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第二年就組織招募民夫為自己修造陵墓。人未逝先修陵,這陵便稱為“壽陵”。漢武帝“壽陵”基址選在槐裡縣茂鄉,所以後來稱為“茂陵”。此陵修造工期歷時53年,在原上挖墓坑,封土壘冢,僅封土高達46.5米,其海拔高度絕對超過秦陵。因此,許多文物考古專家說,茂陵是中國的金字塔。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茂陵開始籌建階段,由漢武帝初時的著名酷吏張湯主持,受封茂陵尉。張湯是長安縣丞的兒子,自幼酷愛刑律。有一次,家中大人外出,張湯還是一個幾歲的孩子在家看守。不料,他看到一隻老鼠偷吃了廚房的一塊肉,他窮抓不捨,終於逮住了這隻老鼠,又挖開鼠洞找到那塊肉,“鼠贓”俱在,就對鼠進行了審判,他高聲宣判道:就地“正法”。此時,他的父親回家看在眼裡,感到驚喜,於是就專門教他學習律令,學習法制。後來,張湯在中尉寧成手下做了一名小吏,他又從寧成這位“酷吏”身上學到很多處理案件的知識,特別是寧成不畏豪強,辦案從速,執法峻烈的司法作風,深深地影響了張湯。正是因為有寧成的舉薦,張湯才當上茂陵尉,專門主持和監修茂陵工程。後來,張湯成為漢武帝御史大夫(副丞機),除主管朝中司法大事之外,還要分管修造茂陵工程。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在張湯任總指揮的茂陵工程指揮部,可以想見,是相當龐大的。起碼設置了專管工程設計、後勤保障、採石運料、土木施工、質量監理、財務收支、葬品統籌、安全保衛等各類組織機構。由於工程巨大,施工人員和監管官吏眾多,茂陵工地周圍很快成為繁華鬧市。公元前138年,當茂陵工程進行到第二個年頭的時候,漢武王朝政府決定,成立茂陵縣,富豪、儒士有六萬多戶,二十七萬多人。董仲舒、司馬相如、司馬遷等都先後攜家遷到茂陵邑定居。公元前127年,當茂陵工程進行到第十三個年頭時,漢武王朝政府又從國家各地動遷富戶豪族、名士大儒以及奴婢等達數十萬人,到茂陵邑定居。他們都以遷居茂陵邑而感到自豪。對徙居茂陵的人,王朝政府決定:賜錢20萬,賜田2頃。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陝西省著名文物考古學家武伯綸先生曾分析道:西漢前期徙關東豪族以奉陵邑,長陵、茂陵各一萬戶,另有三陵各五千戶。試以一戶五口人計,萬戶則有五萬人之多,所耗費用和牽涉的人力之巨難以估計,加上司事的臣僚和司儀的宮女,總計陵邑人口實屬可觀。特別是邑內多為富戶豪族,遷來後的享受所需,方面極廣,各行彙集,造成陵邑的繁榮。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修築茂陵工程巨大,動遷到茂陵邑定居的人數甚眾,那么所耗巨資從哪裡來呢?晉代有一位大臣名叫索琳,他仔細研究了《漢書》等史籍,有根有據地指出:漢朝天下貢賦分作三份,一份供給賓客,一份供給宗廟,一份供給修陵。這就是說,漢武王朝所收貢賦的三分之一,全用在修築茂陵工程各項開銷上了。此外,還有許多葬品是不能用錢幣購買的“無價之寶”,這樣算來,茂陵工程造價遠遠超過了全國貢賦三分之一的數額。再加上陵區內許多陪葬墓造價不計其數,那又將是全國貢賦的多少呢?實在難以估計。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漢武帝茂陵園和茂陵園區不是一回事,茂陵園內宮殿、堂館一應俱全,而茂陵區則包括眾多陪葬墓冢,方圓可達數十平方公里。由於建陵工期長達53年之久,因此,頭幾年在陵園區域內栽植的樹木,到茂陵竣工時,已長成參天大樹,其樹幹之粗大,足以雙臂合抱。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漢武帝茂陵陵園與茂陵城邑不相連接,相距數里之遙。在陵園牆垣之外,建有寢殿和便殿,陵廟置身其中,茂陵建造在陵園之內,分內城和外城,內外城四周都有城門,內城東、西、南三面大門的遺址,至今依然可見,在陵園東南有漢武帝的原廟,稱“龍淵宮。寢殿與龍淵宮之間有一條規整的通道,稱為“衣冠所出之道”。這條“衣冠道”是專為那些皇親國戚或重臣名將,或封國、轄郡長官前來祭祀時,由此送出漢武帝的衣冠等物至龍淵宮,供來人祭拜,謁拜完畢再將武帝衣冠等物由此道送回寢殿安放。此外還有便殿,便殿與寢殿緊接,是專門為漢武帝在另一個世界裡進行休息和飲宴的地方。在外城,距茂陵350米的東南方向,建有白鶴館,今遺址猶存,為一長方形土丘,東西長39.43米,高3米,為夯土基座。在外城周圍,還建有“馳逐走馬館”和“西園”,專供在陰界的劉郎遊樂場所。陵園之中,有供數百乃至上千宮女陪伴劉郎遊樂之用。可惜這些地方的建築而今毫無痕跡。據史書記載或專家們的推測,在茂陵園內城或外成,當有漢武帝在世時最喜好的狩獵場,吟詩作賦的柏梁臺,以及三十六宮“土花碧”的遺蹟,只是而今尚未發現。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配備在茂陵園內作守護和服務的官吏、雜役和宮女等有五千多人。長官為茂陵令,下屬官吏都有銜有職有責,如道有道令,殿有殿令,館有館令,園有園長,門有門吏等,加上護衛,園丁、雜工、飲事等人員,這五千人恐怕還不夠用呢!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茂陵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築——地宮,稱為“方中”。張湯調任茂陵尉時,他親自抓的一項具體工程就是“方中”建設。這方中內部一定是個豐富多彩、無奇不有的世界。茂陵地宮佔地一頃,深十三丈(約合30米)。內置梓宮、黃腸題湊、便房、堂壇、墓道、羨門、甬道等,這些都屬於地宮建置,不屬於隨葬品。梓宮,是武帝遺體安放的棺材,因為全用梓木製成,故稱梓宮。武帝的梓宮為五棺二槨,有五層棺木,梓棺之下有梓木棺床。在墓室的後半部,有一個槨室。據載,五棺所用木料,質地堅細,均耐潮溼,防腐朽性極強。茂陵地宮中的黃腸題湊,均由長90釐米,高寬均10釐米的黃柏心木,總計158800根,堆積而成。茂陵的便房寬闊通暢,與武帝活著的時候所有居所和宴食之地所差無幾。茂陵的墓道十分開闊,可容六匹碩馬並排駕車通行。地宮中的堂壇高三丈,用以擺放奇器異珍。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漢武帝死於周至五柞宮,出殯發喪於中央政府辦公地——未央宮前殿。遺體安放在玉床之上,口含蟬玉,身穿金縷玉匣(即金縷玉衣),玉衣上鏤刻著蛟龍、鸞鳳、龜麟等吉物之象。武帝發喪落葬的那天,靈車之後還有長龍一般的載滿葬品的車隊,來到茂陵時,文武百官已見地宮中塞滿金、銀、珠寶、絲綢、經卷、食品、各種奇珍異物等,還有許多葬品怎麼也塞不進去了。新中國成立後,在茂陵園區之內,廣大群眾在建房挖基中拾得或偶然從陵墓之地撿拾的、已交獻到茂陵文物單位的各類西漢文物達數千件,其中列為國寶級和國家三級以上的文物珍品有400多件。僅舉其中三例:

01

鎏金馬

國寶級文物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1981年5月在平陽公主墓南,西吳鄉豆馬村農民平整土地時發現鎏金馬。高62釐米,長76釐米,通體銅鑄鎏金,昂首,翹尾,四腿直立,體志矯健。頭部造型尤為生動,粉鼻亮眼,口微張,露出牙齒六顆,兩耳豎立,耳間有鬃毛,頸上刻鬃毛。馬的肌肉和筋骨的雕刻符合解剖比例,馬體勻稱適度,形象樸實穩重,堪稱駿馬。其身中空。靜中含動,氣度非凡,有一發千里之勢。它在古籍中被稱為“金馬”,系以西漢時大宛產的汗血馬(又稱天馬)為模特,精製而成。

02

鎏金銀高擎竹節燻爐

國寶級文物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這件珍貴文物,於1981年5月平陽公主墓南與鎏金馬同時出土。高58釐米,底徑13.3釐米,口徑9釐米,蓋高6釐米。竹節燻爐,銅鑄,通體鎏金銀。高柄竹節形,子母口,蓋呈博山形,爐盤和爐身,分鑄鉚合,底座作圈足形,高7釐米,底座上透雕兩條蟠龍,翹首張口,口銜竹節高柄。龍首滿飾鎏金細紋鱗甲,反眼,須爪銀。爐柄分五節,節上刻出竹葉枝杈。爐柄上端又鑄出三條蟠龍,龍頭承託爐盤,龍身鎏金,爪鎏銀,線條活潑流暢,形象生動。盤腹下部有10組三角形內雕飾蟠龍紋,盤口沿有鎏銀寬帶紋一圈。爐蓋透雕多層山巒,雲霧繚繞,爐蓋口外側刻銘文一週35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宮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這件文物是中國古代金屬雕塑和鑄造藝術的瑰寶。它的用途是燃點薰香,以驅蚊和改善臥室氣味。它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潔度已接近現代機械加工所能達到的水平。燃香後,青煙自博山式燻爐的透雕孔隙中嫋嫋而出,瀰漫其蓋上山谷紋間,景象尤為動人。

03

錯金銀銅犀牛尊

國寶級文物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銅犀尊,是戰國時代用犀牛形狀設計的酒尊,造型逼真生動,體現了犀牛剛強健壯的特點,彷彿具有生命力,體態酷似真犀。全身飾有錯金銀流雲紋。背上有蓋可開合,口側有管狀短流,用以傾注。是一件極為精美的工藝品,也反映了當時青銅工藝的高度發展水平。重13.3公斤,高34.1釐米,長58.1釐米,寬20.4釐米。此件銅犀尊,是1963年興平西吳鄉豆馬村村民趙振秀在村北土壕發現。經國家文物局專家鑑定,認為是戰國時期的作品,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至此,仍無人能夠斷定茂陵的謎底到底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廣?任人展開猜想的翅膀,也難說清楚地上地下無窮的奧秘。


更多精彩內容

邀你到茂陵來親自體驗!

興平人,你不知道的漢武茂陵!

出行tips

地址:興平市南位鎮茂陵村南

門票:75元/人(旺季);55元/人(淡季)

交通線路:①公交線路:在咸陽七廠什字乘坐4路(七廠什字——興平一運司)公交車到符家橋站,換乘興平11路(興平——定周),給司機或售票員說明去茂陵博物館即可。②自駕線路:沿咸興大道,按指示牌標識行駛即可到達。

溫馨提示:如有任何不清楚行車路線、參觀路線、參觀問題等,均可致電茂陵景區聯繫、諮詢。

茂陵景區電話: 029—38456140

茂陵景區郵箱: [email protected]

興平市文物旅遊局投訴電話:029-38824614

(轉自微視興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