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最近娛樂圈很多瓜,但作為女性,我最關注的還是「蔣勁夫家暴案」。

目前最新的進展,蔣勁夫昨天(11月28日)自首,承認施暴女友中浦悠花。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針對蔣方律師說中浦悠花誇大傷勢的情況,疑似悠花好友今天曬出驗傷報告(報告上顯示中浦悠花10月8日被同居者打傷,臼齒和後牙脫落)。

中浦悠花拒絕庭外和解,蔣勁夫將面臨1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50萬日元(約3萬元人民幣)罰金!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一直幫蔣勁夫辯解,並表示中浦悠花“7P”有錯在先的蔣好友繼續在微博聲援,反駁悠花驗傷報告造假。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今天凌晨,還有不少明星發微博為蔣勁夫犯錯惋惜,表示不敢相信心中的“陽光少年”會是這種人。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部分明星微博,關於這些明星的文字,我不做解讀,至於態度我已經發在微博@花吃了那女王 上,感興趣可以去看,因為和主題無關,在這篇文章裡,我就不討論這件事。

綜合上面的信息,我們可以得出三點:

1.蔣勁夫承認家暴中浦悠花,且傷情較為嚴重。(有實錘)2.蔣勁夫稱女方勒索、騙婚、7P有錯在先。(除了曾經要求10億日元賠償金有文件外,其餘控訴並無證明)3.蔣勁夫朋友表示“他人很好,絕對不是這種人”。


這三點,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是不是在很多家暴案裡都能看到?

甚至它讓我聯想起17年前那部曾經留下童年陰影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劇裡的家暴故事,彷彿就是現實的映照。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女主角梅湘南(梅婷 飾),是廈門的初中化學老師。

她美麗、溫柔、還很受學生歡迎。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男主角安嘉和(馮遠征 飾),是外科醫生。

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地位。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兩人都有體面的職業,收入也不錯。

儘管安嘉和是二婚(第一任太太過世了),可在外人眼裡,他們也是般配的一對。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剛結婚的時候,安嘉和在梅湘南面前表現得也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

但看似幸福的生活下,總是有著不為人知的暗湧。

梅湘南14歲的時候,被一個叫高兵的人強姦了。

十幾年後,高兵越獄,綁架了梅湘南。

儘管後來,梅湘南被解救,可高兵的行為,還是激怒了安嘉和。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於是,安嘉和開始懷疑梅湘南不忠,並把這種懷疑轉化成憤怒,不停對梅湘南實施家暴。

整部劇,23集,就是講梅湘南如何從家暴中逃離,以及安嘉和本人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深淵的故事……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安嘉和毆打梅湘南的畫面絕對是童年陰影。

這是17年前的故事。

作為中國第一部關注家庭暴力的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尺度,比現在的國產劇都要大得多。

而且,更為難得的是,劇並不只停留在重現家暴本身,而是深挖了家暴背後的原因和心理。

它揭示的社會真相,直到現在都很有意義。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首先,《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告訴我們,家暴發生了,在受害者身上尋找原因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即使有“完美受害者”,她們還是一樣會被施暴。

像劇裡的女主角梅湘南,基本上就是一個道德完美的人。

她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僅僅因為曾經被強暴,就被安嘉和看作是“蕩婦”。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之後,安嘉和更是用各種不成理由的理由,毆打梅湘南。

梅湘南去家訪,安嘉和就懷疑她和學生家長苟且。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梅湘南給婦女求助熱線打電話,安嘉和在旁邊聽到是男的聲音,馬上又發火。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甚至就連梅湘南懷孕待產,安嘉和也會動手,還直接導致她流產。

可以說,實施家暴的安嘉和,已經失去理性了,任何一點小事都能讓他抓狂。

劇名之所以叫《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就是因為梅湘南只要和陌生人說話,就會被打。

梅湘南活得猶如一隻驚弓之鳥。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或許,有一些直男癌還是會覺得,梅湘南遭遇過強暴,是安嘉和心裡的一條刺,刺激了他。

可問題是,這劇裡並不只梅湘南一個受害者,還有安嘉和的第一任妻子,張小雅。

張小雅在這部劇裡,沒有一個正面的鏡頭。

可是她的故事比梅湘南更觸目驚心。

電視劇的前半段,一直在暗示張小雅很年輕就去世了,安嘉和很懷念她。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可是後半部分,張小雅的故事被揭開。

原來她生前也一直遭受著安嘉和的暴力。

她的死,並不是意外。

是因為受夠了安嘉和的折磨,而選擇了自殺。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真相被解開前,沒有人知道張小雅有過這些經歷。

安嘉和是怎麼說的呢?

他告訴梅湘南,張小雅曾經背叛過自己,自己在上一段婚姻中受傷害很深。

於是他順利獲得了梅湘南的同情。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明明是他逼死了張小雅,可是在他的描述裡,自己才是那個受害者。

張小雅有背叛過他嗎?

結尾處,張小雅的日記裡寫了答案。

一切都是安嘉和的無端猜忌,誤會她和別人“有染”。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多麼熟悉的故事,多麼重複的悲劇。

這是梅湘南和張小雅的故事,也是所有家暴受害者的故事。

他們根本沒有犯任何足以致死的錯誤(即便有,請交給法律來判斷),卻一次次被暴力傷害,直到失去希望,失去生命。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第二,面對家庭暴力,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

儘管是17年前的劇,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已經在呼籲獨立女性。

在這部劇裡,有一個女性角色,直到現在我還印象深刻。

她就是女主的閨蜜劉薇,一個真正的職業女性。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劉薇在那個年代,已經開始嘗試各種新興職業,還開了網絡公司,很有能力。

聽到好友被家暴,她一開始很震驚,也問過梅湘南是不是夫妻之間出了什麼問題。

後來意識到是對方的錯誤時,劉薇果斷鼓勵梅湘南離婚。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甚至,在那個“家暴“還並不被許多人瞭解的時代,

劉薇是第一個告訴梅湘南,有很多人與她有同樣的遭遇。

那些人的丈夫一輩子都沒有改正。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梅湘南不信,還以為是自己忽略了家庭,打算聽安嘉和的話辭職。

這時候,只有劉薇,提出了激烈的反對。

她不贊成梅湘南用妥協來換取不再捱打。

(事實證明,辭職也沒有避免梅湘南繼續遭遇家暴)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她一次次跟梅湘南強調,自由獨立的重要。

任何婚姻中,都不能缺乏自由。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即使得了重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留給梅湘南的話也是——

“好好活著,自由地活著”。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也正是因為好友的遺言,梅湘南最後才鼓足勇氣逃離安嘉和,使自己避免落入和第一任妻子張小雅一樣的悲劇。

17年前,就已經有人說了,寄望施暴者憐憫是沒有用的。

婚姻的基礎,不是委身於人換取幸福,而是信任和平等,由自己牢牢把握生命的主導權。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第三,家暴中,沒有勝利者。

受害者固然可憐,可施暴者也一樣是可悲的。

像安嘉和,就是用暴力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在人前,安嘉和就是一個好醫生、好哥哥。

事業有成、家庭完滿,沒有人相信他是一個施暴者。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可是,當安嘉和麵對妻子的時候,他卻釋放出自己所有的陰暗面。

他說他愛梅湘南,可表達出來的只有控制慾,不讓她和任何男人接觸。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他不能接受妻子和其他男人有任何形式的接觸,這是把老婆當自己物品吧。

他喜怒無常。

每一次打完梅湘南以後,他就馬上道歉,說自己不對,加倍對梅湘南好。

可道歉完,他還是繼續打,繼續打……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網上有人說蔣勁夫8號打完中浦悠花,9號還有人看到她倆逛街,這怎麼可能?看看安嘉和,不是很像嗎,打完以後跪下來道歉,然後得到原諒以後繼續打,外人根本看不出他們感情不好)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他也從來沒有把梅湘南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看待。

他覺得梅湘南是一個沒錢、沒本事的初中老師,一定無法做到離開他獨自在另一個城市立足。

事實上梅湘南的兩次出逃,都是一個人獨立完成。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這就是家暴者內心的魔鬼。

他們表面說愛,可其實想擁有的,並不是相濡以沫的伴侶,而是唯命是從的“奴隸”、“僕人”。

這種畸形的關係,本身就是病態的存在,一個具有自由意識的人怎麼可能會完全受另外一個人的操控?

所以,安嘉和並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幸福”。

他的暴力脅迫,逼走了梅湘南、逼死了張小雅,也使自己成為殺人犯,最終走投無路只有自殺。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死之前,安嘉和都一直以為自己愛梅湘南。

其實安嘉和不是沒有選擇。

他如果能意識到自己有精神病,早一點接受心理治療,一切都可能變得不一樣。

只是,我們對家暴的漠視和容忍,讓安嘉和慢慢病入膏肓、走火入魔。

“他不是這種人,他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旁觀者這種不負責任的話,就像幫家暴者掩飾罪行一樣。

如果周圍的朋友都說打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那深陷其中的家暴者,又怎麼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我打他,是因為他罪有應得,這是所有暴力傾向者都會有的想法。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安嘉和、梅湘南、張小雅,都是被家暴毀掉的人。

17年前,我們覺得這部劇恐怖,是因為裡面的暴力畫面,大大超過我們小時候的承受能力。

可當17年後,我們長大了,再去重新看這部劇,卻依然覺得冷汗涔涔:

這時嚇到我們的,不再是安嘉和打梅湘南的畫面,而是安嘉和打梅湘南的悲劇,居然一直在現實發生……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2018中國最新家暴數據,面對暴行,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才選擇報警,所以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那些被爆出來的,絕大多數都是被打了無數次的。來源《人民日報》

到了今天,也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受害者遭遇不幸,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事。

就像蔣勁夫的朋友把中浦悠花塑造成一個“蕩婦”,即便手中沒有任何實錘,卻已經得到支持聲無數。

更不要提,很多遭遇家暴的女性,本身沒有做錯過任何事。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做錯事就要被打,那要警察來幹什麼?那校園暴力也合法啦,那楊永信也合理啦。


原本以為蔣勁夫的事件,會引起大家對家暴警醒。

但沒想到,反家暴的人寥寥無幾,反而看到的,更多是抱團、站隊。

大家都嚷嚷著,要找出蔣勁夫打人的真相。

但其實,真相不是很明顯嗎???

讓家暴者施暴的不是受害者,而是人性的冷漠。

8102了,哪怕我們的科技已經“發展”到可以編輯基因,但我們的認知水平,卻依然停留在“親密關係中打人不犯法”的階段。

這一切,彷彿都和17年前安嘉和打梅湘南的那個夜晚,沒有什麼不一樣……

站隊之前,請再看一遍17年前的安嘉和!


花痴女王、cc | 文

關注微信公眾號: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收看更多深度娛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