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關注‘摩友達人’頭條號,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機車世界

這裡是美國西海岸最大的城市,也是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早在西班牙遠征隊開始探索這裡時,就為它取名為“天使”。這座“天使之城”,除了擁有高聳入雲的中心建築,也有寬闊的街道、碧藍的海水以及溫暖的海風。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我去過十幾個國家,但這裡的硬件條件絕對算得上是摩托車的天堂。一年四季都可以騎行,而且你能想到的摩托車的玩法這裡都有。大名鼎鼎的加州賽車學校就坐落於此,眾多定製車廠牌也雲集於此。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美國應該是摩托車的“狂飆樂園”,但那是在電影裡。美國大片裡的摩托車飛車戲讓我們看得驚心動魄、大呼過癮,而在普通美國人看來,這簡直是“逆天”了,在現實中是難以想象的。

美國的駕照好考嗎?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美國加州的摩托車駕照及牌照由DMV(美國車輛管理局)發放,摩托車駕照分為兩種:M1、M2。一種是助力車,另外一種是50mL以上的所有摩托車(龐巴迪這種正三輪摩托車需要用汽車駕照駕駛)。

也就是說你用一臺100mL的踏板車就可以輕鬆通過考試,之後你就可以騎著1584mL排量的哈雷“大滑翔”合法上街了。

同時,報名也相當簡單。首先持有相關身份證明(外國遊客持護照及I94表)到附近的DMV,填表交錢通過筆試後預約路考,去當地租一臺踏板車就可以輕鬆通過了。

美國的摩托車可以鑽縫嗎?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加州是美國唯一允許摩托車在汽車中間穿行的州,他們認為這樣對摩托車更安全。在汽車駕照的筆試中有這樣一道題,當你轉彎時除了看反光鏡還要把頭扭到後面,確認是否有摩托車。更有民間組織呼籲要回頭兩次,為了摩托車騎士的安全。

美國的高速對摩托車收費嗎?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雖然洛杉磯的騎士收入水平如何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再窮的人也極少用摩托車作為代步工具。

洛杉磯的早晚高峰的擁堵情況並不亞於北京、上海,但是由於大家很少隨意併線,即使擁堵也相對有序。由於交通擁堵,洛杉磯的高速公路有部分收費路段,而這些路段對於摩托車是免費的。

在美國街上隨意翹頭的代價有多大?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在洛杉磯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州,幾乎人人都開車,所以大家對於摩托車的存在和出現都很習以為常,並不會反感。

由於美國的警察執法權限極高,所以不管摩托車還是汽車,大家在馬路上都不可能做出過激行為。

而那些在高速上翹頭的視頻,如果您覺得看起來很過癮,那麼美國人看到它會覺得更過癮,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被警察抓到,最高可判20年。

在洛杉磯,沒有人會限制你的路權,只是你一定要尊重當地的法律。美國的限速很厲害,雖然沒有監控攝像頭,但是警察無處不在。

所以想要體驗一把油門擰到底的感覺,你恐怕只能去專業的賽道了,在街上必須乖乖地、慢慢地騎行。

美國大眾對摩托車是什麼態度?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洛杉磯是娛樂文化之都,但對於摩托車,主流媒體也可以說是漠不關心的,他們只關心兩類摩托車群體:

一類是在好萊塢山上的那些明星騎士,另一類就是肇事逃逸被警察開直升飛機追的騎士。路上的警察也會特別注意兩類騎士:

一類是駕駛跑車的騎士,一類是穿著帶有俱樂部LOGO皮馬甲駕駛哈雷摩托車的騎士。如果超過8個人一起騎行,警察也隨時會跟上來。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美國的摩托生活是什麼樣的?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下面我來說說洛杉磯摩托車騎士的風貌吧,最近我在當地剛剛認識了一個臺灣定製車新秀,從他身上大家可能可以感覺到加州摩托車的氛圍。

Sam來自寶島臺灣,從小學習工業造型設計的他考取了美國帕薩迪納著名的設計學院,要知道世界上80%的汽車工業造型設計均出自此院校。

但是當他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善於計劃的Sam就確定了自己今後的人生目標。根據他本人表述,如果我做汽車造型我可能一輩子只做頭燈,而如果我做摩托車,我可以控制整個項目。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談到為何要堅持在洛杉磯打拼,Sam講到由於眾多知名改裝廠牌都雲集於此。所以居住在洛杉磯你將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巧遇。

例如有一次Sam去參加國際著名摩托車改裝團隊RSD的一個聚會,聚會上得到兩條RSD的圍巾,回公司後就送給了他的墨西哥車友,而墨西哥車友的女朋友看到圍巾上印著的RSD驚呼這是她的小學同學,而在此之前她完全不知道Roland一家竟然是從事摩托車行業,而且還這麼知名。

就是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支撐著Sam在洛杉磯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他不想回到臺灣,那樣的話就好像拔掉了輸入自己身體裡載有摩托車血液的管子一樣。

有人曾經問我如果把洛杉磯的騎士拉到上海來騎行,他們的感覺會怎麼樣?事實上大部分洛杉磯騎士並不關心北京或上海的騎行環境。就好像你在北京騎車已經很爽,不可能考慮去哪個禁限摩的小城市騎行一樣。

中國跟美國玩車的差距在哪裡?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國外的摩托車生活

在我看來,其實全世界的摩托車騎士都很相似,但如果真要說區別,那麼我舉個例子吧:

假設你月收入5000元,在北京,你可能會花10000塊錢買一臺150mL的踏板車,3500塊錢買了一身連體皮衣,然後再花150塊錢去新港卡丁車場跑一天,然後你或許會覺得自己很與眾不同。

但在洛杉磯,同樣是月入5000元,我是否也會花10000美金買一臺日系公升級跑車?不!我會做分期。

期限是36個月,最好再給我最初三個月的免費權限,一個月花300美金供一臺摩托車已經是很奢侈的了。而且即便是二手車也可以分期付款。

再花600美金買一身國際名牌的連體皮衣,之後再花150美金去MotoGP御用車場拉古娜塞卡跑一天,屆時主辦方一定會邀請諸如海頓或者WSBK的某個著名車手到場。差別在哪?大家不妨自己想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