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駐守香港九龍寨城最高的官銜是什麼?

解讀那些事兒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九龍寨城本身就已經給我們提供了答案。現在的九龍寨城公園內就有大鵬協府這個景點。答案還不明瞭嗎?清末駐守九龍寨城的是廣東水師大鵬協,而清朝協的編制主官是副將。因此,清末駐守九龍寨城的最高長官就是廣東水師大鵬協副將。因為九龍寨城屬於軍事要塞,而非民用,並沒有另外設置行政性質的衙門,所有事務都由大鵬協副將處置。



實際上,最初這片土地上只是駐紮了很少一支部隊,即九龍汛。英國割佔香港島之後,清政府將九龍汛擴建為九龍寨,築九龍寨城,並將廣東水師大鵬營移防九龍寨城。後又將大鵬營擴編為大鵬協。



《中英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簽訂時,在中方的力爭下,留下了九龍寨城這塊飛地。對於九龍寨城,中國擁有主權和治權,並可以保留原有官署及駐紮軍隊。



此後不久,清亡。九龍寨城自此淪為了一個三不管地帶。擁有主權的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管不到,英國政府不想管,香港政府又不敢管。三教九流、黃賭毒都在九龍寨城紮下根來。一時間九龍寨城成為了香港的犯罪中心、萬惡之源,也成為了香港人口密度最高、衛生環境最差的區域。 1993年在中國政府的同意下,港英政府出動上萬警力,花了一年時間,最終將九龍寨城全部清空、拆遷,並在原址建立了的九龍寨城公園。


不務正業歪醫生


先上一張九龍城寨的鳥瞰圖

最近因為觀看了劉德華和甄子丹主演的電影《追龍》,劉德華飾演的雷洛在九龍城寨遇險,甄子丹飾演的豪哥帶著兄弟在城寨中營救雷洛的精彩片段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作為祖居平原的北方人,也對電影中的九龍城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絞盡腦汁也無法想象世界上竟然有如此複雜混亂擁擠的地方!

那麼是什麼原因形成了日後臭名昭著的九龍寨城呢?為了弄清城寨的前世今生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正巧對於今天的提問有一些幫助。


根據我所查閱的資料當時駐守九龍城寨的清軍是廣東水師的大鵬營!大鵬營的長官是賴恩爵,而賴恩培是位從低級水勇一級級拼上來的將領,歷任把總、千總、守備、都司、遊擊等職,後被提督關天培整頓水師才被補為海門營參將,因為自己老家居住新安縣大鵬城,因此所部被稱為“大鵬營”,所以說當時清朝末期駐守香港九龍寨城最高的官銜應該就是參將了.

九龍城寨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真實的九龍城寨已經在1993年的大拆除中灰飛煙滅,而我們只能在電影中感受當時城寨的生活場景!


汽車鞋子—


清朝末期駐守香港九龍寨城最高的官銜,我認為應該是九龍巡檢司的通判。

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予英國,九龍半島一下子成為防禦英軍的最前沿。為了加強防衛,清政府設立九龍巡檢司,擴建九龍汛為九龍寨,炮口對準了維港對岸的維多利亞城。由於九龍寨地處平地,無險可守,1846年兩廣總督耆英上書奏請興建寨城,進一步增強防衛。經過8個月的工期,寨城於1847年5月完工。

當時的九龍寨城,可以說是一個戒備森嚴的軍事要塞。圍著寨城四周,築有高高的城牆,東、西、南三面設立了32個炮位。寨城共有東南西北四個門,其中南門面向大海。城北築有腰牆向後山延伸,牆上設有槍眼,城中建有望樓。清政府負責九龍政務的“九龍巡檢司衙門”和負責防禦的軍事機關“大鵬協府”,便在寨城內開設。城內還有士兵營房、彈藥庫、軍械庫等十餘所建築。

因為巡檢司的設立,那麼對應的官職、官銜應該是通判。巡檢司為縣級衙門底下的基層組織,通常為管轄人煙稀少地方的非常設組織,除了無行政裁量權之外,也沒有常設主官管,其功能性以軍事為主。清末,中國人口大增,相對的縣衙數量並無增多,於是次縣級的巡檢司在數量上與功能上日漸增多,也多有通判等官職的設置。大棚協府的對應官職,應該為千總、把總。

1899年4月,英軍接管新界時,遭遇當地民眾反抗。港英政府藉此指責清政府駐守寨城,是新界民眾反抗英國管治的原因,於當年5月份派兵進入九龍寨城,將城內的清朝官員和清軍驅趕出境。12月,英國頒佈《樞密院令》,單方面宣佈寨城為“女皇陛下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清政府對此據理力爭、反覆交涉。最終,英方退出了九龍寨城,但清政府忙於處置義和團事件無暇他顧,亦沒有再派兵進駐,喪失了實際管轄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