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橋:李白“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的詩句,寫的就是這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主城區串城街的學步橋,原本是木橋結構,但因常遭水衝,於明代萬曆四十五年改建為拱券型石橋。橋體規模雖不大,卻因典故“邯鄲學步”而成名。

說起“邯鄲學步”的典故,想必眾所周知。燕國人壽陵因極度缺乏自信而常常見什麼學什麼但學藝不精。日久天長,他認為自己不會走路,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姿勢優美,於是來到邯鄲的一座橋上來學習走路。結果他學得也不成,就連原本走路的樣子也忘光了,於是就爬回了燕國。

而趙國人把當時壽陵學習走路的這座橋,起名為學步橋。雖然時至今日其樣貌已與從前大不相同,但這裡的歷史和文化仍然傳承著。

改造後的學步橋橋身長32米,面寬9米,高8米,兩旁各有19塊攔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歷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獅子、猴子等動物。巧妙的設計將古橋、河流、雕塑、石刻等融入景觀文化。

橋下設有三個大橋孔,橋孔兩側附設四個小孔,三個大橋孔中心處雕有向下俯視的獅頭。

邯鄲學步橋是邯鄲學步成語典故的出處,而邯鄲也是中國的成語典故之都。學步橋的南北兩頭的河堤上,是以成語為主要氛圍的景觀遊園。

兩位老人站在橋上望湖交談。在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相信能看到更多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