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外資公司已經擠進調味品十強!調味品國產品牌何時崛起?

中國有著龐大的餐飲市場,也就存在同樣龐大的調味品市場。但和中餐以本土企業經營為主不同,在傳統的調味品領域,外資企業及品牌正在佔領中國廚房。

三家外資公司已經擠進調味品十強!調味品國產品牌何時崛起?

全球第五大食品企業卡夫亨氏投資約1.72億元的味事達上海醬油工廠二期工程已經竣工。卡夫與亨氏自完成合並後,開始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亞式調味品是其除嬰兒食品之外兩大業務之一。

卡夫亨氏於2010年通過收購廣州本土企業福達從而獲得味事達品牌,進入調味品市場。在此之前,已有多家外資企業進入這一市場,雀巢陸續收購了太太樂、豪吉兩個本土品牌,日本味之素從達能手中買下淘大醬油。 

三家外資公司已經擠進調味品十強!調味品國產品牌何時崛起?

看好中國調味品市場潛力

外資企業大手筆收購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7年—2014年調味品行業的收入由852億元增長到2649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18%。2016年全國餐飲同步增長了11.7%,這是繼2012年之後,國內餐飲再度恢復雙位數的增長,勢必同時帶動調味品的加速增長。

全球最大的調味品生產銷售企業海天味業前公佈的年報顯示,海天味業業績持續攀升,2014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突破20億元,2015年海天味業營收突破百億,共計112.94億元。2017年營收逼近150億元,達到145.84億元,淨利潤突破30億元,達到35.31億元。2018年上半年營收87.20億元,同比增長17.24%。淨利潤22.48億元,同比增長23.30%!

與其他行業相比,調味品行業週期性特徵並不突出,無論是在餐館吃飯還是在家裡做飯,調味品總是少不了。而根據中國調味品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中國人醬油年均消費約3.7公斤,是鄰居日本或其他習慣消費醬油的東方國家及地區的30%—50%,市場空間仍很大。

規模龐大,但市場集中度不高。眼下,除了海天味業、李錦記這類少數已經形成全國影響力的本土大牌外,還存在大量的區域品牌,甚至小規模工廠、家庭作坊。

三家外資公司已經擠進調味品十強!調味品國產品牌何時崛起?

對於未來的發展趨勢,業內的觀點比較一致,即最終會形成“由幾大強勢品牌主導,另外幾家作為補充”的格局。因此,在塵埃落定之前,無論是外資還是本土企業,都在積極地跑馬圈地。

亨氏擴建上海工廠,便是其全國擴張的步驟之一。上海醬油廠新建工程正式投產後,醬油原油年產量將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一倍。“此次二期工廠的投產是為了卡夫亨氏能夠進一步向華北、華東市場進行拓展,繼續擴大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卡夫亨氏中國區總經理狄山(Ze Dias)稱。目前味事達的優勢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和浙江。

本土品牌也不示弱,2016年10月,李錦記啟用了新的生產基地,醬油產能達到50萬噸。在A股上市的千禾味業原本是四川當地的醬油品牌,近年也開始開拓西南地區以外的市場,在華東、華南、華北、西北等地開發經銷商。以往大家熟知的醬醋品牌可能只有一兩個,可現在一家中型超市的醬油品牌可以多達十個。以往只知道有生抽、老抽,現在的品類可謂五花八門。

在有著數百年釀造發酵工藝歷史的中國,本土品牌自有天然優勢,譬如多年積累的生產工藝以及口味配方更加符合中國人的需求等。不過,外資通過合資和收購進入後,大手筆投資產能,憑藉在全球積累的先進的管理水平和豐富的營銷經驗,其實力也不容小覷。根據英敏特報告,無論是雀巢、亨氏還是味之素,都已躋身中國調味品十強行列。

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

外資企業發揮優勢

“外資企業最大的優勢便是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聯合利華大中華區調料品類品牌發展資深總監魯申表示,他們在中國市場建立品牌時雖然也走過一些彎路,但是憑藉對消費者的深入洞察,從而推動了品牌的持續發展。

例如旗下的家樂濃湯寶最初在中國推出時,只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熬湯的需要,但受限於湯品本身的家庭需求並不高,他們又通過研究各地的菜系,將濃湯寶的功用進一步擴大到燜菜、燉菜當中。如今,最初是為了讓消費者簡單熬出濃湯的濃湯寶現在還有菌菇等口味的清湯系列,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清淡口味的需求。

三家外資公司已經擠進調味品十強!調味品國產品牌何時崛起?

 “相比之下,外資企業比較注重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市場策略,從產品研發、生產、行銷都會考慮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在哪裡、痛點在哪裡。”英敏特資深食品與飲料分析師劉超倫舉例稱,日清制粉集團2015年推出了重新包裝的烹調麵粉,將原包裝改為150克小巧易握型瓶裝,瓶蓋可以雙向開啟,方便控制使用量,非常適合烹製少量食物(如一人食)。“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在家烹飪的頻率並不高。因此日清的做法值得本土企業學習。”

  在行銷方面,太太樂是中國調味品行業中最早引入“禮盒裝”以及在電視購物上推銷產品的企業。

而本土區域品牌不少脫胎於傳統國有企業,譬如恆順醋業、中炬高新等,在品牌建設、產品創新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除了已經在中國搭營建寨的外資企業,本土調味品企業還將面臨進口品牌的競爭。近兩年隨著海外購的發展,眾多國外調料直接進入中國市場。無論是在線下的高端超市還是線上網店,日本的進口醬油雖然價格不菲,但已經有了一批忠實消費者。

據悉,海天味業的醬油總產量已超過日本龜甲萬兩倍以上,但銷售額卻不及日本龜甲萬。在高端消費品競爭領域,國外品牌仍有優勢。隨著年輕消費者的崛起,更多西式的調味品被接受。

不過,近年來一些本土大企業也在不斷加大投入,用於研發和創新。海天味業表示,該公司2015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達到3.15億元,這已是一些中型調味品企業全年的營業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