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凶殘的破壞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代號名稱】“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

【英文名稱】Project Babylon Supergun

【密級】機密

【發起者】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

【行動時間】1988年

【目的】設計能夠發射人造衛星的超級大炮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大巴比倫”的兩個部分在英國朴茨茅斯納爾遜堡皇家軍械庫,被拴在一起

【簡述】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是一個目標不明的項目,由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委託建造一系列“超級炮管”。 該設計基於20世紀60年代由加拿大炮兵專家傑拉爾德·布爾博士領導的“高空研究”計劃(Project HARP)的研究。 程序中最有可能有4種不同的設備。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始於1988年,在布爾被暗殺後,它在1990年停止了,部分超級巨炮在歐洲各地被掠奪。 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之後,留在伊拉克的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摧毀。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加拿大傑拉爾德·布爾博士

【背景】

加拿大的傑拉爾德·布爾博士,是彈道學方面的奇才,一直深受德國超級大炮的影響,夢想用現代超級大炮將有效載荷發射入地球軌道。

上世紀60年代時,美國陸軍和加拿大軍方對這個概念很感興趣,資助布爾博士在蒙特利爾的麥基爾大學搞“高空研究”計劃。

60年代中期,布爾博士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島上建立起一個試驗場,開始“高空研究”計劃的秘密使命——設計一種能夠發射人造衛星的超級大炮。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布爾在加拿大實驗

為了節省研製時間,布爾博士將美國海軍的兩門戰列艦16英寸主炮鏜大口徑,頭尾對焊起來,同時增加類似“巴黎大炮”那樣的炮管支撐衍架,最後製造出一門長達36m、口徑424mm的巨炮。

為了進一步增加射程,他還設計了火箭增程彈。在隨後進行的射擊中,大炮成功地將90公斤重的炮彈拋射到180千米高的太空。後來的模擬計算表明,理論上這門火炮能夠將100公斤的炮彈發射到4000千米遠的地方,能把較輕的物體送到近地軌道。

這門巨炮因其試驗地而被稱為“巴巴多斯”大炮,它所保持在身管火炮領域的記錄,至今也沒有對手能夠打破!而布爾博士的計劃也因此被稱為“巴巴多斯”計劃。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布爾博士在設計406毫米口徑超級大炮的同時,也組織研製了很多種超遠程炮彈。這些炮彈都被冠以“無足鳥”(Martlet)的代號,和通常意義上的火炮彈藥是不同的。

由於當時導彈技術的飛速發展,美、加軍方最終放棄了該計劃。

但布爾的心思還是在超級大炮上,而研究需要有強大的實力支持。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布爾和研究團隊

80年代中後期,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並沒有因為戰爭糟糕的解決而清醒下來,反而走向了與美國人一樣的錯誤道路——戰爭的失敗,是因為武器不行!

在這種頑固觀念的支撐下,薩達姆不斷希圖在各類武器方面都得到突破,妄圖成為中東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而布爾博士提出了用大炮發射衛星的想法,就得到薩達姆的高度關注與喜愛。於是二人一拍即合,薩達姆支持布爾博士在伊拉克進行威力更大的超級武器研究,研究行動的代號“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巨大的身管內部

【行動經過】

1988年,在得到資助後,布爾博士開始製造有史以來最大的大炮,炮重2100噸,長達150米,據稱能將2噸重的火箭彈送入太空,伊拉克人將其稱為“巴比倫大炮“——但是,伊拉克政府和布爾博士並不是這樣命名的。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巴比倫大炮

由於害怕被懷疑為軍事武器遭到破壞,布爾博士秘密開始研究,他將大炮分為幾個部分,分別由西班牙、瑞典、荷蘭等國製造。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未完成的部件

經過產生時間的研發過程,1989年,這些超級炮中的第一個“巴比倫寶貝”(Baby Babylon,在中國也被譯作“巴比倫之子”)即將可以進行實際組裝測試。

伊拉克方面將“巴比倫寶貝”大炮安裝在伊拉克中部,巴格達以北144公里以外的隱秘場所。“巴比倫寶貝”是一個水平安裝的設備,它只是一個用於測試目的的原型。它的鑽孔長度為350毫米(13.8英寸),槍管長度為46米(151英尺),重約102噸。在用鉛彈進行測試後,這個大炮被固定在坡度為45度的山坡上,預計將達到750公里的範圍。

雖然它的質量類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超級火炮”,但它並不是一種移動武器,因此以色列並沒有將它被視為安全風險。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山坡上的實驗品

第二支超級大炮名叫“大巴比倫”,其中一對被規劃(一個水平安裝,至少用於測試目的),要大得多。炮管長156米(512英尺),鑽孔長1米(3.3英尺)。最初打算通過鋼框架的電纜懸掛,它的尖端高度超過100米(300英尺),整套設備重約2100噸(單獨桶重1655噸)。這是一支用於將射彈射入軌道的太空槍,這是自“高空研究”計劃以來布爾團隊工作的一個主題。這些裝置都不能被提升或訓練,使它們無法用於直接軍事目的,除非可以使用某種形式的終端引導,將射擊的射彈引導到其預定目標上。

因此,“大巴比倫”既可用於發射衛星也可用作武器,但它在後一種作用下發射常規射彈的能力將非常有限:除了無法瞄準它之外,它還有一個火速緩慢,它的射擊會產生一個非常明顯的“簽名”,這將顯示它的位置。由於它是不動的,它遭受了與德國的“加農炮”V-3相同的脆弱性,英國皇家空軍在1944年很容易摧毀它。此外,伊拉克已經擁有“飛毛腿”導彈,這比過時的超級大炮技術更有效。然而,大炮提供的範圍比伊拉克人使用的“飛毛腿”變種更大,並且它的射彈將更難以攔截。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發射場景

這兩個大炮的成功,使布爾對未來有更加遠大的計劃,計劃建造能夠升高和訓練的非常大的大炮。 第一個是鑽孔長度為350毫米(13.8英寸),槍管長度約為30米(100英尺),預計射程可達1000公里(約625英里),以色列和伊朗中部都可以被覆蓋進炮火射程之內。一些消息來源表明有第二門大炮計劃,鑽孔為600毫米(23.6英寸),槍管長度約為60米(200英尺)。

但是,計劃實際有隱患——核心部件伊拉克根本不能製造,甚至所需要的鋼都沒有,用於炮管和炮支架的金屬管購自英國的公司,包括南約克郡的謝菲爾德鍛造集團和哈索威的沃爾特·薩默斯。其他部件,如裙座和反衝機構等,是從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等等很多的外國公司訂購的。“寶貝巴比倫”完成了,並且從它發射了試射,卻暴露了炮管段之間的密封問題。

“大巴比倫”的大部分炮管從山坡挖掘出來,被運送到一個的地方並組裝,而不是按原計劃通過鋼架懸掛電纜:計算表明原始支撐框架不夠嚴格。所以,它從正式未完成。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以色列一直懷疑“巴比倫大炮”將用於炮轟自己。之所以關注,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計劃的目的不明——這種武器雖然可以發射衛星,但是同樣可能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造成隱患。這樣,布爾博士受到了以色列特工的嚴密關注。

按照以色列人的一貫做法,如果事關國家安全,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痛下殺手。然而,由於布爾博士是加拿大公民,貿然下手會再次成為國際外交事件,雖然以色列可能通過各種方式搪塞過去,但影響與事態發展並非一定如以色列人所願。因此,特工們採取恐嚇布爾博士的方式,希望他能夠知難而退。

但是他沒有放棄巴比倫大炮的研究,終於在1990年3月22日,布爾博士在自己公寓門口,被不名殺手用無聲手槍在腦部與背部連開5槍,從而喪命。

正如以色列人希望的那樣,隨著布爾在1990年3月被暗殺,“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驟然停頓了。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廢棄狀態

【後續】

但是,布爾博士究竟被誰打的黑槍?伊拉克警方與情報機構始終沒有破案,各方也一直沒有結論。不過,輿論普遍認為摩薩德是黑手。

隨著伊拉克兵發科威特,美國與伊拉克開始站在正面對立的拳臺上,而西方各國也開始紛紛站隊——當然,不會站在薩達姆一方。而且不久,“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的進展開始走向死衚衕。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巨大的巴比倫大炮

1990年4月初,英國海關官員沒收了第二個“大巴比倫”的幾個部件,這些部件被偽裝成“石化壓力容器”。這些零件在蒂斯波特碼頭被沒收。在卡車運往伊拉克的過境中,希臘和土耳其緝獲了更多的部件。其他部件,例如“大巴比倫”的滑動軸承,在西班牙和瑞士的製造商處被查獲。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達克斯福德帝國戰爭博物館伊拉克超級大炮一部分

最後,在1991年海灣戰爭之後,伊拉克人承認存在“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並允許聯合國檢查員在解除武裝進程中摧毀伊拉克的硬件。

英國海關官員查獲的幾個炮管部分在朴茨茅斯納爾遜堡的皇家軍隊展出。另一部分在倫敦伍爾維奇皇家炮兵博物館展出,直到2016年。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廢棄的大炮

【關聯性】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屬於武器研發計劃,就伊拉克而言,計劃沒有序列。但就布爾博士而言,就是“高空研究”計劃的後續。

而就更加廣闊的視野而言,超級大炮是一個軍事強國所必然重視的武器:

而美國有“巴巴多斯”計劃;

20世紀70年代,我國也曾研製代號"640"工程的"先鋒"超級大炮用於彈道導彈防禦;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中國的“640”工程

二戰時,納粹德國有“V-3”計劃,是此類項目的鼻祖;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納粹德國“V-3”計劃,曾經在“巴巴羅薩”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俄羅斯有“鬱金香”,但研發代號不詳。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鬱金香”

【影響】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因為半途而廢、無疾而終,因此迅速從歷史中退出,除了布爾博士的被殺所造成的餘波,至少在軍事界無人喝彩。

不過,就純技術角度而言,實際上卻又一定的繼續研發的價值——如果衛星能夠採用這種方式發射,那麼發射的成本可以將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評論】

布爾博士,這位白求恩的老鄉一生鍾情於火炮研究,為火炮而生,為火炮而死,也可以算得上是“死得其所”,雖然身後褒貶不一。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大巴比倫”實驗初期的狀態

【相關資料】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的事件被戲劇化地表現在1994年的電影《世界末日之槍》,由弗蘭克·蘭傑拉飾演布爾,凱文·斯派西、亞倫·阿金和克里夫·歐文擔任角色,影片改變自弗雷德裡克·福賽斯的小說《上帝之拳》。

由雷蒙·本森以化名“大衛·邁克爾斯”編寫的小說《細胞分裂》,將“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和傑拉爾德·布爾博士稱為故事中的對手,他們開發並設法發射新的“巴比倫鳳凰”超級炮。

路易斯·彭尼的小說《野獸的本質》也圍繞傑拉德·布爾和“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的故事展開。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昔日的巴比倫已經永遠沒入歲月的淵藪

【代號說明】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也被簡稱作“巴比倫”項目。

這種代號的含義,不需要更多的含義。


“巴比倫超級大炮”計劃:用途含糊的武器,招致兇殘的破壞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