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李白在唐代的官場上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漫漫骨灰級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這是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描寫李白的部分。明顯暗含著李白並不迷戀官爵的意思,但真實的李白對官爵是否迷戀,我們姑且從他進京前說起吧。(李白:啊!我要吟詩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可以說他在一個安逸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金色的少年時代,年僅24歲時便隻身離開家鄉開始自己的求仕歷程。希望結交名士。廣求社會賢達人士,以求取得引薦。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嗯,好樣的社會青年,心懷天下)

一般大神都在山中,我隱

首先我們來看他的第一站是鍾南山,說來可笑唐代李氏天子,尊老子李耳為祖先,使得道教在唐代盛極一時。於是在唐代只要想入朝為官的人紛紛先隱居名山,扮成道士或者居士。(看來當時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先生起了好頭,一般徘徊在牛A和牛C之間的大神都喜歡山裡窩?)

等著當朝天子的召見。李白也是有樣學樣,可惜並沒有得到引薦,後傷心離去,後詩性大發著有下終南山一詩,證明李白在這裡曾經隱士過,由此可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姜子牙,正所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小夥子,我等明公等的鬍子和頭髮都白了才被重用,你這也太年輕了吧)

求高管提攜,果斷拜見,求引薦

後李白又來到山東拜見孔巢父。其人乃是唐代響噹噹的政治豪強,有著深厚的政治基礎和底蘊,李白想借其政治影響力為自己的歷程添上一筆。可惜李白將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孔巢父當時一心向往田園生活,對政治和仕途並不感冒,李白無奈再次離開(孔巢父:在希望的田野上。。。。。)

最後鯉魚跳進龍門,可是這真的好嗎?

唐太宗李世民當時迷戀黃老之術,也就是道學。最後由賀知章引薦於唐玄宗。李白終於夢寐以求的進入了自己夢想中的政治原野。可是等待他的將是更加複雜的一個生活漩渦。。。。。

縱觀李白的遊學歷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他拜訪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有隱居的山人。山人即是隱居的名士,你能耐得住寂寞熬出名聲,那麼做官便指日可待,可是年紀輕輕,年輕浪漫的李白怎肯獨守寂寞而不語,於是他找有政治基礎,當時辭官的孔巢父,可惜其對政治的興趣明顯小於做詩,由此李白再次鎩羽而歸,最後唐玄宗喜歡道教他便尋當時的明道而賜予自己。以致最後認知了賀知章,順利引薦進入仕途。可真正的仕途真的適合他這樣的詩人嗎?答案是否定的,李白是一個極富浪漫主義情懷的人,浪漫的人就喜歡比較鍾愛幻想。他要求世界擇賢而用唯才是舉,可是真實的世界是這樣的嗎?真正的現實,給了李白響響的一記耳光,他想在政治上大展拳腳,究竟只是黃粱一夢而已。(李白的烏托邦的政治抱負最後只是黃粱一夢,受到傷害了才會真正的去脫變)


獨霸藍星的兔子


李白就是一個詩人,拿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藝術家,一個耿直率性的讀書人,根本就不適合當官,何來說是官場上的悲劇人物!李白就是一個翰林供奉,根本就沒有當過官。

拿現在的話說,李白就是一個詩詞作家,因為詩詞寫得好被皇帝特招為翰林供奉,也就是一個拿薪水的詩詞作家,根本就沒有官職,哪來的官場悲劇人物一說。而且因為李白狂放不羈,喰酒如命,不招權貴待見,所以一生漂泊流離,以道士身份行走江湖,最終借酒投湖而死。真的跟官場一點關係都沒有。





何時再出諸葛亮


李白是偉大的詩仙,論才情整個唐朝都無出其右。我們總想著,這麼偉大的詩人,這麼有才華的李白應該政治上也會很出色。但事實上李白真的不懂政治,或許因為他的不懂政治才造就了中華民族偉大的詩仙吧。。


西山小師弟


想做官做不成。


林記誰


李白自命清高,得罪了皇上,被貶。


13760382447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疼愛的都有恃無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