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最新規劃公示

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理委員會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局

關於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規劃的批前公示

眉山环天府新区经济带最新规划公示

根據工作安排,為高標準規劃建設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有效指導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的規劃建設工作,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制了《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規劃》,該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會審查和眉山天府新區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眉山市城鄉規劃條例》《關於城鄉規劃公開公示的規定》等相關規定,現將規劃主要內容予以公開公示。

眉山环天府新区经济带最新规划公示

一、規劃範圍

規劃範圍包括彭山區和仁壽縣的12個鄉鎮全域,分別為彭山區青龍鎮、牧馬鎮、錦江鄉;仁壽縣視高鎮、興盛鎮、清水鎮、鰲陵鄉、高家鎮、觀寺鎮、中崗鎮、向家鎮、里仁鎮,共530平方公里。

二、規劃期限

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三、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

戰略定位:天府公園城、眉山創新谷

發展目標:

近期(2025年):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建設開放創新引領區,成眉同城突破區,在全市率先實現次級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遠期(2035年):加快建設綠色生態樣板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美好生活示範區,初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都大都市區重要節點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遠景(2050年):全面建成成都國際化大都市區重要節點城市,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

眉山环天府新区经济带最新规划公示

四、發展規模

2025年總人口43萬人,城鎮人口28萬人,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內。

2035年總人口70萬人,城鎮人口60萬人,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75平方公里以內。

遠景預留彈性發展空間,用地規模結合外部供水條件改善等因素綜合確定。

鎮區人均建設用地不大於100平方米。

眉山环天府新区经济带最新规划公示

五、空間結構規劃

(一)構建“三山三片,多水多點”全域生態安全格局。

三山:保護龍泉山、彭祖山及長秋山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山體不被破壞侵蝕。

三片:三片山前生態敏感區限制開發建設,保護林地資源,進行水土流失防治及地災治理,破壞地區進行生態修復。

多水:重要水系及其支流、重要引水工程,預留水系綠化緩衝帶並進行水環境整治。

多點:區內重要水庫山塘,作為水源或徑流調蓄水庫,嚴格保護嚴禁侵佔。

(二)構建成眉協同區域空間結構

融入四軸,帶動三大板塊。西部片區融入成德綿眉樂城鎮發展軸;中部片區與成都共同構建成眉協同發展軸;東部片區對接龍泉山東側產業帶和成渝國際創新發展軸,融入大臨空格局。

三擎驅動,促進城鄉一體。重點培育青龍、視高、臨空三大發展引擎,帶動環天府新區經濟帶以及周邊區域的全面發展,促進全域城鄉一體化格局的形成。

依山傍水,彰顯生態特色。依山傍水建設城市,注重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突出公園城市特點,體現生態價值。

(三)構建“一核兩翼多點”經濟帶空間結構。

一核:天府眉山核心區。立足天府新區中部創新主軸,緊密對接成都高新區、天府科學城,充分發揮自身山水資源優勢,打造以電子信息、數字經濟和高端服務為主導的創新服務核。

兩翼:西翼為天府眉山高端產業區。依託成德綿眉樂城鎮發展軸,落實天府新區南側成眉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要求,構建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數字經濟、高端服務等功能為核心的高端產業功能區。東翼為天府眉山臨空經濟區。依託臨近天府國際機場核空港新城的區位優勢,打造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數字經濟、高端服務為主的產城融合區。

多點:打造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範圍內的多個特色小城鎮核田園綜合體,鄉鎮建設突出自身特色優勢,用地集約佈局,彼此之間形成網絡化交通聯繫。

六、產業佈局規劃

構建三大產業重點片區,帶動全域多點共興。

1.優化調整工業佈局,加強培育戰略新興產業。中部發展電子信息,培育數字經濟;西部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東部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培育數字經濟產業。

2.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加快創新發展。中部發展創新科技服務、電子商務、會展經濟,以及醫療健康、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業;西部發展現代物流,牧馬、錦江片區重點發展消費旅遊、文化體驗、休閒度假、醫療康養等產業;東部高家鎮、觀寺鎮結合三岔湖景區發展文化體驗、設計創意、消費旅遊等產業,彭祖山、龍泉山山前區域規劃一、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

3.推進農業結構化改革,實現全域鄉村振興。推進農業結構化改革,實現全域鄉村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七、公共服務設施系統規劃

規劃形成“綜合中心-片區中心-社區中心”三級中心體系,1個1個綜合中心(天府眉山綜合服務中心)、2個片區中心(東部片區中心、西部片區中心)、多個社區級中心。

八、綠地遊憩系統規劃

1.建設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小遊園和微綠地構成的城市公園體系。

2.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規劃建設全域綠道遊憩體系。以區域級綠道為骨架,城市級綠道和社區級綠道相互銜接,形成串聯城鄉公共開敞空間、豐富居民健康綠色活動的全域綠道體系。

九、綜合交通規劃

融入區域,構建與成都無縫銜接的以鐵路系統、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四級對外交通體系。

公示期自2018年11月28日至2018年12月27日,共30天。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在公示期內以真實姓名(附聯繫電話)向我局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