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提醒:開家長會踩中5雷區,得罪老師都不知道!

教育專家提醒:開家長會踩中5雷區,得罪老師都不知道!

來源 | 布穀聽聽(ID:iBookgood)

期中考試一結束,家長會就成了熱議話題。

不同的家長對待家長會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 開家長會無非是老師鞭策家長,讓家長回家再鞭策小孩。成績都出來了再鞭策,管什麼用!
  • 家長會就是優等生的炫耀場,落後生的捱罵地,咱身為中等生的家長,出席了也沒啥存在感。
  • 要多跟老師套近乎、攀交情,求一個把孩子學習搞上去的私家秘方,可家長會散後,看這裡三層外三層的陣勢,覺得取到真經也是無望了。

家長會,果然是雞肋嗎?那為什麼學校要安排寶貴的時間,讓主課老師齊到場,甚至連備課組長、年級級長,教導主任們也要蒞臨,與家長充分交流?

這家長會,究竟埋著什麼靈丹妙藥呢?是不是之前咱們對家長會的理解,都有誤會?

一、參加家長會的5大誤區,你中招沒有?

教育專家提醒:開家長會踩中5雷區,得罪老師都不知道!

1穿得像貴婦一樣,彷彿參加社交活動

家長會上有八九成是媽媽們。可是,一部分媽媽虛榮心膨脹,覺得自己一定要豔壓群芳,才能為全家爭氣。於是,校園簡直變成了社交現場,媽媽們手挽名牌包包,佩戴金銀首飾,甚至,噴灑香水。

拜託,開家長會又不是參加同學聚會,你打扮得像社交名媛給誰看?老師們見到這種家長,心裡難免犯嘀咕:“怪不得孩子也追求享受、好面子、心思不在學習上,原來家裡有這樣的表率呀!”

對老師來說,家長會也是觀察的契機,她可以通過觀察家長的穿著、談吐、禮儀,觀察孩子父母的素養,觀察孩子在家有沒有一個書香氛圍和靜心學習的環境。老師也在觀察家長是否平易近人、與孩子之間是否可能存在良性的親子互動,觀察家長是否幹練高效,有見識與胸襟。

汪曾祺先生就自己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說過:《孔叢子·居衛》有言“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這話是真理。

什麼樣的家庭培育出什麼樣的孩子,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家長脂粉氣撲鼻,舉止造作虛榮,老師自然對家長產生敬而遠之的念頭,這樣,咱們當家長的還怎麼取得老師的第一眼好印象,與之有同盟軍般的交流呢?

學校是文化單位,打扮得大方得體,整潔乾淨即可。

2沒做任何準備,就讓老師開藥方

家長會前後,經常有家長擠上來說:“老師,我孩子的語文老拖後腿,你有什麼妙招讓他提分?”

可當老師反問她:“那你覺得你孩子短腿的地方在哪兒?是閱讀不夠量,還是基礎知識有短腿;是不會寫作文,還是古文方面有障礙?咱們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呢?”她馬上一臉懵圈。

試想,就算你帶孩子去看醫生,也要先了解孩子哪裡不舒服,要自述症狀的對不對?不說症狀,就讓老師開藥方,是高估了老師對每個孩子的關注度了。

老師教一個班50個孩子,教兩個班就是100個孩子,她即使是超人,也不可能對每個孩子懸而未決的問題都瞭解得那麼細。

孩子的成長,家長才是第一責任人。如果自己都對孩子的現狀一問三不知,不能帶著細緻的觀察與思考去開家長會,那讓老師怎麼幫你?

3會場秒變刷手機現場,錯過會議精髓

有些家長覺得,全班乃至全年級召開的家長會沒什麼意思,要讓老師對自家孩子有印象,得靠家長會後的個別諮詢。因此會上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家長們有頻繁處理家事的,忙於交頭接耳的,甚至有的家長一直在下面玩手機上的小遊戲。

等到會後排隊諮詢時,這樣的家長提出來的問題往往非常幼稚,經常被老師困惑地反問:“剛才,對這些孩子們的共同問題,我已經反覆交代過家長應該怎樣配合解決,您怎麼又來問?”

如果咱們做家長的,兩三個月開一次家長會都忙著玩手機,怎麼能讓老師相信,咱們是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的?

怎麼能讓老師相信,咱們平時以身作則,家裡是有一個安寧的氛圍,讓孩子專心讀書的?

從根本意義上說,專心聽講,積極互動,也是對老師和學校籌備家長會勞動的一份尊重,體現了做家長的基本素養。

教育專家提醒:開家長會踩中5雷區,得罪老師都不知道!

4一遭到批評,不問情由就教訓孩子

有的家長開家長會,非要把孩子留下來,當“同桌的你”,希望家長會一結束就搞個“三方會診”

結果呢,老師如實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家長的臉眼見著越來越黑,最後,當著老師的面,一面怒斥小孩一面就動了手。老師只好尷尬拉架,力勸家長要冷靜,要對孩子以正面教育為主。

這種暴脾氣的家長,起到唯一的作用,就是讓孩子誤以為家長會成了老師的告狀會,從而加劇了孩子對老師的牴觸情緒,激發了他的逆反心理。

如果父母習慣不問情由就打孩子,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兩種表現:

  • 一是迴避型,變得特別膽小,怕事,即使自己有理的事,也不敢據理力爭;
  • 二是抗拒型,就是同樣用暴力的方式和人打交道。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孩子忠於父母的表現,你暴力,我也暴力。

作為老師,也必須幫助這樣的父母,讓他們意識到,好面子,聽不得不同意見,開完家長會就“今夜有暴風雪”,這樣的暴力“遺傳”下去,終會害了一代代人;唯有老師和家長聯手,和風細雨地教育孩子,幫助他增強心靈的安全感,才能避免他成為迴避型和抗拒型的人格。

5只關心學習成績,對其他聽之任之

在一部分家長眼中,“萬事皆靠邊,唯有學習高”,她有點兒不明白,既然孩子的期中考試成績還不錯,家長會後,老師為什麼還要留下自己,不厭其煩地提示孩子的品德瑕疵、心理問題、人際交往障礙?樹大自然直,這些問題孩子大了自然會糾正,老師幹嘛要死揪著不放?

其實,從家長會上優秀學生的經驗分享上,咱們就可以聽出來,有時,提升成績也“功夫在詩外”。

別人家的家長,從小培養了孩子的沉穩做派、清晰表達、周全禮貌,培養了做事的有始有終、井井有條,這些非智力因素,未來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有著深刻影響。因此,孩子當前成績好,不能說明他在成長過程中全無問題。

家長會的最終目標,是協同家長與老師雙方面的力量,讓孩子既成才又成人。

因此,怎麼能說老師對孩子學業之外的問題心存憂慮,就是吹毛求疵呢?

二、分三步開好家長會

教育專家提醒:開家長會踩中5雷區,得罪老師都不知道!

1前期準備:像聽新課,先做預習

家長會,既是老師的宣講交流課,又是家長的進修學習課。

有見識的家長會像所有的好學生上課之前要預習一樣,準備一個筆記本,一支簽字筆,整理出自家孩子的習慣養成問題、學業短腿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一一寫下,準備帶著問題聽取老師意見。

2家長會進行中:做筆記提問都有學問

A:將手機調至靜音,認真做筆記

開家長會時,家長不妨把手機調成靜音或者乾脆關機,這是禮貌,也是對老師的辛勤準備表示尊重。

開家長會時,主課老師都會交代一些共同性的問題,以及下一階段的努力目標,家長要細心聽講,擇其扼要認真做筆記,同時把關鍵事項劃上重點,回去對孩子踐行告知、分析的義務。

B:尊重和體諒老師,有技巧地提問

開家長會時,科任老師會安排自由提問時間,此時,即使咱們做家長的,心中有困惑或者不滿,也要注意提問的方式。

不要尖銳地指責老師:“為什麼我們班的平均分,就比人家班上低?”“為什麼作業這麼多,孩子成績提升還那麼慢?”這樣指責性的提問,經常讓家長會充滿火藥味,也讓辛苦帶班的老師在面對家長時充滿委屈、牴觸情緒。

孩子的成績總不能提高,不能完全怪老師的教學水平,孩子的專注力、審題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家中父母有沒有輔導能力,家庭有沒有學習氛圍,都是影響因素。

同樣的疑問,家長站在體諒老師的角度上,換一種認真自省的提問手法,就會讓老師舒服很多,也會真心實意來幫助你家孩子。

比如:“我在教育方面比較外行,雖然一直在學習,希望能正確引導孩子,但可能還是不太得法。老師,我想請教一下,孩子總是在學習時走神,或在審題上出紕漏,應該怎麼辦?”

C:瞭解每位老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配合老師

在家長會上,誠實的老師會坦白自己的弱點,以求獲得家長的諒解與配合。比如:“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畢業還不到一年,我有教學與研究的熱情,與孩子們關係也很好,但經驗有所不足,我也在向老教師學習,學校也為我配備特級教師當師傅。希望家長可以信任我。”

此時,家長要不要對老師也秉持“我們一同努力,來教好孩子”的期待呢?筆者認為,這種期許是需要的,因為年輕教師也需要在實踐中歷練成長,否則等經驗豐富的老師都退休了,誰來教孩子呢?

每位老師長處可能也伴隨著短處,無論是年輕的老師還是有經驗的老教師,他們都在各方面存在不同的優勢。家長了解了老師的教學特點,並記錄分析以後,可以有的放矢地配合老師。

3家長會的尾聲:不妨讓個別提問改天

家長會一結束,不少家長都把老師圍得密不透風,就像粉絲圍著偶像、記者圍著群訪對象一樣,把各種問題朝老師丟過去,令老師應對不暇。

試想,幾個小時的家長會之後,老師已經非常累了。這個時候的個別交流,就像強迫看過七八十個病號的專家,再看門診加號一樣,精疲力竭之時,交流的效果不一定好。

因此,如果你是平時有機會到學校與老師見面的家長,不妨將家長會後的交流機會,讓給那些平時從不來學校的忙碌家長吧!

Tips:除了家長會,還可以抓住這些機會與老師溝通:

1. 晨會之前

這是老師一天中精力最充沛、情緒最好的時候,只要老師無需親自帶早讀,可以與送孩子上學家長自由交流十多分鐘。

2. 午飯結束時

應家委會的安排,有的家長自願做午餐秩序的維護者,此時,一面與老師維護班級秩序,一面問一問自家孩子的狀態,老師會在非常親切、自然的氣氛下,為你這個“同盟軍”出謀劃策。

3. 老師輪空不上課時

看一下你家孩子與隔壁班級的課程表,如果老師在某半天時間裡沒有上課任務,可以事先約時間交流。但家長最好要了解下老師是否有集體備課或外出進修任務。

4. 下午放學前約一小時

主課老師一天的課程已經上完,精神放鬆,而安排孩子放學的關鍵時刻又沒有到來。此時可以與老師約談。

三、家長會結束後:今夜請和風細雨

教育專家提醒:開家長會踩中5雷區,得罪老師都不知道!

有些家長在開完家長會以後,會像個高壓氣槍一樣,對著孩子亂撒怒氣。很顯然這是攀比心態在作祟——羨慕別的家長被當眾表揚,羨慕別的孩子多次上臺介紹經驗,氣惱自家孩子是落後分子。

但說實話,這種心態對親子關係是有百害無一利的,當我們做父母的被攀比的怒氣所操控,就難以平心靜氣與孩子談心。

要知道,老師對孩子的意見,也有可能只是一面之詞,你都沒有聽到孩子的看法,就給孩子扣一頂“你就是沒出息”的帽子,讓孩子像老鼠躲著貓一樣,躲著你的沖天怨氣,那他怎麼能打開心扉接受你的教育呢?這家長會,也就白開了!

開過會,我們當家長的能幫到孩子這樣幾點:

1查找弱點,鼓勵信心

隨著孩子往中高年級升級,每個學科的學習難度都會增大,因此,回到家裡,針對孩子的畏難情緒,家長要巧加安撫。

咱們做家長的可以對孩子這麼說:“這一回,老師幫你總結了上一階段的經驗教訓,又幫你理清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還把前幾屆學長學姐跌進的坑,一一幫你標註出來,下面再努力,你會進步得更快。”“你不會的地方,對別人來說,也是難點與易錯點,爸媽來幫你,一同來攻克它!”

2端正學習態度,鼓勵奮起直追

在家長會上,班上尖子生分享的經驗,往往非常有效。 聽一聽人家是怎樣預習、怎樣複習,怎樣總結錯題,怎樣總結易混淆的知識點的,家長回家再與孩子分享,可令孩子茅塞頓開。

我們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尤其是當年怎樣從一個稀裡糊塗的混小子,幡然醒悟、奮起直追的事例,來鼓勵孩子“什麼時候努力都不晚”。

3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給他正面評價

就算孩子在成績上依舊不盡如人意,但他在禮儀、品德、紀律、習慣等很多方面的進步,是否也值得肯定?當然!

家長會後,父母跟孩子的談心中多使用拍撫、擁抱等溫情滿滿的肢體語言,也在言談上充分肯定孩子的進步,給他正面評價。這就彷彿給他安上了動力馬達,對孩子向好的方向轉變,與老師建立更融洽的關係,孩子的成長,方有可能在家長會之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一位在小學工作了25年的資深教師曾經由衷地說:“我們當老師的,也在家長會上尋找好家長,尋找介入孩子教育的同盟軍。”

老師最讚賞的“同盟軍”在家長會上會表現出:

  • 既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又關注孩子的品行修養;
  • 既關注孩子的當前表現,又關注孩子在學校活動中展現出來的潛能,關注他的未來發展;
  • 既關注孩子是否能獨立思考,又關注孩子在群體中的融合度,以及從善如流的心性;
  • 既關注孩子是否健康成長活力充沛,又關注孩子的心理發育,關注他在學校是否真正感受到愉悅……

這類家長,既精心栽培自己的孩子,又由衷地為班裡其他孩子的進步感到高興,他們克服了虛榮與嫉妒,從教育發展的角度上,由衷地期待自家孩子周圍的小夥伴也有突破性的發展。

因為只有大家都積極向上,才能塑造一個好的環境,好的班風,而這,也將反哺自己的孩子,讓他也成為一個樂意助人,樂意付出、胸懷寬廣的人……

如果在家長會上,老師能與有此襟懷的家長見面,感受到家長們在教育上的自我反省與學習精神,老師也會感到非常欣慰與慶幸,相應地,老師也特別願意與之分享與交流,把自己的經驗與關注,毫無保留地給他們的小孩。

您願意成為老師正在尋找的“教育同盟軍”嗎?

教育專家提醒:開家長會踩中5雷區,得罪老師都不知道!

華明玥

雙魚座,學的是化學,搞的是文學,出版散文隨筆集7部。家庭教育業餘重量級選手,長期為各家知名家教期刊撰稿,發表家教類文章上百萬字。獨生女為武漢大學優秀畢業生,本科期間獨立譯著6本,現已於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畢業,獲碩士學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