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貴田走了,主流相聲未來何在

今天凌晨,德雲社旗下相聲演員高峰通過社交媒體發佈消息稱: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貴田因病逝世。據《新民晚報》跟進報道,常貴田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1月30日零時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今年9月7日,88歲的相聲大師常寶華去世。叔侄二人先後辭世,令人唏噓。於常家,意味著人影稀疏,透出某種散場後的飄零;於相聲而言,則意味著地盤與影響越來越小的主流相聲,又折損了一員大將。


常貴田走了,主流相聲未來何在


常貴田先生出生相聲世家,其父常寶堃、爺爺常連安皆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為其四叔。儘管自幼傳承了家學,也一直與叔叔常寶華搭檔,但常貴田已很難重複祖、父撂地兒、泡茶社、戲園子的表演路徑。1942年出生的他,乃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表演藝術家。從1958年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到於今,常貴田作為體制內的專業人員,走遍全國各地,為海島戰士送去歡聲笑語。2012年10月22日,常貴田還成為相聲界的第一位文職少將。

半個多世紀的奔波,常貴田走出了一條傳統相聲藝人未曾走過的藝術之路,也獲得了全國性的巨大聲譽,成為婦孺皆知的相聲表演藝術家。而這,在傳統社會的小劇場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電視的普及,有著深厚的傳統相聲基礎,能編能演的常貴田,也迎來了藝術創作與表演的高光時刻。叔侄倆的《帽子工廠》曾轟動全國,成為相聲界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先聲。

常貴田走了,主流相聲未來何在

《帽子工廠》

常貴田習慣並熱愛文工團的生活,固然有時代的原因。但也與其對乃父的紅色記憶有關,常貴田的父親常寶堃出生在張家口,很小就有小蘑菇的藝名,之後,輾轉於地攤兒、小劇場,解放後,常寶堃積極投身祖國的文化事業,編演新相聲,熱情歌頌新生活。1951年4月23日,在朝鮮前線慰問演出時,遭美軍飛機轟炸掃射,不幸犧牲。

文工團的藝術生涯雖然平淡,但對於常貴田來說,顯然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與價值。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認為戰士是最苦的,用相聲為他們解除一點兒苦,給他們一些心靈安慰,是我的天職。”“你想想,在小島上,就那麼幾個人,多孤獨啊!他們希望有人來,帶來新的信息。看見活的了,他最高興!”

常貴田走了,主流相聲未來何在

1986年春節常貴田在唐山礦露天演出,為中央電視臺攝製春節展播節目

時代的變化,每每以讓人猝不及防的情形發生。常貴田或許並沒有想到,在他的晚年,相聲界居然又產生了主流與非主流的爭吵。以姜昆為代表的主流相聲,與以郭德綱為代表的非主流相聲之間,惡言惡語,攻訐不斷,令人嘆息。儘管作為郭德綱的引師,常貴田似乎並沒有首當其衝被波及,但面對相聲界不斷出現的低級趣味、低格調,乃至“三俗”亂象,常貴田想必並不能無動於衷。他曾說過,“你想說好相聲,你又不熱愛人民,我說‘你甭說!你說,也說不好’”,然而,現實每每讓人意外。

這些年來,纏繞於相聲這門藝術中的低級、下流,或者動輒著眼於“你媳婦”“你媽”“我兒子”等倫常的調笑,幾乎成了主流。歡笑仍在,但更接近搞笑;技能趨新,但更像是炫技,藝術的層級就在這樣的日新月異中逐次淪落。儘管我們說可以考慮市場需求,但如果完全放棄了對時代情緒的感應,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對文明價值的堅守,則相聲何為?藝術何為?

事實上,這也是在這個誰比誰更紅、誰比誰更吸金的時代,常貴田等老一輩相聲藝術家備受尊敬的重要原因。

常貴田走了,主流相聲未來何在

左起高元鈞、常貴田、侯寶林、常寶華、常寶霖、常寶霆

他們不賣票,也不商演,更沒有被策劃、被包裝,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人生不精彩,更不意味著他們的價值觀就過時了。他們的存在,無愧於那個時代,無愧於那個時代民眾的喜愛。

常先生走好!(斯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