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在選擇自由行城市的時候,腦子裡也沒有太明確的目標,心裡總是在催促自己,在有精力的時候,走一座城市就多瞭解一座城市。調整好心態,迎接每一次挑戰,用自己腳步丈量和體會城市的魅力。在計劃旅行的城市裡,確定一座城市像在抓鬮,在地圖上,在12306購票網上,或者在一條鐵路線上,都有鎖定目標城市的因素。因為在我心裡城市沒有大小之分、等級之分、優劣之分,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葉子千千萬萬沒有一片葉子是相同的,每座城市也是同樣,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文景觀和歷史印記、這些歷史印記沒有替代性和複製性,所以我喜歡每座城市。

儘管走過54座城市,現在想起來每走過一座城市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這些城市就像一枚枚楓葉各領風騷,排列在我旅行過城市記錄的相冊裡。由開始時的心裡特別忐忑,心靈好像在空中漂浮沒著沒落,開始了一座座城市的旅行,慢慢摸索出點規律,漂浮的心才開始有些落地。

每座城市對我都是陌生的,總是懷著好奇和小心翼翼心情走進這些城市,撫摸那些歷史的痕跡,感受時代變遷的速度。每當走進這些城市大街小巷從心裡有種親切感,有似曾相識前世有約的感覺,那種急迫和期待想了解的心情溢於言表。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1)鎮江站,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

鎮江是我和老伴自由行的第一個城市,7天的旅行我們對這座城市有了初步的瞭解。下了火車,隨著人流出了車站,似乎就能聞到醋的味道,當然有些誇張。不過鎮江的醋是人們平時生活所購買的最多的醋類.在四大名醋之中僅次於山西老陳醋,鎮江醋是在"香"這個字上下功夫,其特點為"酸而不澀,香而微甜,色濃味鮮,愈陳愈香."鎮江醋是江蘇的特產之一。

鎮江市是在全國200多個城市中排名第40名,鎮江也是全國聞名的江南魚米之鄉,市內有金山寺、西津渡等眾多名勝古蹟,也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2)養老院

鎮江的旅行,我和老伴選在養老院住宿。這裡雖然距離市裡稍遠些,食宿價格是我們計劃內的、環境和空氣也好,七天的旅行就住在這裡。閒暇下來,還可以在養老院周邊村莊轉轉,體會田野的風光。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在養老院樓上看院裡的情景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養老院就餐室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在養老院樓上看到外面臨近房子上一隻黃鼠狼在房上串跑,我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看到黃鼠狼。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養老院院裡的花兒在開放。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體會田園風光。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水稻在田裡茁壯成長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葫蘆掛在路邊的樹叉上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地裡裝有機肥的缸,像這樣的情況鄉村已不多見,都在用化肥。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3)伯先公園

伯先公園坐落在樹木蔥鬱、景色秀美的雲臺山。1926年鎮江人民為紀念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由知名人士冷御秋倡議籌建,闢雲臺山為伯先公園,園藝專家陳養材精心設計,歷時5年,至1931年6月落成開放。

公園入口處矗立著趙伯先銅像,高2.8米,重370公斤,全身戎裝,手握望遠鏡,身挎指揮刀,挺胸正視前方。著名女書法家肖嫻為銅像書題“趙公伯先之像”。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伯先公園

五卅演講廳1925年8月奠基,1926年落成,牆基南北兩面各有白石題刻一方,題有相同的字樣:“中華民國十四年八月鎮江各界紀念五卅慘案建築此廳永誌不忘。”廳內設有鎮江“五卅”運動文物資料陳列館。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伯先公園

紹宗藏書樓位於公園後山西側,為西式二層樓房。藏書樓原在金山,名“文宗閣”,是分藏清代《四庫全書》的七閣之一,太平天國年間被毀。30年代初吳寄塵先生重建於此,並得到柳詒徵、尹石公、冷御秋、嚴惠宇諸先生大力贊助。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4)廣肇公所

廣肇公所位於鎮江市伯先路,是鎮江市著名的近代歷史建築物。系廣東肇慶地區來鎮江經商的同鄉會建築。它原在中華路菜場南面有其基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現址。公所面積約600餘平方米。朝西大門,用磨磚砌成,上有挑簷,飾“五福盤壽”雕磚,白石橫刻“廣肇公所”四大字,落款為“前護川督陳燏書”。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5)鎮江市博物館

鎮江市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現在的館舍落成於1890年。它西依雲臺山麓,北鄰浩蕩長江,東毗西津渡古街,是英國在中國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領事館之一,建築風格為東印度式。它依山傍江,錯落有致,雖經百年風雨,但風姿依舊。這幢具有重要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近代建築遺存,風貌之獨特,保存之完好,在全國比較少見,被國務院於1996年11月26日公佈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博物館內的參觀者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博物館內的展品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6)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內涵在於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這裡有英國領事館舊址、五十三坡、救生會、昭關石塔、觀音洞、超岸寺等中外文化、宗教古蹟。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西津渡古街

昭關石塔,這是一座元代建造的過街石塔。據專家考證,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劉高主持建造。塔基東西兩面都刻有“昭關”兩個字,故稱“昭關石塔”,也有人稱之觀音洞喇嘛塔或瓶塔。石塔高約5米,分為塔座、塔身、塔頸、十三天、塔頂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昭關石塔是我國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過街石塔。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西津渡古街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西津渡古街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西津渡古街一景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古街上有不少外國友人來這裡遊覽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西津渡古街

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類。領事館是一組由五幢房子連成的建築群。主樓為東印式,是領事館的辦公樓。其它四幢為哥特式建築,分別是當時的工部局巡捕房,正、副領事官邸,職員宿舍及服務設施。1889年正月,英人毆打中國小販,鎮江數千人放火焚燒領事館。現主樓是清政府於1890年賠款重建的。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7)恆順醬醋廠

一天正好走在中山西路84號恆順醬醋廠大門前,院裡一片空地。聽說這裡在擴建,門前恆順醬醋廠一個銷售部還在營業。

據介紹,恆順醬醋廠生產的香醋達到國際高質量標準,自1909年獲南洋勸業會金獎以來,又五次榮獲國家、國際金獎,是全國食醋族中唯一得此殊榮者,並被人民大會堂制定為專用產品。

2006年5月20日,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營業中的恆順醬醋廠銷售部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8)寶塔公園

寶塔公園又稱中日友誼梅櫻園,地處鎮江古運河風光帶的鼎石山上,建於1994年4月,公園古樸、典雅,假山清池、亭臺樓閣、曲徑小道、樹木花草點綴其間,使公園成為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寶塔山公園同時還是鎮江市外事活動的主題公園,園內遍植鎮江七個國際友好城市的市樹市花,有中國的梅花、日本的櫻花、美國的玫瑰、加拿大的紅楓等。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寶塔公園

僧伽塔始建於唐,原在洪澤湖南岸的泗州城,瘞西域高僧伽(624--710)真身,故名。南宋紹興(1131--1162 )間,因避戰亂由泗州高僧等慈奉僧伽像來鎮江,於壽丘山建造僧伽塔。明萬曆(約1595)遷塔於鼎石山上,成為鎮江東大門的重要標誌。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寶塔公園

龔自珍詩碑,“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詩碑坐落在鼎石山西南山腰。龔自珍(1792—1841),清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因要求社會變革,振興國家的宏志無法實現,又遭到頑固權勢的打擊排斥,含憤辭官南歸。返程路上,只見田園荒蕪,蕭條冷落,路過鎮江都天廟時正值廟會,人山人海,一睹其盛況後,應老道長之邀,健筆寫下上述著名的七律詩。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9)金山風景區位於鎮江市西北部,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滿湖荷葉迎遊客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金山風景區

金山寺,始建於東晉時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原名澤心寺。南朝時始稱金山寺。清康熙皇帝於康熙二十五年題“江天寺”名並賜“江天寺”匾。金山寺規模宏大,全盛時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參禪的僧侶達數萬人。在佛教禪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是中國有名的古剎。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金山風景區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站在山上看湖光景色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金山風景區

慈壽塔矗立於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齊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在金山寺超薦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薦慈塔”、另一名“薦壽塔”。明初,雙塔倒坍。雙塔倒坍後,在光緒年間重建現塔,適逢慈禧60壽辰,取名慈壽塔。此塔玲瓏、秀麗、挺拔。塔為磚木結構,八面七級,內有旋式木梯,外有欄杆相倚,面面有景,層層風光各異。若遊人登塔憑欄眺望,江天市廛,盡收眼底。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金山風景區

由楞伽臺循級北登,可至金山的頂峰留雲亭,亭內有康熙帝御筆“江天一覽”石碑,故此亭亦稱江天一覽亭。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金山風景區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長廊與慈壽塔組成的一幅畫面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10)焦山風景區

焦山風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鎮江三大名勝之一,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樸幽雅聞名於世。其碧波環抱,林木蓊鬱,綠草如茵,滿山蒼翠,宛然碧玉浮江,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遊覽島嶼。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秀麗風光的焦山景區一角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矗立在高山之巔的萬佛塔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焦山風景區

定慧寺原名普濟禪寺,始建於東漢興平年間,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寺廟現仍保持明代的建築風格。大雄寶殿內雕龍描鳳的屋頂不用釘子,全部用小方快木頭拼合而成,圖案美觀,還有飛簷、斗拱,藝術高妙,國內少見。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焦山風景區

行宮曾是乾隆六下江南,三上焦山的地方,兩層樓閣的行宮,建於乾隆第三次下江南(1761年),這是一座精緻小巧古雅庭院,相傳乾隆曾在樓閣上檢閱水師。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焦山風景區

焦山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僅次於西安碑林。這些碑刻鑲嵌在迴廊亭閣之中。有書法、藝術、史料、歷代墓誌、石雕藝術等,內容極其豐富,其中有唐朝儀鳳二年(677)多立的魏法師碑,被譽為“初唐妙品”,碑文完整,字體工整遒勁,為國內罕見的唐碑。焦山碑林所收集的歷代碑刻,無論從史料和書法藝術方面都有很高的價值,並蜚聲海外,焦山也被譽為“書法之山”。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焦山風景區

御碑亭中豎立一塊石碑,上面碑文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時作的《遊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來焦山時作的《遊焦山作歌疊舊作韻》。因是焦山皇帝手書刻碑建亭,所以稱“御碑亭”。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樹蔭下的碑林長廊,演繹著一幕幕歷史的話劇,古人文思秒句至今依然啟迪著今人。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焦山風景區

焦山炮臺建於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當時清政府為了加強長江的防務,決定籌建焦山炮臺,與汝山、象山、江都都天廟等處炮臺成犄角之勢。焦山炮臺是我國近代反帝鬥爭的重要遺址,也是鎮江人民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者的見證。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古炮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古炮臺底座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焦山風景區

萬佛塔位於焦山頂峰,塔高42米,海拔70.4米,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風格的仿古塔。七級八面,上有天宮,下有地宮。塔內設兩套樓梯上下分流,外有欄杆相倚。每層迴廊四通,八面有景,憑欄遠眺,江天景色,盡收眼底。夜間天空中放射出八束光柱,為過往船人指引迷津。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登塔瞭望萬佛塔院內景色盡收眼底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萬佛塔上看風景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在萬佛塔上遙望遠方,景色宜人,清脆的風鈴聲悠揚而動聽。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11)南山文苑景區

南山文苑景區位於竹林寺東麓,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理論家劉勰及其文學理論鉅著《文心雕龍》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興建的一座主題性公園。有成片香樟林、竹林和花草,建有文心閣和學林軒,設有兒童角、學生廣場、水榭舞臺和全民健身設施。文心閣為二層歇山清式建築,清雅樸實,總領全苑,與雕龍池、知音亭相得益彰,是文人雅士聚會的好地方。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南山文苑景區

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烈士墓在竹林寺東夾山下,陵墓前後約一百米,左右寬三十米,大型墓包有護圍拱石,四周有圓形迴廊平臺。墓周植有梧桐和蒼松翠柏,樹森成蔭,景色幽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12)北固山位於鎮江市區東側江邊,高五十三米,是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形勢險要,風景秀麗,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在古代北固山更為遊人所樂道,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稱。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甘露流芳幾個大字清晰可辨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在此後的廊壁上,一塊長方形條石上刻著雄渾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氣魄非凡。相傳在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讚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後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登北固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興致勃勃地揮筆書寫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無從尋找。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遙望江水東流去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北固山

1930年3月12日,江蘇省造林運動委員會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五週年特舉行盛大的造林運動大會,會後各界人士三千餘人赴北固山植樹造林,並在北固山中峰建造了一座“中山紀念林”塔,後原塔毀於戰火。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石碑是1985年為了紀念孫中山誕辰120週年而重建的,孫中山生前就一直提倡植樹造林,國人為了紀念中山,就將他的忌日3月12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吳橫江將軍魯肅之墓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亭子裡的魯肅紀念碑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太史慈墓位於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徑約3米,建於長6.7米、寬7.4米的石平臺上,北面擋土牆長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寬約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著7個大字“東來太史慈之墓”。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王宗培(?-1925),小學教員。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後,他積極投身於鎮江的反帝愛國群眾運動,因憂慮國家民族的前途,同年7月26日投江自盡。有遺書292字存世。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龍埂,在北固山之間有一條長約100米山脊相連,山脊名曰長埂,亦稱甘露嶺。古代嶺下江水浩蕩,人們將其與天台上的石樑相比美號稱“天下三險之一”

瀏覽城市故事—鏡頭裡的鎮江

七天的旅行結束了,再見了鎮江!

一個令人難忘的鎮江城市旅行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鎮江這座城市在我們自由行的步履中,讓我們體會到了自由行的自由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