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來說有多光彩。的確,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的表現,確實讓人大跌眼鏡。那天早上,李世民唯一的亮點,就是一箭射死了自己毫無準備的哥哥。

或者是因為,眼看著親哥哥死於自己箭下的強烈刺激,李世民之後的表現,和殺場上百萬軍中的英明神武判若兩人。他甚至不能駕馭好自己的坐騎,被戰馬甩了下來。差點被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勒死。如果不是彪悍的尉遲敬德及時趕到,射死了李元吉,玄武門之變的結果真的很難說會怎樣。

那一天,主角更像是尉遲敬德。先是射殺了李元吉救了秦王。然後,又拿著兩位皇子的腦袋,喝退了前來護駕的太子府和齊王府的衛隊。接著,又身著重凱手持兵刃,以保護李淵為名,從李淵手裡拿來了兵符印信,剿滅了太子和齊王的餘黨。

公元626年的那個夏天,骨肉相殘,但也成了大唐貞觀之治的起點。因此,玄武門之變的血腥氣味,總是被人們有意無意的淡化。可是,在那一天,唐高祖李淵失去的並不只是至高無上的權利,還有38歲的長子李建成,24歲的四子李元吉,還有10個孫子,和他們的家眷親信等上百人。對於一個父親來說,這樣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衝仔學歷史




玄武門之變其實就大隋朝爭奪太子之位歷史的重演,只不過隋朝是兩兄弟爭奪,而唐朝是三兄弟之爭,更可怕的是李世民功勞太大,使李健成太子、李元吉感覺危險向他們逼近,李淵幾次想削去李世民的兵權,李元吉還用毒酒陷害李世民,可以推測如李健成掌權,一定會殺李世民,李元吉雖與他同道但遲早也會被他剷除,權利的頂點,現實的殘酷,李淵的三個兒子為繼承皇位,只能一個成在,就是沒有玄武門事件,換在別的地方別的事處一定會死去兩個,決不能有二王並立,不然江山不穩,事非多多!


樅陽鄉村攝影


我認為就算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也終究會發起其他事變來奪得皇位。李世民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基本上大大小小得戰役都是由其參與並取得勝利的,麾下猛將如雲,怎麼可能甘心將江山拱手讓給是在後方做建設搞政治的李建成。就算他願意,他麾下的將士也不甘心自己辛苦立下的功勞被太子一黨的大臣佔有。所以,就算沒有玄武門,也會有神武門,正陽門。而且李世民的功勞也大大影響了李淵的地位,所以他雖然封李世民為秦王,但是將李建成立為太子,並大大削弱了李世民的勢力。而且,李世民是可以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真猛人,怎麼可能甘心做一個閒散的王爺。李世民是一個有遠大抱負與野心的男人,所以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有其必然性。


K丶a995


玄武門之變,反映了中國歷史從發展開始遺傳的權利之爭。不單只是封建社會,就算到了今天,權利之爭也從未息鼓。不過今天該了個名字叫政治。為什麼要玄武門之變,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高高在上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