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行新推出的淨值型理財產品,與原先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萌仙私隅


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已經推出有一段時間了。但對於習慣看預期收益的投資者,仍然會有些陌生。

下面詳細比較一下兩者的區別:

1、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即通常認為的傳統型理財產品,也稱為固定收益型產品。

該產品的所有信息比較明確,直觀的告知了投資者:預期收益,投資期限,起息日期,到期日期等;

如下圖:

2、淨值型理財產品:類似於各類開放式基金,不標註預期收益,也無明確運作期限,通常定期開放,可在開放日正常進行申購贖回操作;

舉例:假如某款淨值型理財產品,1月1日淨值為1.00元,投資者申購10萬份,總計10萬元;6個月後開放日贖回,該產品淨值為1.02元,此時投資者盈利為:

(1.02-1)×100000=2000元;

對應成預期收益型產品的話,就等於買了一款半年期,預期收益率為4%的理財產品!

如下圖:淨值型理財產品,每日淨值均會變動,類似開放式基金的淨值變化;

為迎合投資者習慣,部分銀行券商,也將淨值型產品做成大家都較熟悉的類貨幣基金形式,以每萬份收益的形式來體現。


預期收益型(傳統型)與淨值型理財產品的主要區別:

1、收益表現形式:傳統型給出明確預期收益;淨值型為浮動收益,即有虧有贏,按淨值計算盈虧;

2、運作期限:即投資期限,傳統型有明確期限,如60天,90天,180天等,到期才能贖回,或自動滾入下一期;淨值型無投資期限,可一直持有。在每個開放日進行申購贖回,開放式常為每週,每月,每季等某一天;

3、產品流動性:傳統型理財產品通常不可提前贖回,部分可提前贖回也要扣除一部分手續費;淨值型只要是開放日,均可進行申贖操作,流動性優於傳統型;

4、盈虧情況披露:傳統型只有在產品到期後才可知具體盈虧情況;淨值型每日或每週定期公佈淨值,方便查詢,比傳統型信息更透明;

5、產品風險:傳統型有“剛性對付”等不成文的規定,被認為風險較低,但其實也是有風險的;淨值型為非保本浮動型,投資標的更為廣泛,同時產品類型不同,風險等級也不同;


以上供分享,祝各位投資順利,麻煩點贊支持一下,感謝!


不怕小貓


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到2020年將全部轉型為淨值型產品,淨值型產品沒有明確的預期收益,產品收益以淨值形式公佈,能夠更準確、真實的反映資產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